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是隐藏最深的秘密——《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二〇
电子是隐藏最深的秘密——《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二〇
19.电子是隐藏最深的秘密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如果要问,这个世界最重大的秘密是什么?非电子莫属!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电子阴阳是世界之砖,光和热也是电子振动的产物。组成分子的是电,生命活着是因为有电,生物电、心电图、脑电波,一切的一切都是电。我们生活在电子云雾中,却不理解电子。鱼生活在水中不理解水,是因为鱼太笨。人这么聪明不理解电子,只能说电子秘密藏的太深。电有三种状态,负电状态、正电状态和电平衡状态,人接触的大都是平衡状态,电子的运动规律,被平衡状态隐藏起来了,所以人类深刻认识电子变得十分困难。
电子整天在我们眼前折腾,我们熟视无睹。人类很早就被电闪雷鸣所震撼,人不知道有电子;人类很早就知道磨擦起电,人不知道有电子;人类使用电池产生电流,人也不知道有电子;人类迈向电器时代,有发电机、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电报、电话,人还是不知道有电子存在;当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都能通话了,人仍不知道电子为何物。世界是由电子组成的,人是由电子组成的,我们天天泡在电子里活着,尽管西方科学的认识能力很强,知道有电子存在仍是很难的事情。要想认识电子的真面目,决非等闲!
让我们回忆一下,知道有电子存在这个事实所经历的一些过程吧!
第一,人们很早就知道电与玻璃有关,常把一类电叫“玻璃电”。18世纪上半叶,德国莱比锡学者,用起电机在抽去部分空气的玻璃瓶内产生了辉光。说明玻璃器皿内在低气压状态下有放电现象。
第二,德国波恩大学的教授普吕克尔想研究电在不同气压下会发生什么现象。他与玻璃技工盖斯勒进行合作。1850年,盖斯勒制成稀薄气体放电管,人们称“盖斯勒管”。大街上霓虹灯广告就是在此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当改进抽真空技术后,从实验中发现了阴极射线。人们对管壁上出现的美丽跳跃的绿色辉光所倾倒,那些有钱人把这种能发出绿光的管子悬挂在客厅里做装饰品,以炫耀其富有。
第四,这种管子引起很多科学家的兴趣。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了搞清楚这种射线是什么,进行了多次实验,其中一个现象使他异常激动。他在1879年英国的一次物理讨论会中,当场演示了这个新发现。他把薄云母片制成十字形,放在射线途中,使玻璃管壁上投影出清晰的十字,就在此时,克鲁克斯拿出一块马蹄形磁铁跨在管子中部,十字形阴影随磁铁发生偏移。光线不受磁场影响,而阴极射线随磁场偏移说明它不是光,而是带电粒子!在座的科学家们都震惊了。
第五,对于阴极射线,一派说是“波”,一派说是“粒”。十年后的1889年,德国科学家勒纳想办法把阴极射线引出玻璃管外,射线仍能激发荧光,仍受磁铁偏移,能使照相底片感光,使气体电离,对物体有穿透本领。这些发现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逐渐在接近打开原子的大门。
第六,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伦琴(1845--1923),在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本质问题时,偶然看到了自己手骨的影子,当时他紧张地出了一身虚汗。在随后连续七周的研究中,他断定是新发现,并拍成手骨照片。于1895年12月28日宣布了X射线的发现和手骨照片。伦琴的名字及新射线随电报码的嘀嗒声传遍了全世界,整个科学界为之震惊。那张骨骼的X射线照片,引起人们的惊恐和好奇。其实,这是在高速电子轰击下原子内层电子振动引发出的一种光。
第七,当时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想知道X射线出自阴极射线管的哪个部位。因为他的家族以研究荧光和磷光而著名。经过他的研究,于1896年5月18日宣布,铀具有天然放射线能力,人们把这种放射线叫“贝克勒尔射线”。当然,射线中总是存在着β射线,即电子射线。
第八,铀化合物放射现象引起两位科学家“居里夫妇”的注意。他们首先使用“放射性”一词。先后发现“钍”、“钋”和“镭”也有放射性。镭的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放射性的发现,动摇了原子不能再分割的传统观念。
第九,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电子引发出X射线和放射性,人们都去关注新发现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把“没用”的电子冷落一旁。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56--1940)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动能极大的微粒子流。他在15米长的玻璃真空管内,用旋转镜方法测得射线粒子速度是每秒10万公里,接着根据在电场和磁场的偏转测定带电微粒的荷质比,大约是氢原子(质子)的质量的1/1840。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在1897年4月公布时,竟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第十,电子是非常小非常小的颗粒,所带电荷也微小。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在1917年终于利用油滴实验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知道有电子存在是一回事,认识电子的规律又是一回事。仅仅知道电子存在就颠覆了人们的认识,若深入知道电子运动规律,西方科学中的大量理论将像垃圾一样被彻底清扫。西方人把原子看成是宇宙之砖,说它是最小单元。然而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电子更小,电子才是宇宙之砖。比喻为“砖”,不是因为小,也不是因为不可分。对人类来说,是电子给我们展现了眼前的这个世界,说展现、说组成都对,因为电子规律是自然世界规律的源头,关于这一点,西方科学远远没有认识,应该说还差十万八千里。举几个例子看看:
第一个,太阳系空间很大,其中所含物质很稀,太阳系是由引力场撑起来的,太阳光照到远处边界显得微弱暗淡。原子也类似这种情况,原子空间很大,原子核极小。人们看到物体密实饱满,并没有空的感觉,这是由电子运动而撑起来的,说电子组成这个世界并不过分。不理解电子的充实作用说明没有懂电子。
第二个,到如今,电子的半径大小、电子的质量大小、电子的电量大小都已经知道了。电子肯定是“颗粒”。然而,西方科学说电子既是波又是粒,这是错误解读。“波”是指运动状态,水波是水分子间的波动状态,你不能说水分子既是波又是粒。物有波动状态,场有波动状态,电子也有波动状态。电子是粒不是波。说电子是波,是物质波,是几率波,这都是错误认识电子的结果。
第三个,使物体做功才叫有能量。光和热的本质是电磁场,光和热推动物体做功,是通过与电子发生作用实现的。如果没有电子,光就体现不出有能量。因为西方科学不懂电子规律,硬是给光安上“动量”和“动质量”的概念。
第四个,西方科学至今搞不懂这个世界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说起来,由颗粒组成的物体本应是离散的。然而,由于电子带电,电有电场,电子运动产生电磁场,电磁场与电子间又会有纠缠关系,使得物质变成连续状态。如果懂得电子与电子通过电磁场纠缠的秘密,就不会提出连续和离散这样的问题。
第五个,电子的最深秘密是产生电磁波的规律。凡电磁波都是电子发出的,太阳光、灯光、可见光、非可见光、激光、γ光以及各类电磁波信号,都是电子发出的。电磁波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这在无线电技术中是常识。光有连续光和脉冲光两种,激光是连续光,而阳光和灯光都是特殊的脉冲光,特殊性在于,阳光和灯光是电子单周期振荡产生的单周期电磁波。阳光和灯光是无数单周期光叠加而成的光。因为西方科学不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误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进而把光子误认为是“颗粒”,●竟然还列为是基本粒子的一员,●胡说光子是电磁力的交换子,●还说粒子湮没变成光。现如今,整个西方科学界把光概念错误到一蹋糊涂的程度:从能量子、光量子、光子、波粒二象性、基本粒子、传递子、湮没的去向等,一路错下来,根源就是不解电子的秘密。
大宇宙不复杂,人体小宇宙也不复杂,一切秘密尽在共性之中。
大宇宙的共性是电子,电子是宇宙的双极性阴阳之砖,深藏着奥秘。物理学中一切难题都可以从电子上找到答案。
人体的共性是血液,血液规律是生物在亿万年进化中优化出来的,血液是人体健康之本,深藏着人体的奥秘。凡疾病问题都可以从血液中找出答案。
世界不复杂。西方科学历程艰难、错误层叠,只因为太势力、太霸道、太迷信、太固执,没有真正把整体人类的长远利益装在心中。
19.电子是隐藏最深的秘密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如果要问,这个世界最重大的秘密是什么?非电子莫属!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电子阴阳是世界之砖,光和热也是电子振动的产物。组成分子的是电,生命活着是因为有电,生物电、心电图、脑电波,一切的一切都是电。我们生活在电子云雾中,却不理解电子。鱼生活在水中不理解水,是因为鱼太笨。人这么聪明不理解电子,只能说电子秘密藏的太深。电有三种状态,负电状态、正电状态和电平衡状态,人接触的大都是平衡状态,电子的运动规律,被平衡状态隐藏起来了,所以人类深刻认识电子变得十分困难。
电子整天在我们眼前折腾,我们熟视无睹。人类很早就被电闪雷鸣所震撼,人不知道有电子;人类很早就知道磨擦起电,人不知道有电子;人类使用电池产生电流,人也不知道有电子;人类迈向电器时代,有发电机、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电报、电话,人还是不知道有电子存在;当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都能通话了,人仍不知道电子为何物。世界是由电子组成的,人是由电子组成的,我们天天泡在电子里活着,尽管西方科学的认识能力很强,知道有电子存在仍是很难的事情。要想认识电子的真面目,决非等闲!
让我们回忆一下,知道有电子存在这个事实所经历的一些过程吧!
第一,人们很早就知道电与玻璃有关,常把一类电叫“玻璃电”。18世纪上半叶,德国莱比锡学者,用起电机在抽去部分空气的玻璃瓶内产生了辉光。说明玻璃器皿内在低气压状态下有放电现象。
第二,德国波恩大学的教授普吕克尔想研究电在不同气压下会发生什么现象。他与玻璃技工盖斯勒进行合作。1850年,盖斯勒制成稀薄气体放电管,人们称“盖斯勒管”。大街上霓虹灯广告就是在此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当改进抽真空技术后,从实验中发现了阴极射线。人们对管壁上出现的美丽跳跃的绿色辉光所倾倒,那些有钱人把这种能发出绿光的管子悬挂在客厅里做装饰品,以炫耀其富有。
第四,这种管子引起很多科学家的兴趣。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了搞清楚这种射线是什么,进行了多次实验,其中一个现象使他异常激动。他在1879年英国的一次物理讨论会中,当场演示了这个新发现。他把薄云母片制成十字形,放在射线途中,使玻璃管壁上投影出清晰的十字,就在此时,克鲁克斯拿出一块马蹄形磁铁跨在管子中部,十字形阴影随磁铁发生偏移。光线不受磁场影响,而阴极射线随磁场偏移说明它不是光,而是带电粒子!在座的科学家们都震惊了。
第五,对于阴极射线,一派说是“波”,一派说是“粒”。十年后的1889年,德国科学家勒纳想办法把阴极射线引出玻璃管外,射线仍能激发荧光,仍受磁铁偏移,能使照相底片感光,使气体电离,对物体有穿透本领。这些发现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逐渐在接近打开原子的大门。
第六,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伦琴(1845--1923),在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本质问题时,偶然看到了自己手骨的影子,当时他紧张地出了一身虚汗。在随后连续七周的研究中,他断定是新发现,并拍成手骨照片。于1895年12月28日宣布了X射线的发现和手骨照片。伦琴的名字及新射线随电报码的嘀嗒声传遍了全世界,整个科学界为之震惊。那张骨骼的X射线照片,引起人们的惊恐和好奇。其实,这是在高速电子轰击下原子内层电子振动引发出的一种光。
第七,当时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想知道X射线出自阴极射线管的哪个部位。因为他的家族以研究荧光和磷光而著名。经过他的研究,于1896年5月18日宣布,铀具有天然放射线能力,人们把这种放射线叫“贝克勒尔射线”。当然,射线中总是存在着β射线,即电子射线。
第八,铀化合物放射现象引起两位科学家“居里夫妇”的注意。他们首先使用“放射性”一词。先后发现“钍”、“钋”和“镭”也有放射性。镭的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放射性的发现,动摇了原子不能再分割的传统观念。
第九,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电子引发出X射线和放射性,人们都去关注新发现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把“没用”的电子冷落一旁。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56--1940)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动能极大的微粒子流。他在15米长的玻璃真空管内,用旋转镜方法测得射线粒子速度是每秒10万公里,接着根据在电场和磁场的偏转测定带电微粒的荷质比,大约是氢原子(质子)的质量的1/1840。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在1897年4月公布时,竟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第十,电子是非常小非常小的颗粒,所带电荷也微小。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在1917年终于利用油滴实验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知道有电子存在是一回事,认识电子的规律又是一回事。仅仅知道电子存在就颠覆了人们的认识,若深入知道电子运动规律,西方科学中的大量理论将像垃圾一样被彻底清扫。西方人把原子看成是宇宙之砖,说它是最小单元。然而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电子更小,电子才是宇宙之砖。比喻为“砖”,不是因为小,也不是因为不可分。对人类来说,是电子给我们展现了眼前的这个世界,说展现、说组成都对,因为电子规律是自然世界规律的源头,关于这一点,西方科学远远没有认识,应该说还差十万八千里。举几个例子看看:
第一个,太阳系空间很大,其中所含物质很稀,太阳系是由引力场撑起来的,太阳光照到远处边界显得微弱暗淡。原子也类似这种情况,原子空间很大,原子核极小。人们看到物体密实饱满,并没有空的感觉,这是由电子运动而撑起来的,说电子组成这个世界并不过分。不理解电子的充实作用说明没有懂电子。
第二个,到如今,电子的半径大小、电子的质量大小、电子的电量大小都已经知道了。电子肯定是“颗粒”。然而,西方科学说电子既是波又是粒,这是错误解读。“波”是指运动状态,水波是水分子间的波动状态,你不能说水分子既是波又是粒。物有波动状态,场有波动状态,电子也有波动状态。电子是粒不是波。说电子是波,是物质波,是几率波,这都是错误认识电子的结果。
第三个,使物体做功才叫有能量。光和热的本质是电磁场,光和热推动物体做功,是通过与电子发生作用实现的。如果没有电子,光就体现不出有能量。因为西方科学不懂电子规律,硬是给光安上“动量”和“动质量”的概念。
第四个,西方科学至今搞不懂这个世界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说起来,由颗粒组成的物体本应是离散的。然而,由于电子带电,电有电场,电子运动产生电磁场,电磁场与电子间又会有纠缠关系,使得物质变成连续状态。如果懂得电子与电子通过电磁场纠缠的秘密,就不会提出连续和离散这样的问题。
第五个,电子的最深秘密是产生电磁波的规律。凡电磁波都是电子发出的,太阳光、灯光、可见光、非可见光、激光、γ光以及各类电磁波信号,都是电子发出的。电磁波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这在无线电技术中是常识。光有连续光和脉冲光两种,激光是连续光,而阳光和灯光都是特殊的脉冲光,特殊性在于,阳光和灯光是电子单周期振荡产生的单周期电磁波。阳光和灯光是无数单周期光叠加而成的光。因为西方科学不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误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进而把光子误认为是“颗粒”,●竟然还列为是基本粒子的一员,●胡说光子是电磁力的交换子,●还说粒子湮没变成光。现如今,整个西方科学界把光概念错误到一蹋糊涂的程度:从能量子、光量子、光子、波粒二象性、基本粒子、传递子、湮没的去向等,一路错下来,根源就是不解电子的秘密。
大宇宙不复杂,人体小宇宙也不复杂,一切秘密尽在共性之中。
大宇宙的共性是电子,电子是宇宙的双极性阴阳之砖,深藏着奥秘。物理学中一切难题都可以从电子上找到答案。
人体的共性是血液,血液规律是生物在亿万年进化中优化出来的,血液是人体健康之本,深藏着人体的奥秘。凡疾病问题都可以从血液中找出答案。
世界不复杂。西方科学历程艰难、错误层叠,只因为太势力、太霸道、太迷信、太固执,没有真正把整体人类的长远利益装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