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可以有多么美好——我与他们的日常(一)
今天讲的是我和一个学姐之间的故事,我想大概用——倾盖如故——这个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hello~我这两天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在大学期间记了很多本日记嘛,就是未来如果有一天万一特别不幸的话,我在英国突然失踪了或者是离开了,那么我想的话,我应该会先把日记寄送给你,然后呢,你可以保留它,然后选择其中你觉得可以选择的素材吧,写一些东西,你想要出书也可以,想要拍照留念也可以,然后再和我的父母和我男朋友商量,要怎么处理纸质版的日记。
所以当我一想到一旦我离开了,然后我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就是我的日记了,然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把它留给你。”
前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收到了她发给我的语音。
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我那一刻的感受,说什么都不太恰当,也没有找到的合适的话来回复。但是,我...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这样重要。
从相识说起。
我一直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相熟与靠近,都是依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契机。所以,我常常对还不曾熟悉的朋友说,我在等待一个契机,真正与你相遇。毕业时刻,我最伤心的不仅仅是要离开那些最亲近的伙伴了,我知道这些人,我们还会一直一直联系,我感到无法释怀的悲哀是源自于那些我觉得有故事有想法有特点,但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走进与了解的人,这一分别,可能就永远的丧失了亲近的机会,丢却了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那天我没有去图书馆,并且认真地看了图书馆墙上发起的交换书活动的便签的话,就不会有之后的一切。我当时随手写下了两本书,一是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而是新周刊合集的《世界观》。之后是沉默的几周,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我联系,要和我交换这两本书。我不是一个愿意借书给其他人的人,我对书有着近乎一种变态的占有欲,我不愿意很多人喜欢我最喜欢的东西,我有些时刻希望把那些东西藏在我心中默默咀嚼,一遍一遍地像牛一样反刍,回味,我想一定要等我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我才可以把这些讲出,让它消散在风中。这一次,我反常地支持了一下这个活动,居然没有人喜欢我喜欢的书,说不失望那是假的。终于,有一个短信说,想借我的书——
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一个挺冷的晚上,我抱着书在公寓楼下等她。在书里放了一张兔子的明信片,写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书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愿你喜欢我的书“
分别之前,她问我,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寝室看看,有没有你想看的书?
就这样,本来以为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延长到了一晚上——我们谈自己喜欢的书,我们说她的大学生活,我们说自己的爱好,惊人地发现我们都喜欢画画... ...我们描绘着自己醉于某个事情的时候的感受,我们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捧着一杯茶,读着一本书,是怎样的惬意。
我都不记得我们说了哪些书,但是我在那样一个寒夜里,蹦蹦跳跳地,雀跃无比地回了寝室。有人说自己有一种能力,看见一个人的第一眼,就会知道会不会和他发生故事。我不记得了啊,我有没有这种感受,但是,我喜欢她哦~
第二次是我们俩约好要一起去北门吃鱼。我在教室画大图,她去找我。一个管理学院的学姐,从来没有见过工图教室神奇版的桌子,不过,可能学工科之外的同学都没有见过,她非要让我演示怎么调整画板的角度和高度,我还记得她用手敲了敲桌板,像一个孩子一样好奇。我们去吃了好吃的八宝鱼和豆豉油菜(作为一个吃货,真的有你觉得不好吃的东西吗),她给我讲她实习的时候的故事,讲她大学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生活,讲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很饱的一天,我忽然想起那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小女孩说,我的胃,它现在很暖和,以前这儿有个结……现在没了。我的观念里每一种情感都是相通的,那天,大概我也是感到了那样一种暖和。
——喂,你送我一个毕业礼物吧!
——我想要写自然的,有一点点忧郁气息的,但是又不要太忧郁的一本外国诗集。最好小小的,薄薄的,能够装进口袋,随身携带的...
——好。(其实我当时想的是,好不客气诶,才见过两次啊,还认识不到一个月啊,要礼物就算了,怎么可以这么多要求啊。当然,我只是腹诽。)
大暴雨,差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因为那天中午她就离校走了,但是我不知道,正巧约了那一天)一起去四餐吃了一顿温馨的早饭,我把礼物给她。她把所有毛绒玩具都给了我,最喜欢那只萌萌哒的熊啦。就这样,分别了。我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会再见,毕竟她要先工作一年,申请出国,以后很难会有交集吧。但是,我总是喜欢用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结束。
微信联系。
电话联系。
她就是给我讲她的工作好辛苦,她遇到什么什么样子的事情。我也给她讲讲我的日子有多忙碌,有时候会怎么怎么的开心或者不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天平淡地过着。
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她最近过的好艰难,希望有机会能和我见面聊聊,有好多东西想和我说一说。我说,那就十一吧。
我十一假期坐硬座到沈阳(先去沈阳玩了),然后转车到北京,全程硬座。火车晚点,上午接近十一点才到北京。
我们没有去一些很大众很经典的景点——她说要带我走过她成长的道路,听她讲她的故事。我们去吃了经典的卤煮,然后在晴空之下漫步。真的是晴空哦,据学姐说,我去北京的前一天北京还是阴天下雨,灰蒙蒙的,我去了之后,天空放晴,蓝天白云,阳光很好~是不是很幸运。我印象超级深刻的是我们走着走着买的小点心啊,酥点超便宜超好吃,肉松派真的是在肉松里面找面包而不是在面包外面吃肉松的!怎么办...现在想想我又口水了,好想吃。我会长春之后买到的所有肉松派和它都完全不能比。我们走到她家门口的胡同,她家楼下的树荫,进到给她精神支持的图书馆,走过她的小学,听她讲她小学最初最懵懂的青涩的记忆,站在初中的门口没有能够进去,在大铁门外听她说,哪里是教室,教室后面又是怎么样小的一个操场,高中,她骄傲地说这是冰心的母校,她让门卫看校庆的邀请邮件,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进去,但虽有遗憾,也已经足够,不过曾经教过的老师有许多已经记不清名字,纵使知道名字也不能得到电话,远远地望着她口中说当年无数次远眺的楼顶,我想——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讲出来的话,一定都是一个浪漫又含情脉脉的故事,有着那样多怦然心动的瞬间。
我们去五道口找我的朋友,我们住在大学城附近。晚上,我们在大学食堂里面吃饭,在校园里游荡,在操场奔跑。她说,一看见我,就仿佛是看到了她的大学,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那段时光,我们仿佛并不是游客,过客,就像是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一起买了香蕉苹果,又一起去复印社打印文稿。最简单的事情,都是曾经她最熟悉的生活,都是我每一天的状态,都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坐地铁过了大半个城,去到她姥姥家,曾经她长大的地方,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地方。有人说,时间走过,就是物是人非,也有人说就是人与物皆不在。在这样的一座城哦,日日夜夜都在不断变化发展成长的地方,当你离开,和你记忆中有关系的一切转瞬即逝,再也找不到曾经买最爱的唱片的小店,但是那家麦当劳还在一直开,再也找不到你小学离家出走的那个同学,但是还在小区楼下看见她奶奶闲聊的身影,再也找不到最爱吃的那家小吃店,但是还是会偶遇最喜欢的那种食物。我们记忆中的东西一直在消散,但是我总固执地认为潜藏在那些东西之下的某种气味会一直在,当你再一次回去,它会把你唤醒,你还能絮絮叨叨地讲起那个那个这个这个都是什么,你会在层层叠叠之下惊喜的看到过去留给你的线头,哦,它还在呢。
最熟悉的终将会陌生,变陌生的依旧在熟悉。
我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我与它并没有太多的羁绊,但是我几次走近它都没有被它的雾霾它的污染它的拥挤它的冷漠阻挡,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它的丰富感染,被它的热情打动,被他的多变吸引。它在我眼中有很多值得爱的理由,我想,我以后会先在这里停留。我是在一个可以算深夜可以算清晨的时间打车去北京火车站的,看着倒退的灯光,看着远去的楼宇,我就感觉到时间与空间在那一瞬间的交融——每一次我踏上旅程,都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时间在流逝,穿过黑夜,日出,黄昏,黎明,空间在变幻,越过山丘,树林,江河,它们两个交织,缠绕,越过我的头顶。我悄然离去,好像谁都不知道。
哦,我忘记说我们怎么样找到了宾馆,哦,我忘记说我们还吃了城隍庙的大荠菜馄饨,哦,我忘记说我们接近伤感的落泪,哦,我也忘记说我们飞奔回去为了找到厕所,哦,我还忘记说我们进了好多家小小的精致的店,哦,我也忘记说我们还看见了把手机绑在胳膊上的神器...
我怎么可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呢,我只是想说,你不知道的有很多,这远远没有结束。
她寄明信片给我,寄书给我,问我圣诞节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不知道。她说,那她就随便了,遇到她很喜欢但是舍不得买的东西,就买下了,寄给我。
我有一笔意外之财,给我的朋友们买礼物,问她想要什么,她说尤克里里。不过是开玩笑。
我逛空间恰巧看见代理这个的同学,心疼地买下,寄给她,没有告诉她。我都能够想象那一刻,那种惊喜与开心。我就好期待,好欢喜。
我们偶尔聊微信,打电话,我们说各自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生了什么改变,遇到了什么奇葩的,美丽的人,我们平平淡淡。
只是我每次想起,都相信了“倾盖如故”这四个字。
未完待XU
“hello~我这两天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在大学期间记了很多本日记嘛,就是未来如果有一天万一特别不幸的话,我在英国突然失踪了或者是离开了,那么我想的话,我应该会先把日记寄送给你,然后呢,你可以保留它,然后选择其中你觉得可以选择的素材吧,写一些东西,你想要出书也可以,想要拍照留念也可以,然后再和我的父母和我男朋友商量,要怎么处理纸质版的日记。
所以当我一想到一旦我离开了,然后我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就是我的日记了,然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把它留给你。”
前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收到了她发给我的语音。
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我那一刻的感受,说什么都不太恰当,也没有找到的合适的话来回复。但是,我...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这样重要。
从相识说起。
我一直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相熟与靠近,都是依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契机。所以,我常常对还不曾熟悉的朋友说,我在等待一个契机,真正与你相遇。毕业时刻,我最伤心的不仅仅是要离开那些最亲近的伙伴了,我知道这些人,我们还会一直一直联系,我感到无法释怀的悲哀是源自于那些我觉得有故事有想法有特点,但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走进与了解的人,这一分别,可能就永远的丧失了亲近的机会,丢却了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那天我没有去图书馆,并且认真地看了图书馆墙上发起的交换书活动的便签的话,就不会有之后的一切。我当时随手写下了两本书,一是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而是新周刊合集的《世界观》。之后是沉默的几周,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我联系,要和我交换这两本书。我不是一个愿意借书给其他人的人,我对书有着近乎一种变态的占有欲,我不愿意很多人喜欢我最喜欢的东西,我有些时刻希望把那些东西藏在我心中默默咀嚼,一遍一遍地像牛一样反刍,回味,我想一定要等我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我才可以把这些讲出,让它消散在风中。这一次,我反常地支持了一下这个活动,居然没有人喜欢我喜欢的书,说不失望那是假的。终于,有一个短信说,想借我的书——
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一个挺冷的晚上,我抱着书在公寓楼下等她。在书里放了一张兔子的明信片,写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书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愿你喜欢我的书“
分别之前,她问我,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寝室看看,有没有你想看的书?
就这样,本来以为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延长到了一晚上——我们谈自己喜欢的书,我们说她的大学生活,我们说自己的爱好,惊人地发现我们都喜欢画画... ...我们描绘着自己醉于某个事情的时候的感受,我们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捧着一杯茶,读着一本书,是怎样的惬意。
我都不记得我们说了哪些书,但是我在那样一个寒夜里,蹦蹦跳跳地,雀跃无比地回了寝室。有人说自己有一种能力,看见一个人的第一眼,就会知道会不会和他发生故事。我不记得了啊,我有没有这种感受,但是,我喜欢她哦~
第二次是我们俩约好要一起去北门吃鱼。我在教室画大图,她去找我。一个管理学院的学姐,从来没有见过工图教室神奇版的桌子,不过,可能学工科之外的同学都没有见过,她非要让我演示怎么调整画板的角度和高度,我还记得她用手敲了敲桌板,像一个孩子一样好奇。我们去吃了好吃的八宝鱼和豆豉油菜(作为一个吃货,真的有你觉得不好吃的东西吗),她给我讲她实习的时候的故事,讲她大学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生活,讲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很饱的一天,我忽然想起那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小女孩说,我的胃,它现在很暖和,以前这儿有个结……现在没了。我的观念里每一种情感都是相通的,那天,大概我也是感到了那样一种暖和。
——喂,你送我一个毕业礼物吧!
——我想要写自然的,有一点点忧郁气息的,但是又不要太忧郁的一本外国诗集。最好小小的,薄薄的,能够装进口袋,随身携带的...
——好。(其实我当时想的是,好不客气诶,才见过两次啊,还认识不到一个月啊,要礼物就算了,怎么可以这么多要求啊。当然,我只是腹诽。)
大暴雨,差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因为那天中午她就离校走了,但是我不知道,正巧约了那一天)一起去四餐吃了一顿温馨的早饭,我把礼物给她。她把所有毛绒玩具都给了我,最喜欢那只萌萌哒的熊啦。就这样,分别了。我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会再见,毕竟她要先工作一年,申请出国,以后很难会有交集吧。但是,我总是喜欢用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结束。
![]() |
艾基....我超级喜欢紫藤萝,淡紫色的芬芳~ |
![]() |
啦啦啦,画藤特别好玩 |
![]() |
![]() |
浅色的比较好看 |
![]() |
葡萄...饿了 |
微信联系。
电话联系。
她就是给我讲她的工作好辛苦,她遇到什么什么样子的事情。我也给她讲讲我的日子有多忙碌,有时候会怎么怎么的开心或者不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天平淡地过着。
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她最近过的好艰难,希望有机会能和我见面聊聊,有好多东西想和我说一说。我说,那就十一吧。
我十一假期坐硬座到沈阳(先去沈阳玩了),然后转车到北京,全程硬座。火车晚点,上午接近十一点才到北京。
![]() |
我个人最爱 |
我们没有去一些很大众很经典的景点——她说要带我走过她成长的道路,听她讲她的故事。我们去吃了经典的卤煮,然后在晴空之下漫步。真的是晴空哦,据学姐说,我去北京的前一天北京还是阴天下雨,灰蒙蒙的,我去了之后,天空放晴,蓝天白云,阳光很好~是不是很幸运。我印象超级深刻的是我们走着走着买的小点心啊,酥点超便宜超好吃,肉松派真的是在肉松里面找面包而不是在面包外面吃肉松的!怎么办...现在想想我又口水了,好想吃。我会长春之后买到的所有肉松派和它都完全不能比。我们走到她家门口的胡同,她家楼下的树荫,进到给她精神支持的图书馆,走过她的小学,听她讲她小学最初最懵懂的青涩的记忆,站在初中的门口没有能够进去,在大铁门外听她说,哪里是教室,教室后面又是怎么样小的一个操场,高中,她骄傲地说这是冰心的母校,她让门卫看校庆的邀请邮件,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进去,但虽有遗憾,也已经足够,不过曾经教过的老师有许多已经记不清名字,纵使知道名字也不能得到电话,远远地望着她口中说当年无数次远眺的楼顶,我想——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讲出来的话,一定都是一个浪漫又含情脉脉的故事,有着那样多怦然心动的瞬间。
我们去五道口找我的朋友,我们住在大学城附近。晚上,我们在大学食堂里面吃饭,在校园里游荡,在操场奔跑。她说,一看见我,就仿佛是看到了她的大学,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那段时光,我们仿佛并不是游客,过客,就像是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一起买了香蕉苹果,又一起去复印社打印文稿。最简单的事情,都是曾经她最熟悉的生活,都是我每一天的状态,都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坐地铁过了大半个城,去到她姥姥家,曾经她长大的地方,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地方。有人说,时间走过,就是物是人非,也有人说就是人与物皆不在。在这样的一座城哦,日日夜夜都在不断变化发展成长的地方,当你离开,和你记忆中有关系的一切转瞬即逝,再也找不到曾经买最爱的唱片的小店,但是那家麦当劳还在一直开,再也找不到你小学离家出走的那个同学,但是还在小区楼下看见她奶奶闲聊的身影,再也找不到最爱吃的那家小吃店,但是还是会偶遇最喜欢的那种食物。我们记忆中的东西一直在消散,但是我总固执地认为潜藏在那些东西之下的某种气味会一直在,当你再一次回去,它会把你唤醒,你还能絮絮叨叨地讲起那个那个这个这个都是什么,你会在层层叠叠之下惊喜的看到过去留给你的线头,哦,它还在呢。
最熟悉的终将会陌生,变陌生的依旧在熟悉。
我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我与它并没有太多的羁绊,但是我几次走近它都没有被它的雾霾它的污染它的拥挤它的冷漠阻挡,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它的丰富感染,被它的热情打动,被他的多变吸引。它在我眼中有很多值得爱的理由,我想,我以后会先在这里停留。我是在一个可以算深夜可以算清晨的时间打车去北京火车站的,看着倒退的灯光,看着远去的楼宇,我就感觉到时间与空间在那一瞬间的交融——每一次我踏上旅程,都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时间在流逝,穿过黑夜,日出,黄昏,黎明,空间在变幻,越过山丘,树林,江河,它们两个交织,缠绕,越过我的头顶。我悄然离去,好像谁都不知道。
哦,我忘记说我们怎么样找到了宾馆,哦,我忘记说我们还吃了城隍庙的大荠菜馄饨,哦,我忘记说我们接近伤感的落泪,哦,我也忘记说我们飞奔回去为了找到厕所,哦,我还忘记说我们进了好多家小小的精致的店,哦,我也忘记说我们还看见了把手机绑在胳膊上的神器...
我怎么可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呢,我只是想说,你不知道的有很多,这远远没有结束。
她寄明信片给我,寄书给我,问我圣诞节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不知道。她说,那她就随便了,遇到她很喜欢但是舍不得买的东西,就买下了,寄给我。
我有一笔意外之财,给我的朋友们买礼物,问她想要什么,她说尤克里里。不过是开玩笑。
我逛空间恰巧看见代理这个的同学,心疼地买下,寄给她,没有告诉她。我都能够想象那一刻,那种惊喜与开心。我就好期待,好欢喜。
我们偶尔聊微信,打电话,我们说各自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生了什么改变,遇到了什么奇葩的,美丽的人,我们平平淡淡。
只是我每次想起,都相信了“倾盖如故”这四个字。
未完待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