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埃里克:我们是他妈的邮差!(转自卫西谛,照常生活)
![]() |
肯•洛奇(Ken Loach)也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是我所尊重的导演,也不是因为政治立场,而是他在拍历史和现实时,坦诚,直白,不像很多西方导演总是要扯一下人性的淡。他对弱势的关怀经常是直指人心的。早年为BBC拍摄大量纪录片,和许多有纪录片经验的剧情片导演一样,肯·洛奇的技术也是一流的。拍到晚年,已经自成一格的导演是没有失手可能的,所以对于他的新作品我一向是有信心的。不过一部由坎通纳演的喜剧,我在看之前还真不知道会被拍成什么样,直到坎通纳出场我才会意:肯·洛奇还是肯·洛奇。也许《寻找埃里克》(Looking for Eric)缘起就是坎通纳本人对肯•洛奇的信心。据说曾经有位利兹的邮差,因为坎通纳从利兹联队转会曼联,而跟着坎通纳去支持曼联,并去现场为坎通纳呐喊,由此不知怎么就失去了工作和妻子。坎通纳为对这位英国球迷表示感恩,于是托一位法国制片人找到肯•洛奇,想拍这样一部电影。坎通纳自称喜爱肯•洛奇电影的“真实感”、“就像是纪录片”,以及一种让人“想哭又想笑”的奇怪感受。
肯•洛奇和编剧保罗•拉维提(Paul Laverty)根据坎通纳提供的故事,重新发展出现在这部《寻找埃里克》。虽然主人公仍然是英国劳工阶层,内容仍然是底层生活,但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肯•洛奇喜剧”。按照肯•洛奇自己的定义:“喜剧只是有着快乐结尾的悲剧”,或者就是坎通纳说的“想哭又想笑”吧。“寻找埃里克”这个电影标题里面有两个埃里克,一个是Steve Evets扮演的邮差Eric Bishop;一个是坎通纳出演的自己、曼联国王Eric Cantona。这个坎通纳的真身在电影里以“幻影”的方式出现,作为心灵之友帮助这位自己的球迷、邮差埃里克走出人生困境。“寻找埃里克”的意思既是召唤偶像,更是找回自己。
不过,肯•洛奇的“劳工喜剧”终究不像伍迪•艾伦的“知识分子喜剧”看来起来那般轻松。肯•洛奇曾说过他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困在陷阱里,“他们终究只能看到这个陷阱而已”,这句话用在埃里克这个虚构人物的身上一样成立。埃里克一方面无法面对年轻时自己抛弃的钟爱的前妻和初生的女儿;一方面又无法管教现在这两个不长进的养子。观看这个电影的痛苦在于:当这个埃里克对生活实在心力交瘁时,我们也同样会感觉心力交瘁。肯•洛奇拍这种一团糟的生活,真是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可能是肯•洛奇电影超越国界、语境(甚至可能是政治立场)最终打动观众的原因。这个电影的特殊性,就是肯•洛奇间或插入的几个坎通纳为曼联效力时的射门片段,在人生和电影的低潮时让人心神振奋。当坎通纳为埃里克这个小人物拿起小号吹响《马赛曲》时,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肯•洛奇依然是肯•洛奇的做派,在以往的电影里政治讨论会是他一贯有的场面,这回有邮差们在酒吧讨论的场景,类似于工会团体开会。而“工人同志们”最后向住在豪华别墅里的恶势力进行反击的场景,很容易被评论家视为底层阶级向资产阶级的报复与惩罚——特意使用的红色喷漆。这次“革命行动”的代号叫“坎通纳行动”,唱的革命歌曲是曼联球迷用马赛曲填写的“坎通纳之歌”。这个行动源自于埃里克问坎通纳,在球场上的哪个瞬间最让他难忘,坎通纳说不是任何一次进球,而是一次美妙的传球,帮助队友破门。坎通纳说这是对朋友的信任。肯•洛奇说团结就是力量。那个“工会”的头目,拿着“起义的武器”向恶霸们大声说:我们是他妈的邮差!——很有劳苦大众以集体的名义进行示威的意思。
无论如何,我是喜欢那个结尾的,邮差埃里克终于可以恢复生活的信心,轻巧自然地搂住自己的爱人。这个结尾同样轻巧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