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穹顶之下》
好嘛,时过境迁这么久,我又要回来说一说柴静和她的《穹顶之下》了。
上次一个朋友吃饭回来,说起饭桌上另外三人对柴静的评价:她本身可能是无辜的,但是她之所以被封杀,是因为被境外势力利用了。
我的这位朋友,还没看过视频,对柴静也不甚了解,但是因为居然饭桌上其他三人都有共同看法,所以她便信了。
我是不知道这个事件背后有没有推手或者阴谋阳谋之类,我只是问她:请问境外势力利用这个视频宣传了什么不好的西方价值观了吗?因为我被柴静刷屏这么多天,有扒她私生活的有说她数据造假的,一直没发现有什么不好的价值观被夹带进来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分辨能力太差,没分出来那些“不好的价值观”。
她问我:既然说她数据造假,她出来澄清了吗?
我当时很老实地讲:我只看到一篇文章,看上去很专业,但是我不是研究环境的,我没看懂,所以我不确定她是不是真的造假了。
而且我只看到这一篇质疑她造假的。如果但凡有个人跳出来质疑你,你都要开新闻发布会澄清,那也是不现实的。
是的,就是当时在朋友圈传疯了的那篇知乎的回答。我后来回知乎翻原问题,发现那篇回答已经被答主删掉,解释称是因为被“柴粉追杀”,其他回答几乎清一色都在反驳,指出那篇回答的漏洞和错误。我同样看不懂那些术语。我并非因为支持的人多就选择相信她在数据上没有造假,我只是在想,那篇质疑的回答消失得那么快,若是真理,总不至于沉没得如此迅速且没影没声吧。
我不是柴粉,我没看过她一期节目,我当时读她的《看见》还觉得她十分矫情,并且觉得她为卖书造那么大势,实在让我印象不佳。但当时看着知乎上那些回答,不知道怎的,心里突然觉得很安全。
我真心觉得《穹顶之下》做得十分用心,柴从头讲到尾,一气呵成,数据和图表都尽可能一目了然。如果不是柴静,而是BBC或者Discovery,讲的也不是中国的雾霾,而是其他什么地方,是不是大家就可以好好地回到最初的主题——雾霾,而不是纠结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呢。
这就是我觉得整件事情最搞笑的地方:一个自费拍的公益片,讨论的是雾霾,结果大部分的注意力却全都不在这两个字上面。
我只能说,不同的人真的有太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更别说其中可能还夹杂着偏见和感情的因素。
栩说,这次全网为一个视频讨论得这么热烈,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总比所有人的看法一模一样来得好,况且所有事情都是越辩越明的。
如果多一些有点逻辑的讨论,就更好了。
上次一个朋友吃饭回来,说起饭桌上另外三人对柴静的评价:她本身可能是无辜的,但是她之所以被封杀,是因为被境外势力利用了。
我的这位朋友,还没看过视频,对柴静也不甚了解,但是因为居然饭桌上其他三人都有共同看法,所以她便信了。
我是不知道这个事件背后有没有推手或者阴谋阳谋之类,我只是问她:请问境外势力利用这个视频宣传了什么不好的西方价值观了吗?因为我被柴静刷屏这么多天,有扒她私生活的有说她数据造假的,一直没发现有什么不好的价值观被夹带进来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分辨能力太差,没分出来那些“不好的价值观”。
她问我:既然说她数据造假,她出来澄清了吗?
我当时很老实地讲:我只看到一篇文章,看上去很专业,但是我不是研究环境的,我没看懂,所以我不确定她是不是真的造假了。
而且我只看到这一篇质疑她造假的。如果但凡有个人跳出来质疑你,你都要开新闻发布会澄清,那也是不现实的。
是的,就是当时在朋友圈传疯了的那篇知乎的回答。我后来回知乎翻原问题,发现那篇回答已经被答主删掉,解释称是因为被“柴粉追杀”,其他回答几乎清一色都在反驳,指出那篇回答的漏洞和错误。我同样看不懂那些术语。我并非因为支持的人多就选择相信她在数据上没有造假,我只是在想,那篇质疑的回答消失得那么快,若是真理,总不至于沉没得如此迅速且没影没声吧。
我不是柴粉,我没看过她一期节目,我当时读她的《看见》还觉得她十分矫情,并且觉得她为卖书造那么大势,实在让我印象不佳。但当时看着知乎上那些回答,不知道怎的,心里突然觉得很安全。
我真心觉得《穹顶之下》做得十分用心,柴从头讲到尾,一气呵成,数据和图表都尽可能一目了然。如果不是柴静,而是BBC或者Discovery,讲的也不是中国的雾霾,而是其他什么地方,是不是大家就可以好好地回到最初的主题——雾霾,而不是纠结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呢。
这就是我觉得整件事情最搞笑的地方:一个自费拍的公益片,讨论的是雾霾,结果大部分的注意力却全都不在这两个字上面。
我只能说,不同的人真的有太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更别说其中可能还夹杂着偏见和感情的因素。
栩说,这次全网为一个视频讨论得这么热烈,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总比所有人的看法一模一样来得好,况且所有事情都是越辩越明的。
如果多一些有点逻辑的讨论,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