【87_《红楼梦》】第一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 |
PS:仅仅记录一些临时的感想和听到的诗文,见识浅薄莫笑。
【第一集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篇就听得一个中年男声读了四句诗,读到“心酸”二字,还颤抖了些许。
话说二位仙人是偶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峰埂下经过,遇到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此二人便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后来一人给宝玉、宝钗卜卦说命,一人唱罢好了歌,才有后文。
提到此处,想起甲戌批注的红楼梦第一回里,开篇就批注道:“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后面书中原句为“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山青埂峰下。”甲戌又就着此句批注道:“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大荒山、无稽崖、青峰埂下,一句话里竟都有寓意,曹雪芹写书,不可谓不妙。
(PS:也就是看到此,我便决定放慢看的速度,边看边记载下来,也省得白白糟蹋一部好剧作。)
紧接着,一跛脚道人手拿响板(不知其名,暂且这么叫了,这就是送那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去红尘中的二仙师之一),吟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诗句中的“了”字都唱作liao,三声。读liao,后面也是有寓意的,下文再说。)
后来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此道人又在门口唱到:“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各中含义,不言而喻。
短短三集之内,便因着这首歌引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方才提到文中的正主。87版的编剧也好,环环紧扣,竟无一处废墨。
在87版本的电视剧里,第一个给了正脸的,有剧情的人物,便是那财主甄士隐,正在剪修花草。甄士隐有一女孩英莲,才几岁,被抱在怀里,大家闺秀,都是宠着的,这和后文英莲的下场前后呼应对比,尤为明显。
这点在电视剧里,除了选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还有一处特别体现英莲受宠爱。这一点在87版本电视剧里,用了一分钟也不到,我是看到第二遍写这篇文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的。
英莲吵闹着要“小灯笼”,被夫人轻声呵斥,拿了玉佩来哄她,她反倒撅嘴,偏要那“小灯笼”。那甄老爷笑着伸手将花枝上的长相似灯笼的花摘了下来交给宝贝女儿英莲,哄她高兴。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怪不得第一集第一个人物大特写就是给了“甄士隐拿着剪子修剪花草”,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十分爱护。但是比起自己的女儿英莲,这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为了哄她高兴,说摘也就摘了。
英莲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她后头的名字就耳熟能详了,英莲便是后来的“香菱”。
甄士隐这个演员实在选得好,有兴趣地看看原句,就看得出他演的十分恳切,非常贴近日常人类活动、说话的方式。
再出场,便是为人写斗方卖钱的贾雨村了。字迹飞扬跋扈,写完毛笔一甩,可见其此时怀才不遇、为人略有轻狂。(不得不再次佩服导演,真心的,寥寥几个镜头,前后不足几秒,人物性格尽显)
另有一细节,贾雨村与甄士隐原是相识,见到甄士隐怀中英莲,夸赞道:“哎,女公子眉间有颗胭脂记,福相啊福相!”这一幕十分讽刺,后来英莲落得那般下场,贾雨村也参与其中,前后呼应,可见人心。
另:甄士隐抱着其女英莲上街之时,也与那跛足道人擦肩而过,听了“好了歌”,又于后文呼应了。
另有一细节,那甄老爷给“佛爷”捐了银子,跟其他人的铜板相比尤为显眼,周围人皆说其心诚。然而那佛爷原是街边真人扮的,是世间百姓的一种活动习俗,不是真佛。也难怪心诚无好报,最后甄家落得这般。这又是后话了。
八月十五,甄士隐请贾雨村吃酒,席间甄士隐以礼相待,而甄士隐则习以为常。
席间,初时吟出古人诗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帘奁待飞时”。(“奁”读lian,二声,意思是女子梳妆用的小盒子)
初次看这两句诗,我自以为是贾雨村为表其怀才不遇而吟。后来查查资料才知道,似乎有红学家认为薛宝钗会再嫁给贾雨村,诗中的“钗”和“玉”二字分别代指薛宝钗和林黛玉,但书中也并没有写此事。
后有应甄士隐之邀,对月作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此便为自喻,显示自己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也是甄士隐出了五十两银子给贾雨村,让他上路去赶考。按理说甄士隐是有钱人,不过接济贾雨村,然而贾雨村一副读书人清高气派,到无半点屈于人下的屈辱,反而傲起来。后来这甄士隐果然高中以后,只做了不到一年官就被罢职了。剧中旁白原句是“贾雨村虽才干悠长,未免有贪酷受贿之嫌”。可巧他后来在林如海家做了教师,林如海后来举荐他到贾政那里去谋得了一个好官职。再看人物行头、表情、变化也俱都同开始迥异,轻狂之意大去,反倒是为官做人的本事见长,再没有那份书生意气了。
这林如海就是林黛玉之父,贾政便是贾宝玉之父。这也就有了后来,贾雨村带林黛玉入贾府、再复官、办案等等。末了此人还有戏份,还没看到,暂且不提。
其戏份在整体来开不算多,但是有分量。
是先有甄士隐才有贾雨村,后才有林黛玉,再复官办案才显出四大家族不可一世的地位。一环扣一环,逻辑严谨,节奏紧凑,无可挑剔。取景的时候,也都是本着“水满则溢”,大都是从屏幕三分之一处出场再拉近镜头,跟我一样学摄影的应该知道九宫格的基础取景技巧。(使交点出现在九宫格的四个交点之一,显得画面更好看)
林黛玉在第一集便出场了,其双目含泪,真是水做的人儿,可人疼。
这一点真的比新版好太多,林黛玉确实是个娇弱的,但到底是大家闺秀,娇气有余但不至于在人前过份矫情。新版的林黛玉面部扁平过了,没有一点儿立体感,演戏的时候又夸张过分了,显得特别小家子气、特别矫情,好好一个谪仙似的人物愣是演成了一个俗气爱吃醋又讨人嫌的小姐。林黛玉自有她的好,不然也不至于使得宝玉心心念念了。
且说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剧中将个人表情、动作、礼节都表现得十分到位,无可挑剔。林黛玉原是一个七窍玲珑、惯会察言观色的妙人,有一处须得提提,那便是她初到贾府与众人用餐之时的情景。她原本是不知道大户人家用餐的规矩,但眼观六路,学着大家的做派,竟然丝毫没有露怯,可见其聪慧。
(黛玉进贾府这一段的原著后来还被选进初中的课文了,貌似是初三吧,大概,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学过。可见这一段在人物刻画上很是精妙。)
未见其人,先听其声,“泼皮破落户”,王熙凤。不得不说,87版的王熙凤是邓婕演的,真的超好看,年轻的时候,五官也标志。到此为止,第一集的人物就出全了。
【笔者有话要说】:不得不说剧情很紧凑,短短一集,就交代这许多,信息量颇大,用文字写也要写上好半天。但是感觉不写下来,恐怕就会忘记了啊……后面就没有那么大信息量了,好累T^T
【第一集诗句总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飞时【贾雨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贾雨村】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跛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