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实验班课程设计——创意中心设计中期
关于体量和场地设计
创意中心的体量和大小基本遵循总体设计,所以我的创意中心就是在处于东南角的临近路口的一块三角形的场地内。根据人流的预测分析,我将东南转角口设做主入口。西边辟为后院,并用断墙围合,同时墙的的断口也引导人流进入圆环广场。
关于单体设计
记得当时提出创意中心概念时,我设想下的创意中心是一个充满交流体验的空间。
在案例分析时,安藤忠雄的成羽町美术馆和库哈斯的乌德勒支教育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成羽町美术馆用一道斜墙将主体建筑与外界分隔开来,沿着墙是游览坡道,墙伸入建筑内部,以它为中心组织起漫游式的路径。库哈斯的乌德勒支教育馆主要用内外坡道来组织流线。从剖面上看,开放的空间和不同的层高,表现出库哈斯企图消解层的意图。
籍着这些灵感,我的创意中心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
1、将场地中的墙的元素引入到建筑内部中,通过不同的高度和断口,形成流动空间的感觉。
2、两个入口各设置坡道,主入口坡道通往报告厅,西面次入口坡道通往地展厅下。
3、多种高差,多个 高度的平面,消除层的概念,剖面上增加交流
4、内部空间主要围绕庭院形成环形流线,
关于中期方案(对初期的一些改动)
1、 初期有一个坡道咖啡馆的设想,但是后来还是把入口坡道和报告厅结合起来,觉得这个可能是更需要一个公共集散的场所。
2、 展厅由二层移到了地下层,希望给它相对静谧的展示空间。
3、 图书馆搬到了二层,希望通过屋顶的设计给图书馆带来不一样的光线,并通过一条挑空的过道与创客公社联系起来。
4、 改动最大的是工作室。本来在东北角的二至三层,一直觉得它的空间虽够私密但太拥挤,所以希望它与创客公社结合,有更多地开放性和交流性。
关于剖面
1、工作室、两层的创客公社和门厅以及由外部进入的小庭院的空间之间的交流
2、光的运用,左面是巴艾萨式的对角线光的穿越、中间是过厅的漫射光,右边是图书馆设计的采光
关于模型
老师的建议
1、 入口到庭院之间的折墙断开,否则这种成角度的墙连在一起显得不那么肯定,断开一些使空间流动起来。
2、 过厅的空间给的过大过高,人的感受有些绝望。应与上层的有垂直的交通联系并与东侧的工作室交通空间结合
3、 三层挑出的工作室现在东北形成切角,这个感觉很不好,拉直成三角形比较好。
4、 工作室的空间还可以深化,做得更丰富。
5、 报告厅略小,上层工作室与报告厅的梁对上,结构上多考虑一下
总的来说,老师们还是挺肯定我这次方案的,继续是职业化的评价。的确,除了理性的设计和极富形式感的平面,我可以加入一些浪漫的元素。建筑师不就是讲究情趣的嘛~再接再厉!~(再也不翘课了……)
创意中心的体量和大小基本遵循总体设计,所以我的创意中心就是在处于东南角的临近路口的一块三角形的场地内。根据人流的预测分析,我将东南转角口设做主入口。西边辟为后院,并用断墙围合,同时墙的的断口也引导人流进入圆环广场。
![]() |
关于单体设计
记得当时提出创意中心概念时,我设想下的创意中心是一个充满交流体验的空间。
在案例分析时,安藤忠雄的成羽町美术馆和库哈斯的乌德勒支教育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成羽町美术馆用一道斜墙将主体建筑与外界分隔开来,沿着墙是游览坡道,墙伸入建筑内部,以它为中心组织起漫游式的路径。库哈斯的乌德勒支教育馆主要用内外坡道来组织流线。从剖面上看,开放的空间和不同的层高,表现出库哈斯企图消解层的意图。
![]() |
成羽町美术馆的漫游流线 |
![]() |
成羽町美术馆的斜墙 |
![]() |
库哈斯的坡道 |
![]() |
库哈斯的剖面 |
籍着这些灵感,我的创意中心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
1、将场地中的墙的元素引入到建筑内部中,通过不同的高度和断口,形成流动空间的感觉。
2、两个入口各设置坡道,主入口坡道通往报告厅,西面次入口坡道通往地展厅下。
3、多种高差,多个 高度的平面,消除层的概念,剖面上增加交流
4、内部空间主要围绕庭院形成环形流线,
![]() |
草图(坡道、灰空间与墙) |
![]() |
初期方案平面图 |
关于中期方案(对初期的一些改动)
1、 初期有一个坡道咖啡馆的设想,但是后来还是把入口坡道和报告厅结合起来,觉得这个可能是更需要一个公共集散的场所。
2、 展厅由二层移到了地下层,希望给它相对静谧的展示空间。
3、 图书馆搬到了二层,希望通过屋顶的设计给图书馆带来不一样的光线,并通过一条挑空的过道与创客公社联系起来。
4、 改动最大的是工作室。本来在东北角的二至三层,一直觉得它的空间虽够私密但太拥挤,所以希望它与创客公社结合,有更多地开放性和交流性。
![]() |
+1.00m平面 |
![]() |
+5.00m平面 |
![]() |
+9.00m平面 |
关于剖面
![]() |
1、工作室、两层的创客公社和门厅以及由外部进入的小庭院的空间之间的交流
2、光的运用,左面是巴艾萨式的对角线光的穿越、中间是过厅的漫射光,右边是图书馆设计的采光
![]() |
三个空间光的运用 |
关于模型
![]() |
![]() |
![]() |
一层及底层的空间 |
![]() |
一二层的空间 |
![]() |
三层空间 |
![]() |
主入口坡道 |
![]() |
次入口的坡道 |
老师的建议
1、 入口到庭院之间的折墙断开,否则这种成角度的墙连在一起显得不那么肯定,断开一些使空间流动起来。
2、 过厅的空间给的过大过高,人的感受有些绝望。应与上层的有垂直的交通联系并与东侧的工作室交通空间结合
3、 三层挑出的工作室现在东北形成切角,这个感觉很不好,拉直成三角形比较好。
4、 工作室的空间还可以深化,做得更丰富。
5、 报告厅略小,上层工作室与报告厅的梁对上,结构上多考虑一下
总的来说,老师们还是挺肯定我这次方案的,继续是职业化的评价。的确,除了理性的设计和极富形式感的平面,我可以加入一些浪漫的元素。建筑师不就是讲究情趣的嘛~再接再厉!~(再也不翘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