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8《园冶》by 计成与《万历十五年》by 黄仁宇
这本彩绘版《园冶》是去年偶然在天河城的书店看到的,有原文有翻译,多亏了翻译把文言译成白话,不然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真的去看《园冶》。 但是,wait for it, 我惊讶的发现,《园冶》首先不是大师作品集,其次它不是园林设计论文集,相反,它是一本明末的《园林设计资料集》。对的其实《建筑设计资料集》一点也不low而且各国都有。大天朝从宋代起就有建筑设计资料集了,没错就是《营造法式》。 之所以把两本书联系起来看,是因为我在这一版《园冶》里找到了计成的序言,然后发现他生活在,万历朝到崇祯朝期间(1),也就是说,在计成的建筑师生涯巅峰的那几年,也是大明朝政局最动荡的几年。曾经我把各种野路子明史读了那么多遍,却从没想过《园冶》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写下的。看《万历十五年》其实真的只是因为这本书相对靠谱一点吧。 后人看历史,总是忧国忧民。拿这样的眼光看当代亦同。回想当年崇祯办了魏忠贤时,全国上下一样欢呼,结果却室东林党再接再厉祸国殃民,或者说,制度腐败到了那个地步,不管是魏忠贤还是东林党,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助燃剂而已。所以说起来万历也还算是略有作为的吧。扯远了(再扯就要比较张居正和王安石变法不谋而合的悲剧了)。总之,计成自序里说他仕途不顺所以退休在家修身养性顺便给土豪造个园林玩,也是一种避世避祸的办法呢。有趣的是,计成在后续里还写到,成书主要目的是因为世道艰难,留下一点造园的手艺给后辈,子孙能混口饭吃(写不下去了我要去哭会先)。别的我不知道,但计成卒于崇祯十五年,两年后李自成攻陷北京,清军入关。 国都破了,还造什么园呢。 具体一点说,从偎研吾的《反造型》开始,我就开始思考一个观点,即中国的主流审美不讲究过分的“趣味性”所以巴洛克那种审美情趣在中国是没有土壤的。原因嘛,挺讽刺。中国古代的主流审美是官场,是文人。文人想的基本都是一件事:如何一边装清高一边升官发财。无论唐诗宋词,流传至今的文章里十篇有八篇只说了一件事:皇帝你为啥不重用我呢?你看我又高洁又油菜花。而且如果你要是表达得太过直白会被大家嘲笑的。必须要反着说:我真的真的真的非常enjoy眼前的山清水秀大好河山,虽然我被贬了,但人家开心无极限亲。(皇帝你快看到我看到我!) 所以,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意境。作为各大园林的主人,这些大文豪们的园子必须也要讲究那个意境。你看红楼梦,林黛玉住的潇湘馆,贾宝玉第一次命名的时候起作:有凤来仪.其实并没有很奢华,论土豪,贾宝玉住的怡红院最土豪,其次应该是薛宝钗的住处。但是轮情调,潇湘馆完胜。所以。文豪们给自己造园。绝不喜欢大红大绿大紫那个热闹。清风亭啦明月阁啦时最好的。意境在,那才是好的建筑好的园子。 但是,但是。这绝不是说造园不需要形式上的审美。计成纪录了很多窗花,游廊,地砖,的花纹。连太湖石都有讲究:什么样的形状姿态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