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有多作?《黄金时代》那些无法回避的槽点!
2014年年末,2015年年初因为汤唯的扮演,电影《黄金时代》火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在刷朋友圈表示“怀念经典”。很遗憾,我又是异类,一,我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大片;二,我硬着头皮在电脑上补课这部“经典”却仍然未能有始有终(就在我敲这些个文字的时候,我把电影屏幕最小化了,只听着电影的对白和机械的旁白)。尽管电影获奖无数,尽管这部电影广受文青的追捧,甚至因为得益于这部影片,萧红的著作都盛名海外,传到了非洲大陆(下图是我在非洲旅行时在海边偶见一女士看《呼兰河传》,时值正午,用来遮阳效果甚好),但是我相信在此之前真正了解萧红的人并不与观影者数量相等,至于看过萧红所著的《呼兰河传》以及《生死场》的人相信更少。冒着被口水淹死的危险,我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从历史资料来看,萧红长得并不丑,除了身材和性感指数不能与汤唯相较之外,相信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美女了。首先看其穿衣打扮,清爽的短发、身姿还算挺拔、风衣长裙配短靴,即便放在当下也算是相当时尚的装扮了。再说其气质,”苍白“、”病态“、”大眼睛“,应当说是相当”楚楚可怜“,萧红在《弃儿》里面所写的”妇人“几乎就是以自己为原型甚至应当说就是”自传“节选,这种自我生活的记录很大程度也是她个人文学创作的特色。她的文字确实比较容易让人有”有灵光一闪“的幻觉,但是在才华的掩护之下,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很多的细节,那就是——萧红是不折不扣的NO ZUO NO DIE。
我想也许大家都是看到了电影和史实中关于萧红的槽点的。可是也许大家没有我这样没心没肺,可以冒着被口水淹死的危险。又或者,在眼下这种大家力挺经典大片,文青呼声一边倒的声势下,谁也不好意思吐槽吧,因为文青会义正言辞地问你:”你看过《呼兰河传》吗?“相信有底气说看完了的不多。至少我了解的不算多。言下之意”没有看过还好意思质问人家大才女?“。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沉默的螺旋“,懒得去想了,就这样吧,也许真的是自己读书太少,没有看懂电影呢?
我也读书不多,但是《呼兰河传》和《弃儿》这些还是看过的,《生死场》好像看过,已经没有太多印象了。萧红哈写过许多其他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似乎没有看到完整收录的书籍。我看过并不是我多么崇拜她,而是因为中学一篇课文写的还不错,偶然间在哥哥的书柜里翻到了这本书,那时候我还穷啊,买不起书,只有到处翻别人的书看,然后借过来就再也没有还给别人过。书写的还是不错的,这并不是我要吐槽的地方。
我所要吐槽的是关于萧红的”人生“。爱折腾,不愿守本分,这是大多文青的共同特色,女文青尤其如此。与表哥私奔、未婚怀孕、几次结婚、几次改嫁改嫁,萧红这只活了31岁,却经历的几个人的一生。或许质疑她在感情生活上的自由带有”道德说教“的嫌疑,罢了,那我们就不谈她的感情生活。尽管我不懂大着肚子和见过两次的男人在与前任”私奔对象“同居过以及欠下巨额债务的旅馆里滚床单是什么感觉……
而最显然的一个槽点就是她的”弃儿“。她生下来甚至没有看过一眼的孩子,当医生将小孩抱到她面前时,她竟然冷漠地说”不要!不要!“。诚然,萧红的一生是悲惨、令人同情的。这种悲惨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她的”作“。在婚姻里也是如此,草率的开始与草率的结束几乎是她每一段感情的固定套路,尽管有”才子佳人“的光环。令人更加愤然的是她与端木生下的孩子竟然很快就夭折了,当白朗来探望孩子的时候,萧红只是淡然地说"孩子死了。”在她的作品中关于孩子的笔触也并不多,即使是在《弃儿》中也更多地着墨于那个”脸盆倒扣在肚子上“的孕妇,也就是她自己。如果说第二个孩子的夭折多半源于可悲又贫穷的时代,那么第一个孩子则完全是萧红的错误,她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孩子送给谁了。
关于萧红的家庭,因为她笔下的父亲是那么”吝啬和冷酷“,我们对她的私奔理解为对自由的渴望,而不是叛逆,我们也原谅甚至忽略了她对家族命运所带来的伤害。多年以来,我也很不齿她的父亲,可是随着岁月的逝去,这种想法也渐渐地淡化了。如果说萧红匪夷所思的一生可以被谅解,那么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能同样被谅解呢?
张耀杰说:“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至少我认为如此。
但是,王东成说:“对萧红人性的不洁和过错要作同情的理解”,我想也应当如此。
罢了,我不是学历史的,也无法还原时代和”萧红“个人,还是洗洗睡吧,洗干净一脸唾沫星子~~
![]() |
从历史资料来看,萧红长得并不丑,除了身材和性感指数不能与汤唯相较之外,相信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美女了。首先看其穿衣打扮,清爽的短发、身姿还算挺拔、风衣长裙配短靴,即便放在当下也算是相当时尚的装扮了。再说其气质,”苍白“、”病态“、”大眼睛“,应当说是相当”楚楚可怜“,萧红在《弃儿》里面所写的”妇人“几乎就是以自己为原型甚至应当说就是”自传“节选,这种自我生活的记录很大程度也是她个人文学创作的特色。她的文字确实比较容易让人有”有灵光一闪“的幻觉,但是在才华的掩护之下,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很多的细节,那就是——萧红是不折不扣的NO ZUO NO DIE。
![]() |
我想也许大家都是看到了电影和史实中关于萧红的槽点的。可是也许大家没有我这样没心没肺,可以冒着被口水淹死的危险。又或者,在眼下这种大家力挺经典大片,文青呼声一边倒的声势下,谁也不好意思吐槽吧,因为文青会义正言辞地问你:”你看过《呼兰河传》吗?“相信有底气说看完了的不多。至少我了解的不算多。言下之意”没有看过还好意思质问人家大才女?“。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沉默的螺旋“,懒得去想了,就这样吧,也许真的是自己读书太少,没有看懂电影呢?
我也读书不多,但是《呼兰河传》和《弃儿》这些还是看过的,《生死场》好像看过,已经没有太多印象了。萧红哈写过许多其他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似乎没有看到完整收录的书籍。我看过并不是我多么崇拜她,而是因为中学一篇课文写的还不错,偶然间在哥哥的书柜里翻到了这本书,那时候我还穷啊,买不起书,只有到处翻别人的书看,然后借过来就再也没有还给别人过。书写的还是不错的,这并不是我要吐槽的地方。
我所要吐槽的是关于萧红的”人生“。爱折腾,不愿守本分,这是大多文青的共同特色,女文青尤其如此。与表哥私奔、未婚怀孕、几次结婚、几次改嫁改嫁,萧红这只活了31岁,却经历的几个人的一生。或许质疑她在感情生活上的自由带有”道德说教“的嫌疑,罢了,那我们就不谈她的感情生活。尽管我不懂大着肚子和见过两次的男人在与前任”私奔对象“同居过以及欠下巨额债务的旅馆里滚床单是什么感觉……
而最显然的一个槽点就是她的”弃儿“。她生下来甚至没有看过一眼的孩子,当医生将小孩抱到她面前时,她竟然冷漠地说”不要!不要!“。诚然,萧红的一生是悲惨、令人同情的。这种悲惨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她的”作“。在婚姻里也是如此,草率的开始与草率的结束几乎是她每一段感情的固定套路,尽管有”才子佳人“的光环。令人更加愤然的是她与端木生下的孩子竟然很快就夭折了,当白朗来探望孩子的时候,萧红只是淡然地说"孩子死了。”在她的作品中关于孩子的笔触也并不多,即使是在《弃儿》中也更多地着墨于那个”脸盆倒扣在肚子上“的孕妇,也就是她自己。如果说第二个孩子的夭折多半源于可悲又贫穷的时代,那么第一个孩子则完全是萧红的错误,她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孩子送给谁了。
关于萧红的家庭,因为她笔下的父亲是那么”吝啬和冷酷“,我们对她的私奔理解为对自由的渴望,而不是叛逆,我们也原谅甚至忽略了她对家族命运所带来的伤害。多年以来,我也很不齿她的父亲,可是随着岁月的逝去,这种想法也渐渐地淡化了。如果说萧红匪夷所思的一生可以被谅解,那么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能同样被谅解呢?
张耀杰说:“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至少我认为如此。
但是,王东成说:“对萧红人性的不洁和过错要作同情的理解”,我想也应当如此。
罢了,我不是学历史的,也无法还原时代和”萧红“个人,还是洗洗睡吧,洗干净一脸唾沫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