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征信
工人阶级家庭出生,家父因祖父的缘故供拜佛教,我因此才初见佛。 不过那时正值韶年,无知无觉,所以基本对佛的存在处于无的状态。
随着年岁的历练,开始有了一些认知、判断。对佛开始有了些微妙的感觉,对陌生事物陌生的渴望。但是我在了解佛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佛的排斥,产生了些误解,也许是叛逆期,对我父母肯定的一切开始否定。比如为什么要下跪,为什么要镀金于佛,而且我发现佛对父亲来说就是一份医疗保险或者是一件无所谓有的家庭陈设。
那时候有种风尚,珠子的泛滥。大街小巷,横纵穿梭着的人流,脖子系着的、手上把玩的,有大有小、各种材质、各种雕饰不一而足。也许是佛的入世,我不清楚。
此时写这篇文的记忆好像混浊了,我不知道那时是不是我的眼睛失焦了,还是我自己妥协了,我对这一切无所适从,可以说犬儒了,开始虚无。
但说来幸运,我遇到一位老师。人好漂亮耐心。她所有说过的话我大抵都还记得,“我虽然不信佛,但我懂的慈悲”,“多看书,多明智”。那段时间佛的轮廓逐渐明晰,见到父亲同情之理解,也开始了解佛在中国的基本处境,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对佛的祈祷基本上是 健康无病 升官求子。明白了佛存世的世俗心。
虽然佛在中国很多曲解与生活化,不过我一直相信佛在一个高处经营着这一切,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坏空,类似于西方的真理,一尘不染、洁白无瑕。
这些年一个人的时间多了,那佛对我来说对我的教化一是真诚的面对孤独。世间鳏寡孤独。对情欲的孤独,对语言的孤独,对自我的孤独。原来独处是真正面对自我的方式。二是对情绪的掌控,从自我中拔出另一个自己,从一个陌生的角度观看,控制约束自己,这也是我还要继续领悟的地方。
无常是常,不定是定。弱冠之年的我有了微末的达观,不过参禅悟道还需要很多经历与锤炼,远路不须愁日暮,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重整破碎的孤独,在人生的碎片中不断的反思追问。
随着年岁的历练,开始有了一些认知、判断。对佛开始有了些微妙的感觉,对陌生事物陌生的渴望。但是我在了解佛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佛的排斥,产生了些误解,也许是叛逆期,对我父母肯定的一切开始否定。比如为什么要下跪,为什么要镀金于佛,而且我发现佛对父亲来说就是一份医疗保险或者是一件无所谓有的家庭陈设。
那时候有种风尚,珠子的泛滥。大街小巷,横纵穿梭着的人流,脖子系着的、手上把玩的,有大有小、各种材质、各种雕饰不一而足。也许是佛的入世,我不清楚。
此时写这篇文的记忆好像混浊了,我不知道那时是不是我的眼睛失焦了,还是我自己妥协了,我对这一切无所适从,可以说犬儒了,开始虚无。
但说来幸运,我遇到一位老师。人好漂亮耐心。她所有说过的话我大抵都还记得,“我虽然不信佛,但我懂的慈悲”,“多看书,多明智”。那段时间佛的轮廓逐渐明晰,见到父亲同情之理解,也开始了解佛在中国的基本处境,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对佛的祈祷基本上是 健康无病 升官求子。明白了佛存世的世俗心。
虽然佛在中国很多曲解与生活化,不过我一直相信佛在一个高处经营着这一切,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坏空,类似于西方的真理,一尘不染、洁白无瑕。
这些年一个人的时间多了,那佛对我来说对我的教化一是真诚的面对孤独。世间鳏寡孤独。对情欲的孤独,对语言的孤独,对自我的孤独。原来独处是真正面对自我的方式。二是对情绪的掌控,从自我中拔出另一个自己,从一个陌生的角度观看,控制约束自己,这也是我还要继续领悟的地方。
无常是常,不定是定。弱冠之年的我有了微末的达观,不过参禅悟道还需要很多经历与锤炼,远路不须愁日暮,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重整破碎的孤独,在人生的碎片中不断的反思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