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早雲傳
出身經歷與傳說
北條早雲,原名伊勢新九郎長氏,桓武平氏伊勢流(季衡流)之分家備中伊勢氏第三代當主備中高越山城城主伊勢盛定之子。擔任今川家客將成為興國寺城城主時改名盛時(一說盛時之名是在京擔任幕府的申次眾時所改)。於京都德大寺參禪修佛時受號德大寺之字譜而稱宗瑞,入關東後又自號為早雲庵主。後世通稱北條早雲庵宗瑞,或稱伊勢宗瑞,不過大多仍載寫為北條早雲。
早雲生於永享四年(西曆1432),卒於永正十八年(西曆1521),享年八十八歲。一生都使用伊勢這個苗字(姓氏),改伊勢為北條是其子氏綱時代的事,但是後人為了完整尊重後北條五代起見仍然稱早雲為北條早雲而不稱伊勢早雲。
據早雲家鄉的傳說,早雲年幼時就顯現很多奇特的行為與異象。譬如說當地有棵高聳的千年古松,其樹頂恰似一頂大斗笠,傳說爬上去而將頭帶給綁在樹之頂尖上的人都能有所大成就。許多成年人怎麼爬就是爬不到樹頂,當時早雲才六歲時就一口氣爬到上面去把頭帶給綁在樹頂上。
他率領當地的武家與農民的小孩與鄰近其他地方小孩所進行的打仗遊戲從未嘗過敗仗,就算對方人數多很多倍於他們,他都能夠很快的察覺對方的意圖將對方引到陷阱或者死角地區一口氣將他們打個四散敗逃。或許這就註定了他日後將成為一個善於領兵以智謀來奇襲打逆境戰的名將。而且早雲自幼就頗擅於服眾,就算年紀比他大很多的人,也往往不自覺的傾倒於他的個人魅力之下。
早雲雖然是出自伊勢氏中身分較低的分家(伊勢氏在室町時代本家稱「京都伊勢」,早雲所出身的分家為「備中伊勢」),但十餘歲時獲伊勢氏本家家督,也就是擔任足利八代將軍義政的政所執事(政所掌管之業務為幕府財政與各大名領地糾紛之裁決審判,執事是為政所的最高級行政長官)伊勢貞親的喜愛而收為養子。
實際上,貞親的胞妹就是嫁給早雲之父盛定,也就是早雲的母親,而貞親則是早雲的親舅。因為貞親膝下無子,因此與盛定多次討論後決定收養早雲。由於京都伊勢氏一族在足利幕府建立而起的時期就功勞甚重,因此代代都以足利將軍直臣(大名的直屬家臣)中地位最高者傲視各家。原本政所執事這個地位應該由「四職」之中的二階堂家代代繼承,但是在六代將軍義教時期失勢,便改由伊勢氏代替繼承。
早雲方二十出頭就在養父貞親的決定下繼承其親父盛定所擔任的申次眾(申次眾為室町幕府之職位,直譯其職位可稱為「引見人」。各大名與公卿拜見征夷大將軍前必須有此申次眾的同意核准,並且會安排時間與教導覲見的禮儀),自身仍然繼承備中高越山城芿原庄三千貫的俸領。擔任申次眾的早雲此時侍奉的是足利九代將軍義視,如果應仁之亂沒有爆發,那麼繼承政所執事這個幕府中最重要也是地位最高的行政職務應該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應仁之亂爆發後,因為東西兩軍在京都的血戰迫使義視為了活命而逃到伊勢國躲藏,早雲這時也跟隨前往。後來義視與義政和睦後回京時早雲就不願同去而放棄領地與申次眾身分隱居於伊勢山中。此時與隨行的荒木兵庫、山中才四郎、多目權兵衛(兵庫助)、荒川又次郎、大導寺(大道寺)太郎與在竹(有竹)兵衛等六人互結為生死之隨伴。
傳說早雲與這六個人後來路經伊勢神宮的時候進行參拜,取神宮內的神水共飲後一同立誓說:「我等七人因緣相逢互結成伴,來日無論有何境遇絕不相互爭執,也決不捨棄一人。以武家之習,設我等七人中一人先行出世(出人頭地)得為一國一城之主,餘之六人則為其臣,盡一生是死效忠共同輔之以成霸業。而為君者無論何事,亦不捨棄一人獨享其榮華」後來年紀最大的早雲果然出人頭地成為一方之雄,大導寺等六人就成為他的家臣,這六人的後代在後來的北條家中被稱為「御由緒六家」或「御由緒眾」,之後也有稱他們為「草創七手家老眾」的說法,在所有北條家臣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今川內亂!早雲兩下駿河
應仁二年(1468)七人循東海道東進,到達駿河國今川館城(後之駿府城)投靠駿河守護今川義忠。早雲原先擔任申次眾時,因為義忠在京都混戰時響應東軍總大將細川勝元的號招而舉兵上京參戰而有認識,在貞親的安排下將早雲的胞妹伊勢菊(北川殿)許配給義忠為妻,北川殿深得義忠的寵愛,為他生下了獨子龍王丸(後來的今川氏親,即今川義元之父)。短暫的在今川館作客的早雲很快的就被新繼任的東軍總大將細川政元招回,任命他擔任十代將軍義尚的申次眾。
文明八年(西曆1476)義忠討伐在遠江邊境由遠江國人眾橫地氏、勝間田氏所發起的一揆暴亂獲勝後返回今川館城之時,遭到尾隨而來的殘黨襲擊當場戰死,餘眾大潰而回。今川氏此時諸家臣大為驚慌,在一片混亂中分立成兩派,互相支持以義忠獨子龍王丸或義忠堂弟小鹿新五郎範滿為新主。兩派最後爆發嚴重衝突險些以刀兵相見,而且小鹿黨一方有今川譜代重臣三浦、朝比奈兩族所擁護,至於小鹿本身與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關東執事山內上杉政憲有親屬關係,一時間勢力之大遠遠凌駕於龍王丸一黨之上。
這時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派遣三百兵力進駐駿河蒲東地界,與堀越公方不合的關東執事山內上杉政憲的派遣家老太田道灌領兵五百同時前往駿河觀察動亂,都想預備趁亂扶持有利於自己方的繼承者而名正言順的控制整個今川家。因為今川氏可以說是足利將軍家同血緣的大名門,當時有句話說:「御所(足利將軍家)遭絕吉良繼,吉良遭絕今川繼」,也就是說足利將軍家若是血脈斷絕時由吉良家來繼承,如果吉良家也血脈斷絕就是由今川家來繼承幕府的征夷大將軍,所以當時關東地區有勢力的大名當然會處心積慮的想要控制整個今川家。
知道事情不妙的北川殿帶著年幼的龍王丸躲避到法永長者(長谷川政宣)位在燒津小川城內的屋敷避難,並寫密書遣人連夜急赴京都告知早雲此狀況。早雲接到來信後便與細川政元與當時服侍義政繪畫的雪齋和尚密議,於是藉由政元影響之下向義政取得了「御教書」(或稱「御內書」,是幕府將軍的直接命令書狀),帶著大導寺等人疾行向東抵達了今川館城。
他首先集合了兩派人馬聚集於城內並提出一個折衷案來調解兩方之衝突,在獲得兩派人馬的允許之下再前往駐紮於蒲東地界的兩軍的陣地分別呈報。早雲所提出的折衷案為:「龍王丸是今川治部大輔(治部大輔是義忠的官名)的御曹子(嫡子),理所當然的是今川家家督的繼承者,但是目前實在太年幼,既無法服眾又無法親理政務。所以先由具有叔父地位的範滿任龍王丸的後見役(監護人)。範滿可以在龍王丸尚未元服(成年)之前先暫時代理今川家的政事,等到龍王丸元服後,再另外討論如何讓龍王完正式繼位的問題。現在兩方的支持家臣絕對都沒不忠於今川或者公方御所(足利將軍)之下的逆臣,只是為了家運前途而憂心,希望今日為關心而來的兩方軍勢能就此撤退,讓駿河平安無事為上。而且若是為了此事而大起干戈,想必也非洛中(京都)的御管領(即細川政元)所樂見的」。
這道提議與方案漂亮的安撫了原本敵對的兩方,而且前後沒有一字一句指責任何分裂敵對的今川家臣與派兵前來的堀越公方及山內上杉家,也讓這四股勢力都有面子可以和平的收場。因此在太田道灌的善意幫助下,堀越公方與山內上杉兩軍也同意了這個折衷案,兩軍同時退回其領內,今川家臣停止爭鬥相安無事。為了加強兩派的誓約,早雲又費苦心的請太田道灌出面邀兩派家臣前往今川氏所信奉的淺間神社共飲神水立誓與再次交換誓書。而傳說這個又「關東名將」與「築城名手」之稱的道灌跟早雲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兩人生辰完全無二,只是日後的結局卻是天北地南的極大差異。一個最後成就霸業,開創一個獨立的關東王國而傲視戰國群雄;一個卻忠心赤膽扶助主君卻被昏庸的主君妒忌其才華給下手暗殺而死。
成功歸來的早雲並沒有以此功勞而自居,反而在文明十一年(1479)離開了駿河回到京都,再次的擔任幕府的「奉公眾」一職。這段時間裡,早雲除了必要的公務會出門外,其他的時間大多待在他居住的禪寺內修心養性。在他待在京都的這段時間,先後住在建仁寺與大德寺。時至今日,兩寺所珍藏的文獻紀錄仍查得到早雲那時在寺裡的證據。據近來的文書考據發現,此時早雲在公文上所簽署的名稱花押為「平盛時」。時間飛快的過去,到了長享元年(1487)時,又是因為今川家的繼承權的爭鬥,使得早雲不得不向幕府辭職前往駿河。
當初年幼的龍王丸在長享元年時已經十七歲了,並且準備要進行元服式好來正式繼承今川家家督。可是,原先以監護人代行家督的小鹿範滿與其黨羽不肯交出家督權,並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來延後龍王丸的元服時間。北川殿見情況不對便再度寫密函派遣使者快馬前往京都通知早雲。當早雲接到北川殿的密函以後,應該就已經了解此去將有可能喪命於駿河,或是終生無法再回到京都的可能了。不過他還是毅然的放棄在京都的一切,只帶領了大導寺等人再度前往駿河。
早雲與大導寺等六人在接到密函時就連夜離開京都出發前往,因此當他們秘密抵達駿河時,正好是兩派人馬在爭吵到最激烈的時候。長享元年十一月九日抵達了駿河的早雲就立即與支持龍王丸的今川家臣聯絡並且秘密的聚集了眾人到北川殿的住所石脇城。當眾人到達了石脇城後,早雲立刻提出他的看法與意見。
「以龍王丸元服後就立為家督來繼承今川家是當初兩方都同意的事,而且這個協議至今還保留著,說難聽的連誓書紙都還沒被白蟻給吃掉,他們現在竟敢毀約不認帳!此事目前我看尚未讓傳出駿河之外,要是傳出去,鄰近的關東的那些傢伙一定又會藉機來生事。上次好不容易的將兩軍給請出駿河,這次若是讓他們再度前來,肯定就不會這麼好收場。事以至此別無他法,我認為現在唯有先下手為強,立即除去小鹿一黨,而且要斬草除根一個都不留!當然事後我們都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外界任何的非議與責難,因為當初的誓約是公開的,且有堀越公方與關東執事可以做證是對方先違約。我們現在是守護年幼的主君,所以有著絕對的大義名份可以討伐叛徒。既然各位都沒有其他的意見,我提議現在就集合可以用的兵力一口氣突擊叛黨的根據地,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這時有人提出軍馬未備糧草未豐,貿然的發動作戰那勝算肯定很小,這時早雲又激勵士氣的說:「我聽聞過去漢邦唐土的名將有言:『兵者貴精不貴多,勢者貴機不貴時,用兵唯有一氣用之,雖千軍萬馬亦如草芥也』。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例子古今而來多不勝舉,過去大楠公(即楠木正成,日本南北朝混戰時南朝名將)孤軍聚守金鋼峰,殺的關東諸將膽寒心裂,鎌倉公(即源賴朝,鎌倉幕府的初代征夷大將軍)在富士川一戰不也是以寡弱之兵殺潰平家十餘萬大軍嗎?可見得名將用兵都不會去在意兵力多寡,只要能敏銳的判斷先機了解戰情,自然就能在劣勢中獲得最後的勝利」
諸人聽完後立即同意了早雲的提議。早雲就在密會當晚組織突擊軍由他親自領隊前往小鹿一黨所盤據的今川館城進行襲擊。他與大導寺等人假扮成雲水(雲遊四方的僧人)故意在小鹿的屋敷前請求留宿,等對方無防備的大開了大門後馬上就衝殺進去,而其他支援的今川家臣這時候也四面八方的將屋敷團團包圍。經過一場激戰後,小鹿範滿以下的家臣以及聞訊趕忙前來支援的今川家直臣都全員戰死,而範滿本人也被當場誅殺。剩下那些原本支持小鹿的今川家臣聽到後也趕忙前來請求饒恕,因此今川家的內亂總算是在早雲的智謀下打上休止符。
廣施仁義!入主興國寺城
範滿一死,駿河國內的反龍王丸勢力也跟著完全瓦解了。而早雲以親舅之責繼續幫助龍王丸四處奔走,不但順利的拿到在京都的幕府所頒發的承認書,最後也取得了關東兩公方的正式認可使姪兒龍王丸成為今川家之家督。同年龍王丸就元服改名為氏親。因累積以上數功,氏親便與其母北川殿還有諸重臣商議要對早雲進行賞賜。商議的結果是讓早雲自行選擇駿河國內最富庶的一個郡及其城砦作為酬謝。
但是早雲此時卻向是親提出了以今川館城東方駿河與伊豆交界的蒲東興國寺城與周邊十二個鄉為賞賜。此一要求讓氏親與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興國寺城與周邊的十二鄉是駿河國內最貧瘠荒涼的土地。那裡靠近箱根山脈的南端,興國寺城則建築在箱根古道的出口愛鷹山南面的根古屋上面。這邊是最荒涼貧瘠的山野鄉下,也是今川家一樣不甚重視的一個地區。興國寺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個臨時性的支砦還比較適合。早雲就在這個小小的興國寺城開始發展,除了處理自己領地的政務外還兼任輔佐氏親的工作。也因此後來就發現了,當時氏親甚至將「守護代」(分國之守護大名將國內政務委託治理的代理官)這個重要的職位賜與早雲。
早雲為興國寺城主時體切被當地貧瘠地形所苦的農民,實施一連串的利民政策,不斷的開發新田重整水利,常親自帶頭進行各種軍事或民政的建築工事。為了真正能讓貧苦的農民得以休生養息,早雲改變租稅。將領地內的稅制改良大幅降低來減輕領民的負擔。而且早雲將自己的私財拿出來出以極低的利息借給鄰近村落的武士與小豪族,並且答應他們只要每個月初一與十五兩日入興國寺城面見他,數次之後這筆借債的本金即可不用歸還。
如果遇到那些就連零碎利息也償還不出來的人他也不追,命人將之招來興國寺城後就當重燒掉那個人的借條。於是這些人感懷早雲的恩德,逐漸的聚集在興國寺的周邊建立城下町,使得東海道西至三河東到武藏都有人在說:「駿河蒲東興國寺之主伊勢新九郎長氏是個器量非凡的人,如果能夠擇主的話應當就要選此人為君」。
為了增強力量,早雲不斷的招撫路經東海道的浪人,將他們給收編成軍。如此一來,他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出一支人數雖少但精悍的部隊。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接觸相模西境與駿河、伊豆連結的箱根山群中有後來「戰國三大忍眾」之稱的風魔忍眾。大幅度的強化了他的情報收集來源,得以了解許多關東地區的情勢。據說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早雲有了想要立足稱霸關東的願望。
伊豆突入!堀越公方討伐戰
延德三年(1491),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病死。之前政知在世之時有兩子,分別是前妻所生的嫡長子茶茶丸與後妻圓滿院所生的次子潤童子。由於政知偏愛潤童子寵信圓滿院的關係,圓滿院對政知進讒言陷害了茶茶丸。政知在完全不詳察的情況下就將茶茶丸關入監牢中長期監禁。待政知一死圓滿院就與其心腹擁立潤童子繼位。這時長期被監禁的茶茶丸在忠心的家臣所幫助下逃出監所,但是他逃出後便狂性大發,一舉殺了圓滿院與潤童子。甚至連其他老臣有反抗的也一並誅殺,之後他自行繼位為二代堀越公方,此次事件史稱為「豆州騷亂」。
茶茶丸繼位後,那種瘋狂的習性並未停息,常以小事為由殺戮家臣而且一但下手就是讓家臣全族都一起死絕,致使多數家臣對其產生反感與排斥。眾家臣中年長資深地位也最高的是以政知的老臣外山豐前守與邱山藏人為主,他們也與茶茶丸對立,不過不久後兩人就在席宴間被茶茶丸親手砍殺,此消息傳出後伊豆各豪族也因此紛紛表示不承認新的堀越公方的統治權。至此,伊豆一國陷入了完全混亂的狀態。
在距離堀越御所不遠的興國寺城的早雲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情。為了實地的探勘進軍路線與當地形勢和民心向背,早雲假扮成僧侶數次孤身前往伊豆旅行,最常逗留的地點就是堀越御所附近的善修寺。善修寺那裏有口據說能醫治百病的溫泉,因此早雲就已雲遊來此療養的僧侶的身分在那裡親自收集情報。在這邊的早雲不但從往來的商人與農民口中知道了伊豆幾個主要的豪族最近情況,還有茶茶丸瘋狂下施行的暴政。幾經考慮後,他決定利用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
明應二年(西曆1493),下定決心的早雲煽動了之前就結交友好的扇谷上杉定正,讓定正興兵突擊死對頭山內上杉顯定,造成了關東兩上杉又一次的衝突。這一來使得立場偏屬顯定的茶茶丸派遣大部分的部隊前去支援顯定,讓堀越御所的駐守兵力大減。同時間他考慮到興國寺城僅僅只有兩百多名的軍力,為求計劃周全而遣使向駿河的姪子氏親調借了三百名的兵力使用。早雲一切都準備妥當後親自指揮這五百名的部隊從駿河清水港出發,越過駿河灣抵達伊豆半島。為了要掩人耳目進行襲擊,早雲的部隊化整為零的分批出發,登陸伊豆後再行集合。這樣一來,竟然連當地的土豪也沒發覺早雲的行動。
入侵伊豆之行動順利的早雲軍很快就在堀越御所悄悄的完成包圍。據「北條五代記」一書所載,早雲軍在早雲發動進攻號令之後僅兩個時辰就順利的攻下了堀越御所,並且當場逮捕了想要逃亡足利茶茶丸就地斬殺。而「鎌倉九代記」中則是說茶茶丸趁亂脫逃,走海路到達了相模三崎城接受三浦義同的保護。直到三浦一族被早雲消滅時才跟著被殺。另傳一說茶茶丸逃向甲斐接受武田氏保護,現日本史家已證實此為錯誤之說法。
龍入大海!伊豆平定戰
攻下堀越御所後,早雲將茶茶丸的首級懸掛示眾,並且四處豎立告示牌宣告茶茶丸的暴虐罪行。不過在當時戰亂頻繁的時代,如果有外鄉之兵入侵自己的家園時,農民們都會就地放棄居住所逃入附近的森林或山內躲避。所以當早雲巡視堀越附近時發現那些農村的領民幾乎都逃光了,而且當時堀越一帶正好熱病肆虐,這些農民不但是避兵災也是避熱病之毒害。早雲從那些染病無力逃亡的領民口中得知後立刻命人從駿河購買大量治療熱病所用之藥品施捨給他們。
除此之外,他還命令自己的部隊都投入救災,幫助看顧救護這些患病者。沒過多久這些患病的領民都康復後感激早雲的恩德,紛紛入山內將自己的親人帶回來拜見早雲。於是此時早雲就與他們定下誓約說:「法令紛雜只是徒然的騷擾百姓,讓百姓無所適從,對為君主也無所益處,所以我與汝等定下誓約四條;『嚴禁我軍士搶佔百姓國人住所』、『嚴禁我軍士搶奪偷竊領內百姓國人的金銀錢財』、『禁止農民與國人逃離家園田土』、『若有不遵從以上三條者是我軍士必斬之,農民國人必定燒其住所焚其田土絕無寬恕』。若從我四條誓約,我新九郎長氏當不負汝等所望。」
立下誓約後的早雲從興國寺城運來大部分積糧散發給當地的農民國人,而且早雲他親自接見所有來訪國人或名田庄主與村主,一一的對他們鄭重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虐待任何領民與國人。沒過多久,不但當地的領民效忠於他,連附近的一些土豪(梅原氏、佐藤氏、上村氏)也紛紛前來投靠。不過,還是有許多的堀越公方遺臣與伊豆其他地方的土豪對這個來自外鄉的早雲反感而進行反抗。
伊豆中央地帶的田方郡之狩野城城主狩野道一與伊豆東海岸的伊東城城主伊東伊賀入道首先對早雲進行反抗。為了征服狩野與伊東這兩支在伊豆頗具勢力的土豪,早雲在堀越御所南方興建了柏久保城作為橋頭堡。很快的,早雲以恩威並施的兩面手法降服了這伊豆田方郡的兩大土豪。
另一個反抗早雲的是伊豆南面賀茂郡深根城城主關戶播磨守吉信,他是過去足利政知與茶茶丸的舊臣,他面對早雲的柔性勸降絲毫不為所動還派人直接告訴早雲說:「我只知道足利公方不知道你這個外鄉來的惡賊!」之後又將領民與士兵共一千人集合入城內,向早雲發下了通戰書。此時的早雲就一反之前寬大為懷的作風,領軍兩千猛攻深根城。四日激戰後順利攻下深根城。吉信一家全被被俘斬首示眾,城內殘兵與領民也全數遭到屠殺。據記載,城內領民只有女人、小孩、僧侶各一人被饒恕不殺。其他被殺的人不論軍民一律斬首,與吉信一家的首級一起在深根城外大道旁一字排開的插著。
早雲的這種嚴酷與懷柔互用的手法很快的就讓伊豆其餘未降服的土豪(村田氏、高橋氏、山本氏、蔭山氏)前來降服,伊豆一國於焉落入早雲手中。而早在攻下了堀越御所的時候,早雲就在御所旁的天嶽山上開始興建了韭山城,作為他統治伊豆的本據城。伊豆平定後不久,韭山城也興建完成。早雲就此韭山城為最大的據點,開始進行對西相模的侵攻作戰。
神社奇夢!早雲立志打倒兩上杉
統一伊豆後的早雲某日找來了伊豆各地的國人主與豪族之長,甚至各村各庄的村主庄主都找來了。早雲對他們說:「於為君者而言,君乃民之父母,於為臣民者而言,臣民乃君主之子女,此非空口憑說乃是自古有傳之正理也。自京洛血戰天下相伐頻繁起,武家之君窮欲日盛,因而殘民以便其利。為民者辛苦終年所得之糧,常十有取之五分六分,猶甚者更至七八分亦有之。除取糧米,更別立名目巧奪民財,有夫錢、棟別、課錢等雜課,更加有諸勞役,使民如坐火輪苦不可當也。我每思之,常哀憫痛心夜不安寢。我既成為汝等之君,雖是因緣偶然之故,然我為父母汝等是為子女之實已定,僅願兩者皆安皆不相犯。故今日我願共汝等起誓,自今起賦租我取四分汝保六分,諸課雜稅一蓋免之。非閒時則不予征勞役,有外鄉之敵侵時汝等與我共同衛之。凡我之臣若有不尊此令者,受其侵害之民可直接來訴之於我。設若所訴之事乃實,犯者雖為我親,我必殺之以謝,絕無一二。」這時所有人都心悅誠服的追隨早雲,一起立誓代代決不反叛他。
傳說早雲奪得伊豆後某日跟當初追隨他的大導寺等六人商議說:「據說天道之下人的天命有隆盛之時也有衰滅之時,順天理行正道就能避凶趨吉。所以史上陰陽盛衰之事與源平兩氏輪流而的例子至今不絕。山內扇谷兩上杉與古河公方成氏長期交戰,於同為源氏的君臣之道來說是為叛逆之徒,所以現在同血脈的兩家又互相爭伐因此日益衰敗。我本為桓武平氏高望王之後,討伐了不行正道的源氏後裔堀越公方卻得以家運日漸興隆就是這個緣故。然而我想向過去平氏先祖都會去祈禱的三島神社參拜,希望一族安泰家運興隆,你們認為如何?」
大導寺等六人都贊成,於是就一同前往三島神社進行參拜,當晚就借宿於神社內廂房。這時早雲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站在一個原野上眼前有兩顆大杉樹,這時從遠方跑來一隻老鼠飛快的囓咬兩顆杉樹的根,沒多久兩顆杉樹就應聲而倒。這時早雲仔細一看眼前那隻老鼠已經轉變成一隻氣勢雄偉又巨大的老虎立在原野中咆哮,於是就被驚醒。
次日,早雲找來神社神主占卜此夢,那個神主說:「您出生歲時是子,子的生肖之屬是鼠。至於兩棵大杉樹莫非就是今日關東的兩上杉家?若是如此,未來稱霸於這片土地上的人就會是您與您的子孫!」早雲知道後雖然囑託神主此事不要向外張揚,但是內心卻是非常高興的。
奇計奪城!小田原奪取戰
順利取得伊豆統治權的早雲並未以此結果而滿足。相反的,他一方面加強在伊豆的統治權,一方面暗自謀畫著對於相模的入侵作戰計劃。當時相模一國是瓜分成東西兩部分。山內上杉統有西相模,扇谷上杉則是有岡崎城以東的東相模。在早雲的計劃之內,扇谷上杉是當前的暫時盟友,所以矛頭當然對準了山內上杉下手。而且,之前的堀越公方與伊豆一國都是受到山內上杉的控制。既然已經殺了堀越公方又奪取伊豆,山內上杉絕對不會這樣簡單就罷休。
要進攻西相模,首要的目標就是西相模的中心點-小田原城。小田原城當時是山內上杉顯定的重臣大森氏賴的居城。氏賴為人不但武勇過人而且謹慎小心,在早雲奪取了伊豆之後就更加的強化武裝防備。為了減低氏賴的防備心,早雲多次派人帶上親筆信欲求通好,不過都遭到氏賴嚴厲的拒絕。「北條五代記」記載,氏賴曾向其子藤賴與家臣訓誡說:「吾論此伊勢新九郎者乃國之盜也。其心似豺狼,其謀如佼狐。此賊專一盜他人之國,汝等不可不防。吾所患者乃吾百年後汝等恐遭毒手,先祖家業一夕而亡也」。早雲見氏賴有如銅牆鐵壁般的毫無破綻,只得靜待新的時機到來。
早雲的運氣這時來了,氏賴不久後就患急病死去,其子藤賴順利繼位。早雲就藉此機會又向藤賴示好,命人送上大量的伊豆山林野味與從京內購來的珍玩。此舉果然獲得藤賴的好感,藤賴並且多次邀請早雲前來小田原拜訪作客。在藤賴的眼中,這個不但對各種京洛繁華事物描述的極為詳細有極有禪學智慧的老爺子根本就是個人畜無害的老頭,實在想不出為何其父會這麼的忌憚?眼見藤賴對其完全沒有戒心,早雲就開始了計劃中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明應四年(1495)九月,早雲遣使向藤賴表示:「伊豆的山林內野鹿繁殖過多已經影響了農民的糧食種植,所以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圍捕狩獵。在狩獵時若是有不慎越過國境誤入箱根山中的相模國境,請勿罪責。獵後當奉送所獲之物作為補償。」信任早雲的藤賴當然不以為意,竟然派人回覆說:「任聽方便」。
收到回信的早雲立刻組織士兵五百名偽裝成狩獵時驅趕野獸的「勢子」,前往箱根山內的蘆湖扎營等待了三天。另一方面,早雲命令手下的忍者驅趕著預先準備好的數百頭牛到小田原附近的石垣山上埋伏。第三天夜晚時,早雲命人在牛角上綁著火把、牛尾灑上燃油悄悄朝小田原城接近。他與五百人的部隊則尾隨於牛群後。當這些牛接近小田原城時,牛角的火把與牛尾都被引火點燃然後用利的鞭打令其狂奔。
被火灼燒與鞭打的牛群這時發狂的朝小田原城猛衝,而趕來支援的風魔忍者則在小田原城四週與附近村落放火。整個小田原城與周邊地區同時間內都陷入了一片火海,早雲與五百兵士也進行突擊殺入城中。那些先發現的守備兵看到四處火起,又見到那些牛角上所綁的火把都以為是成千上萬的士兵夜襲時所持的,以為大軍壓境從各處撲來,於是人人都嚇到魂不附體仗也打不下去只能落荒逃走。而正在睡夢中被驚醒的藤賴根本無法抵抗,只有在少數的家臣保護下逃離。僅僅以少數部隊所發動的突擊,就成功的奪下了小田原城的早雲,時年六十八歲。
當早雲奪下小田原城後,後代就留有一則有趣的逸話趣聞。據說小田原奪得後的某天,竟然有賊大膽的的偷取馬匹。由於馬匹在當時是作戰中貴重的物資,因此盜取馬匹者被抓到就是唯一死刑。因為早雲有令,凡是懲罰是要處死的案子都要送交給他親自審理,所以當這個賊被抓到後,便被扭送到早雲面前。審問後那個盜馬賊很坦白的認了罪,最後早雲就問他還有沒有什麼話在處刑前想說,於是那個賊就說道:「我不過是偷盜了匹馬就要被斬首,那個連續偷人國家的人卻還逍遙法外呢!」此話一出很擺明的就是在諷刺早雲,一旁的家臣都氣到要拔刀當場砍殺他,但是早雲卻笑著制止了眾人。他認為此人很有機智,如果殺掉就太可惜了,況且也顯得自己毫無器量,於是就赦免他無罪,放出城去。
蠶食陰謀!相模中部侵攻戰
奪下小田原城的早雲並未直接將居城遷入小田原,反而撤回了伊豆韭山。小田原城則交給了親弟彌次郎駐守。明應五年(1496)山內上杉顯定率大軍反撲攻入西相模,小田原城的彌次郎率軍出戰當場戰死。早雲急忙來援才勉強將顯定給擊退。此後早雲了解了山內上杉仍舊擁有一定的實力,若非之前與扇谷上杉互相鬥爭使得其勢力出現空隙,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取得伊豆與西相模。專心的鞏固西相模的防禦措施與強化統治權才是當前唯一的辦法。而且要擊敗兩上杉,還是得要從兩上杉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下手才可。
此時扇谷上杉定正早已死去,繼位者是他的養子朝良。早雲與朝良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全部精力都放在領土與盟國關係的維持上。同時期,應仁之亂雖已大致結束,但東西兩軍之舊部勢力仍於京都與其周邊爭戰不休,且戰火更擴大到西國與九州。永正元年(1504)早雲應朝良的要求出兵援助,與上杉顯定、越後守護上杉房能(顯定之弟)聯軍大戰於武藏的立河原。之後趁著兩上杉暫時和談之際,早雲又在永正三年(1506)與永正五年(1508)先後應姪兒氏親的請求援助出兵三河。據今川家文書所記載,永正五年早雲協同今川家出兵以後氏親對於早雲的稱呼就開始改稱「御屋形樣」(對大名守護的尊稱)。這就表示,今川家承認了早雲不再是今川家的一員客將而是個獨立的大名。
這部分事實上不是只有簡單的因為早雲是氏親的舅父或者已經成為一國之主而已,實際上近來的考察發現早雲從調解今川內亂到襲擊堀越公方乃至奪取小田原進攻相模國等一連串的擴張行動之背後,在在的都有細川政元的影子存在。如果沒有政元這號在當時日本可以說統有實際幕府實權的強臣在背後支援,早雲這一連串的行動恐怕不會這樣幾近「明目張膽」甚至到了「猖狂」的地步。站在政元的立場,讓與自己親交的早雲在關東拓展霸業對付這些從來就不把幕府放在眼裡的當地老勢力是絕對的有利無弊。所以身後有政元在暗自撐腰之下,羽翼未成的氏親理所當然的不能再以客將身分來看待他這個讓人畏懼的舅父。
永正七年(1510)六月,早雲成功的策反了上杉朝良的家臣上田正盛,取得了武藏權現山城的控制。之前一直與早雲友好的朝良被挨了這記悶棍後大怒,立即聯合了山內上杉顯定的養子上杉憲房,兩家共同出兵朝權現山城猛攻而至。得知兩上杉聯軍猛攻的消息後早雲也率兵前去救援,可是激戰後早雲不幸大敗而還。此戰之後早雲喪失了在武藏方面頭一個得到的據點。同年九月,挾著勝利餘威的朝良又率兩家聯軍強襲早雲在西相模的防禦據點鴨澤城,早雲又再度親自率軍拼死對抗,在損失慘重的狀況下才勉強打退朝良。
此戰以後,早雲完全的了解了如果以兩上杉同時為對手是絕對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故而在永正八年(1511)年趁著兩上杉家又再度對立的機會而與朝良進行和談,和談成功後又為早雲爭取到一些時間。此時的早雲知道這次的和談只是一時的,而情勢早晚會有變動,要搶在局勢變動以前先行下手取下相模全境才是上策。
幾經分析後,早雲將目標定在相模中部與東部最大的豪族三浦氏。三浦氏的據點是相模中部的岡崎城,當時的城主是上杉朝良的重臣三浦義同。如果可以順利的消滅三浦一族,那麼扇谷上杉在相模的勢力就會完全瓦解。相模對武藏的幾個重要通道也能完全的落入早雲手中,徹底的鞏固自身在相模與伊豆的控制權。除去三浦,就等於拔去扇古上杉唯一的獠牙。
永正九年(1512)八月九日,在毫無預警之下早雲發動軍勢突擊岡崎城。此次突擊讓號稱猛將的三浦義同也抵擋不了,很快的就敗退棄城而走,逃去了支城住吉城。當早雲還沒前來追趕時,義同為保留實力又撤往相模東部的新井城防守。義同一走,整個相模中部各城全數落入早雲之手。此時的他順利的進駐古都鎌倉。早雲進入這前北條氏的最大根據地與興隆之處-鎌倉時,曾留有一首和歌來紀念:「枯るる樹にまた花の木を植ゑそへてもとの都になしてこそみめ」
鎌倉在關東的政治地位之重要性是不必再贅言。室町中期關東鎌倉府之鎌倉公方足利持氏被滅以後,後來派去的新任公方也都未能順利進駐鎌倉而分裂為古河與堀越兩公方。現在這座名城古都已經落入早雲之手,許多家臣都藉此機會向早雲進言,要求快速出兵一舉殲滅仍舊頑固盤據在三浦半島上新井城的義同與義意父子,一口氣徹底將相模國完成一圓化(也就是得到該分國境內完整的控制權)。
早雲短暫的考慮之後立刻興建了玉繩城作為對鎌倉東面防護之護城與進軍三浦半島的前哨站,並且順利的遏止了扇谷上杉數次的反撲。永正十年(1513)一整年都在與三浦的軍勢作戰。四月中,順利攻下了三浦半島南端的三崎城。九月二十九日,三浦的方的名將太田資康戰死,三浦的勢力更加的消退。
大願成就!相模的統一
永正十二年(1515)早雲的長子氏綱生下了長子伊豆千代丸,早雲高興的將自己以前的名字「新九郎」給了這個新生的小孫子。這個伊豆千代丸,就是日後擊滅兩上杉與古河公方,並且使得「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無可奈何的名將,也是領國治理上的內政奇才-「相模獅子」北條氏康。
永正十三年(1516)七月,早雲發動旗下最精銳的部隊,分別從海、陸兩條不同路線同時間向新井城進攻。永正十年攻下三崎城時,就已經將新井城的糧運補給給狠狠切斷。經過將近四年的包圍,新井城此時已經是最後極限。然而新井城並非如此就能攻下的。新井城的北、西、南三方向都是海,沿岸都設有重重的圍柵來抵擋從海路前來的進攻。而唯一連結陸地的東邊則是更加的設下嚴密的防禦工事。若非三崎城陷落三浦水軍被消滅殆盡,新井城絕對是更加的難以攻擊。
永正十三年六月底三浦義同派人向扇谷上杉朝良求援。朝良派遣精銳七千之數向玉繩城進發,想以圍魏救趙之計來解救新井城。早雲收到情報後立刻將新井城的包圍軍勢撤去五千餘人,僅留兩千餘人與嫡子氏綱坐鎮繼續包圍,自己則親率這五千之眾急行軍前往玉繩城北方截堵遠道而來的扇谷上杉軍。在扇谷上杉君還沒靠近玉繩城時,早雲的部隊就已經在他們必經的主道四週埋伏,當扇谷上杉軍一進入包圍範圍後,早雲就立刻發動突擊。由於這突如其來的伏擊使得想偷襲玉繩城的扇谷上杉軍陷入無法收拾的慌亂之中,死鬥三日就被擊潰,只剩下少數餘眾逃往武藏江戶城。
擊退來犯的扇谷上杉軍之後,早雲突然下令全軍繼續行軍,不稍作休息就轉頭前往新井城與氏綱的部隊會合一同展開了總攻勢。此舉讓還心存希望的義同、義意父子陷入完全的絕望中。七月十日當天早雲指揮全軍開始強行攻城,先是於下午時先突破新井城東面的重柵防線,然後又在城門與外丸激戰了近半日,最後終於在十一日凌晨三點左右終於全軍突入了新井城本丸結束作戰,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殉城。關東的豪族名門三浦一族之本家滅亡,早雲也完全的平定了相模全境。這時扇谷上杉的勢力就徹底的從相模國境內被早雲拔除,而且武藏南端的邊境上各豪族勢力在其心態上也開始鬆動,明顯的有往早雲這邊靠過去的跡象。
梟雄崩逝!早雲的晚年與辭世
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奮鬥,不斷的運用自身優秀智謀來對抗勢力龐大的兩上杉的早雲,終於取下了伊豆與相模兩國,奠定了後北條一族稱霸關東百餘年的基礎。擁有了兩國領土的早雲功成身退,懷抱著「自己的一切責任都已經完成了」的心情於永正十五年(1518)將家督之位傳給其子氏綱,自己則回到伊豆韭山城隱居。就在同年,一直被早雲的計謀所玩弄的上杉朝良死去。朝良一死,扇谷上杉氏就更加的衰敗沒落。
早雲隱居在韭山城時每日埋首於各種古籍與佛典中,他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絲毫不輸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終於,在永正十六年(1519)八月十五日當天安然而逝。早雲死前神智不衰,還能一一的向諸子與眾家臣指示遺言,這在戰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死後氏綱依其遺言以佛教方式火化遺體,安葬於箱根山湯本之地的早雲寺,法號戒名為早雲寺殿天岳宗瑞大禪定門,享年八十八歲。
內政功績
早雲不但是一個稀代少有的智謀型領導者,也是個傑出的內政家。戰國時期第一個成文的家法就是早雲親自制定的「早雲寺殿二十一條」。此法雖然不含詳細的細項條文,而且也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個條。但是,其中卻包含了信仰、生活作息、學問學習、工作態度、倫常關係等等的內容。換句話說,這二十一條的宗旨是在於指導領內的家臣成為一個文武兩道都能有所成的武士。未來北條家能夠逐漸的強大,家臣團的努力與北條一門眾的相互團結雖是主要原因,但是其根基都建立在此二十一條的訓誡之上。
永正三年時,早雲就已經開始於小田原城周圍施行檢地制度。徹底的清查領內錢糧物資與家臣石高,寫下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施行領內大檢地的戰國大名。
另一方面,從興國寺城時代就實行的四公六民稅制持續的擴大到當時早雲的所有領地內,大幅度的讓因受戰爭破壞與領主剝削而苦的領民得以休養生息。以此為基礎延續到氏康、氏政及氏直時期,北條家的領內生產力一直高於同時期的日本其他地區。這一切都是當時早雲所奠定下的內政基礎。要論內政能力,早雲也絲毫不輸在內政方面享有盛名的孫子-北條氏康。
早雲遺留的處世名言
早雲曾說:「與其作什麼事都要顯示給別人看到,那還不如像影子一般默默無語還比較好。一個人不計較代價默默的努力去做事情才是做人處事時最重要的原則。」
對於交友方面,早雲認為:「喜歡下棋賭博以及只會舞文弄墨還有喜歡吹笛子玩尺八的人都是引誘人墮落的『損友』。只有喜好學問,努力研習自身武藝及軍學的人才是身為武士的人應該要結交的『益友』。」
早雲曾對么子長綱(即北條幻庵,戰國最長壽者,也是後來北條一族的大長老)說:「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入迷。一但入迷了,就再也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為何,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了。謹守中庸之道,才是行事的正理。」
早雲訓誡嫡子氏綱時曾說:「身為武士,不是只會行軍打仗就可以了,必須還要努力研究古今典籍,分出時間來專心作學問才對。也唯有這樣方能算的上是文武兩道都能兼修的大將之材。」
早雲某日與大導寺等老臣談話時提起:「對待人民的態度不是只有一昧的以力量欺壓,這是會遭到天道報復的。就像是弓弦繃到最緊後用力一拉就整個折斷,連帶的斷掉的弦還會打到自己而遭旁人嘲笑。所以公正不失威嚴而且堅守誠信的態度才是一個為君者對於臣民應該有的姿態。」
一代奇謀梟雄的後論
北條早雲,在他活躍於應仁大亂到戰國初期這段時期裡,對於後人而言他的前半生迷霧重重極難釐清真相。當他到了當時一般人在家含飴弄孫的年紀時,卻精神抖擻的在關東與擁有龐大勢力的兩上杉氏對抗周旋。無怪昭和時期的歷史學家都稱他是「大器晚成的稀代梟雄」。長久以來,世間對於早雲的評價就一直在「亂世梟雄」與「創基英雄」兩邊徘徊。戰國時代與室町時代的分法之一種,就是以早雲攻滅堀越公方那一年開始,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可稱為「戰國大名」的一代梟雄。
綜觀早雲的一生,佛教觀念對於他的影響極大,從他毅然放棄了故鄉的身分地位與幕府的官位投身到混亂的關東開創基業就印證了「世間無常」。他對於領民的寬仁作風則代表了「慈悲」。然而,他對於對手所使用的各種陰險計謀與殘酷鎮壓手段則又顯示了早雲在亂世中的現實面。但是這樣的矛盾卻更加的證明了他在歷史中的真實性。
如果說早雲有什麼是遺留下來給後人加以學習的話,那麼應該就是他那堅強不屈的意志力與無論什麼狀況都可沉穩冷靜的思考模式。只要能夠堅強自己的意志,就算已是白髮皓首的老者,也可以向世人在青壯之年那樣爆發出最大的熱情,創立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下。
後北條家在氏政氏直手上滅亡後,關東的領地在豐臣秀吉的安排下移封給德川家康以換取德川家長年經營的東海道諸國。家康進入小田原城時曾經感嘆的對本多正信等人說:「甲州的信玄可謂近世稀代之名將也,然其奪位逐父,驅信虎亡之於駿河,致使晚年險遭同禍。勝賴雖猛,又兼得信玄遺臣,惜不順天道而行,背信棄義不顧盟誓,故而武田終遭人心厭棄背離,於天目山一族盡亡也。此乃天道報應降災於此等不守親孝又兼不顧信義者之力證也。與此比之,小田原雖經百日之困,而後開城降伏,然除松田尾張守(即松田憲秀)外,北條無一背主求榮之徒也。且氏直入高野山,舊臣者願捨家孤身隨之者眾,此是謂自早雲起,皆能奉行天道,以禮義諸正法施教家臣者之故也」。由此可知,家康對早雲的評價有多麼的高了。
早雲的故鄉備中高越山城,也就是今日的岡山縣井原市建有一座早雲之像。用以紀念這個戰國下剋上的三梟雄之首;以近乎赤手空拳無兵無卒之身開創出後北條雄霸關東百年基業的傳奇英雄。而他所埋骨的早雲寺,至今依然靜靜的座落在箱根山中留與後人憑弔。
若有前往伊豆鄉根溫泉旅遊又對早雲有興趣的人,不妨就前往早雲寺一遊,為這位既是傳奇的英雄也是在亂世中開創一片新氣象的男人獻上自己的一份追思之情吧。
——————————————————
參考書目:
小學館「戰亂日本史特刊「國盜北條早雲」」
學研社「歷史群像系列:真說戰國北條五代」
小田原市歷史教育委員會「北條五代與小田原城」
小田原市歷史教育委員會「新北條五代記」小和田哲男 著
東洋經濟新報社「戰國名將「北條早雲之發掘」」島武史 著
岩波書店「梟雄早雲之謎」堀內一朗 著
日本知識文庫「日本全史」野田榮一等著
德間書店「國盜梟雄第一人傳說」大柴幸夫 著
新東洋文藝社-日本古典軍記物語大全集「北條五代記」
北條早雲,原名伊勢新九郎長氏,桓武平氏伊勢流(季衡流)之分家備中伊勢氏第三代當主備中高越山城城主伊勢盛定之子。擔任今川家客將成為興國寺城城主時改名盛時(一說盛時之名是在京擔任幕府的申次眾時所改)。於京都德大寺參禪修佛時受號德大寺之字譜而稱宗瑞,入關東後又自號為早雲庵主。後世通稱北條早雲庵宗瑞,或稱伊勢宗瑞,不過大多仍載寫為北條早雲。
早雲生於永享四年(西曆1432),卒於永正十八年(西曆1521),享年八十八歲。一生都使用伊勢這個苗字(姓氏),改伊勢為北條是其子氏綱時代的事,但是後人為了完整尊重後北條五代起見仍然稱早雲為北條早雲而不稱伊勢早雲。
據早雲家鄉的傳說,早雲年幼時就顯現很多奇特的行為與異象。譬如說當地有棵高聳的千年古松,其樹頂恰似一頂大斗笠,傳說爬上去而將頭帶給綁在樹之頂尖上的人都能有所大成就。許多成年人怎麼爬就是爬不到樹頂,當時早雲才六歲時就一口氣爬到上面去把頭帶給綁在樹頂上。
![]() |
伊勢盛時の出身地とされる岡山県井原市 |
他率領當地的武家與農民的小孩與鄰近其他地方小孩所進行的打仗遊戲從未嘗過敗仗,就算對方人數多很多倍於他們,他都能夠很快的察覺對方的意圖將對方引到陷阱或者死角地區一口氣將他們打個四散敗逃。或許這就註定了他日後將成為一個善於領兵以智謀來奇襲打逆境戰的名將。而且早雲自幼就頗擅於服眾,就算年紀比他大很多的人,也往往不自覺的傾倒於他的個人魅力之下。
早雲雖然是出自伊勢氏中身分較低的分家(伊勢氏在室町時代本家稱「京都伊勢」,早雲所出身的分家為「備中伊勢」),但十餘歲時獲伊勢氏本家家督,也就是擔任足利八代將軍義政的政所執事(政所掌管之業務為幕府財政與各大名領地糾紛之裁決審判,執事是為政所的最高級行政長官)伊勢貞親的喜愛而收為養子。
實際上,貞親的胞妹就是嫁給早雲之父盛定,也就是早雲的母親,而貞親則是早雲的親舅。因為貞親膝下無子,因此與盛定多次討論後決定收養早雲。由於京都伊勢氏一族在足利幕府建立而起的時期就功勞甚重,因此代代都以足利將軍直臣(大名的直屬家臣)中地位最高者傲視各家。原本政所執事這個地位應該由「四職」之中的二階堂家代代繼承,但是在六代將軍義教時期失勢,便改由伊勢氏代替繼承。
早雲方二十出頭就在養父貞親的決定下繼承其親父盛定所擔任的申次眾(申次眾為室町幕府之職位,直譯其職位可稱為「引見人」。各大名與公卿拜見征夷大將軍前必須有此申次眾的同意核准,並且會安排時間與教導覲見的禮儀),自身仍然繼承備中高越山城芿原庄三千貫的俸領。擔任申次眾的早雲此時侍奉的是足利九代將軍義視,如果應仁之亂沒有爆發,那麼繼承政所執事這個幕府中最重要也是地位最高的行政職務應該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應仁之亂爆發後,因為東西兩軍在京都的血戰迫使義視為了活命而逃到伊勢國躲藏,早雲這時也跟隨前往。後來義視與義政和睦後回京時早雲就不願同去而放棄領地與申次眾身分隱居於伊勢山中。此時與隨行的荒木兵庫、山中才四郎、多目權兵衛(兵庫助)、荒川又次郎、大導寺(大道寺)太郎與在竹(有竹)兵衛等六人互結為生死之隨伴。
傳說早雲與這六個人後來路經伊勢神宮的時候進行參拜,取神宮內的神水共飲後一同立誓說:「我等七人因緣相逢互結成伴,來日無論有何境遇絕不相互爭執,也決不捨棄一人。以武家之習,設我等七人中一人先行出世(出人頭地)得為一國一城之主,餘之六人則為其臣,盡一生是死效忠共同輔之以成霸業。而為君者無論何事,亦不捨棄一人獨享其榮華」後來年紀最大的早雲果然出人頭地成為一方之雄,大導寺等六人就成為他的家臣,這六人的後代在後來的北條家中被稱為「御由緒六家」或「御由緒眾」,之後也有稱他們為「草創七手家老眾」的說法,在所有北條家臣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 |
伊勢参宮名所図会(1797年)による内宮の正宮。 |
今川內亂!早雲兩下駿河
應仁二年(1468)七人循東海道東進,到達駿河國今川館城(後之駿府城)投靠駿河守護今川義忠。早雲原先擔任申次眾時,因為義忠在京都混戰時響應東軍總大將細川勝元的號招而舉兵上京參戰而有認識,在貞親的安排下將早雲的胞妹伊勢菊(北川殿)許配給義忠為妻,北川殿深得義忠的寵愛,為他生下了獨子龍王丸(後來的今川氏親,即今川義元之父)。短暫的在今川館作客的早雲很快的就被新繼任的東軍總大將細川政元招回,任命他擔任十代將軍義尚的申次眾。
文明八年(西曆1476)義忠討伐在遠江邊境由遠江國人眾橫地氏、勝間田氏所發起的一揆暴亂獲勝後返回今川館城之時,遭到尾隨而來的殘黨襲擊當場戰死,餘眾大潰而回。今川氏此時諸家臣大為驚慌,在一片混亂中分立成兩派,互相支持以義忠獨子龍王丸或義忠堂弟小鹿新五郎範滿為新主。兩派最後爆發嚴重衝突險些以刀兵相見,而且小鹿黨一方有今川譜代重臣三浦、朝比奈兩族所擁護,至於小鹿本身與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關東執事山內上杉政憲有親屬關係,一時間勢力之大遠遠凌駕於龍王丸一黨之上。
這時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派遣三百兵力進駐駿河蒲東地界,與堀越公方不合的關東執事山內上杉政憲的派遣家老太田道灌領兵五百同時前往駿河觀察動亂,都想預備趁亂扶持有利於自己方的繼承者而名正言順的控制整個今川家。因為今川氏可以說是足利將軍家同血緣的大名門,當時有句話說:「御所(足利將軍家)遭絕吉良繼,吉良遭絕今川繼」,也就是說足利將軍家若是血脈斷絕時由吉良家來繼承,如果吉良家也血脈斷絕就是由今川家來繼承幕府的征夷大將軍,所以當時關東地區有勢力的大名當然會處心積慮的想要控制整個今川家。
![]() |
太田道灌 |
知道事情不妙的北川殿帶著年幼的龍王丸躲避到法永長者(長谷川政宣)位在燒津小川城內的屋敷避難,並寫密書遣人連夜急赴京都告知早雲此狀況。早雲接到來信後便與細川政元與當時服侍義政繪畫的雪齋和尚密議,於是藉由政元影響之下向義政取得了「御教書」(或稱「御內書」,是幕府將軍的直接命令書狀),帶著大導寺等人疾行向東抵達了今川館城。
他首先集合了兩派人馬聚集於城內並提出一個折衷案來調解兩方之衝突,在獲得兩派人馬的允許之下再前往駐紮於蒲東地界的兩軍的陣地分別呈報。早雲所提出的折衷案為:「龍王丸是今川治部大輔(治部大輔是義忠的官名)的御曹子(嫡子),理所當然的是今川家家督的繼承者,但是目前實在太年幼,既無法服眾又無法親理政務。所以先由具有叔父地位的範滿任龍王丸的後見役(監護人)。範滿可以在龍王丸尚未元服(成年)之前先暫時代理今川家的政事,等到龍王丸元服後,再另外討論如何讓龍王完正式繼位的問題。現在兩方的支持家臣絕對都沒不忠於今川或者公方御所(足利將軍)之下的逆臣,只是為了家運前途而憂心,希望今日為關心而來的兩方軍勢能就此撤退,讓駿河平安無事為上。而且若是為了此事而大起干戈,想必也非洛中(京都)的御管領(即細川政元)所樂見的」。
![]() |
細川政元像(龍安寺蔵) |
這道提議與方案漂亮的安撫了原本敵對的兩方,而且前後沒有一字一句指責任何分裂敵對的今川家臣與派兵前來的堀越公方及山內上杉家,也讓這四股勢力都有面子可以和平的收場。因此在太田道灌的善意幫助下,堀越公方與山內上杉兩軍也同意了這個折衷案,兩軍同時退回其領內,今川家臣停止爭鬥相安無事。為了加強兩派的誓約,早雲又費苦心的請太田道灌出面邀兩派家臣前往今川氏所信奉的淺間神社共飲神水立誓與再次交換誓書。而傳說這個又「關東名將」與「築城名手」之稱的道灌跟早雲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兩人生辰完全無二,只是日後的結局卻是天北地南的極大差異。一個最後成就霸業,開創一個獨立的關東王國而傲視戰國群雄;一個卻忠心赤膽扶助主君卻被昏庸的主君妒忌其才華給下手暗殺而死。
成功歸來的早雲並沒有以此功勞而自居,反而在文明十一年(1479)離開了駿河回到京都,再次的擔任幕府的「奉公眾」一職。這段時間裡,早雲除了必要的公務會出門外,其他的時間大多待在他居住的禪寺內修心養性。在他待在京都的這段時間,先後住在建仁寺與大德寺。時至今日,兩寺所珍藏的文獻紀錄仍查得到早雲那時在寺裡的證據。據近來的文書考據發現,此時早雲在公文上所簽署的名稱花押為「平盛時」。時間飛快的過去,到了長享元年(1487)時,又是因為今川家的繼承權的爭鬥,使得早雲不得不向幕府辭職前往駿河。
![]() |
建仁寺にて。所在地は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 |
當初年幼的龍王丸在長享元年時已經十七歲了,並且準備要進行元服式好來正式繼承今川家家督。可是,原先以監護人代行家督的小鹿範滿與其黨羽不肯交出家督權,並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來延後龍王丸的元服時間。北川殿見情況不對便再度寫密函派遣使者快馬前往京都通知早雲。當早雲接到北川殿的密函以後,應該就已經了解此去將有可能喪命於駿河,或是終生無法再回到京都的可能了。不過他還是毅然的放棄在京都的一切,只帶領了大導寺等人再度前往駿河。
早雲與大導寺等六人在接到密函時就連夜離開京都出發前往,因此當他們秘密抵達駿河時,正好是兩派人馬在爭吵到最激烈的時候。長享元年十一月九日抵達了駿河的早雲就立即與支持龍王丸的今川家臣聯絡並且秘密的聚集了眾人到北川殿的住所石脇城。當眾人到達了石脇城後,早雲立刻提出他的看法與意見。
「以龍王丸元服後就立為家督來繼承今川家是當初兩方都同意的事,而且這個協議至今還保留著,說難聽的連誓書紙都還沒被白蟻給吃掉,他們現在竟敢毀約不認帳!此事目前我看尚未讓傳出駿河之外,要是傳出去,鄰近的關東的那些傢伙一定又會藉機來生事。上次好不容易的將兩軍給請出駿河,這次若是讓他們再度前來,肯定就不會這麼好收場。事以至此別無他法,我認為現在唯有先下手為強,立即除去小鹿一黨,而且要斬草除根一個都不留!當然事後我們都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外界任何的非議與責難,因為當初的誓約是公開的,且有堀越公方與關東執事可以做證是對方先違約。我們現在是守護年幼的主君,所以有著絕對的大義名份可以討伐叛徒。既然各位都沒有其他的意見,我提議現在就集合可以用的兵力一口氣突擊叛黨的根據地,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這時有人提出軍馬未備糧草未豐,貿然的發動作戰那勝算肯定很小,這時早雲又激勵士氣的說:「我聽聞過去漢邦唐土的名將有言:『兵者貴精不貴多,勢者貴機不貴時,用兵唯有一氣用之,雖千軍萬馬亦如草芥也』。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例子古今而來多不勝舉,過去大楠公(即楠木正成,日本南北朝混戰時南朝名將)孤軍聚守金鋼峰,殺的關東諸將膽寒心裂,鎌倉公(即源賴朝,鎌倉幕府的初代征夷大將軍)在富士川一戰不也是以寡弱之兵殺潰平家十餘萬大軍嗎?可見得名將用兵都不會去在意兵力多寡,只要能敏銳的判斷先機了解戰情,自然就能在劣勢中獲得最後的勝利」
諸人聽完後立即同意了早雲的提議。早雲就在密會當晚組織突擊軍由他親自領隊前往小鹿一黨所盤據的今川館城進行襲擊。他與大導寺等人假扮成雲水(雲遊四方的僧人)故意在小鹿的屋敷前請求留宿,等對方無防備的大開了大門後馬上就衝殺進去,而其他支援的今川家臣這時候也四面八方的將屋敷團團包圍。經過一場激戰後,小鹿範滿以下的家臣以及聞訊趕忙前來支援的今川家直臣都全員戰死,而範滿本人也被當場誅殺。剩下那些原本支持小鹿的今川家臣聽到後也趕忙前來請求饒恕,因此今川家的內亂總算是在早雲的智謀下打上休止符。
廣施仁義!入主興國寺城
範滿一死,駿河國內的反龍王丸勢力也跟著完全瓦解了。而早雲以親舅之責繼續幫助龍王丸四處奔走,不但順利的拿到在京都的幕府所頒發的承認書,最後也取得了關東兩公方的正式認可使姪兒龍王丸成為今川家之家督。同年龍王丸就元服改名為氏親。因累積以上數功,氏親便與其母北川殿還有諸重臣商議要對早雲進行賞賜。商議的結果是讓早雲自行選擇駿河國內最富庶的一個郡及其城砦作為酬謝。
但是早雲此時卻向是親提出了以今川館城東方駿河與伊豆交界的蒲東興國寺城與周邊十二個鄉為賞賜。此一要求讓氏親與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興國寺城與周邊的十二鄉是駿河國內最貧瘠荒涼的土地。那裡靠近箱根山脈的南端,興國寺城則建築在箱根古道的出口愛鷹山南面的根古屋上面。這邊是最荒涼貧瘠的山野鄉下,也是今川家一樣不甚重視的一個地區。興國寺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個臨時性的支砦還比較適合。早雲就在這個小小的興國寺城開始發展,除了處理自己領地的政務外還兼任輔佐氏親的工作。也因此後來就發現了,當時氏親甚至將「守護代」(分國之守護大名將國內政務委託治理的代理官)這個重要的職位賜與早雲。
![]() |
興国寺城空堀 |
早雲為興國寺城主時體切被當地貧瘠地形所苦的農民,實施一連串的利民政策,不斷的開發新田重整水利,常親自帶頭進行各種軍事或民政的建築工事。為了真正能讓貧苦的農民得以休生養息,早雲改變租稅。將領地內的稅制改良大幅降低來減輕領民的負擔。而且早雲將自己的私財拿出來出以極低的利息借給鄰近村落的武士與小豪族,並且答應他們只要每個月初一與十五兩日入興國寺城面見他,數次之後這筆借債的本金即可不用歸還。
如果遇到那些就連零碎利息也償還不出來的人他也不追,命人將之招來興國寺城後就當重燒掉那個人的借條。於是這些人感懷早雲的恩德,逐漸的聚集在興國寺的周邊建立城下町,使得東海道西至三河東到武藏都有人在說:「駿河蒲東興國寺之主伊勢新九郎長氏是個器量非凡的人,如果能夠擇主的話應當就要選此人為君」。
為了增強力量,早雲不斷的招撫路經東海道的浪人,將他們給收編成軍。如此一來,他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出一支人數雖少但精悍的部隊。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接觸相模西境與駿河、伊豆連結的箱根山群中有後來「戰國三大忍眾」之稱的風魔忍眾。大幅度的強化了他的情報收集來源,得以了解許多關東地區的情勢。據說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早雲有了想要立足稱霸關東的願望。
伊豆突入!堀越公方討伐戰
延德三年(1491),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病死。之前政知在世之時有兩子,分別是前妻所生的嫡長子茶茶丸與後妻圓滿院所生的次子潤童子。由於政知偏愛潤童子寵信圓滿院的關係,圓滿院對政知進讒言陷害了茶茶丸。政知在完全不詳察的情況下就將茶茶丸關入監牢中長期監禁。待政知一死圓滿院就與其心腹擁立潤童子繼位。這時長期被監禁的茶茶丸在忠心的家臣所幫助下逃出監所,但是他逃出後便狂性大發,一舉殺了圓滿院與潤童子。甚至連其他老臣有反抗的也一並誅殺,之後他自行繼位為二代堀越公方,此次事件史稱為「豆州騷亂」。
茶茶丸繼位後,那種瘋狂的習性並未停息,常以小事為由殺戮家臣而且一但下手就是讓家臣全族都一起死絕,致使多數家臣對其產生反感與排斥。眾家臣中年長資深地位也最高的是以政知的老臣外山豐前守與邱山藏人為主,他們也與茶茶丸對立,不過不久後兩人就在席宴間被茶茶丸親手砍殺,此消息傳出後伊豆各豪族也因此紛紛表示不承認新的堀越公方的統治權。至此,伊豆一國陷入了完全混亂的狀態。
在距離堀越御所不遠的興國寺城的早雲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情。為了實地的探勘進軍路線與當地形勢和民心向背,早雲假扮成僧侶數次孤身前往伊豆旅行,最常逗留的地點就是堀越御所附近的善修寺。善修寺那裏有口據說能醫治百病的溫泉,因此早雲就已雲遊來此療養的僧侶的身分在那裡親自收集情報。在這邊的早雲不但從往來的商人與農民口中知道了伊豆幾個主要的豪族最近情況,還有茶茶丸瘋狂下施行的暴政。幾經考慮後,他決定利用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
![]() |
伊豆討入り拡大 |
明應二年(西曆1493),下定決心的早雲煽動了之前就結交友好的扇谷上杉定正,讓定正興兵突擊死對頭山內上杉顯定,造成了關東兩上杉又一次的衝突。這一來使得立場偏屬顯定的茶茶丸派遣大部分的部隊前去支援顯定,讓堀越御所的駐守兵力大減。同時間他考慮到興國寺城僅僅只有兩百多名的軍力,為求計劃周全而遣使向駿河的姪子氏親調借了三百名的兵力使用。早雲一切都準備妥當後親自指揮這五百名的部隊從駿河清水港出發,越過駿河灣抵達伊豆半島。為了要掩人耳目進行襲擊,早雲的部隊化整為零的分批出發,登陸伊豆後再行集合。這樣一來,竟然連當地的土豪也沒發覺早雲的行動。
入侵伊豆之行動順利的早雲軍很快就在堀越御所悄悄的完成包圍。據「北條五代記」一書所載,早雲軍在早雲發動進攻號令之後僅兩個時辰就順利的攻下了堀越御所,並且當場逮捕了想要逃亡足利茶茶丸就地斬殺。而「鎌倉九代記」中則是說茶茶丸趁亂脫逃,走海路到達了相模三崎城接受三浦義同的保護。直到三浦一族被早雲消滅時才跟著被殺。另傳一說茶茶丸逃向甲斐接受武田氏保護,現日本史家已證實此為錯誤之說法。
龍入大海!伊豆平定戰
攻下堀越御所後,早雲將茶茶丸的首級懸掛示眾,並且四處豎立告示牌宣告茶茶丸的暴虐罪行。不過在當時戰亂頻繁的時代,如果有外鄉之兵入侵自己的家園時,農民們都會就地放棄居住所逃入附近的森林或山內躲避。所以當早雲巡視堀越附近時發現那些農村的領民幾乎都逃光了,而且當時堀越一帶正好熱病肆虐,這些農民不但是避兵災也是避熱病之毒害。早雲從那些染病無力逃亡的領民口中得知後立刻命人從駿河購買大量治療熱病所用之藥品施捨給他們。
除此之外,他還命令自己的部隊都投入救災,幫助看顧救護這些患病者。沒過多久這些患病的領民都康復後感激早雲的恩德,紛紛入山內將自己的親人帶回來拜見早雲。於是此時早雲就與他們定下誓約說:「法令紛雜只是徒然的騷擾百姓,讓百姓無所適從,對為君主也無所益處,所以我與汝等定下誓約四條;『嚴禁我軍士搶佔百姓國人住所』、『嚴禁我軍士搶奪偷竊領內百姓國人的金銀錢財』、『禁止農民與國人逃離家園田土』、『若有不遵從以上三條者是我軍士必斬之,農民國人必定燒其住所焚其田土絕無寬恕』。若從我四條誓約,我新九郎長氏當不負汝等所望。」
立下誓約後的早雲從興國寺城運來大部分積糧散發給當地的農民國人,而且早雲他親自接見所有來訪國人或名田庄主與村主,一一的對他們鄭重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虐待任何領民與國人。沒過多久,不但當地的領民效忠於他,連附近的一些土豪(梅原氏、佐藤氏、上村氏)也紛紛前來投靠。不過,還是有許多的堀越公方遺臣與伊豆其他地方的土豪對這個來自外鄉的早雲反感而進行反抗。
伊豆中央地帶的田方郡之狩野城城主狩野道一與伊豆東海岸的伊東城城主伊東伊賀入道首先對早雲進行反抗。為了征服狩野與伊東這兩支在伊豆頗具勢力的土豪,早雲在堀越御所南方興建了柏久保城作為橋頭堡。很快的,早雲以恩威並施的兩面手法降服了這伊豆田方郡的兩大土豪。
另一個反抗早雲的是伊豆南面賀茂郡深根城城主關戶播磨守吉信,他是過去足利政知與茶茶丸的舊臣,他面對早雲的柔性勸降絲毫不為所動還派人直接告訴早雲說:「我只知道足利公方不知道你這個外鄉來的惡賊!」之後又將領民與士兵共一千人集合入城內,向早雲發下了通戰書。此時的早雲就一反之前寬大為懷的作風,領軍兩千猛攻深根城。四日激戰後順利攻下深根城。吉信一家全被被俘斬首示眾,城內殘兵與領民也全數遭到屠殺。據記載,城內領民只有女人、小孩、僧侶各一人被饒恕不殺。其他被殺的人不論軍民一律斬首,與吉信一家的首級一起在深根城外大道旁一字排開的插著。
早雲的這種嚴酷與懷柔互用的手法很快的就讓伊豆其餘未降服的土豪(村田氏、高橋氏、山本氏、蔭山氏)前來降服,伊豆一國於焉落入早雲手中。而早在攻下了堀越御所的時候,早雲就在御所旁的天嶽山上開始興建了韭山城,作為他統治伊豆的本據城。伊豆平定後不久,韭山城也興建完成。早雲就此韭山城為最大的據點,開始進行對西相模的侵攻作戰。
神社奇夢!早雲立志打倒兩上杉
統一伊豆後的早雲某日找來了伊豆各地的國人主與豪族之長,甚至各村各庄的村主庄主都找來了。早雲對他們說:「於為君者而言,君乃民之父母,於為臣民者而言,臣民乃君主之子女,此非空口憑說乃是自古有傳之正理也。自京洛血戰天下相伐頻繁起,武家之君窮欲日盛,因而殘民以便其利。為民者辛苦終年所得之糧,常十有取之五分六分,猶甚者更至七八分亦有之。除取糧米,更別立名目巧奪民財,有夫錢、棟別、課錢等雜課,更加有諸勞役,使民如坐火輪苦不可當也。我每思之,常哀憫痛心夜不安寢。我既成為汝等之君,雖是因緣偶然之故,然我為父母汝等是為子女之實已定,僅願兩者皆安皆不相犯。故今日我願共汝等起誓,自今起賦租我取四分汝保六分,諸課雜稅一蓋免之。非閒時則不予征勞役,有外鄉之敵侵時汝等與我共同衛之。凡我之臣若有不尊此令者,受其侵害之民可直接來訴之於我。設若所訴之事乃實,犯者雖為我親,我必殺之以謝,絕無一二。」這時所有人都心悅誠服的追隨早雲,一起立誓代代決不反叛他。
傳說早雲奪得伊豆後某日跟當初追隨他的大導寺等六人商議說:「據說天道之下人的天命有隆盛之時也有衰滅之時,順天理行正道就能避凶趨吉。所以史上陰陽盛衰之事與源平兩氏輪流而的例子至今不絕。山內扇谷兩上杉與古河公方成氏長期交戰,於同為源氏的君臣之道來說是為叛逆之徒,所以現在同血脈的兩家又互相爭伐因此日益衰敗。我本為桓武平氏高望王之後,討伐了不行正道的源氏後裔堀越公方卻得以家運日漸興隆就是這個緣故。然而我想向過去平氏先祖都會去祈禱的三島神社參拜,希望一族安泰家運興隆,你們認為如何?」
大導寺等六人都贊成,於是就一同前往三島神社進行參拜,當晚就借宿於神社內廂房。這時早雲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站在一個原野上眼前有兩顆大杉樹,這時從遠方跑來一隻老鼠飛快的囓咬兩顆杉樹的根,沒多久兩顆杉樹就應聲而倒。這時早雲仔細一看眼前那隻老鼠已經轉變成一隻氣勢雄偉又巨大的老虎立在原野中咆哮,於是就被驚醒。
次日,早雲找來神社神主占卜此夢,那個神主說:「您出生歲時是子,子的生肖之屬是鼠。至於兩棵大杉樹莫非就是今日關東的兩上杉家?若是如此,未來稱霸於這片土地上的人就會是您與您的子孫!」早雲知道後雖然囑託神主此事不要向外張揚,但是內心卻是非常高興的。
奇計奪城!小田原奪取戰
順利取得伊豆統治權的早雲並未以此結果而滿足。相反的,他一方面加強在伊豆的統治權,一方面暗自謀畫著對於相模的入侵作戰計劃。當時相模一國是瓜分成東西兩部分。山內上杉統有西相模,扇谷上杉則是有岡崎城以東的東相模。在早雲的計劃之內,扇谷上杉是當前的暫時盟友,所以矛頭當然對準了山內上杉下手。而且,之前的堀越公方與伊豆一國都是受到山內上杉的控制。既然已經殺了堀越公方又奪取伊豆,山內上杉絕對不會這樣簡單就罷休。
要進攻西相模,首要的目標就是西相模的中心點-小田原城。小田原城當時是山內上杉顯定的重臣大森氏賴的居城。氏賴為人不但武勇過人而且謹慎小心,在早雲奪取了伊豆之後就更加的強化武裝防備。為了減低氏賴的防備心,早雲多次派人帶上親筆信欲求通好,不過都遭到氏賴嚴厲的拒絕。「北條五代記」記載,氏賴曾向其子藤賴與家臣訓誡說:「吾論此伊勢新九郎者乃國之盜也。其心似豺狼,其謀如佼狐。此賊專一盜他人之國,汝等不可不防。吾所患者乃吾百年後汝等恐遭毒手,先祖家業一夕而亡也」。早雲見氏賴有如銅牆鐵壁般的毫無破綻,只得靜待新的時機到來。
![]() |
小田原城-復興天守 |
早雲的運氣這時來了,氏賴不久後就患急病死去,其子藤賴順利繼位。早雲就藉此機會又向藤賴示好,命人送上大量的伊豆山林野味與從京內購來的珍玩。此舉果然獲得藤賴的好感,藤賴並且多次邀請早雲前來小田原拜訪作客。在藤賴的眼中,這個不但對各種京洛繁華事物描述的極為詳細有極有禪學智慧的老爺子根本就是個人畜無害的老頭,實在想不出為何其父會這麼的忌憚?眼見藤賴對其完全沒有戒心,早雲就開始了計劃中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明應四年(1495)九月,早雲遣使向藤賴表示:「伊豆的山林內野鹿繁殖過多已經影響了農民的糧食種植,所以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圍捕狩獵。在狩獵時若是有不慎越過國境誤入箱根山中的相模國境,請勿罪責。獵後當奉送所獲之物作為補償。」信任早雲的藤賴當然不以為意,竟然派人回覆說:「任聽方便」。
收到回信的早雲立刻組織士兵五百名偽裝成狩獵時驅趕野獸的「勢子」,前往箱根山內的蘆湖扎營等待了三天。另一方面,早雲命令手下的忍者驅趕著預先準備好的數百頭牛到小田原附近的石垣山上埋伏。第三天夜晚時,早雲命人在牛角上綁著火把、牛尾灑上燃油悄悄朝小田原城接近。他與五百人的部隊則尾隨於牛群後。當這些牛接近小田原城時,牛角的火把與牛尾都被引火點燃然後用利的鞭打令其狂奔。
被火灼燒與鞭打的牛群這時發狂的朝小田原城猛衝,而趕來支援的風魔忍者則在小田原城四週與附近村落放火。整個小田原城與周邊地區同時間內都陷入了一片火海,早雲與五百兵士也進行突擊殺入城中。那些先發現的守備兵看到四處火起,又見到那些牛角上所綁的火把都以為是成千上萬的士兵夜襲時所持的,以為大軍壓境從各處撲來,於是人人都嚇到魂不附體仗也打不下去只能落荒逃走。而正在睡夢中被驚醒的藤賴根本無法抵抗,只有在少數的家臣保護下逃離。僅僅以少數部隊所發動的突擊,就成功的奪下了小田原城的早雲,時年六十八歲。
當早雲奪下小田原城後,後代就留有一則有趣的逸話趣聞。據說小田原奪得後的某天,竟然有賊大膽的的偷取馬匹。由於馬匹在當時是作戰中貴重的物資,因此盜取馬匹者被抓到就是唯一死刑。因為早雲有令,凡是懲罰是要處死的案子都要送交給他親自審理,所以當這個賊被抓到後,便被扭送到早雲面前。審問後那個盜馬賊很坦白的認了罪,最後早雲就問他還有沒有什麼話在處刑前想說,於是那個賊就說道:「我不過是偷盜了匹馬就要被斬首,那個連續偷人國家的人卻還逍遙法外呢!」此話一出很擺明的就是在諷刺早雲,一旁的家臣都氣到要拔刀當場砍殺他,但是早雲卻笑著制止了眾人。他認為此人很有機智,如果殺掉就太可惜了,況且也顯得自己毫無器量,於是就赦免他無罪,放出城去。
蠶食陰謀!相模中部侵攻戰
奪下小田原城的早雲並未直接將居城遷入小田原,反而撤回了伊豆韭山。小田原城則交給了親弟彌次郎駐守。明應五年(1496)山內上杉顯定率大軍反撲攻入西相模,小田原城的彌次郎率軍出戰當場戰死。早雲急忙來援才勉強將顯定給擊退。此後早雲了解了山內上杉仍舊擁有一定的實力,若非之前與扇谷上杉互相鬥爭使得其勢力出現空隙,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取得伊豆與西相模。專心的鞏固西相模的防禦措施與強化統治權才是當前唯一的辦法。而且要擊敗兩上杉,還是得要從兩上杉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下手才可。
此時扇谷上杉定正早已死去,繼位者是他的養子朝良。早雲與朝良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全部精力都放在領土與盟國關係的維持上。同時期,應仁之亂雖已大致結束,但東西兩軍之舊部勢力仍於京都與其周邊爭戰不休,且戰火更擴大到西國與九州。永正元年(1504)早雲應朝良的要求出兵援助,與上杉顯定、越後守護上杉房能(顯定之弟)聯軍大戰於武藏的立河原。之後趁著兩上杉暫時和談之際,早雲又在永正三年(1506)與永正五年(1508)先後應姪兒氏親的請求援助出兵三河。據今川家文書所記載,永正五年早雲協同今川家出兵以後氏親對於早雲的稱呼就開始改稱「御屋形樣」(對大名守護的尊稱)。這就表示,今川家承認了早雲不再是今川家的一員客將而是個獨立的大名。
![]() |
北条早雲(ほうじょう そううん)の肖像(小田原城所蔵) |
這部分事實上不是只有簡單的因為早雲是氏親的舅父或者已經成為一國之主而已,實際上近來的考察發現早雲從調解今川內亂到襲擊堀越公方乃至奪取小田原進攻相模國等一連串的擴張行動之背後,在在的都有細川政元的影子存在。如果沒有政元這號在當時日本可以說統有實際幕府實權的強臣在背後支援,早雲這一連串的行動恐怕不會這樣幾近「明目張膽」甚至到了「猖狂」的地步。站在政元的立場,讓與自己親交的早雲在關東拓展霸業對付這些從來就不把幕府放在眼裡的當地老勢力是絕對的有利無弊。所以身後有政元在暗自撐腰之下,羽翼未成的氏親理所當然的不能再以客將身分來看待他這個讓人畏懼的舅父。
永正七年(1510)六月,早雲成功的策反了上杉朝良的家臣上田正盛,取得了武藏權現山城的控制。之前一直與早雲友好的朝良被挨了這記悶棍後大怒,立即聯合了山內上杉顯定的養子上杉憲房,兩家共同出兵朝權現山城猛攻而至。得知兩上杉聯軍猛攻的消息後早雲也率兵前去救援,可是激戰後早雲不幸大敗而還。此戰之後早雲喪失了在武藏方面頭一個得到的據點。同年九月,挾著勝利餘威的朝良又率兩家聯軍強襲早雲在西相模的防禦據點鴨澤城,早雲又再度親自率軍拼死對抗,在損失慘重的狀況下才勉強打退朝良。
此戰以後,早雲完全的了解了如果以兩上杉同時為對手是絕對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故而在永正八年(1511)年趁著兩上杉家又再度對立的機會而與朝良進行和談,和談成功後又為早雲爭取到一些時間。此時的早雲知道這次的和談只是一時的,而情勢早晚會有變動,要搶在局勢變動以前先行下手取下相模全境才是上策。
幾經分析後,早雲將目標定在相模中部與東部最大的豪族三浦氏。三浦氏的據點是相模中部的岡崎城,當時的城主是上杉朝良的重臣三浦義同。如果可以順利的消滅三浦一族,那麼扇谷上杉在相模的勢力就會完全瓦解。相模對武藏的幾個重要通道也能完全的落入早雲手中,徹底的鞏固自身在相模與伊豆的控制權。除去三浦,就等於拔去扇古上杉唯一的獠牙。
永正九年(1512)八月九日,在毫無預警之下早雲發動軍勢突擊岡崎城。此次突擊讓號稱猛將的三浦義同也抵擋不了,很快的就敗退棄城而走,逃去了支城住吉城。當早雲還沒前來追趕時,義同為保留實力又撤往相模東部的新井城防守。義同一走,整個相模中部各城全數落入早雲之手。此時的他順利的進駐古都鎌倉。早雲進入這前北條氏的最大根據地與興隆之處-鎌倉時,曾留有一首和歌來紀念:「枯るる樹にまた花の木を植ゑそへてもとの都になしてこそみめ」
鎌倉在關東的政治地位之重要性是不必再贅言。室町中期關東鎌倉府之鎌倉公方足利持氏被滅以後,後來派去的新任公方也都未能順利進駐鎌倉而分裂為古河與堀越兩公方。現在這座名城古都已經落入早雲之手,許多家臣都藉此機會向早雲進言,要求快速出兵一舉殲滅仍舊頑固盤據在三浦半島上新井城的義同與義意父子,一口氣徹底將相模國完成一圓化(也就是得到該分國境內完整的控制權)。
早雲短暫的考慮之後立刻興建了玉繩城作為對鎌倉東面防護之護城與進軍三浦半島的前哨站,並且順利的遏止了扇谷上杉數次的反撲。永正十年(1513)一整年都在與三浦的軍勢作戰。四月中,順利攻下了三浦半島南端的三崎城。九月二十九日,三浦的方的名將太田資康戰死,三浦的勢力更加的消退。
大願成就!相模的統一
永正十二年(1515)早雲的長子氏綱生下了長子伊豆千代丸,早雲高興的將自己以前的名字「新九郎」給了這個新生的小孫子。這個伊豆千代丸,就是日後擊滅兩上杉與古河公方,並且使得「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無可奈何的名將,也是領國治理上的內政奇才-「相模獅子」北條氏康。
![]() |
北条氏康、後北条氏三代目当主。 |
永正十三年(1516)七月,早雲發動旗下最精銳的部隊,分別從海、陸兩條不同路線同時間向新井城進攻。永正十年攻下三崎城時,就已經將新井城的糧運補給給狠狠切斷。經過將近四年的包圍,新井城此時已經是最後極限。然而新井城並非如此就能攻下的。新井城的北、西、南三方向都是海,沿岸都設有重重的圍柵來抵擋從海路前來的進攻。而唯一連結陸地的東邊則是更加的設下嚴密的防禦工事。若非三崎城陷落三浦水軍被消滅殆盡,新井城絕對是更加的難以攻擊。
永正十三年六月底三浦義同派人向扇谷上杉朝良求援。朝良派遣精銳七千之數向玉繩城進發,想以圍魏救趙之計來解救新井城。早雲收到情報後立刻將新井城的包圍軍勢撤去五千餘人,僅留兩千餘人與嫡子氏綱坐鎮繼續包圍,自己則親率這五千之眾急行軍前往玉繩城北方截堵遠道而來的扇谷上杉軍。在扇谷上杉君還沒靠近玉繩城時,早雲的部隊就已經在他們必經的主道四週埋伏,當扇谷上杉軍一進入包圍範圍後,早雲就立刻發動突擊。由於這突如其來的伏擊使得想偷襲玉繩城的扇谷上杉軍陷入無法收拾的慌亂之中,死鬥三日就被擊潰,只剩下少數餘眾逃往武藏江戶城。
![]() |
北条早雲関係図拡大 |
擊退來犯的扇谷上杉軍之後,早雲突然下令全軍繼續行軍,不稍作休息就轉頭前往新井城與氏綱的部隊會合一同展開了總攻勢。此舉讓還心存希望的義同、義意父子陷入完全的絕望中。七月十日當天早雲指揮全軍開始強行攻城,先是於下午時先突破新井城東面的重柵防線,然後又在城門與外丸激戰了近半日,最後終於在十一日凌晨三點左右終於全軍突入了新井城本丸結束作戰,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殉城。關東的豪族名門三浦一族之本家滅亡,早雲也完全的平定了相模全境。這時扇谷上杉的勢力就徹底的從相模國境內被早雲拔除,而且武藏南端的邊境上各豪族勢力在其心態上也開始鬆動,明顯的有往早雲這邊靠過去的跡象。
梟雄崩逝!早雲的晚年與辭世
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奮鬥,不斷的運用自身優秀智謀來對抗勢力龐大的兩上杉的早雲,終於取下了伊豆與相模兩國,奠定了後北條一族稱霸關東百餘年的基礎。擁有了兩國領土的早雲功成身退,懷抱著「自己的一切責任都已經完成了」的心情於永正十五年(1518)將家督之位傳給其子氏綱,自己則回到伊豆韭山城隱居。就在同年,一直被早雲的計謀所玩弄的上杉朝良死去。朝良一死,扇谷上杉氏就更加的衰敗沒落。
早雲隱居在韭山城時每日埋首於各種古籍與佛典中,他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絲毫不輸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終於,在永正十六年(1519)八月十五日當天安然而逝。早雲死前神智不衰,還能一一的向諸子與眾家臣指示遺言,這在戰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死後氏綱依其遺言以佛教方式火化遺體,安葬於箱根山湯本之地的早雲寺,法號戒名為早雲寺殿天岳宗瑞大禪定門,享年八十八歲。
![]() |
早雲寺の北条五代の墓。右端が早雲の墓。 |
內政功績
早雲不但是一個稀代少有的智謀型領導者,也是個傑出的內政家。戰國時期第一個成文的家法就是早雲親自制定的「早雲寺殿二十一條」。此法雖然不含詳細的細項條文,而且也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個條。但是,其中卻包含了信仰、生活作息、學問學習、工作態度、倫常關係等等的內容。換句話說,這二十一條的宗旨是在於指導領內的家臣成為一個文武兩道都能有所成的武士。未來北條家能夠逐漸的強大,家臣團的努力與北條一門眾的相互團結雖是主要原因,但是其根基都建立在此二十一條的訓誡之上。
永正三年時,早雲就已經開始於小田原城周圍施行檢地制度。徹底的清查領內錢糧物資與家臣石高,寫下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施行領內大檢地的戰國大名。
![]() |
北条早雲像(小田原駅西口前) |
另一方面,從興國寺城時代就實行的四公六民稅制持續的擴大到當時早雲的所有領地內,大幅度的讓因受戰爭破壞與領主剝削而苦的領民得以休養生息。以此為基礎延續到氏康、氏政及氏直時期,北條家的領內生產力一直高於同時期的日本其他地區。這一切都是當時早雲所奠定下的內政基礎。要論內政能力,早雲也絲毫不輸在內政方面享有盛名的孫子-北條氏康。
早雲遺留的處世名言
早雲曾說:「與其作什麼事都要顯示給別人看到,那還不如像影子一般默默無語還比較好。一個人不計較代價默默的努力去做事情才是做人處事時最重要的原則。」
對於交友方面,早雲認為:「喜歡下棋賭博以及只會舞文弄墨還有喜歡吹笛子玩尺八的人都是引誘人墮落的『損友』。只有喜好學問,努力研習自身武藝及軍學的人才是身為武士的人應該要結交的『益友』。」
早雲曾對么子長綱(即北條幻庵,戰國最長壽者,也是後來北條一族的大長老)說:「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入迷。一但入迷了,就再也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為何,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了。謹守中庸之道,才是行事的正理。」
早雲訓誡嫡子氏綱時曾說:「身為武士,不是只會行軍打仗就可以了,必須還要努力研究古今典籍,分出時間來專心作學問才對。也唯有這樣方能算的上是文武兩道都能兼修的大將之材。」
早雲某日與大導寺等老臣談話時提起:「對待人民的態度不是只有一昧的以力量欺壓,這是會遭到天道報復的。就像是弓弦繃到最緊後用力一拉就整個折斷,連帶的斷掉的弦還會打到自己而遭旁人嘲笑。所以公正不失威嚴而且堅守誠信的態度才是一個為君者對於臣民應該有的姿態。」
一代奇謀梟雄的後論
北條早雲,在他活躍於應仁大亂到戰國初期這段時期裡,對於後人而言他的前半生迷霧重重極難釐清真相。當他到了當時一般人在家含飴弄孫的年紀時,卻精神抖擻的在關東與擁有龐大勢力的兩上杉氏對抗周旋。無怪昭和時期的歷史學家都稱他是「大器晚成的稀代梟雄」。長久以來,世間對於早雲的評價就一直在「亂世梟雄」與「創基英雄」兩邊徘徊。戰國時代與室町時代的分法之一種,就是以早雲攻滅堀越公方那一年開始,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可稱為「戰國大名」的一代梟雄。
綜觀早雲的一生,佛教觀念對於他的影響極大,從他毅然放棄了故鄉的身分地位與幕府的官位投身到混亂的關東開創基業就印證了「世間無常」。他對於領民的寬仁作風則代表了「慈悲」。然而,他對於對手所使用的各種陰險計謀與殘酷鎮壓手段則又顯示了早雲在亂世中的現實面。但是這樣的矛盾卻更加的證明了他在歷史中的真實性。
如果說早雲有什麼是遺留下來給後人加以學習的話,那麼應該就是他那堅強不屈的意志力與無論什麼狀況都可沉穩冷靜的思考模式。只要能夠堅強自己的意志,就算已是白髮皓首的老者,也可以向世人在青壯之年那樣爆發出最大的熱情,創立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下。
後北條家在氏政氏直手上滅亡後,關東的領地在豐臣秀吉的安排下移封給德川家康以換取德川家長年經營的東海道諸國。家康進入小田原城時曾經感嘆的對本多正信等人說:「甲州的信玄可謂近世稀代之名將也,然其奪位逐父,驅信虎亡之於駿河,致使晚年險遭同禍。勝賴雖猛,又兼得信玄遺臣,惜不順天道而行,背信棄義不顧盟誓,故而武田終遭人心厭棄背離,於天目山一族盡亡也。此乃天道報應降災於此等不守親孝又兼不顧信義者之力證也。與此比之,小田原雖經百日之困,而後開城降伏,然除松田尾張守(即松田憲秀)外,北條無一背主求榮之徒也。且氏直入高野山,舊臣者願捨家孤身隨之者眾,此是謂自早雲起,皆能奉行天道,以禮義諸正法施教家臣者之故也」。由此可知,家康對早雲的評價有多麼的高了。
早雲的故鄉備中高越山城,也就是今日的岡山縣井原市建有一座早雲之像。用以紀念這個戰國下剋上的三梟雄之首;以近乎赤手空拳無兵無卒之身開創出後北條雄霸關東百年基業的傳奇英雄。而他所埋骨的早雲寺,至今依然靜靜的座落在箱根山中留與後人憑弔。
![]() |
早雲の像(早雲の里、岡山県井原市、荏原駅2006年5月3日) |
若有前往伊豆鄉根溫泉旅遊又對早雲有興趣的人,不妨就前往早雲寺一遊,為這位既是傳奇的英雄也是在亂世中開創一片新氣象的男人獻上自己的一份追思之情吧。
——————————————————
參考書目:
小學館「戰亂日本史特刊「國盜北條早雲」」
學研社「歷史群像系列:真說戰國北條五代」
小田原市歷史教育委員會「北條五代與小田原城」
小田原市歷史教育委員會「新北條五代記」小和田哲男 著
東洋經濟新報社「戰國名將「北條早雲之發掘」」島武史 著
岩波書店「梟雄早雲之謎」堀內一朗 著
日本知識文庫「日本全史」野田榮一等著
德間書店「國盜梟雄第一人傳說」大柴幸夫 著
新東洋文藝社-日本古典軍記物語大全集「北條五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