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谁来阻止尼泊尔文物流失
尼泊尔加德满都——周二,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一根沉重的木梁从太后庙(Maju Dega)的废墟上滑落。
一支志愿搜救队的队员们正利用滑落的木梁作为梯子,在寺庙基底上下忙碌着,滑落的砖石不时地掉在木梁上。这些木材最终会被收集在一起,堆放在行人穿梭的广场日晒雨淋。
如果你是一个古董商,你可能会注意到梁上有某些细节:有两个雕工精湛的神像,可能是17世纪的出品——这类古建筑构件拿到西方的拍卖行可以卖到数万美元
尼泊尔发生7.8级地震之后的三天中,死亡人数迅速增至5000以上,与民众的安全与健康不相关的因素都被搁置在一边。找到生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数万人冒着大雨生活在帐篷里。清洁水储备即将耗尽。而与此同时,多处有数百年历史的寺庙宫殿废墟却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作为世界最大文化遗产集群之一,这样的状况会使未来重建的机会愈显渺茫。一些人可能出于感情因素,带走了达拉哈拉塔的砖块。该塔建于19世纪,在上周六的地震中倒塌,至少40人被困在废墟内。
一位市民致电尼泊尔考古部门的一名官员,说他在首都一座寺庙阻止了一起企图偷盗屋顶铜钟的行为,当局随后在周一开始采取一些防范盗窃的初步措施。周二,当地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通知,警告任何试图盗窃文物的人都将受到惩罚。
然而,降临在加德满都谷的这场灾难如此沉重,又让人有些无助之感,文物保护人士曾对这里进行过事无巨细的考察记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命名其为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人有能力做到这点——当地政府不能,教科文组织也不能,我认为只能是各方携手努力,”教科文组织驻加德满都办事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曼哈特(Christian Manhart)说。“有数千处遗址,我们无法在每一处都安排警察或军人24小时值守。别的地方也需要他们。所以你可以想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在周一接受采访时说,据她所知,此次灾难中被毁的文化遗产之多,为近代自然灾害中所未见。
加德满都这座城市建于两条连接中印的贸易路线的交叉点,它的建筑遗产也反映出来自中印的影响:七世纪的小型佛教供奉建筑,装饰以精致的铜雕和木雕;烧制的红砖建成的多层寺庙;寺院、宗教建筑群、宫殿、庭院和大片的瓦房。
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破坏。教科文组织称:加德满都、巴克塔布和帕坦的寺庙建筑群基本都被摧毁了。周二,在巴山塔布杜巴广场(Basantapur DurbarSquare)上,志愿者们正在清理两座周六坍塌的寺庙基底上的废墟。救护车运走了志愿者们发现的两具尸体。有一些警官站在广场上,却并未试图去监管清理工作。
“没有任何组织,”22岁的加拿大游客凯特琳·波尔(Kaitlin Bull)说,她花了四个小时帮助清理太后庙上的碎石瓦砾,“什么人都可以参与。”
在匆忙清理碎石瓦砾时,雕花大梁和柱子已经淹没在成堆的木头残片中,尽管有一些特别精美的雕刻已经被放在一旁,比如一件染成粉色的雕像,展示了女人们在两个微笑的神像下嬉戏玩耍,摆出杂耍般的姿势。
安尼尔·阿迪卡利(Anil Adhikari)是广场警察局的一名巡官,他说至今唯一在广场上因为非法劫掠被逮捕的是八个十来岁的孩子,他们打算把木雕拿到古董市场上卖。在警察局外面摆着一些白色米袋,里面是阿迪卡利收集的十来座神像。
官员们称劫掠的问题在这些天里变得更加紧迫,但每个官员似乎都认为,保障这些地点的安全是其他部门的责任。
但在巴山塔布杜巴广场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麻烦,周二在这里,志愿者们正专注于从废墟中转移出最后的遗体。正午过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了一具遗体,一个面朝下趴倒的尼泊尔男子,看样子他是在试图跑下寺庙楼梯时被压死的。
记者汤姆斯·贝尔(Thomas Bell)正看着志愿者们抛下雕花的大梁,让这些大梁垒在一起,砸起一团团尘土。贝尔说,这些大梁应该立即编号登记、储存起来,以免进一步受损。贝尔曾在2014年出版过一本讲述这座城市的书《加德满都》。
在尼泊尔“人们并不会仅仅因为一块木头很老,就认为它有很大价值,”他说。“但如果要修复这座寺庙,还是需要把它找回来。”
一支志愿搜救队的队员们正利用滑落的木梁作为梯子,在寺庙基底上下忙碌着,滑落的砖石不时地掉在木梁上。这些木材最终会被收集在一起,堆放在行人穿梭的广场日晒雨淋。
如果你是一个古董商,你可能会注意到梁上有某些细节:有两个雕工精湛的神像,可能是17世纪的出品——这类古建筑构件拿到西方的拍卖行可以卖到数万美元
尼泊尔发生7.8级地震之后的三天中,死亡人数迅速增至5000以上,与民众的安全与健康不相关的因素都被搁置在一边。找到生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数万人冒着大雨生活在帐篷里。清洁水储备即将耗尽。而与此同时,多处有数百年历史的寺庙宫殿废墟却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作为世界最大文化遗产集群之一,这样的状况会使未来重建的机会愈显渺茫。一些人可能出于感情因素,带走了达拉哈拉塔的砖块。该塔建于19世纪,在上周六的地震中倒塌,至少40人被困在废墟内。
一位市民致电尼泊尔考古部门的一名官员,说他在首都一座寺庙阻止了一起企图偷盗屋顶铜钟的行为,当局随后在周一开始采取一些防范盗窃的初步措施。周二,当地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通知,警告任何试图盗窃文物的人都将受到惩罚。
然而,降临在加德满都谷的这场灾难如此沉重,又让人有些无助之感,文物保护人士曾对这里进行过事无巨细的考察记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命名其为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人有能力做到这点——当地政府不能,教科文组织也不能,我认为只能是各方携手努力,”教科文组织驻加德满都办事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曼哈特(Christian Manhart)说。“有数千处遗址,我们无法在每一处都安排警察或军人24小时值守。别的地方也需要他们。所以你可以想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在周一接受采访时说,据她所知,此次灾难中被毁的文化遗产之多,为近代自然灾害中所未见。
加德满都这座城市建于两条连接中印的贸易路线的交叉点,它的建筑遗产也反映出来自中印的影响:七世纪的小型佛教供奉建筑,装饰以精致的铜雕和木雕;烧制的红砖建成的多层寺庙;寺院、宗教建筑群、宫殿、庭院和大片的瓦房。
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破坏。教科文组织称:加德满都、巴克塔布和帕坦的寺庙建筑群基本都被摧毁了。周二,在巴山塔布杜巴广场(Basantapur DurbarSquare)上,志愿者们正在清理两座周六坍塌的寺庙基底上的废墟。救护车运走了志愿者们发现的两具尸体。有一些警官站在广场上,却并未试图去监管清理工作。
“没有任何组织,”22岁的加拿大游客凯特琳·波尔(Kaitlin Bull)说,她花了四个小时帮助清理太后庙上的碎石瓦砾,“什么人都可以参与。”
在匆忙清理碎石瓦砾时,雕花大梁和柱子已经淹没在成堆的木头残片中,尽管有一些特别精美的雕刻已经被放在一旁,比如一件染成粉色的雕像,展示了女人们在两个微笑的神像下嬉戏玩耍,摆出杂耍般的姿势。
安尼尔·阿迪卡利(Anil Adhikari)是广场警察局的一名巡官,他说至今唯一在广场上因为非法劫掠被逮捕的是八个十来岁的孩子,他们打算把木雕拿到古董市场上卖。在警察局外面摆着一些白色米袋,里面是阿迪卡利收集的十来座神像。
官员们称劫掠的问题在这些天里变得更加紧迫,但每个官员似乎都认为,保障这些地点的安全是其他部门的责任。
但在巴山塔布杜巴广场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麻烦,周二在这里,志愿者们正专注于从废墟中转移出最后的遗体。正午过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了一具遗体,一个面朝下趴倒的尼泊尔男子,看样子他是在试图跑下寺庙楼梯时被压死的。
记者汤姆斯·贝尔(Thomas Bell)正看着志愿者们抛下雕花的大梁,让这些大梁垒在一起,砸起一团团尘土。贝尔说,这些大梁应该立即编号登记、储存起来,以免进一步受损。贝尔曾在2014年出版过一本讲述这座城市的书《加德满都》。
在尼泊尔“人们并不会仅仅因为一块木头很老,就认为它有很大价值,”他说。“但如果要修复这座寺庙,还是需要把它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