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构图
![]() |
《亲切的金子》
构图分析:朴赞郁不仅是一位喜欢虐情的导演,同时也喜欢“炫技”这种炫技并无贬义,作为朴赞郁最鲜明的电影创作风格,这种“炫技‘无处不在,就拿构图来说,如上图所示,整个画面被五五分开(这在构图中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模式,因为这首先违背正常的审美模式,但是如果在电影中出现这种现象,或许就预示着一种“矛盾”的存在)左画面缠绕在一起的麻绳与右画面神色慌张的女主角金子形成某种呼应,麻绳原本就具有”捆绑“之意引申而来就代表一种”束缚’,麻绳与电影中的金子莫名地产生一种关系:这恰恰是暗示了金子所处于危险之境,并且与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人物关系。
![]() |
《夜车》
构图分析:2014年,刁亦男凭借《白日焰火》勇夺柏林金熊奖,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但早在《白日焰火》之前,刁亦男的作品就初露锋芒,以2007年的这部《夜车》为例,同样保持这刁亦男冷峻克制的电影风格,在片头女主角乘坐公交车的这场戏中,女主角继续只身前往偏僻小城进行相亲活动,在公交车上,她被一群男人团团围住,导演在处理画面上之为女主角流出了一道极窄的缝隙,而画面整体则以沉重的黑色为主基调,反衬出女主角苍白的脸,预示着又一场“相亲无望反被污”的剧情走向。
![]() |
构图分析:接下来这组剧照都源自一部电影《黑楼孤魂》一部被忽视的中国早期经典恐怖电影,北京电影学院老师通力合作,摄影,美工,服装,录音都很认真精良,算是中国恐怖片的鼻祖,尤其是导演对于电影画面的色彩,构成把控相当考究。
以上图为例,作为影片的片头设计导演以一个相当压抑的占满整个镜头的中景镜头开启了整部电影的压抑,鬼魅的基调,色彩方面则以大片的白色为主,更加贴切恐怖的气氛,画面中出现的第二身份则是以隐藏的方式出现,大大加强了神秘感,对于观众来说更增加了一份好奇心。
![]() |
第二张剧照源自影片的中间段落,图中的男主角正在为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灵异事件而担忧,整个画面处理得十分有层次感,前景的台灯,中景的人物,后景的家具足以丰富整个画面,而在这个画面中最巧妙的莫过于前景的台灯,注意这个台灯是呈现环绕式状态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台灯将男主角“团团围住”并且台灯处于前景中,亦处于镜头的“主动模式”下,角色在画面中显得异常“被动”导演在这里用一个小道具就暗示出了角色在故事中身陷万般困扰的态势。
![]() |
构图分析:又是一张“身陷困扰”的画面,但不同于上图,在此图中导演是利用“密集的竖线形式”构成一种压迫感,恰巧主角是处于画面的远景中,角色的价值被大大缩减,导演巧用树林里的树枝造成一种“慌张,凌乱,无望”的状态。
![]() |
构图分析:首先一点毋庸置疑,画面的色彩异常丰富每粒药品的形态呈现出方圆不同的变化形式,但是画面又辅以直线线条加以填充整个画面,而密集的药品又同样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紧张压迫感,与电影整体风格交相辉映。
![]() |
《杀生》
构图分析:管虎的《杀生》是一部充满隐喻的电影,在电影画面中即可初见端倪。如上图,整个画面以黑色为主,大面积的黑色点缀物压抑感满屏,画面下方出现的浅色点缀却无法与大面积的“黑色”相抗衡,余男饰演的角色正是画面下方的白衣女子,这黑白分明的画面形式感俨然是一种“无谓的抗衡”与影片整体人物剧情发展相吻合。
![]() |
《秋刀鱼之味》
构图分析:众所周知,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在拍摄电影时都是运用低机位,多角度,尽量避免运用运动镜头进行调度,小津电影的整体美学特点都是延缓,克制。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小津的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格子的“妙用”如上图所示,电影中充满了各种格子,偏长方形的格子,偏正方形的格子以及点,线,面的结合使画面异常丰富,灰色调的整体色彩把控使得小津的电影优雅不失格调,再加上日本传统的十分“亲民的”生活方式,形式与内容上达到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