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数学课:新学期,课本上衔接的知识点有哪些?
3月8日,常青藤教育小学部为学生和家长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开学收心第一课”——大话数学。江苏省数学高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徐老师分别针对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寒假过后的收心问题、新学期课本上衔接问题以及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问题,一一做出了最全面的解答。
今天,小编对讲座中谈到的“新学期课本上衔接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一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分享给各位学生和家长。让大家在新学期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第10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1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2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三)重新整合因数、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的认识。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两段安排的: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五年级下册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轮教材修订时,把上述两段内容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材实验中发现,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巩固和应用上述知识的机会,所以在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时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迸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此外,教材修订时,还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安排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质数、合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整合后容量大,概念多。
(四)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六年级总复习的一点思路: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数与代数”部分,具体有以下三点变化:第一,把“数的认识”的复习分两段安排,先复习整数和小数,再复习分数和百分数。以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二是增设“量与计量”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常用的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路。三是专门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解题策略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
复习每段的知识,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策略、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编排。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编排。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段编排
四、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十分重视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材适当安排了一些“长作业”,组织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完成一项专题活动,以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积累。例如,组织“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时,需要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和计算等活动,完成小芳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往返行程规划、游览日程设计、旅游费用预算等任务;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和分析,完成自己一家人外出的旅游计划;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各自制订的旅游计划,完成有关数据的统计,解决几家人结伴旅行能否节省旅游费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平面图要明确一张简易的平面图所要包含的基本要素;能确定具体场所的方向、形状和位置关系,合理选用测量工具测量距离;能综合应用图形、测量、比例尺等知识绘制平面图。
今天,小编对讲座中谈到的“新学期课本上衔接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一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分享给各位学生和家长。让大家在新学期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
五年级第10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1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2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三)重新整合因数、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的认识。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两段安排的: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五年级下册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轮教材修订时,把上述两段内容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材实验中发现,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巩固和应用上述知识的机会,所以在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时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迸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此外,教材修订时,还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安排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质数、合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整合后容量大,概念多。
(四)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 |
![]() |
六年级总复习的一点思路: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数与代数”部分,具体有以下三点变化:第一,把“数的认识”的复习分两段安排,先复习整数和小数,再复习分数和百分数。以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二是增设“量与计量”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常用的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路。三是专门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解题策略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
复习每段的知识,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策略、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编排。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编排。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段编排
四、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十分重视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材适当安排了一些“长作业”,组织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完成一项专题活动,以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积累。例如,组织“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时,需要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和计算等活动,完成小芳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往返行程规划、游览日程设计、旅游费用预算等任务;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和分析,完成自己一家人外出的旅游计划;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各自制订的旅游计划,完成有关数据的统计,解决几家人结伴旅行能否节省旅游费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平面图要明确一张简易的平面图所要包含的基本要素;能确定具体场所的方向、形状和位置关系,合理选用测量工具测量距离;能综合应用图形、测量、比例尺等知识绘制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