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八
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八
17.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
什么叫电子独舞的世界?宇宙、太阳、地球、生命、思想等等的一切事物,人所面对的万事万物,都是电子在那儿跳舞的结果,而且是独舞。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表面上都是电子在运动,因此物体和分子表面上也都是电子在运动。原子核内部也有电子在运动,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内部仍然有电子在运动。这个世界,里里外外都有电子在运动,电子的运动极有规律,一丝不苟,这种有板有眼的跳动,说他是在跳舞恰如其分。我们就是生活在电子云、电子雾、电子霾中。电子这种小颗粒运动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当电子抖动到兴致勃勃时会发光,宇宙中所有的发光都是电子抖动的结果。电子从不乱舞,都是精准、有序、规范的舞蹈动作,所以,把电子在前台后台、里面外面独自舞蹈的精彩世界,叫做电子独舞的世界。
有人会说,原子核影响着电子运动啊?这就好比,导演负责编剧指挥,但自己并不登台表演,原子核在后台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静静注视着电子的表演,自己只是转身来回走动,仅此而已。在自然世界的大舞台上,人所看到的只有电子独角戏。如此精彩,不认识电子这个“舞腕”,实在不应该!
说到底,宇宙中只有物和场两样东西。所谓物,主要是指中子、质子和电子三种微小颗粒,因为他们在宇宙中是稳定存在的,本身又具有量的特征,即质量和电量。所谓场,是指三种颗粒周围都附带有虚空的东西,把这种虚空的东西称为场,主要是引力场和电场。引力场非常微弱,只有大量聚集后才能显示出作用。引力场是单极性发散场,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只有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宇宙中的星球、星系、星系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主要是引力场起的作用。电场在小颗粒中是相对强大的场,在原子核、原子和分子中显示出巨大作用。电场是环形场,一定要首尾相接,是具有两个方向的双极性场,既有吸引作用,也有排斥作用,还能有抵消中的平衡作用。正是电场在微粒中表现出强大的环形的双极性特点,电子才会按规定标准跳动,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三种颗粒中,中子与质子是复合形结构,他俩本质上相同,只是内部的电子做着不同状态的高速运动,质子表现出带有一个电量的正电荷,中子表现出电荷平衡的不带电。电子既小又轻,质量只是质子的1/1876,电子带有最小单位的基本电量,这个电量对于微小电子来说却是巨大的。
这三种颗粒组成代表92种自然元素的原子,三种颗粒的大小相对于他们组成的原子大小来说太不成比例了,好比是小米粒组成个大足球场,比一滴液吹起个大肥皂泡还要虚空千万倍。原子这种虚空的最外层是由电子占据着,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和所触摸到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电子。正因为接触的是电子,磨擦带走一些电子或留下一些电子,才会发生静电现象。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避不开电子,我们实际是埋在电子中而生存的。
人讲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若从物理学和哲学上讲,宇宙中只有物和场;若从人的感觉上来说,宇宙中只有物和光;若从化学上来认识,宇宙中只有元素和光谱。至于说空间呀、时间呀、温度呀、力量呀、能量呀,那都是人在认识物和场运动过程中在脑袋里形成的概念。人用什么概念去解读宇宙,那不关宇宙的事。宇宙早于人的存在,他不用理睬人,他按固有规律只有物和场的运动。若这样说,宇宙是如此简单,那么,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怎样出现的呢?表现的主体或者说表演的主角,是谁呢?答案十分肯定——电子!
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稳定粒子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三种,其他的不密切。质子和中子是复合粒子,只有电子是单独粒子,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三种颗粒当中,电子比质子和中子轻的多也小得多,但电子所带的电量是最小的基本电荷。这个基本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值与电子的轻小比起来过于强大,正是电子轻小和携带巨大电场值这个特点,电子成为了宇宙中的主角。自然世界所有的精彩剧目(事物)都是由电子表演出来的。电子运动带动着电场运动,电场运动中的一种特例就是光。电子振动产生光,光反过来又影响电子振动,就是说,人看到的自然世界就是电子与光的相互作用。这样看,人所面对的自然世界,就是电子与光纠缠着运动的世界,所以电子独舞的世界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
原子内部电荷是平衡的,表现出电中性,当多电子时表现出负离子,当少电子时表现出正离子。在分子层面上也一样,分子是电中性,当磨擦丢掉电子时带负电荷,当磨擦增加电子时带正电荷。具体到质子层面上也是如此,中子是电中性,当他少一个电子时,就变成质子表现出正电性。这样看,电的双极性及电场的双极性都是由电子决定的。不仅如此,从化学性质上来说,宇宙中有92种自然元素,每种元素性质不同,都是由电子数量决定的。如,具有35个电子的溴,是褐色活泼的液体;具有36个电子的氪,是惰性气体;具有37个电子的铷,是活泼的金属。由此可以看出电子主宰元素性质的能力。当然,很多人认为那是质子带正电荷的数量决定着元素性质。你可以换个角度看,不带电中子里少一个电子就变成质子,质子带有少一个电子的电量,因此可以说是少电子数量的质子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无论怎么看,归根结底是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性质。
真正奇妙的事情还不在于电子数决定了92种元素,原子可以组成无穷多的分子,而每种分子的性质都不相同,这也是由电子决定的。电子决定物质性质不同也算不上是最奇特的事情。真正奇特的事情在于:所有分子的电子规律既不同却又很稳定。这就是,光谱是分子“指纹”的原因。
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固然很奇特,问题是这种多样性为什么能存在而且稳定呢?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共性和差异,共性的存在,从共性出发,才会有差异的存在,因为共性的存在并且是稳定的,所以无论差异如何变化,差异才会是稳定的。例如,无论从哪里采掘的金子,无论用什么方法加工处理,无论做成什么装饰品,甚至用火把他们熔化,发出光芒,到最后,我们仍能认出他们是一模一样的东西——金子。分子原子这种同一性、稳定性,在被破坏后的恢复性,都是由电子规律运动形成的。电子奇妙的舞蹈通过光谱学就能认识到这一点。
光谱规律能揭示出电子运动奥妙背后所深藏的奥妙。电子带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子运动时,电场就跟随着运动,运动的电场一定会在垂直方向产生磁场(这就是奥斯特发现的规律)。产生磁场并不算最神奇,真正神奇的是,当电子振动时(过零点的周期运动),会产生向远方传送的感应电磁波。这仍不算神奇的最高点,最最神奇、最最重要的是,至少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当电子振荡一个周期电磁波就射了出去,振荡一个周期,电磁波就射了出去,当无数电子这样跳动(跳动才是振动)的时候,如万箭齐发,光箭只与固定频率有关,不可能连续,这样的光箭组成的光束就是我们人类看到的光。
我们白天和夜晚都生活在大气层的电子云中,当阳光照射时,各种频率的光与电子云发生纠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原子核中的质子用自己的环形场占据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空间,这空间的外边缘是由电子来界定和填充的,因此人看到的物体实际都是看到的由电子组成的边界。这样,这个世界是由电子撑起来的,物体的体积、形状、形态、颜色和性质等等,都是电子承担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是由电子组成的世界。
电子带有电荷,电荷只有一种电荷,由于电子所处状态不同,所以会有正电场和负电场,有正电流和负电流。今天我们把正负看成是二,把南极北极看成是二,其实,正负电是一,磁场两极是一,阴阳两极也是一。电流是环形的,是一;电场是环形的,是一;磁场是环形的,是一;阴阳是环形的,是一。
中国的祖先早已经悟出,天地之道是“阴阳”,阴阳这种两极是一,所以会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说法。
用今天的认识去看,天地的主角是电子,电子的正负(阴阳)是“一”,是电子这种阴阳的“一”生出了天地万物。
17.世界是电子独舞的世界
什么叫电子独舞的世界?宇宙、太阳、地球、生命、思想等等的一切事物,人所面对的万事万物,都是电子在那儿跳舞的结果,而且是独舞。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表面上都是电子在运动,因此物体和分子表面上也都是电子在运动。原子核内部也有电子在运动,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内部仍然有电子在运动。这个世界,里里外外都有电子在运动,电子的运动极有规律,一丝不苟,这种有板有眼的跳动,说他是在跳舞恰如其分。我们就是生活在电子云、电子雾、电子霾中。电子这种小颗粒运动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当电子抖动到兴致勃勃时会发光,宇宙中所有的发光都是电子抖动的结果。电子从不乱舞,都是精准、有序、规范的舞蹈动作,所以,把电子在前台后台、里面外面独自舞蹈的精彩世界,叫做电子独舞的世界。
有人会说,原子核影响着电子运动啊?这就好比,导演负责编剧指挥,但自己并不登台表演,原子核在后台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静静注视着电子的表演,自己只是转身来回走动,仅此而已。在自然世界的大舞台上,人所看到的只有电子独角戏。如此精彩,不认识电子这个“舞腕”,实在不应该!
说到底,宇宙中只有物和场两样东西。所谓物,主要是指中子、质子和电子三种微小颗粒,因为他们在宇宙中是稳定存在的,本身又具有量的特征,即质量和电量。所谓场,是指三种颗粒周围都附带有虚空的东西,把这种虚空的东西称为场,主要是引力场和电场。引力场非常微弱,只有大量聚集后才能显示出作用。引力场是单极性发散场,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只有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宇宙中的星球、星系、星系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主要是引力场起的作用。电场在小颗粒中是相对强大的场,在原子核、原子和分子中显示出巨大作用。电场是环形场,一定要首尾相接,是具有两个方向的双极性场,既有吸引作用,也有排斥作用,还能有抵消中的平衡作用。正是电场在微粒中表现出强大的环形的双极性特点,电子才会按规定标准跳动,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三种颗粒中,中子与质子是复合形结构,他俩本质上相同,只是内部的电子做着不同状态的高速运动,质子表现出带有一个电量的正电荷,中子表现出电荷平衡的不带电。电子既小又轻,质量只是质子的1/1876,电子带有最小单位的基本电量,这个电量对于微小电子来说却是巨大的。
这三种颗粒组成代表92种自然元素的原子,三种颗粒的大小相对于他们组成的原子大小来说太不成比例了,好比是小米粒组成个大足球场,比一滴液吹起个大肥皂泡还要虚空千万倍。原子这种虚空的最外层是由电子占据着,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和所触摸到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电子。正因为接触的是电子,磨擦带走一些电子或留下一些电子,才会发生静电现象。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避不开电子,我们实际是埋在电子中而生存的。
人讲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若从物理学和哲学上讲,宇宙中只有物和场;若从人的感觉上来说,宇宙中只有物和光;若从化学上来认识,宇宙中只有元素和光谱。至于说空间呀、时间呀、温度呀、力量呀、能量呀,那都是人在认识物和场运动过程中在脑袋里形成的概念。人用什么概念去解读宇宙,那不关宇宙的事。宇宙早于人的存在,他不用理睬人,他按固有规律只有物和场的运动。若这样说,宇宙是如此简单,那么,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怎样出现的呢?表现的主体或者说表演的主角,是谁呢?答案十分肯定——电子!
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稳定粒子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三种,其他的不密切。质子和中子是复合粒子,只有电子是单独粒子,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三种颗粒当中,电子比质子和中子轻的多也小得多,但电子所带的电量是最小的基本电荷。这个基本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值与电子的轻小比起来过于强大,正是电子轻小和携带巨大电场值这个特点,电子成为了宇宙中的主角。自然世界所有的精彩剧目(事物)都是由电子表演出来的。电子运动带动着电场运动,电场运动中的一种特例就是光。电子振动产生光,光反过来又影响电子振动,就是说,人看到的自然世界就是电子与光的相互作用。这样看,人所面对的自然世界,就是电子与光纠缠着运动的世界,所以电子独舞的世界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
原子内部电荷是平衡的,表现出电中性,当多电子时表现出负离子,当少电子时表现出正离子。在分子层面上也一样,分子是电中性,当磨擦丢掉电子时带负电荷,当磨擦增加电子时带正电荷。具体到质子层面上也是如此,中子是电中性,当他少一个电子时,就变成质子表现出正电性。这样看,电的双极性及电场的双极性都是由电子决定的。不仅如此,从化学性质上来说,宇宙中有92种自然元素,每种元素性质不同,都是由电子数量决定的。如,具有35个电子的溴,是褐色活泼的液体;具有36个电子的氪,是惰性气体;具有37个电子的铷,是活泼的金属。由此可以看出电子主宰元素性质的能力。当然,很多人认为那是质子带正电荷的数量决定着元素性质。你可以换个角度看,不带电中子里少一个电子就变成质子,质子带有少一个电子的电量,因此可以说是少电子数量的质子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无论怎么看,归根结底是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性质。
真正奇妙的事情还不在于电子数决定了92种元素,原子可以组成无穷多的分子,而每种分子的性质都不相同,这也是由电子决定的。电子决定物质性质不同也算不上是最奇特的事情。真正奇特的事情在于:所有分子的电子规律既不同却又很稳定。这就是,光谱是分子“指纹”的原因。
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固然很奇特,问题是这种多样性为什么能存在而且稳定呢?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共性和差异,共性的存在,从共性出发,才会有差异的存在,因为共性的存在并且是稳定的,所以无论差异如何变化,差异才会是稳定的。例如,无论从哪里采掘的金子,无论用什么方法加工处理,无论做成什么装饰品,甚至用火把他们熔化,发出光芒,到最后,我们仍能认出他们是一模一样的东西——金子。分子原子这种同一性、稳定性,在被破坏后的恢复性,都是由电子规律运动形成的。电子奇妙的舞蹈通过光谱学就能认识到这一点。
光谱规律能揭示出电子运动奥妙背后所深藏的奥妙。电子带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子运动时,电场就跟随着运动,运动的电场一定会在垂直方向产生磁场(这就是奥斯特发现的规律)。产生磁场并不算最神奇,真正神奇的是,当电子振动时(过零点的周期运动),会产生向远方传送的感应电磁波。这仍不算神奇的最高点,最最神奇、最最重要的是,至少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当电子振荡一个周期电磁波就射了出去,振荡一个周期,电磁波就射了出去,当无数电子这样跳动(跳动才是振动)的时候,如万箭齐发,光箭只与固定频率有关,不可能连续,这样的光箭组成的光束就是我们人类看到的光。
我们白天和夜晚都生活在大气层的电子云中,当阳光照射时,各种频率的光与电子云发生纠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原子核中的质子用自己的环形场占据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空间,这空间的外边缘是由电子来界定和填充的,因此人看到的物体实际都是看到的由电子组成的边界。这样,这个世界是由电子撑起来的,物体的体积、形状、形态、颜色和性质等等,都是电子承担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是由电子组成的世界。
电子带有电荷,电荷只有一种电荷,由于电子所处状态不同,所以会有正电场和负电场,有正电流和负电流。今天我们把正负看成是二,把南极北极看成是二,其实,正负电是一,磁场两极是一,阴阳两极也是一。电流是环形的,是一;电场是环形的,是一;磁场是环形的,是一;阴阳是环形的,是一。
中国的祖先早已经悟出,天地之道是“阴阳”,阴阳这种两极是一,所以会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说法。
用今天的认识去看,天地的主角是电子,电子的正负(阴阳)是“一”,是电子这种阴阳的“一”生出了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