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 德累斯顿
哎呀,简直不知道从何说起。
起因其实是一根mac的网口接线。来德国才发现macbook air这坑爹货并没有网线接口,所以好几天一直没有网用惶惶不可终日。便拜托即将要来德国的朋友帮忙捎一根过来,那都是去年秋天的事了。可是一晃半年,居然一直没有碰面找她拿线的机会。
原以为都在欧洲都在德国,豆大地盘,来往方便,想见便能相见。虽然说时真心,但若没什么契机,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有点空闲时间巴不得赶紧补补觉再发发呆。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看望朋友,那么约时间订车票定行程,到拎着行李踏上旅程,一番折腾下来也并不是叫人省心的事。其实网线当然可以用寄的,但我俩谁都没提,更愿意把它当做借口由头来迫使我们见面,也算是我俩的默契。
原本是为了见朋友,所以对这座城市并无太多期待,甚至出发前连穷游都懒得看一眼。但结果却像故事应该的发展一样——充满惊喜。
周五晚上坐了三个小时大巴,将近十点才到达萨克森州的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同在德累斯顿工大读书的董萌和鸡哥已经在等候。接上我二话不说直奔酒吧一条街。德国的酒吧文化还是值得体验的。大抵因为德国生活太无聊,德国人但凡到了过节或是周末,甚至硬生生扯一个不算缘由的缘由,也要跑到酒吧不醉不归,或是开party大吼大叫到深夜才肯罢休。我们去酒吧的公交车里,有大群大群兴奋的年轻人,打扮时尚,看一眼也就猜到了他们的目的地。奇怪的是有拨青年男女已经是半醉半醒直不起头的状态,鸡哥解释说,因为他们去酒吧喝酒一定要烂醉如泥尽了兴才肯离开,但考虑到开销问题,只好先在家里喝一阵儿预预热,酒精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去酒吧继续high的。
位于德累斯顿新城区的酒吧一条街还算是名不虚传,晚上十一点家家人满为患。我们走走停停,勉强找到一家有位子的店,坐定就开始聊了起来。我点了一份苹果派和一杯Sex on the beach,这是一种欧洲很普遍的鸡尾酒,由樱桃、苹果、树莓、蔓越莓等好几种水果加伏特加调制而成。入口微甜,随着液体入喉,你能在一秒钟内分别感受到几种不同的果味,未等味蕾分辨清楚,一口下肚,口中便只剩下香甜微苦缠绵的余味了。我不爱酒,却也能体会到其中些微奇妙。董萌点了杯长岛冰茶(Long land ice tea),实在没品出来为什么名声那么大,我们这种门外汉只记得苦就是了。三个人聊得倒也开心,很久没有愉快地说这么多话了,仿佛回到了从前。出门在外早就习惯了鲜有朋友在身边,琐事和情绪也大多自己消化,能够这样不受羁绊信马由缰地谈话已经让我欣喜舒适了。半夜一点多往回走,果然大城市,街上还是能够看到散落的人。等车时酒意和睡意袭来,不觉紧紧衣服。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去了Neuerstädter Markt观看了Frühlingsfest(春天节)的仪式。硕大的广场中央,一群身着礼服的壮汉,用十几根十米长的木棍,分几次把象征春天的裹着彩带的柱子支撑着立起来,柱子的顶端有一颗小树苗,被花环环绕着。那些人每发一次力,柱子直立一个角度,观众们就爆发出热情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几百上千号群众,就那么在广场上站了两个小时,观看着这项无聊的运动,等待,鼓掌,等待,欢呼,乐此不疲。终于完成之后,舞蹈队的大叔大婶们,围着柱子载歌载舞,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德国,你要学会享受这种德式无聊的幽默啊。
从广场出来,吃过午饭,就真正开始游览这座城市了。在新城逛了逛,想买条围巾来弥补之前在罗马丢掉的最爱的那条,却未能如愿。路上经过整个萨克森州唯一一家apple store,进去膜拜了手表。大型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店和各种名牌衣服,于来德半年的我已是十分陌生了。
德累斯顿并无地铁,但却同时有Straßenbahn(轨道交通,其实直译为街道上的铁路,我也不知道怎么翻,写个轨道交通吧脑子里居然瞬间响起那熟悉的“欢迎乘坐轨道交通九号线”……只能说上海是个魔性的地方囧),S-Bahn(Stadtbahn,城铁)和普通的公交Bus。我刚来时问董萌她宿舍离德工大有多远,结果她说,“哦超级近,坐车只要十分钟,而且只用倒一次车”。我当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她一定是跟住在城郊某公交线终点站,上学至少半小时的鸡哥比的。可她不知道从我宿舍到学校走路只要两分钟。包括第三天周日上午我们去城郊小镇Pillnitz的时候,半个小时的公交上我一路都在叫着怎么还不到怎么还不到,习惯了总坐十分钟公交的我竟然已经觉得这么久的路程很惊奇了。于是鸡哥嘲笑我,在你们拜村那边,半个小时已经能走过两个城市了吧!我只能笑着任其调侃。我总说德累斯顿是大城市,可董萌和鸡哥都不以为然。其实德累斯顿只是德国的第五大城市,又身处“落后”的东德,但给我感觉却要比市中心狭小集中而俗气的“第二首都”慕尼黑高大上一万倍。二战中德累斯顿几乎被炸城废墟,烟熏色的巴洛克建筑与两德合并后的新建筑掺杂在一起,对立却协调,多样却有序。能在灯火通明的酒吧以及长长地商业街感受现代潮流,也能在老城区古老华丽的茨温格宫(Dresdener Zwinger)、圣母教堂(Frauenkirche)以及易北河(Elbe)之上的老桥见证历史的温厚和磅礴。加上正值四月天,白粉各色樱花争相开放,青草树木郁郁葱葱,到处春意盎然,桥下缓缓流过的易北河裹挟着德累的新鲜空气一直绵延至捷克。虽然说“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这口气确实大了点儿,可这座城市也确实散发着我不能抵挡的魅力。天气并不晴朗,我们还是在易北河畔的草坪坐了一个小时,真是再惬意也没有,不愿离开。
对啦,写到这里插播一条,德国家长带孩子真是看得人醉醉的。坐在河边的时候,看着很多人在河边散步,有的就把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随便用布一包背在背上,布条在胸前打个结,就这样带出来完成可能几个小时的散步;有的直接把孩子放篮子里,篮子摆在自行车的后座,骑车的家长一路下坡的时候不捏闸也就算了,愣是头都没回一下看看孩子;更有甚者,在老城大方块石头铺成的路面上,快速地推着婴儿车,那婴儿车与路面撞击颠簸发出的嘎啦嘎啦的响声,听着都让人为那里面的婴儿捏把汗呐!
下午去了鸡哥推荐的一家极好吃的餐厅,牛肉真是又软又入味。路遇“会唱歌的房子”,据说下雨时候能奏乐,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
晚上三人夜游了德累斯顿工大,真是大呀。首先经过的是我非常喜欢的萨克森州立和大学图书馆SLUB(Sächsische Landes- und Universitätsbibliothek),这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大部分建在地下,地上部分分开的两栋高楼现在用于举办活动和藏书。两栋高楼中间是一片大草坪,供学生聊天,喝咖啡,晒太阳。大草坪的地下是自习区的中心,中间的地面是玻璃的,这样学生自习时可以用到地上照射的太阳光。最喜欢大大地图书馆自习区了。我们去的时候有很多学生还在刻苦学习,真是羡慕他们,能够使用这么气派的图书馆。(夜晚没有拍图,以下为网上down的)
德国大学都没有围墙,教学楼一般比较集中,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是教学楼,但德工大的教学楼遍布整个城市。就连我们第三天去市郊山上的Pillnitz的时候,在一片庄稼地里我的手机居然自动连上了eduroam的wifi。这是欧洲所有大学的通用wifi,只要在任一所学校注册过,走到欧洲任何一个大学wifi覆盖区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而且网速嗖嗖的,已在无数国家享用过,此处为拉仇恨)。果然抬头一看,不远处便是德工大位于郊区的两栋教学楼,大概是农业学之类的。那天晚上,在市里最大的校园区溜了快一个小时才将将走完。教学楼非常有特色,除了常见的欧式建筑风格,还有很多非常工业化工厂一样“严谨低调”的,正巧呼应了德累斯顿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每一层的地板以及楼梯都是网状的钢板,走在上面怕怕的。鸡哥Wirtschaftsinformatik的教学楼据说还是德累的一个小景点,以前中世纪时是关押犯人的监狱,俯瞰是一座十字架,整个楼都没有窗户,后来成为学校教学楼之后才把窗户一个一个开凿出来,地下还是保留着以前文物的博物馆。夜里看不太清,却能隐约感受到阴森的气氛。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轻快,呼吸着入夜微凉的风,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周围黑漆漆地叫人有点害怕,我却又惬意地害怕不起来。聊得内容看的建筑也许很快忘记,但那种感觉大概不会忘,我后来想,那种舒服也是整个德累斯顿给我的感觉。
第三天,去了城郊的Pillnitz,本是个平凡小镇,却也因着春色和好心情格外美丽起来。到处挂着风格一致的横幅,图中的“Ohne Gewissen Wege zerrissen”(没有知识也就没有了前途)也是这样有哲理有文化的话呢!再加上鸡哥领我们去了他私藏的号称全德最棒的甜品店,不能更棒啦!
并没有在Pillnitz享受很多的春光,全因为之后还有约。下午一点整的大巴回小拜,愣是约了个网红十一点半一起吃个午饭。唉这事儿说起来也话长,那是我关注了一年多的一个在德累斯顿上学的小哥,比我大一届。书读得多,文笔了得,时而高冷时而逗比,喜欢二次元的自恋的双子座。早在来德国之前就看到他写的很多关于德国和德国人的文章,一些意识先入为主,后来他的很多言论也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他粉丝众多,并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真的是连网友都算不上的。来德累斯顿捎带脚把个不认识的网红约出来吃饭我也是胆儿挺大,还好他爽快地答应了。可我们安排那天上午去Pillnitz时间不够,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近半个小时……网红同学跟我想象的并无不同,我们过去的时候他正在看书,取好餐开吃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尴尬的,并不认识也完全没交集的人,如何能够畅快的聊天呢?虽然之前早想到了会是这样,我还是在那里如坐针毡地边生硬地把食物塞到嘴里边绞尽脑汁想着话题。时间过半的时候总算好一点了,不过刚刚要再好一点我也就要走了。以前你只能在网络上看到他写的文字猜测他的生活的人,就活生生地出现在你眼前,你能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走在他笔下写了无数次的德累斯顿的风景里。萍水相逢,之前不相识,之后也不会再联系,只是偶然地建立了一次bond,也算是件神奇的事。
就这样董萌和网红一起把我送上车,我们挥手告别。回程的路上并无睡意,被德累斯顿的余温笼罩。
起因其实是一根mac的网口接线。来德国才发现macbook air这坑爹货并没有网线接口,所以好几天一直没有网用惶惶不可终日。便拜托即将要来德国的朋友帮忙捎一根过来,那都是去年秋天的事了。可是一晃半年,居然一直没有碰面找她拿线的机会。
原以为都在欧洲都在德国,豆大地盘,来往方便,想见便能相见。虽然说时真心,但若没什么契机,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有点空闲时间巴不得赶紧补补觉再发发呆。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看望朋友,那么约时间订车票定行程,到拎着行李踏上旅程,一番折腾下来也并不是叫人省心的事。其实网线当然可以用寄的,但我俩谁都没提,更愿意把它当做借口由头来迫使我们见面,也算是我俩的默契。
原本是为了见朋友,所以对这座城市并无太多期待,甚至出发前连穷游都懒得看一眼。但结果却像故事应该的发展一样——充满惊喜。
周五晚上坐了三个小时大巴,将近十点才到达萨克森州的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同在德累斯顿工大读书的董萌和鸡哥已经在等候。接上我二话不说直奔酒吧一条街。德国的酒吧文化还是值得体验的。大抵因为德国生活太无聊,德国人但凡到了过节或是周末,甚至硬生生扯一个不算缘由的缘由,也要跑到酒吧不醉不归,或是开party大吼大叫到深夜才肯罢休。我们去酒吧的公交车里,有大群大群兴奋的年轻人,打扮时尚,看一眼也就猜到了他们的目的地。奇怪的是有拨青年男女已经是半醉半醒直不起头的状态,鸡哥解释说,因为他们去酒吧喝酒一定要烂醉如泥尽了兴才肯离开,但考虑到开销问题,只好先在家里喝一阵儿预预热,酒精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去酒吧继续high的。
位于德累斯顿新城区的酒吧一条街还算是名不虚传,晚上十一点家家人满为患。我们走走停停,勉强找到一家有位子的店,坐定就开始聊了起来。我点了一份苹果派和一杯Sex on the beach,这是一种欧洲很普遍的鸡尾酒,由樱桃、苹果、树莓、蔓越莓等好几种水果加伏特加调制而成。入口微甜,随着液体入喉,你能在一秒钟内分别感受到几种不同的果味,未等味蕾分辨清楚,一口下肚,口中便只剩下香甜微苦缠绵的余味了。我不爱酒,却也能体会到其中些微奇妙。董萌点了杯长岛冰茶(Long land ice tea),实在没品出来为什么名声那么大,我们这种门外汉只记得苦就是了。三个人聊得倒也开心,很久没有愉快地说这么多话了,仿佛回到了从前。出门在外早就习惯了鲜有朋友在身边,琐事和情绪也大多自己消化,能够这样不受羁绊信马由缰地谈话已经让我欣喜舒适了。半夜一点多往回走,果然大城市,街上还是能够看到散落的人。等车时酒意和睡意袭来,不觉紧紧衣服。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去了Neuerstädter Markt观看了Frühlingsfest(春天节)的仪式。硕大的广场中央,一群身着礼服的壮汉,用十几根十米长的木棍,分几次把象征春天的裹着彩带的柱子支撑着立起来,柱子的顶端有一颗小树苗,被花环环绕着。那些人每发一次力,柱子直立一个角度,观众们就爆发出热情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几百上千号群众,就那么在广场上站了两个小时,观看着这项无聊的运动,等待,鼓掌,等待,欢呼,乐此不疲。终于完成之后,舞蹈队的大叔大婶们,围着柱子载歌载舞,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德国,你要学会享受这种德式无聊的幽默啊。
![]() |
![]() |
从广场出来,吃过午饭,就真正开始游览这座城市了。在新城逛了逛,想买条围巾来弥补之前在罗马丢掉的最爱的那条,却未能如愿。路上经过整个萨克森州唯一一家apple store,进去膜拜了手表。大型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店和各种名牌衣服,于来德半年的我已是十分陌生了。
德累斯顿并无地铁,但却同时有Straßenbahn(轨道交通,其实直译为街道上的铁路,我也不知道怎么翻,写个轨道交通吧脑子里居然瞬间响起那熟悉的“欢迎乘坐轨道交通九号线”……只能说上海是个魔性的地方囧),S-Bahn(Stadtbahn,城铁)和普通的公交Bus。我刚来时问董萌她宿舍离德工大有多远,结果她说,“哦超级近,坐车只要十分钟,而且只用倒一次车”。我当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她一定是跟住在城郊某公交线终点站,上学至少半小时的鸡哥比的。可她不知道从我宿舍到学校走路只要两分钟。包括第三天周日上午我们去城郊小镇Pillnitz的时候,半个小时的公交上我一路都在叫着怎么还不到怎么还不到,习惯了总坐十分钟公交的我竟然已经觉得这么久的路程很惊奇了。于是鸡哥嘲笑我,在你们拜村那边,半个小时已经能走过两个城市了吧!我只能笑着任其调侃。我总说德累斯顿是大城市,可董萌和鸡哥都不以为然。其实德累斯顿只是德国的第五大城市,又身处“落后”的东德,但给我感觉却要比市中心狭小集中而俗气的“第二首都”慕尼黑高大上一万倍。二战中德累斯顿几乎被炸城废墟,烟熏色的巴洛克建筑与两德合并后的新建筑掺杂在一起,对立却协调,多样却有序。能在灯火通明的酒吧以及长长地商业街感受现代潮流,也能在老城区古老华丽的茨温格宫(Dresdener Zwinger)、圣母教堂(Frauenkirche)以及易北河(Elbe)之上的老桥见证历史的温厚和磅礴。加上正值四月天,白粉各色樱花争相开放,青草树木郁郁葱葱,到处春意盎然,桥下缓缓流过的易北河裹挟着德累的新鲜空气一直绵延至捷克。虽然说“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这口气确实大了点儿,可这座城市也确实散发着我不能抵挡的魅力。天气并不晴朗,我们还是在易北河畔的草坪坐了一个小时,真是再惬意也没有,不愿离开。
![]() |
![]() |
![]() |
![]() |
![]() |
对啦,写到这里插播一条,德国家长带孩子真是看得人醉醉的。坐在河边的时候,看着很多人在河边散步,有的就把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随便用布一包背在背上,布条在胸前打个结,就这样带出来完成可能几个小时的散步;有的直接把孩子放篮子里,篮子摆在自行车的后座,骑车的家长一路下坡的时候不捏闸也就算了,愣是头都没回一下看看孩子;更有甚者,在老城大方块石头铺成的路面上,快速地推着婴儿车,那婴儿车与路面撞击颠簸发出的嘎啦嘎啦的响声,听着都让人为那里面的婴儿捏把汗呐!
下午去了鸡哥推荐的一家极好吃的餐厅,牛肉真是又软又入味。路遇“会唱歌的房子”,据说下雨时候能奏乐,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
![]() |
晚上三人夜游了德累斯顿工大,真是大呀。首先经过的是我非常喜欢的萨克森州立和大学图书馆SLUB(Sächsische Landes- und Universitätsbibliothek),这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大部分建在地下,地上部分分开的两栋高楼现在用于举办活动和藏书。两栋高楼中间是一片大草坪,供学生聊天,喝咖啡,晒太阳。大草坪的地下是自习区的中心,中间的地面是玻璃的,这样学生自习时可以用到地上照射的太阳光。最喜欢大大地图书馆自习区了。我们去的时候有很多学生还在刻苦学习,真是羡慕他们,能够使用这么气派的图书馆。(夜晚没有拍图,以下为网上down的)
![]() |
![]() |
德国大学都没有围墙,教学楼一般比较集中,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是教学楼,但德工大的教学楼遍布整个城市。就连我们第三天去市郊山上的Pillnitz的时候,在一片庄稼地里我的手机居然自动连上了eduroam的wifi。这是欧洲所有大学的通用wifi,只要在任一所学校注册过,走到欧洲任何一个大学wifi覆盖区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而且网速嗖嗖的,已在无数国家享用过,此处为拉仇恨)。果然抬头一看,不远处便是德工大位于郊区的两栋教学楼,大概是农业学之类的。那天晚上,在市里最大的校园区溜了快一个小时才将将走完。教学楼非常有特色,除了常见的欧式建筑风格,还有很多非常工业化工厂一样“严谨低调”的,正巧呼应了德累斯顿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每一层的地板以及楼梯都是网状的钢板,走在上面怕怕的。鸡哥Wirtschaftsinformatik的教学楼据说还是德累的一个小景点,以前中世纪时是关押犯人的监狱,俯瞰是一座十字架,整个楼都没有窗户,后来成为学校教学楼之后才把窗户一个一个开凿出来,地下还是保留着以前文物的博物馆。夜里看不太清,却能隐约感受到阴森的气氛。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轻快,呼吸着入夜微凉的风,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周围黑漆漆地叫人有点害怕,我却又惬意地害怕不起来。聊得内容看的建筑也许很快忘记,但那种感觉大概不会忘,我后来想,那种舒服也是整个德累斯顿给我的感觉。
第三天,去了城郊的Pillnitz,本是个平凡小镇,却也因着春色和好心情格外美丽起来。到处挂着风格一致的横幅,图中的“Ohne Gewissen Wege zerrissen”(没有知识也就没有了前途)也是这样有哲理有文化的话呢!再加上鸡哥领我们去了他私藏的号称全德最棒的甜品店,不能更棒啦!
![]() |
![]() |
并没有在Pillnitz享受很多的春光,全因为之后还有约。下午一点整的大巴回小拜,愣是约了个网红十一点半一起吃个午饭。唉这事儿说起来也话长,那是我关注了一年多的一个在德累斯顿上学的小哥,比我大一届。书读得多,文笔了得,时而高冷时而逗比,喜欢二次元的自恋的双子座。早在来德国之前就看到他写的很多关于德国和德国人的文章,一些意识先入为主,后来他的很多言论也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他粉丝众多,并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真的是连网友都算不上的。来德累斯顿捎带脚把个不认识的网红约出来吃饭我也是胆儿挺大,还好他爽快地答应了。可我们安排那天上午去Pillnitz时间不够,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近半个小时……网红同学跟我想象的并无不同,我们过去的时候他正在看书,取好餐开吃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尴尬的,并不认识也完全没交集的人,如何能够畅快的聊天呢?虽然之前早想到了会是这样,我还是在那里如坐针毡地边生硬地把食物塞到嘴里边绞尽脑汁想着话题。时间过半的时候总算好一点了,不过刚刚要再好一点我也就要走了。以前你只能在网络上看到他写的文字猜测他的生活的人,就活生生地出现在你眼前,你能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走在他笔下写了无数次的德累斯顿的风景里。萍水相逢,之前不相识,之后也不会再联系,只是偶然地建立了一次bond,也算是件神奇的事。
就这样董萌和网红一起把我送上车,我们挥手告别。回程的路上并无睡意,被德累斯顿的余温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