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自恋
我想,可能是由于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转变瞬间的某些分歧,让我长成一个非常矛盾的个体。一方面融合,一方面分裂,一方面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又是毁灭的堕落,我的内在自性就这样斗争了二十多年了,我于是成为一个深度自卑与狂妄自信的混合物。
盲目自大的夸下海口,往往起因于我的自卑,自卑忧伤的逃避现实,往往又会让我浮起一种自信的力量。这种变化不定,直接导致我做事走极端,情绪易波动的不良性格,说好听了是感性十足,说不好听了就是半疯儿,我还自诩自己拥有诗人的敏感气质,对万物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怅惋情绪。我的潜意识通过自信与自卑的交替蹂躏,让我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支离破碎的游离感和一种对世间万物深度的怀疑情结,不能自拔。
我知道我必须调整,或者必须中庸,因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有两个后果:1、成仙,之后人格崩溃。2、成魔,之后精神分裂。好像,两种结局都不好。幸好,自恋救了我。她像是自卑和自信这对夫妻的结晶,自从有了孩子,夫妻突然和睦。自卑相夫教子举案齐眉,自信功成名就持家有方,对自恋大量的关注使自卑与自信处于彼此相对休战状态。
每当忧伤来袭,我都狠狠的自恋一把,蔑视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实体,只用敏感的触须来探知纷乱的人间。走在大街上,作一介书生打扮,甩开步伐,挺起胸膛。用恍惚的目光,看人来人往。塞上耳机,任音乐随着步履飞扬。形色匆匆的人们,彼此擦肩而过像是龙套的过场,不同的是有人垂头丧气,有人神采飞扬。冷眼看大家为了生计而奔忙,浑浑噩噩你来我往。虽然向着不同方向,去向迥异的地方,但却都奔走于噬人的名利场。晴天的时候,看白云飘飘,让刺眼的阳光帮助我打几个喷嚏,想象着云朵里有为我准备的天堂;下雨的时候,不打伞,让天雨能有幸和我私奔,透过打湿的眼镜,看街上游弋的满是我的影妆;星夜的凌晨,看灯红酒绿的都市,看夜生活的人们散去,内心起伏不定,想象这些繁华也不过是因我而生,因我的离去而飞短流长。
我就这样深深的自恋着,不能自拔。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我会感动于那些撩拨到我内心深处寂寞的音符,看一部精彩的电影,我因主人公能拥有类似我的生活体验而庆幸,读一本真挚的小说,我会对某段描述印证了我曾经的回忆而沉溺无暇……我这样偏执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与此同时会产生一种顾影自怜,感同身受的触动,这种感觉,其实就是来源于自己的自恋,甚至,我探索的,我欣赏的,我拥有的,我创作的,只怕是,一切为了自恋。
我们喜欢和自己价值取向相同的人交往,我们从对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感动并推崇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总能勾起我们的些许回忆。我们对某种艺术,颜色,音乐,人类的喜欢,都有可能也并不是此刻的你真的喜欢,而是有一道发自你内心底层和记忆深处的声音告诉你,你必须喜欢,这些本就是你曾经愉悦体验的一部分,进而通过强迫本我主动接触客体,而达到无以复加的自恋。
我们爱谁?
有时候,我们肯定爱着谁,因为那些人,那些事不过都是我们的“镜中我”;有时候,我们不爱谁,或者爱谁谁,我们只是一味的自恋,厮守着自己的小情绪。
明知是水中月,但还是不许,别人投石泛起的涟漪,破坏了那动人的月光,只允自己,温婉的坐在水边,小心翼翼的,将这一轮惊世的水中月,呵护到天明。
盲目自大的夸下海口,往往起因于我的自卑,自卑忧伤的逃避现实,往往又会让我浮起一种自信的力量。这种变化不定,直接导致我做事走极端,情绪易波动的不良性格,说好听了是感性十足,说不好听了就是半疯儿,我还自诩自己拥有诗人的敏感气质,对万物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怅惋情绪。我的潜意识通过自信与自卑的交替蹂躏,让我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支离破碎的游离感和一种对世间万物深度的怀疑情结,不能自拔。
我知道我必须调整,或者必须中庸,因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有两个后果:1、成仙,之后人格崩溃。2、成魔,之后精神分裂。好像,两种结局都不好。幸好,自恋救了我。她像是自卑和自信这对夫妻的结晶,自从有了孩子,夫妻突然和睦。自卑相夫教子举案齐眉,自信功成名就持家有方,对自恋大量的关注使自卑与自信处于彼此相对休战状态。
每当忧伤来袭,我都狠狠的自恋一把,蔑视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实体,只用敏感的触须来探知纷乱的人间。走在大街上,作一介书生打扮,甩开步伐,挺起胸膛。用恍惚的目光,看人来人往。塞上耳机,任音乐随着步履飞扬。形色匆匆的人们,彼此擦肩而过像是龙套的过场,不同的是有人垂头丧气,有人神采飞扬。冷眼看大家为了生计而奔忙,浑浑噩噩你来我往。虽然向着不同方向,去向迥异的地方,但却都奔走于噬人的名利场。晴天的时候,看白云飘飘,让刺眼的阳光帮助我打几个喷嚏,想象着云朵里有为我准备的天堂;下雨的时候,不打伞,让天雨能有幸和我私奔,透过打湿的眼镜,看街上游弋的满是我的影妆;星夜的凌晨,看灯红酒绿的都市,看夜生活的人们散去,内心起伏不定,想象这些繁华也不过是因我而生,因我的离去而飞短流长。
我就这样深深的自恋着,不能自拔。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我会感动于那些撩拨到我内心深处寂寞的音符,看一部精彩的电影,我因主人公能拥有类似我的生活体验而庆幸,读一本真挚的小说,我会对某段描述印证了我曾经的回忆而沉溺无暇……我这样偏执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与此同时会产生一种顾影自怜,感同身受的触动,这种感觉,其实就是来源于自己的自恋,甚至,我探索的,我欣赏的,我拥有的,我创作的,只怕是,一切为了自恋。
我们喜欢和自己价值取向相同的人交往,我们从对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感动并推崇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总能勾起我们的些许回忆。我们对某种艺术,颜色,音乐,人类的喜欢,都有可能也并不是此刻的你真的喜欢,而是有一道发自你内心底层和记忆深处的声音告诉你,你必须喜欢,这些本就是你曾经愉悦体验的一部分,进而通过强迫本我主动接触客体,而达到无以复加的自恋。
我们爱谁?
有时候,我们肯定爱着谁,因为那些人,那些事不过都是我们的“镜中我”;有时候,我们不爱谁,或者爱谁谁,我们只是一味的自恋,厮守着自己的小情绪。
明知是水中月,但还是不许,别人投石泛起的涟漪,破坏了那动人的月光,只允自己,温婉的坐在水边,小心翼翼的,将这一轮惊世的水中月,呵护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