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多练习才能提高。
PS:看完昨天那篇“点、线、面”之后,下班去买车票坐地铁的路上看到墙上那些广告时,根据“点线面”的构图方式来看这些广告,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一篇:17种设计字体的创意方法
17种方法,有必要记录下来!
1 替换法。这个方法自己经常用,但字体设计需要的是耐心好创意,好好运用才行。
2 共用法。这个方法也用过,但用得不够优雅,还是多种字体都需要去尝试。
3 叠加法。这个少用,变形会比较大,对于海报来说这种方法会比较难辨认。
4 分解重构法。这个方法也用过,但没用得那么出神入化。
5 俏皮设计法。这个方式很多时候只在logo设计中用过,但做一些卡通的字体会更适合。
6 尖角法。这种方式经常见别人用,自己比较少。吸收。
7 断肢法。这个方式要很适当地用,字体一定要能辨认出来。
8 减细法。这个也用过,也见很多人用。
9 错落摆放法。这种也很有意思,看似无意实际有意。
10 方方正正法。这种也是经常见别人用的。可以多尝试。
11 卷叶法。也是经常见的,但自己基本没尝试过。
12 横细竖粗法。这个也经常见,很有爆破力的感觉。
13 上下拉长法。这种方式经常见英文字体用,中文倒是少。
14 结构转变法。虽说是代替法的一种,但这里的左配图比较少见。
15 照葫芦画瓢法。这种也会很有意思的,跟外环境结合起来,很适合场景类用。
16 画龙点睛法(或一点拉长法)。有点像是拉了一条绳子把字体掉起来,但总的来说还是字体上的变化才有特色。
17 洋为中用。笔触替换法经常用,但很少直接用英文的字体换过来。这个方法应该很不错,就是变形会比较大。但可以尝试。
总结:上面很多做法自己做过或是尝试过,却从来没有深入去探究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或者是运用上面的好几种方式同时去做。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有其变形的最佳方式,需要多尝试!
第二篇:超详细的字体设计方法+案例分析
引用原文的一句话:“当练习字体设计时,找有代表性的字体来做,练习有代表性的字体不但可以激发你的创意,还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这便是练习的重要性。我们缺乏行动~~
这篇文章上面一段和第一篇文章差不多,只是指出更常见的几种方式。下面说的是“字体变形中应该规避的问题”,可以参阅一下。
主要在于细节的处理,如字与字的间距,笔划之间的间距、整体字形的倾斜角度特殊地方做圆角处理等,这些都是非常讲究。如果不一样,会看起来乱,并且不和谐。
看别人的设计是比较简单的,自己做才比较复杂。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不注意做起来就有点小儿科了。
一直觉得方法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创意”至上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创意思维。
第一篇:17种设计字体的创意方法
17种方法,有必要记录下来!
1 替换法。这个方法自己经常用,但字体设计需要的是耐心好创意,好好运用才行。
2 共用法。这个方法也用过,但用得不够优雅,还是多种字体都需要去尝试。
3 叠加法。这个少用,变形会比较大,对于海报来说这种方法会比较难辨认。
4 分解重构法。这个方法也用过,但没用得那么出神入化。
5 俏皮设计法。这个方式很多时候只在logo设计中用过,但做一些卡通的字体会更适合。
6 尖角法。这种方式经常见别人用,自己比较少。吸收。
7 断肢法。这个方式要很适当地用,字体一定要能辨认出来。
8 减细法。这个也用过,也见很多人用。
9 错落摆放法。这种也很有意思,看似无意实际有意。
10 方方正正法。这种也是经常见别人用的。可以多尝试。
11 卷叶法。也是经常见的,但自己基本没尝试过。
12 横细竖粗法。这个也经常见,很有爆破力的感觉。
13 上下拉长法。这种方式经常见英文字体用,中文倒是少。
14 结构转变法。虽说是代替法的一种,但这里的左配图比较少见。
15 照葫芦画瓢法。这种也会很有意思的,跟外环境结合起来,很适合场景类用。
16 画龙点睛法(或一点拉长法)。有点像是拉了一条绳子把字体掉起来,但总的来说还是字体上的变化才有特色。
17 洋为中用。笔触替换法经常用,但很少直接用英文的字体换过来。这个方法应该很不错,就是变形会比较大。但可以尝试。
总结:上面很多做法自己做过或是尝试过,却从来没有深入去探究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或者是运用上面的好几种方式同时去做。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有其变形的最佳方式,需要多尝试!
第二篇:超详细的字体设计方法+案例分析
引用原文的一句话:“当练习字体设计时,找有代表性的字体来做,练习有代表性的字体不但可以激发你的创意,还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这便是练习的重要性。我们缺乏行动~~
这篇文章上面一段和第一篇文章差不多,只是指出更常见的几种方式。下面说的是“字体变形中应该规避的问题”,可以参阅一下。
主要在于细节的处理,如字与字的间距,笔划之间的间距、整体字形的倾斜角度特殊地方做圆角处理等,这些都是非常讲究。如果不一样,会看起来乱,并且不和谐。
看别人的设计是比较简单的,自己做才比较复杂。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不注意做起来就有点小儿科了。
一直觉得方法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创意”至上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创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