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开了,樱花落了
樱花开了,樱花落了
---------日本樱花俳句集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樱花与日本分不开,而俳句也与樱花分不开。
一朵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而一棵樱花从开花到全部凋零也不过两周有余,边开边落,赏花者可以头顶盛开的樱花,脚踩满地凋落的花瓣。
俳句短,比任何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都短,但俳句往往可以用几个字打动人,因为写俳句的诗人不用隐喻,由衷、干脆、直接了当。
樱花开了:
天も花にええるか雲の乱れ足。
天也醉樱花,云脚乱蹒跚。
——野野口立圃
这是野野口立圃最著名的一首俳句,老天俯望着漫山的樱花都醉了,云也跟着一起蹒跚乱步,更不提花下赏花人的陶醉之程度。人、花、天如醉酒的老友,每年都在此时相逢。
赏樱花:
花の陰
あかの他人は
なかりけり
樱花树荫下
纵然萍水初相逢
亦非陌路人
——小林一茶
站在同一颗樱花下,或是隔着一片片樱花树相望,虽然是初见,却全然没有陌生之感,因为赏花人对樱花的挚爱,以及对花开、花落之美的共通追求把所有人都系在了一起。此时,赏花人便成了一枝上紧密相连的樱花。
樱花落了:
花散りてまたしづかなり園城寺
樱花凋谢后,园城寺里又宁静。
——上岛鬼贯
上岛鬼贯不写樱花盛开时古寺里热闹之景,却把花落之后宁静,甚至冷清的感受告诉了我们,因为他没有办法,古寺留不住赏花人,落花更留不住赏花人,明年这个时候,人还会伸着脖子踏进来看花,然后低着头走出去,等花落了以后。
花散るや伽藍の枢落し行く
伽蓝正是落花时, 落下门闩僧人去。
——野泽凡兆
这首虽和上岛鬼贯一样,写落花,却表达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心境。伽蓝寺里的樱花落了,僧人走了,这一切都顺其自然。
是樱花落了,僧人落下门闩离去;还是僧人离去后,樱花才慢慢凋落,都不重要,这是一种“无动于衷”的哀,而“樱花凋谢后,园城寺里又宁静”却是一种无奈的哀。
俳句里写花的不计其数,但大多是写樱花的,偶尔也有梅花、藤花等。樱花在日本文化里代表了太多东西:
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樱花。
——大岛蓼太
中国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日本人却说三日不见的世界早已开满了樱花,世事无常,开花落花都在一瞬之间。
相思最销魂,昏灯处上掩重门,落樱更伤春。
——家舍白雄
此俳句最像词,欧阳修《蝶恋花》中“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是抓不住春天、抓不住时间的,只有在花盛开的时候才知道,春天还在。
回顾世人皆惧死,夜风劲吹散入樱。
——三岛由纪夫
这是三岛剖腹自杀前的绝命辞,暂不论其自杀之动机(不懂),但樱花之凋零与日本人对“死”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人尚死,殉情、牺牲、剖腹,无不都是主动求死;这般死去是对个人尊严的最好维护。樱花开的时候绚丽灿烂,落的时候干干净净。
君不见,
樱花明日落尘埃,倾尽全力瞬间开。
——九条武子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和钟嵘《诗品序》中“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类似,但物哀里还有对尘世的一种“怜”,樱花马上就要落了,在短暂的几天花期里,樱花倾尽全力地开着,而诗人站在花下,抱着悲哀、怜爱的眼光目睹这一切的发生。
哎呀连声赞,花满吉野山。
——安原贞室
看到樱花漫山遍野,女诗人由衷发出赞叹。
吴师通
2015.3.18
---------日本樱花俳句集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樱花与日本分不开,而俳句也与樱花分不开。
一朵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而一棵樱花从开花到全部凋零也不过两周有余,边开边落,赏花者可以头顶盛开的樱花,脚踩满地凋落的花瓣。
俳句短,比任何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都短,但俳句往往可以用几个字打动人,因为写俳句的诗人不用隐喻,由衷、干脆、直接了当。
![]() |
佳韵同学摄于美国 |
樱花开了:
天も花にええるか雲の乱れ足。
天也醉樱花,云脚乱蹒跚。
——野野口立圃
这是野野口立圃最著名的一首俳句,老天俯望着漫山的樱花都醉了,云也跟着一起蹒跚乱步,更不提花下赏花人的陶醉之程度。人、花、天如醉酒的老友,每年都在此时相逢。
赏樱花:
花の陰
あかの他人は
なかりけり
樱花树荫下
纵然萍水初相逢
亦非陌路人
——小林一茶
站在同一颗樱花下,或是隔着一片片樱花树相望,虽然是初见,却全然没有陌生之感,因为赏花人对樱花的挚爱,以及对花开、花落之美的共通追求把所有人都系在了一起。此时,赏花人便成了一枝上紧密相连的樱花。
樱花落了:
花散りてまたしづかなり園城寺
樱花凋谢后,园城寺里又宁静。
——上岛鬼贯
上岛鬼贯不写樱花盛开时古寺里热闹之景,却把花落之后宁静,甚至冷清的感受告诉了我们,因为他没有办法,古寺留不住赏花人,落花更留不住赏花人,明年这个时候,人还会伸着脖子踏进来看花,然后低着头走出去,等花落了以后。
花散るや伽藍の枢落し行く
伽蓝正是落花时, 落下门闩僧人去。
——野泽凡兆
这首虽和上岛鬼贯一样,写落花,却表达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心境。伽蓝寺里的樱花落了,僧人走了,这一切都顺其自然。
是樱花落了,僧人落下门闩离去;还是僧人离去后,樱花才慢慢凋落,都不重要,这是一种“无动于衷”的哀,而“樱花凋谢后,园城寺里又宁静”却是一种无奈的哀。
![]() |
佳韵同学摄于美国 |
俳句里写花的不计其数,但大多是写樱花的,偶尔也有梅花、藤花等。樱花在日本文化里代表了太多东西:
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樱花。
——大岛蓼太
中国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日本人却说三日不见的世界早已开满了樱花,世事无常,开花落花都在一瞬之间。
相思最销魂,昏灯处上掩重门,落樱更伤春。
——家舍白雄
此俳句最像词,欧阳修《蝶恋花》中“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是抓不住春天、抓不住时间的,只有在花盛开的时候才知道,春天还在。
回顾世人皆惧死,夜风劲吹散入樱。
——三岛由纪夫
这是三岛剖腹自杀前的绝命辞,暂不论其自杀之动机(不懂),但樱花之凋零与日本人对“死”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人尚死,殉情、牺牲、剖腹,无不都是主动求死;这般死去是对个人尊严的最好维护。樱花开的时候绚丽灿烂,落的时候干干净净。
君不见,
樱花明日落尘埃,倾尽全力瞬间开。
——九条武子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和钟嵘《诗品序》中“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类似,但物哀里还有对尘世的一种“怜”,樱花马上就要落了,在短暂的几天花期里,樱花倾尽全力地开着,而诗人站在花下,抱着悲哀、怜爱的眼光目睹这一切的发生。
哎呀连声赞,花满吉野山。
——安原贞室
看到樱花漫山遍野,女诗人由衷发出赞叹。
吴师通
20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