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看《我们俩》有感
第一次知道电影《我们俩》时还以为是部爱情电影,直到有天看到了他的电影海报,一个美丽青春的姑娘环抱着一个耄耋老人,我想我错了,这是一部应该讲述亲情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部讲述友情的电影!
电影中的两个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仅仅是代表那个不一样的年龄层次,而一个租房的机会把她们牵到了一起,从而发展成一段深刻感人的忘年交。
老人:你做我孙子的男朋友吧?
姑娘:那你就说合说合吧!
电影中的亲情如同流萤点灯一样的渺小,一是老人的孙子要结婚,老人却必须腾出自己的房子;姑娘和她的那个弟弟也是吵的不可开交;还有就是那个人老年男人的搬家,相伴的那只狗却只能丢在一边,我想他是没有办法选择,小狗今天的命运其实为老人明天的归宿埋下了一个伏笔。
姑娘:你忘恩负义,认钱不认识人!
老人:都到了这个岁数了可不就认钱呗!认人管个屁用?
几千来,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窝窝囊囊地活着,委委屈屈地死去。老人越老好象越变得尖酸刻薄小气,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知道唯一值得信任就只有钱了。亲生子女都无暇顾及,他们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盼头,有了一些私房钱还可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中国式的悲哀!
老人最好的伴侣应该是她的那个住了50多年的老邻居。陪他唠嗑,给她数钱,甚至还给她做菜、洗衣服,用她的原话就是50年的交情连黄土都变成金了,就是儿女这个时候已经靠不住了,女儿出现的两次,一次是在骂声中结束,一次是在风凉话里告别!
电影是把冬春夏秋作为主要线索,类似于韩国电影《春去春又来》,冬天是他们认识的开始,关系也是从冰冷中开始。一个是把破家值万贯,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再睡的老人,一个是青春活泼,有无数奇思怪想的女大学生,从安装电话和私拉电线,每次都吵的非常激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老人和女孩的关系渐渐走向温暖,最大一次冲突就是300元长途话费的误会,老人打坏了院子里所有的灯笼和门联,却依然等待姑娘回家吃年夜饭,从此他们之间真正走过了那段磨合期。夏天树荫茂盛、亭亭如盖,爬山虎占满了整个院墙,小马俨然已经成了这个院子的主人,老太太几乎有些离不开她了。两人就像一对普通的祖孙,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相互作伴、相依为命。老太太每天坐在院子里用拐杖咚咚地敲打地面提醒女孩起床,女孩也会在水池边为老太太熟悉头发、整理衣衫。老太太会在责怪女孩不该掏鸟蛋的同时递上一碗煮鸡蛋,女孩会在耐不住小屋闷热的时候大摇大摆地“占领”老太太屋里的床位而不理会她习惯性的埋怨。女孩与男友闹矛盾了,老太太用眼神安慰她,静静地等待她疗伤归来。双方的领地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争吵也变得充满乐趣。空气中只有安详与幸福的味道。秋天本应该是一个金黄色的收获季节,而他们在这个季节分离了,姑娘要搬走了。秋风瑟瑟,夕阳斜照着老太太独坐在门前的孤寂身影,色彩重新变得暗淡和灰色。纵然有多么的依依不舍,她们总要面对分离,世界上不同的轨道的两个人,有的仅仅也是交集,没有人永远能相伴在一起,这就是宿命。结果老人的身体很快垮了下去,中风了。虽然小马的真诚的探视带给她些许安慰,但是终于挽不住她离开的脚步。当小马又在一个冬季的黄昏推开那扇熟悉的院门,老人住过的屋子已经变成孙子的新房,门窗上贴着刺目的“喜”字,只在小马心里面留下一道涟漪。
这不能算是一部描写亲情的电影,因为她们本没有血缘关系,一年的相处也谈不上上升到亲情的高度。老太太对小马是精神上的依赖,小马对老太太是感情上的怜悯。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马要完成一份作业,拍摄一个人物一天的活动。小马选择了老太太,折腾来折腾去,发觉没什么内容可拍。她就问老太太平常都做些什么事,老太太认真地想了想说,“睡觉、吃饭、吃药,好像没别的事了”。这就是一个老人一天的所有活动,她几乎就是数着时钟上秒针的每一次运动过日子!小马在那一刻几乎要落下眼泪,此时她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太太在情感上的需求。
本以为这样的影片肯定最后给你煽一把情,可是我没有看到。小马最后一次见到老太太,仍是那么的平淡而真实。也只是一只年老的手拿出一条陈旧的毛巾,擦了擦眼泪,紧紧握住了小马的手。基本上,他们最后两次见面,一句台词都没有。真的是像邻居老太太说的一样:她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爱情、亲情、友情这三者是我们一生中所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三种感情,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还会转化,友情变成爱情是种惊喜,爱情变成亲情是种无言,亲情变成友情是种境界。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里面的那个性情女孩,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
电影中的两个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仅仅是代表那个不一样的年龄层次,而一个租房的机会把她们牵到了一起,从而发展成一段深刻感人的忘年交。
老人:你做我孙子的男朋友吧?
姑娘:那你就说合说合吧!
电影中的亲情如同流萤点灯一样的渺小,一是老人的孙子要结婚,老人却必须腾出自己的房子;姑娘和她的那个弟弟也是吵的不可开交;还有就是那个人老年男人的搬家,相伴的那只狗却只能丢在一边,我想他是没有办法选择,小狗今天的命运其实为老人明天的归宿埋下了一个伏笔。
姑娘:你忘恩负义,认钱不认识人!
老人:都到了这个岁数了可不就认钱呗!认人管个屁用?
几千来,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窝窝囊囊地活着,委委屈屈地死去。老人越老好象越变得尖酸刻薄小气,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知道唯一值得信任就只有钱了。亲生子女都无暇顾及,他们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盼头,有了一些私房钱还可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中国式的悲哀!
老人最好的伴侣应该是她的那个住了50多年的老邻居。陪他唠嗑,给她数钱,甚至还给她做菜、洗衣服,用她的原话就是50年的交情连黄土都变成金了,就是儿女这个时候已经靠不住了,女儿出现的两次,一次是在骂声中结束,一次是在风凉话里告别!
电影是把冬春夏秋作为主要线索,类似于韩国电影《春去春又来》,冬天是他们认识的开始,关系也是从冰冷中开始。一个是把破家值万贯,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再睡的老人,一个是青春活泼,有无数奇思怪想的女大学生,从安装电话和私拉电线,每次都吵的非常激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老人和女孩的关系渐渐走向温暖,最大一次冲突就是300元长途话费的误会,老人打坏了院子里所有的灯笼和门联,却依然等待姑娘回家吃年夜饭,从此他们之间真正走过了那段磨合期。夏天树荫茂盛、亭亭如盖,爬山虎占满了整个院墙,小马俨然已经成了这个院子的主人,老太太几乎有些离不开她了。两人就像一对普通的祖孙,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相互作伴、相依为命。老太太每天坐在院子里用拐杖咚咚地敲打地面提醒女孩起床,女孩也会在水池边为老太太熟悉头发、整理衣衫。老太太会在责怪女孩不该掏鸟蛋的同时递上一碗煮鸡蛋,女孩会在耐不住小屋闷热的时候大摇大摆地“占领”老太太屋里的床位而不理会她习惯性的埋怨。女孩与男友闹矛盾了,老太太用眼神安慰她,静静地等待她疗伤归来。双方的领地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争吵也变得充满乐趣。空气中只有安详与幸福的味道。秋天本应该是一个金黄色的收获季节,而他们在这个季节分离了,姑娘要搬走了。秋风瑟瑟,夕阳斜照着老太太独坐在门前的孤寂身影,色彩重新变得暗淡和灰色。纵然有多么的依依不舍,她们总要面对分离,世界上不同的轨道的两个人,有的仅仅也是交集,没有人永远能相伴在一起,这就是宿命。结果老人的身体很快垮了下去,中风了。虽然小马的真诚的探视带给她些许安慰,但是终于挽不住她离开的脚步。当小马又在一个冬季的黄昏推开那扇熟悉的院门,老人住过的屋子已经变成孙子的新房,门窗上贴着刺目的“喜”字,只在小马心里面留下一道涟漪。
这不能算是一部描写亲情的电影,因为她们本没有血缘关系,一年的相处也谈不上上升到亲情的高度。老太太对小马是精神上的依赖,小马对老太太是感情上的怜悯。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马要完成一份作业,拍摄一个人物一天的活动。小马选择了老太太,折腾来折腾去,发觉没什么内容可拍。她就问老太太平常都做些什么事,老太太认真地想了想说,“睡觉、吃饭、吃药,好像没别的事了”。这就是一个老人一天的所有活动,她几乎就是数着时钟上秒针的每一次运动过日子!小马在那一刻几乎要落下眼泪,此时她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太太在情感上的需求。
本以为这样的影片肯定最后给你煽一把情,可是我没有看到。小马最后一次见到老太太,仍是那么的平淡而真实。也只是一只年老的手拿出一条陈旧的毛巾,擦了擦眼泪,紧紧握住了小马的手。基本上,他们最后两次见面,一句台词都没有。真的是像邻居老太太说的一样:她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爱情、亲情、友情这三者是我们一生中所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三种感情,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还会转化,友情变成爱情是种惊喜,爱情变成亲情是种无言,亲情变成友情是种境界。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里面的那个性情女孩,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