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转自和讯基金网
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转自和讯基金网 http://funds.hexun.com/2015/cxzt01lbjlcmj/index.html
导读:
为了能给用户一份基金理财的更完善的答案,笔者年前开展了一项《基金理财资金分配调查》,而调查结果也非常直接的揭示了基金理财的终极奥秘。
一提前规划:基金理财成功的终极奥秘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家庭资产管理方式与投资目标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和讯网
在问卷中笔者提了5个问题,但是真正揭示出奥秘的是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关于投资目标和家庭财产管理方式。从调查结果看,单身自己管理、已婚合并账户和已婚独立账户管理资产的投资者,在投资目标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调查显示,已婚各自独立管理资产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集中于资产增值和资产保值,并且集中过的程度显著高于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和单身两个组别的投资者。而对于养老、为子女存钱,买房等具体的目标,已婚独立管理资产的投资者选择相对较少。
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投资者,虽然同样比较关注资产增值,但是养老、为子女存钱这样具体的投资目标,显然更为突出。
单身投资者比较突出的投资目标是,攒钱买房和练手,显然三十岁以内的年轻人比较集中。
深层揭秘:真正的差异在于对未来的规划
乍一看这种差异只是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目标选择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深层来看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组别的投资者对于未来的规划不同。
笔者在设计这个第一个关于投资目标的问题的时候,故意设置了两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是务虚的目标,如资产增值、资产保值、以小博大,和务实的目标,如养老、买房、为子女攒钱等。务虚的目标无法量化,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务实的目标都可以涵盖在务虚的目标下,从另一个角度看,务虚的目标可以说是没有明确目标,因为没有办法为资产增值或者保值设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也就无从谈到达标了。务实的目标则不仅可以量化,而且有准确的时间期限,比如养老可以用预期的消费水平乘以预期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即可得到,买房或者为子女攒钱也是有数的,而具体需要将投资转换为消费的时间也是非常确定的。
务虚的目标和务实的目标,反应的深层意义是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规划能力,选择务虚目标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投资缺乏明确规划,选择务实的目标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从调查的结果看,已婚并且合并账户管理的家庭在的平均投资规划能力更强,其次为未婚者,已婚独立管理的家庭的平均投资规划能力最弱。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基金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计划的投资者在理财中更容易因为坚持计划而取得成功,而没有计划的投资者往往在投资中过于随心所欲,难以平衡风险与收益,难以取得理想的理财结果。从这次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印证出几千年前的经典读物的预见性。
实证结果:有长远规划的家庭财务状况明显好于缺乏规划的家庭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家庭资产管理方式与收支状况比较 数据来源:和讯网
从财务的角度讲,支出占收入的比率越低,该经济体的财务状况越稳定,财务评价水平越高。由于是大样本数据,我们可以认为不论是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家庭,还是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家庭,其平均收入是相同的,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家庭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家庭数量占比达到90.5%,而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家庭数量占比为63.3%,二者差距得到27.2%,可以说非常明显。甚至单身的投资者,尽管平均年龄和收入能力较弱,但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用户数也达到了75%,也好于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用户。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夫妻共同管理家庭资产的投资者和单身的投资者,平均而言对未来的规划更明确,因此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管理自己的消费和投资,以确保可以达到他们既定的目标。而夫妻各自独立管理资产的家庭,超过40%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设定为资产保值,一定程度反映出此类家庭的缺乏安全感的潜在问题,因此夫妻难以制定统一的目标,从而难以为了实现而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行动。所谓家和万事兴,在理财的角度是有其明确的经济学意义的。
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对未来做好规划
其实基金理财的制胜秘诀并不复杂,不需为了投资基金就去修四年金融学,只要学会对未来做好规划就可以了,实际上很多学过金融学的,或者干脆是金融从业者,也未必能够理解这个简单的秘密。
当然笔者在这里说的规划,可不是让投资者设定一个我要年收益30%或者50%这样的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这种目标是立志于成为投资大师的人去考虑的,或者是职业投资人要去做的。有志于成为股神的投资者,看到这里可以把网页关闭了,这篇专栏是写给普通人的。普通人应该规划的是普通人的目标,比如养老,替孩子攒钱,防范失业,为买房攒钱,为自己深造攒钱,为全家出游攒钱等等。有了这些明确的目标,基金理财才有了实际的意义和坚持的动力,以及成功的保障。
实际上是否制定自己的理财规划与投资目标,与是否是单身、婚后有没有合并账户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想做,并且立即着手去做,任何人都可以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资产配置去实现这一目标的。下边将讨论一些通过资产配置,实现投资目标的基本方法。
二如何通过管理持基金仓实现投资目标
不论是养老、为儿女攒钱、买房还是攒钱读MBA,所有这些普通人的投资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需要在确定的时间准备一定额度的钱花出去。下表粗略的展现了这个情况:
投资目标
所需支出
支出时间
家庭应急准备金
3到5个月的日常支出,5万
立即
养老
300万到500万
30年后
还下个月的信用卡
3000元
20天后
买房
20到100万
3年后
为子女攒钱
100万
20年后
翻修房子
5万
8个月以后
为老婆买IPhone7
5500元
3个月后
全家过年去新马泰
3万元
2周以后
买车
16万
1年后
个人深造
10万
2年以后
……
……
……
这张表还可以做得更精炼一点:
支出时间
投资目标
所需支出
3个月内
为老婆买iphone7、全家过年去新马泰、家庭应急准备金、还信用卡
10万以内
1年以内
翻修房子
5万
3年以内1年以上
买车、买房、个人深造
46万到126万
10年以上
养老、为子女攒钱
400万到600万
……
……
……
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所有的投资目标的区别在于时间和规模,当然规模这个概念更准确的解释是相对规模,月收入5000元和月收入5万元的家庭,在看待这张表的时候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资金支出的时间越近,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弱。比如“3个月后为老婆买iPhone7”这个目标,如果你已经准备了5500元,但是又不想拿着这些钱干等3个月,于是为了博取高收益买了高峰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在3个月到期的时候刚好股市大跌,你只剩下5000元。那么或者你只能挪用其他的资金,或者就等着跪搓衣板吧,当然自信心爆棚的汉子也可以试图说服媳妇买小米5什么的。在《老编辑私房钱》里面,笔者面对同样的情况可是踏踏实实的选择了货币基金。
相反,资金支出的时间越远,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比如为30年后攒钱养老,那么即使三个月后股市下跌了20%,或者不小心遭遇了08年股灾跌了50%,你仍有机会在10年或者15年后的下一波所谓“超级牛市”把亏损赚回来,而且还能稳定的实现养老金目标。可以参考《老编辑聊基金:回归基金投资的基本逻辑——股票型基金》,里面总结了过去十几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历史。当然如果你买了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型基金去准备30年后的养老问题,时间也会证明这么做你会有多辛苦,可以参考《用基金解决令人惊悚的养老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边一个结论,支出时间近的投资目标,应该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支出时间远的目标应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支出的相对规模,比如你现在手头有50万元,计划三年后首付80万买一套房子,但是你的家庭每年最多只能攒10万元。那么虽然计划支出时间相对较远,但是你仍然无法承受任何亏损,因为一旦亏损,三年后的买房计划就必须缩水。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每年可以攒20万元,你就可以少量持有一些高风险的产品,只要不出现2008年以后连续多年熊市的情况,就有机会多赚一些钱,更有效率的达成三年后的买房目标。
这种方法用下边的模型可以更为清楚的展示: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数据来源:和讯网
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越大,并且需要支出的时间越近,越应该配置低收益低风险的基金产品。
2、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越小,需要支出的时间越远,越应该配置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
3、当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较小,但需要支出的时间较近,或者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较大,但需要支出的时间较远,可以选择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资产配置。
不同的投资目标可能处于模型的不同位置,投资者需要根据目标的不同位置确定对应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如下图,笔者标注了部分投资目标对应模型所在的位置。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数据来源:和讯网
还说3个月后给媳妇买IPhone7这个目标,时间近的问题就不用说了,但是相对规模需要讨论一下。由于IPhone尽管贵,但是还没贵到有闲钱理财的中国人买不起的程度,所以决定其相对规模的不是收入,而是媳妇厉害程度:妻管严的家庭,当老公的最好老老实实买点低风险的产品;贤惠型的家庭,稍微多配置一点高风险的产品也是可以的,有超额收益,送手机的时候还可以在外边吃顿好的, 赔了一点,也不至于马上跪搓衣板什么的。
买房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了,收入是决定相对规模的决定因素。8年后子女上大学,时间不是特别远,相对也是比较大的支出,所以用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资产配置最合适。30年后养老的目标,尽管需要支出的名义规模很大,比如500万,但是由于剩下的时间比较长,相对于未来每年可以增加投资的钱而言,这个目标的相对规模并不高,因此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最适合,当然随着时间的临近,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是要向下调整的。
如何构建不同收益风险水平的资产组合
关于这一块可以参考的专业资料太多了,笔者仅对基金产品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风险收益水平
基金类型
高风险高收益
股票型(指数型、普通股票型),主题型(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部分混合基金、股票型QDII基金、私募基金
中等风险中等收益
债券型基金、部分混合型基金
低风险低收益
货币型基金、理财型基金、银行存款
尽管基金产品可以根据其投资的标的和操作方式去划分各类产品的风险级别,但是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必要被产品局限,投资者完全可以自己打造自己的组合来得到需要的结果。比如攒钱养老这个目标,距离退休还有30年的时候,完全可以每年都去购买风险最高、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来投资,但是随着退休日期的临近需要逐渐将资产配置从高风险降低到低风险。这个过程可以将股票型基金全部换成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也可以将一部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货币型基金,比如50%的股票型基金加上50%的货币型基金,这个组合同样是中度风险的组合。随着退休时间的临近,投资者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股票型基金转化为货币基金,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用基金解决令人惊悚的养老问题》。
结论
基金理财的制胜秘诀总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先要有一个规划,二是按照规划配置相应的资产到恰当的风险收益组合中。其实做任何事情的成功秘诀大概都是这个道理,有所准备就可以对危险有所防范,也可以资源投入到最恰当的位置,工作、搞项目、创业、考学无一不是这个道理,各路精英在日常工作中已经驾轻就熟的规划技能,在自己家的投资理财中却忘了使用,确实不应该。
由于春节期间很多朋友在聚会的时候跟亲友谈到了去年股市收益颇丰,所以新年开市以来非常多的投资者选择了集中开户,当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上来就要笔者推荐基金。笔者的建议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节还没结束抓紧时间理一理家庭的投资目标,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基金自然就会选出来了。另外,还没有合并账户统一管理的家庭,看了这篇文章也可以尽早讨论一下合并的事情,统计显示“家和万事兴”并不只是春节对联上的一句漂亮话。
导读:
为了能给用户一份基金理财的更完善的答案,笔者年前开展了一项《基金理财资金分配调查》,而调查结果也非常直接的揭示了基金理财的终极奥秘。
一提前规划:基金理财成功的终极奥秘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家庭资产管理方式与投资目标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和讯网
在问卷中笔者提了5个问题,但是真正揭示出奥秘的是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关于投资目标和家庭财产管理方式。从调查结果看,单身自己管理、已婚合并账户和已婚独立账户管理资产的投资者,在投资目标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调查显示,已婚各自独立管理资产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集中于资产增值和资产保值,并且集中过的程度显著高于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和单身两个组别的投资者。而对于养老、为子女存钱,买房等具体的目标,已婚独立管理资产的投资者选择相对较少。
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投资者,虽然同样比较关注资产增值,但是养老、为子女存钱这样具体的投资目标,显然更为突出。
单身投资者比较突出的投资目标是,攒钱买房和练手,显然三十岁以内的年轻人比较集中。
深层揭秘:真正的差异在于对未来的规划
乍一看这种差异只是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目标选择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深层来看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组别的投资者对于未来的规划不同。
笔者在设计这个第一个关于投资目标的问题的时候,故意设置了两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是务虚的目标,如资产增值、资产保值、以小博大,和务实的目标,如养老、买房、为子女攒钱等。务虚的目标无法量化,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务实的目标都可以涵盖在务虚的目标下,从另一个角度看,务虚的目标可以说是没有明确目标,因为没有办法为资产增值或者保值设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也就无从谈到达标了。务实的目标则不仅可以量化,而且有准确的时间期限,比如养老可以用预期的消费水平乘以预期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即可得到,买房或者为子女攒钱也是有数的,而具体需要将投资转换为消费的时间也是非常确定的。
务虚的目标和务实的目标,反应的深层意义是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规划能力,选择务虚目标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投资缺乏明确规划,选择务实的目标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从调查的结果看,已婚并且合并账户管理的家庭在的平均投资规划能力更强,其次为未婚者,已婚独立管理的家庭的平均投资规划能力最弱。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基金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计划的投资者在理财中更容易因为坚持计划而取得成功,而没有计划的投资者往往在投资中过于随心所欲,难以平衡风险与收益,难以取得理想的理财结果。从这次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印证出几千年前的经典读物的预见性。
实证结果:有长远规划的家庭财务状况明显好于缺乏规划的家庭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家庭资产管理方式与收支状况比较 数据来源:和讯网
从财务的角度讲,支出占收入的比率越低,该经济体的财务状况越稳定,财务评价水平越高。由于是大样本数据,我们可以认为不论是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家庭,还是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家庭,其平均收入是相同的,已婚合并账户共同管理的家庭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家庭数量占比达到90.5%,而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家庭数量占比为63.3%,二者差距得到27.2%,可以说非常明显。甚至单身的投资者,尽管平均年龄和收入能力较弱,但支出占收入50%以内的用户数也达到了75%,也好于已婚各自独立管理的用户。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夫妻共同管理家庭资产的投资者和单身的投资者,平均而言对未来的规划更明确,因此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管理自己的消费和投资,以确保可以达到他们既定的目标。而夫妻各自独立管理资产的家庭,超过40%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设定为资产保值,一定程度反映出此类家庭的缺乏安全感的潜在问题,因此夫妻难以制定统一的目标,从而难以为了实现而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行动。所谓家和万事兴,在理财的角度是有其明确的经济学意义的。
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对未来做好规划
其实基金理财的制胜秘诀并不复杂,不需为了投资基金就去修四年金融学,只要学会对未来做好规划就可以了,实际上很多学过金融学的,或者干脆是金融从业者,也未必能够理解这个简单的秘密。
当然笔者在这里说的规划,可不是让投资者设定一个我要年收益30%或者50%这样的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这种目标是立志于成为投资大师的人去考虑的,或者是职业投资人要去做的。有志于成为股神的投资者,看到这里可以把网页关闭了,这篇专栏是写给普通人的。普通人应该规划的是普通人的目标,比如养老,替孩子攒钱,防范失业,为买房攒钱,为自己深造攒钱,为全家出游攒钱等等。有了这些明确的目标,基金理财才有了实际的意义和坚持的动力,以及成功的保障。
实际上是否制定自己的理财规划与投资目标,与是否是单身、婚后有没有合并账户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想做,并且立即着手去做,任何人都可以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资产配置去实现这一目标的。下边将讨论一些通过资产配置,实现投资目标的基本方法。
二如何通过管理持基金仓实现投资目标
不论是养老、为儿女攒钱、买房还是攒钱读MBA,所有这些普通人的投资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需要在确定的时间准备一定额度的钱花出去。下表粗略的展现了这个情况:
投资目标
所需支出
支出时间
家庭应急准备金
3到5个月的日常支出,5万
立即
养老
300万到500万
30年后
还下个月的信用卡
3000元
20天后
买房
20到100万
3年后
为子女攒钱
100万
20年后
翻修房子
5万
8个月以后
为老婆买IPhone7
5500元
3个月后
全家过年去新马泰
3万元
2周以后
买车
16万
1年后
个人深造
10万
2年以后
……
……
……
这张表还可以做得更精炼一点:
支出时间
投资目标
所需支出
3个月内
为老婆买iphone7、全家过年去新马泰、家庭应急准备金、还信用卡
10万以内
1年以内
翻修房子
5万
3年以内1年以上
买车、买房、个人深造
46万到126万
10年以上
养老、为子女攒钱
400万到600万
……
……
……
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所有的投资目标的区别在于时间和规模,当然规模这个概念更准确的解释是相对规模,月收入5000元和月收入5万元的家庭,在看待这张表的时候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资金支出的时间越近,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弱。比如“3个月后为老婆买iPhone7”这个目标,如果你已经准备了5500元,但是又不想拿着这些钱干等3个月,于是为了博取高收益买了高峰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在3个月到期的时候刚好股市大跌,你只剩下5000元。那么或者你只能挪用其他的资金,或者就等着跪搓衣板吧,当然自信心爆棚的汉子也可以试图说服媳妇买小米5什么的。在《老编辑私房钱》里面,笔者面对同样的情况可是踏踏实实的选择了货币基金。
相反,资金支出的时间越远,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比如为30年后攒钱养老,那么即使三个月后股市下跌了20%,或者不小心遭遇了08年股灾跌了50%,你仍有机会在10年或者15年后的下一波所谓“超级牛市”把亏损赚回来,而且还能稳定的实现养老金目标。可以参考《老编辑聊基金:回归基金投资的基本逻辑——股票型基金》,里面总结了过去十几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历史。当然如果你买了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型基金去准备30年后的养老问题,时间也会证明这么做你会有多辛苦,可以参考《用基金解决令人惊悚的养老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边一个结论,支出时间近的投资目标,应该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支出时间远的目标应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支出的相对规模,比如你现在手头有50万元,计划三年后首付80万买一套房子,但是你的家庭每年最多只能攒10万元。那么虽然计划支出时间相对较远,但是你仍然无法承受任何亏损,因为一旦亏损,三年后的买房计划就必须缩水。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每年可以攒20万元,你就可以少量持有一些高风险的产品,只要不出现2008年以后连续多年熊市的情况,就有机会多赚一些钱,更有效率的达成三年后的买房目标。
这种方法用下边的模型可以更为清楚的展示: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数据来源:和讯网
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越大,并且需要支出的时间越近,越应该配置低收益低风险的基金产品。
2、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越小,需要支出的时间越远,越应该配置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
3、当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较小,但需要支出的时间较近,或者投资目标的相对规模较大,但需要支出的时间较远,可以选择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资产配置。
不同的投资目标可能处于模型的不同位置,投资者需要根据目标的不同位置确定对应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如下图,笔者标注了部分投资目标对应模型所在的位置。
老编辑,基金理财的致胜秘诀
数据来源:和讯网
还说3个月后给媳妇买IPhone7这个目标,时间近的问题就不用说了,但是相对规模需要讨论一下。由于IPhone尽管贵,但是还没贵到有闲钱理财的中国人买不起的程度,所以决定其相对规模的不是收入,而是媳妇厉害程度:妻管严的家庭,当老公的最好老老实实买点低风险的产品;贤惠型的家庭,稍微多配置一点高风险的产品也是可以的,有超额收益,送手机的时候还可以在外边吃顿好的, 赔了一点,也不至于马上跪搓衣板什么的。
买房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了,收入是决定相对规模的决定因素。8年后子女上大学,时间不是特别远,相对也是比较大的支出,所以用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资产配置最合适。30年后养老的目标,尽管需要支出的名义规模很大,比如500万,但是由于剩下的时间比较长,相对于未来每年可以增加投资的钱而言,这个目标的相对规模并不高,因此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最适合,当然随着时间的临近,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是要向下调整的。
如何构建不同收益风险水平的资产组合
关于这一块可以参考的专业资料太多了,笔者仅对基金产品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风险收益水平
基金类型
高风险高收益
股票型(指数型、普通股票型),主题型(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部分混合基金、股票型QDII基金、私募基金
中等风险中等收益
债券型基金、部分混合型基金
低风险低收益
货币型基金、理财型基金、银行存款
尽管基金产品可以根据其投资的标的和操作方式去划分各类产品的风险级别,但是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必要被产品局限,投资者完全可以自己打造自己的组合来得到需要的结果。比如攒钱养老这个目标,距离退休还有30年的时候,完全可以每年都去购买风险最高、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来投资,但是随着退休日期的临近需要逐渐将资产配置从高风险降低到低风险。这个过程可以将股票型基金全部换成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也可以将一部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货币型基金,比如50%的股票型基金加上50%的货币型基金,这个组合同样是中度风险的组合。随着退休时间的临近,投资者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股票型基金转化为货币基金,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用基金解决令人惊悚的养老问题》。
结论
基金理财的制胜秘诀总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先要有一个规划,二是按照规划配置相应的资产到恰当的风险收益组合中。其实做任何事情的成功秘诀大概都是这个道理,有所准备就可以对危险有所防范,也可以资源投入到最恰当的位置,工作、搞项目、创业、考学无一不是这个道理,各路精英在日常工作中已经驾轻就熟的规划技能,在自己家的投资理财中却忘了使用,确实不应该。
由于春节期间很多朋友在聚会的时候跟亲友谈到了去年股市收益颇丰,所以新年开市以来非常多的投资者选择了集中开户,当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上来就要笔者推荐基金。笔者的建议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节还没结束抓紧时间理一理家庭的投资目标,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基金自然就会选出来了。另外,还没有合并账户统一管理的家庭,看了这篇文章也可以尽早讨论一下合并的事情,统计显示“家和万事兴”并不只是春节对联上的一句漂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