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
![]() |
文化的构成要素很多,可以说对存在本体认识的所有表达形式都是文化的内容,这个存在本体是以意识的形式存在的,具备永恒、唯一、完美、全觉、无相、无限六大特征。当人类对这个唯一的意识进行不同形式的观察和表达时,文化就产生了。
面对这个唯一的意识本体(暂时使用二元逻辑,其实观察者和对象同时存在于意识本体),不同类型的人类个体表达出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文人将其幻化为诗歌文字,画家幻化为精美画卷,音乐家幻化为音符,神学家幻化为宗教语言。任何一个观察者都会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和角度描画着这个意识本体,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心理,所有的文化角度都源于观察者的主观见解,如此成就了万花筒般呈现的文化积累。(身心成长)
一、两种存在形态和文明
综观人类发展历史,按照生命能量系统与存在模式的不同可以将人类文化模式分为两个形态,这里生命能量系统指支撑生命的意识形式,包括本能系统、情感基调、思想形态等意识结构。存在模式指生命存在的形式及与自然的关系模式。
第一种存在形态,这个存在形态中人类秉承了更高生命形态的生命能量系统,生命系统与整体意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连接,生命个体完全处于‘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存在模式中,每个生命都能透过与整体意识的连接获得对自然的确切知识,故而能对所有人类问题达成统一认识,生命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在完全透明的能量场中进行,而不需要语言和文字,天真而无私,道德度极高,是一种与自然紧密关联的一体文化。
第二种存在形态,这个存在形态是对第一种存在形态的背离和衰减,在这个存在形态中人类意识大幅度下降,原本存在的与整体意识的自由连接被严重的扭曲甚至切断了,所以先前那种通过感应能量场状态确定事件和知识的能力完全丧失。生命能量系统下降到了只能维持生命存在及简单劳动的程度,所以生命的存在模式也非常低级和幼稚,表现为面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和侥幸生存状态,成为了孤独无助的可怜虫。这种能量系统和存在模式下的人类心智只能接受‘人类是一点一点进化着‘的发展观念,只能在孤独无助、惶恐不安中期待救世主的救赎。
因为与自然的内在纽带被切断,对自然的认识和界定不得不使用语言和文字这种结构化的交流工具,语言文字和透明的能量场的完整形象相比,信息量根本无法同日而语,语言文字只能模糊的不完整的表达能量场信息的微末,这样大的信息损耗严重制约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生命的意识成长。
因此在这个意识阶段,生命个体的自我弱小和认识自然能力的低微形成了希望被救世主救赎的心理模式,借助于外在的救赎来实现心灵的平衡,在这样的意识背景中,一个共同认可的神格存在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造神文化运动。
语言文字和逻辑心智是一种信息量损耗严重的文化载具,这种文化载具中无法创建统一的文化形式,因为人类只能依赖这个文化载具对自然进行各自独特的认识和发现,所以出现了多元文化的雏形,所以当今的文化多元化不是一个值得歌颂的文化奇观而是文化载具落后的证明,人类已经无法对自然大道达成基本共识,各自发展自己知见的局面实在是意识进化的低级阶段。
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古今无数的神秘学家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对意识本体进行探索,他们在探索达到的意识密度内对意识本体进行定义,并派生出了不同的宗派形成了对本体实相的不同诠释,用特定的语言结构和故事情节阐述对意识本体的识别。由于古代文化传播的途径相对狭窄,加之宗派的门户之见,严重的制约了宗派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他们只能在相对封闭的圈子内各自破译先知留下的文字,那些被称为唯一正确的妙法由于心性的局限被宗派门徒层层盘剥,陷入在更深更僵化的局限意识层面中,本体的光辉已经淡然无几,这是宗教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其他领域,政治、科学、经济同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相对于宗教文化的超脱和封闭,这些文化载体更容易被形式化的物质世界所蒙蔽,而丧失了对意识本体的认识能力,因为无法获得与整体意识的连接,这些文化载体只能透过语言文字和逻辑心智来捕捉最粗糙的信息形式。在这样的文化载体中,文化成为了物质幻象的表达符号而非意识本体的传播媒介。
然而意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意识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关联和运行机制到底是什么?
我们却一无所知。宗教用他们的体验述说着意识的神秘领域,哲学用思辩的方法论证着意识的本质,但几千年来人类仍在意识的神秘之外徘徊,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有没有一种学说能够直达意识的海洋,去浏览意识之海的旖旎风光呢?
许多宗派都宣称‘我们本自具足,不需外求’,‘我们就是神’,‘众生都是佛’。更确切的说我们事实上是被层层枷锁锁住的‘神’和‘佛’,而文化充当了枷锁的角色,是文化遮蔽了整体意识的自由流淌,是文化破坏了自我与整体意识的内在连接。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文化在人类意识成长过程充当了阻挡和屏蔽的不光彩角色,然而改变这一形象的唯一通路只能是文化的自我刷新。
二、两种存在形态的接轨
两种存在形态实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第一种存在形态在我们的历史定位中称为原始社会,传说中的穆里尼亚文明和亚特兰蒂斯文明也是这样的存在形态;第二种存在形态可以从我们定位的奴隶社会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宇宙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文明形态经历这么巨大的转换,还需要多方面的论证。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目前的这个文明是否可以通过某个途径转换到第一个存在形态文明中去?文明的接轨是如何实现的?
目前的存在形态丧失了与整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导致了生命意识的下降,我们的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与其说语言文字和逻辑心智的使用是这个时期文化坠落的根源到不如说人类失去了与整体意识的连接更直接。如何恢复与整体意识的连接呢?第一个前提是承认整体意识的存在,承认整体意识对人类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前景是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这是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而重中之重的是恢复与整体意识的内在连接,将人类几千年来对这个连接的扭曲恢复正常,当生命能量系统接通整体意识时,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壁垒就会瞬间瓦解,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在能量场状态中得到彻底的统一,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正如我们在第一种存在形态中描述的那样。
如何恢复生命意识与整体意识的连接就成为了关键,而这正是当前文化重建工作的关键。在传统的经典教义中充斥着各种连接宇宙意识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又大多通过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确立才能够达成,更多的人则根本没有意识和机会去连接宇宙意识,那些连通了的学生们把自己获得的知见用落后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以让自己的学生学习,信息层层削弱,宇宙意识的光辉早已不再。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计算机网络通讯出现了,为文化的交流、传播和融合提供了广阔平台,世界因通信科技而变得越来越小,传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渠道和效率得到了充分扩展和提高,很多以前只能口传心授的秘法和智慧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变成了人人共享的资料,意识成长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人类的意识以传统无法理解的方式快速地扩展着,意识的扩展显化为文化结构的刷新,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因人类意识扩展而变的界限模糊,对存在本体的认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念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就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
(文章来源:爱之门-北京心灵成长机构)
了解更多;http://www.lovedoors.org/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