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柳传志:晚来的真正梦想
![]() |
柳传志 |
http://www.hsmrt.com/liuchuanzhi/106.html
在“中国创业榜”的公益晚会上,柳传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致梦想》的演讲,他在开篇的时候讲到“我在念书的时候,那时候涉世未深,梦想就像天山的白云,时常变幻。后来当有了人生阅历,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而且锲而不舍的时候,那时候才算开始有了真正的梦想。”
柳传志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他念书的时候恰逢大跃进时期,上完大学就赶上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他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呆了17年,从23岁到40岁——一个人正值青春的17年。那时中国,生活条件艰苦,物质极度匮乏,对他来说,都不是最不能忍受的,特殊年代的斗争和禁锢,迫使人的青春时光被耽搁和被辜负,才是令他最压抑最不能忍受的。
对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的状态,柳传志概括说:“被阶级斗争搞得心惊胆战,被无所事事的生活搞得麻木不仁。”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柳传志对自己那段人生的描述。当时“在研究室里和我的同事们确实做过不少科学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都放在那里。为了写论文,为了评职称,没有一个能够变成产品,转变成经济效益。”
而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产品已经开始走进市场。作为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柳传志早已接触到了国外最新的科技产品。但是当时国内由于种种原因,科研人员心血灌注出的相关的科技成果并不能被充分发挥作用。“我就是觉得憋得慌,”柳传志说,他想创业,他也想努力体验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补过那些被耽搁的青春,看看“让我撒开手干能够有什么样的成就。”
所以,1984年,在他40岁——人生的上半场基本结束的关口,抛下所谓的铁饭碗,选择下海创业,将科研和市场相结合,做高科技的产业。
柳传志跟10个同事,在一个仅20平米的传达室里以20万的本钱成立了联想控股。柳传志曾说起他们的创业:本钱不到2个月就被人骗走了14万。那个年代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实行计划经济,谁也不知道市场化的企业该怎么办,高科技产业化的路怎么走。柳传志他们一路摸索,就像现在很多创业的年轻人一样碰得满头包,甚至几次要死要活的。
他们先研制了联想式汉字系统,又给外国人卖机器,从国外的公司身上,一点一点的了解市场、营销、销售渠道、财务管理等等。经历了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磨砺,他们更成熟,经验也更丰富,再结合本有的技术,他们渐渐形成也清晰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做我们中国人自己品牌的电脑。
柳传志说,“这才是我们真正梦想的开始”,那时是1991年,联想品牌的微机(联想286电脑)在国内市场推出;到1997年,联想PC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首次位列榜首,并保持至今。按照联想创立的时间,联想坐到全国第一的宝座时才13岁,很年轻,但是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当时已经53岁了。
有人说40岁创业是这位IT教父厚积薄发的人生哲学,但是柳传志说,他在40岁创业,找到真正的梦想并坚持下来,只是“为了不蹉跎一生”,他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