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调理
阳虚:
火力不够,阳气不足。
怕冷!怕冷!怕冷!要吃热,穿暖。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
阳虚的困扰:
怕冷,尤其背、腹部。到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没到老年,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凉的更容易腹泻。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
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
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
「肾其华在发」,所以肾气容易不足的阳虚质会有头发稀疏、脱发等问题。
情绪消沉,容易有抑郁倾向。
耳鸣、色斑。
睡眠轻、容易惊醒。
常常咬到自己的舌头。
黑眼圈、口唇发暗。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眼圈口唇则会反映脾脏的问题。
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这种表现,下寒是真,上热是假,勿擅自吃清热解毒败火药物。
阳虚的原因:
熬夜,总是超过23点也不睡觉。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
离空调近一点,才够凉快。
冬季,还习惯光脚穿鞋。
冬季露着膝盖穿短裙。夏季空调下穿露脐装。
过度控制饮食,营养不良。
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为阳虚质。
吃了太多的生冷寒凉或者工作环境湿冷。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久病损伤阳气。
长期大量运动,或喜欢桑拿 ,出汗过度。
汗出当风,大汗淋漓之后,总是要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警惕:
肥胖:如果你是一个又白又软的胖子,那么减肥首先要考虑加强阳气的补养,绝对不要忍饥挨饿。
骨质疏松:阳虚质到了更年期、老年期很容易患骨质疏松。
关节炎、类风湿:阳虚的人容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血脉痹阻不通。
水肿:体内水液不能蒸腾,会出现小腿或脚踝水肿。
色斑: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褐斑,这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
痛经、宫寒:因寒性收引,常有痛经,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严重可导致宫寒不易受孕,或子宫肌瘤。
冠心病、心率失常:有一种冠心病是因阳气不足,心(胸)阳不振,痰浊凝聚,气血瘀滞,痰浊、阴寒、瘀血痹阻心脉导致。
脾胃虚寒症:吃凉腹痛,平日容易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别怕冷,特别没精神,血压低。
过敏性鼻炎、哮喘:体内寒气过重,天气变冷,或遇冷空气就喷嚏不断,发展出鼻塞,鼻息肉,甚至严重会发展到哮喘。
改善方法:
饮食有原则:
多吃温性、容易消化的补益食物。
忌食生冷: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寒凉最伤脾胃。
喝水要小口,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生姜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保暖:
腹背,小腹(女孩子的子宫所在,需重点保护),腰部,脚和腿是保暖的重点。
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更不能用空调、电扇直对身体吹凉风。
每晚烫脚,搓后腰。后腰暖融融最养肾。
多运动:
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轻松愉快:
阳虚的人大多安静、内敛,所以不宜选择过于兴奋、亢奋,张扬的活动和工作。因为阳虚虽然很容易兴奋,但是很快就会消沉,接下来就会心神不稳。
多听轻松、活泼的音乐。
拒绝熬夜:
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最佳时机。
关注穴位: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艾灸、推揉都可以。
阳虚体质惊蛰饮食小贴士:
适宜:蚕豆、茼蒿、韭菜、胡萝卜、醪糟、虾、菜心
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若过旺则易克伤脾土。阳虚怕冷或表现在脾胃阳虚,或表现在肝肾阳虚,或体内有寒。饮食多选择甘(孙思邈:“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辛(温且发散、肾苦燥,食辛以润之)食物。多吃些蚕豆、茼蒿、韭菜、胡萝卜、茵陈蒿、无花果、金桔、醪糟、杏仁、芥蓝、菜心、大枣、糯米、虾等。
少吃:辣椒,煎炸食物,烟酒,各种酸甜加工饮料,生冷
仲春,阳虚体质容易出现各种虚火,多为冬季受寒凉或消耗过度所致(熬夜、纵欲等),肾阳亏损,肾水无法滋润,加之天气干燥,千万不要清凉泻火,可遵照饮食适宜慢慢调理。《养生论》“勿食生冷。”因为阳气渐渐发散到体表,脾胃的中气相对不足,此时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脾胃。避免辣椒,煎炸食物,烟酒不过量,不能把各种酸甜加工饮料当水喝,这些都是伤肾的做法。惊蛰之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活跃,爱好生鱼之人,在这段时间内应少食或忌食,以防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兔肉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阳虚体质惊蛰运动小贴士:爬山、快步走、跳舞、骑自行车
《摄生论》“春日……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此时运动可以微微出汗,但不可大汗,这样可以将冬天蕴伏之气发散出来,一些有氧运动如爬山、快步走、跳舞、骑自行车等等开始恢复起来。肝的疏泄功能与春季万物生发,柔和顺畅的特性相一致。肝主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拉伸运动则益于筋脉的舒张,促进气血运行,利于肝胆疏泄。
阳虚体质惊蛰起居小贴士:睡眠养肝
形倦神疲、烦躁、失眠、脾胃寒、冒痘、咳嗽、溃疡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阳虚没能跟上春季肝阳升发的各种表现。注意劳逸结合,不劳则气血瘀滞不畅,少逸则精血暗耗。肝主藏血,《黄帝内经-素问》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足够的睡眠,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晚上11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体力无法恢复,连带思考能力也会减弱。
阳虚体质惊蛰情绪小贴士:清净养神亦养肝
清净养神亦养肝。俗语说:“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心静神安,肝气柔畅,精气充盛,形体健壮,真气内从,邪不可侵,病不能生;心神躁动不安,精气日益耗损,元气衰败,机体早衰。肝是将军之官,主疏泄,帮助人体的气血得到畅通,废物不致瘀阻。不要因神伤而耗伤心血,使得肝疏泄失常,影响脾胃、胆肠等功能。
阳虚体质惊蛰茶饮小贴士: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将茶叶(一般以绿茶居多)和茉莉花进行拼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茉莉花性温,有理气和中、清虚火的作用,与性寒的绿茶相联姻,可理气止痛、消肿解毒、温中和胃、强化免疫。很适合春季下午提不起精神,眼睛酸痛时饮用。
火力不够,阳气不足。
怕冷!怕冷!怕冷!要吃热,穿暖。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
阳虚的困扰:
怕冷,尤其背、腹部。到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没到老年,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凉的更容易腹泻。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
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
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
「肾其华在发」,所以肾气容易不足的阳虚质会有头发稀疏、脱发等问题。
情绪消沉,容易有抑郁倾向。
耳鸣、色斑。
睡眠轻、容易惊醒。
常常咬到自己的舌头。
黑眼圈、口唇发暗。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眼圈口唇则会反映脾脏的问题。
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这种表现,下寒是真,上热是假,勿擅自吃清热解毒败火药物。
阳虚的原因:
熬夜,总是超过23点也不睡觉。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
离空调近一点,才够凉快。
冬季,还习惯光脚穿鞋。
冬季露着膝盖穿短裙。夏季空调下穿露脐装。
过度控制饮食,营养不良。
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为阳虚质。
吃了太多的生冷寒凉或者工作环境湿冷。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久病损伤阳气。
长期大量运动,或喜欢桑拿 ,出汗过度。
汗出当风,大汗淋漓之后,总是要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警惕:
肥胖:如果你是一个又白又软的胖子,那么减肥首先要考虑加强阳气的补养,绝对不要忍饥挨饿。
骨质疏松:阳虚质到了更年期、老年期很容易患骨质疏松。
关节炎、类风湿:阳虚的人容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血脉痹阻不通。
水肿:体内水液不能蒸腾,会出现小腿或脚踝水肿。
色斑: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褐斑,这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
痛经、宫寒:因寒性收引,常有痛经,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严重可导致宫寒不易受孕,或子宫肌瘤。
冠心病、心率失常:有一种冠心病是因阳气不足,心(胸)阳不振,痰浊凝聚,气血瘀滞,痰浊、阴寒、瘀血痹阻心脉导致。
脾胃虚寒症:吃凉腹痛,平日容易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别怕冷,特别没精神,血压低。
过敏性鼻炎、哮喘:体内寒气过重,天气变冷,或遇冷空气就喷嚏不断,发展出鼻塞,鼻息肉,甚至严重会发展到哮喘。
改善方法:
饮食有原则:
多吃温性、容易消化的补益食物。
忌食生冷: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寒凉最伤脾胃。
喝水要小口,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生姜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保暖:
腹背,小腹(女孩子的子宫所在,需重点保护),腰部,脚和腿是保暖的重点。
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更不能用空调、电扇直对身体吹凉风。
每晚烫脚,搓后腰。后腰暖融融最养肾。
多运动:
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轻松愉快:
阳虚的人大多安静、内敛,所以不宜选择过于兴奋、亢奋,张扬的活动和工作。因为阳虚虽然很容易兴奋,但是很快就会消沉,接下来就会心神不稳。
多听轻松、活泼的音乐。
拒绝熬夜:
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最佳时机。
关注穴位: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艾灸、推揉都可以。
阳虚体质惊蛰饮食小贴士:
适宜:蚕豆、茼蒿、韭菜、胡萝卜、醪糟、虾、菜心
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若过旺则易克伤脾土。阳虚怕冷或表现在脾胃阳虚,或表现在肝肾阳虚,或体内有寒。饮食多选择甘(孙思邈:“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辛(温且发散、肾苦燥,食辛以润之)食物。多吃些蚕豆、茼蒿、韭菜、胡萝卜、茵陈蒿、无花果、金桔、醪糟、杏仁、芥蓝、菜心、大枣、糯米、虾等。
少吃:辣椒,煎炸食物,烟酒,各种酸甜加工饮料,生冷
仲春,阳虚体质容易出现各种虚火,多为冬季受寒凉或消耗过度所致(熬夜、纵欲等),肾阳亏损,肾水无法滋润,加之天气干燥,千万不要清凉泻火,可遵照饮食适宜慢慢调理。《养生论》“勿食生冷。”因为阳气渐渐发散到体表,脾胃的中气相对不足,此时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脾胃。避免辣椒,煎炸食物,烟酒不过量,不能把各种酸甜加工饮料当水喝,这些都是伤肾的做法。惊蛰之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活跃,爱好生鱼之人,在这段时间内应少食或忌食,以防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兔肉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阳虚体质惊蛰运动小贴士:爬山、快步走、跳舞、骑自行车
《摄生论》“春日……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此时运动可以微微出汗,但不可大汗,这样可以将冬天蕴伏之气发散出来,一些有氧运动如爬山、快步走、跳舞、骑自行车等等开始恢复起来。肝的疏泄功能与春季万物生发,柔和顺畅的特性相一致。肝主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拉伸运动则益于筋脉的舒张,促进气血运行,利于肝胆疏泄。
阳虚体质惊蛰起居小贴士:睡眠养肝
形倦神疲、烦躁、失眠、脾胃寒、冒痘、咳嗽、溃疡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阳虚没能跟上春季肝阳升发的各种表现。注意劳逸结合,不劳则气血瘀滞不畅,少逸则精血暗耗。肝主藏血,《黄帝内经-素问》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足够的睡眠,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晚上11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体力无法恢复,连带思考能力也会减弱。
阳虚体质惊蛰情绪小贴士:清净养神亦养肝
清净养神亦养肝。俗语说:“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心静神安,肝气柔畅,精气充盛,形体健壮,真气内从,邪不可侵,病不能生;心神躁动不安,精气日益耗损,元气衰败,机体早衰。肝是将军之官,主疏泄,帮助人体的气血得到畅通,废物不致瘀阻。不要因神伤而耗伤心血,使得肝疏泄失常,影响脾胃、胆肠等功能。
阳虚体质惊蛰茶饮小贴士: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将茶叶(一般以绿茶居多)和茉莉花进行拼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茉莉花性温,有理气和中、清虚火的作用,与性寒的绿茶相联姻,可理气止痛、消肿解毒、温中和胃、强化免疫。很适合春季下午提不起精神,眼睛酸痛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