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遗迹录·怀柔县
万里长城-怀柔段
北京地区内的长城,绵延近千里,保存较完整。这段长城大多构筑在高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县衙大门
城关镇府前街15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自建县治起,一直为县府大门,至今仍为怀柔县人民政府的大门。大门面阔3间,长11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前廊后厦,朱门碧瓦,过厅中间为通道,两边为耳房,螭吻调脊,有绿琉璃瓦和滴水,八檩结构,大理石垒基。经多次修茸。1989年7月,再次进行了整修,对"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的24个殿角兽,2个殿脊吻兽,依原式重新安装。明代时,大门外东有"彰善亭",西有"弹恶亭",中有"申明亭",清时已废。50年代初,门前留有大炮2门,60年代移交北京军事博物馆保存展出。大门内原有仪门,今已废。1992年又将衙门过厅两侧的耳房改建成仿古式耳房。门厅两侧置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门前竖有旗杆。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峪(青龙峡)长城
怀北镇大水峪。原有关城,今不存。山上敌楼保存完好。
神堂峪长城
燕栖镇神堂峪。还有屯兵古堡遗迹
黄花城
九渡河镇黄花城。建于名。1971年建水库拆除黄花城关。现还存二道关。
红螺寺
红螺山。创建于唐,初名"大明寺",后更名为"资福寺"。金、元、明、清,几经修葺,曾为京北地区名刹。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基、藏经殿及后殿、东西配殿,共分四进院,带东西跨院,格局保留完整。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雁栖镇红螺山下。始建于金代。
赵尔巽墓
怀北镇神山村北
范承谟墓
怀北镇怀北庄。范承谟,范文程之子。
凤翔寺
杨宋镇仙台。始建于堂,原有七层殿宇,今存三间大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柏树一棵,树龄500年,嘉庆年间重修碑一块,明万历年间铁钟一口,辽代经幢两节,仙人井一口,唐代建寺高僧真金化身等古物。此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据说日本仙台市就是由凤翔圣地仙台村得名的。
水母娘娘庙遗址
桥梓镇西茶坞。三层大殿,前有戏台。现存重修碑两块。有六百年树龄的槐抱楸。
范将军墓
黄花城乡黄花镇
鹞子峪城堡
建于明嘉靖年间。长城的驻兵城堡。保存完好。村内有一500年银杏树。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慕田峪长城
三渡河乡慕田峪。慕田峪长城始建于北齐。慕田峪关建于明永乐年间。
关帝庙
琉璃庙乡琉璃庙小学。相传当年建庙时挖地基挖出三块琉璃瓦,村人认为级乡,乃将瓦放在庙的房顶上,俗称琉璃庙
昙云寺
喇叭沟门当间营。佛道混合式寺庙。三进院落,第三进在洞里。供观音菩萨、天圣娘娘等。
汉代铸币遗址
城关镇龙山东路。出土大量五铢钱范模汉朝在北方的重要铸币制范之地
撞道口关
黄花城撞道口村。明建。亦称镇虏关。保存较好 箭扣长城
渤海镇珍珠泉村。此处山势极为险峻,长城走势富于变化和韵律。长城以大块白云岩建筑,非常壮美。
长园
雁栖镇长园村。建于明朝的关城,今存遗址。
九谷口长城
淮北镇河防口村。有夹扁楼,其受地势所限,形成狭长形状,长边开3箭窗,短边2个,在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河防口为长城的重要关口,仅存遗迹
大榛峪长城(响水湖)
渤海镇大榛峪村。
火门洞石塔
九渡河镇黄花城。圆形覆钵式,石砌。元明时期建。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水峪关遗址、长城
九渡河镇西水峪。有水中长城、关城遗址、明代守边将士所栽100亩板栗。山上长城保存较好,黄色花岗岩筑。
旺泉
沙峪乡旺泉峪村东。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汤"。泉水奇特,水旺则出现一种黑色小鱼,水少则无。
渤海所古城
沙峪乡渤海所村。渤海所城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一个小盆地,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成。城墙全长1467米,宽4米,高6.8米,墙体全部由石头砌成。城内面积约为120.96万平方米。城有4门,北门封闭;东门匾额为"天山东府";西内门的匾额为"永固门",西外门匠额为"拱护陵京";南内门匠额为"渤海城",甫外门匾额为"黄花路"。城内18米宽的大街直对东、西、南、北门,形成了宽阔的十字街,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条,两旁整齐地栽有上百棵古槐。渤海所不仅是古乡镇,而且是拱护明陵寝重地,原只有黄花路守备守护陵寝后门。嘉靖三十二年,移参将于渤海所驻扎。现在,十字街路中心的石条还原地未动,衙门的石碑仍在。
北沟摩崖石刻
沙峪乡北沟村北山沟内。有8处刻字,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山沟里。均为阴文,字体约80厘米见方。是明代官员多次视察边关的题写。沟口第l处是横幅字"警心慎辔"。进沟后距村约500米处东山坡上为第2处,竖刻"观澜"2个大字,其左侧有"怀野" 2个小字。再往里路西有两处石刻:一处为横刻"秦皇旧址",一处为竖刻"李逢时书"4个小字。稍北边一块巨石上竖刻"秦皇旧址"。第5处竖刻"亟关弥险"。第6处竖刻为"名关",在其左方刻有"少山"2个小字;第7处竖刻"天限华夷"4个大字,左旁有"怀野"2个小字;第8处横刻大字"苍岩翠相",在其右首有竖刻的小字"万历",其左下有竖刻的"李逢时书"4个小字。这8处刻字除村口第l处缺"辔"字外,其余7处保存完好。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眼楼长城(北京结)
渤海镇七队村。在此时北京一分而二,即内外长城的结点。九眼楼为长城敌楼之最,建在海拔1100米的火药山上,足见其在长城防线的重要地位
古渔阳城遗址
北房镇梨园庄村东0.5公里处。遗址东西长300一400米,南北宽200一300米。地势较高,地面上秦砖汉瓦残片甚多。相传周围有土城墙,故得名"城子地"。"渔阳"古县名,秦置,以在渔水之阳而得名。西晋时废,后复,北齐又废。秦汉时渔阳郡治所在此。秦二世发闾戌渔阳即指此地。历史上"渔阳"郡治所更改过多次,如北魏时移治所于"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县以北);北齐时迁"渔阳"于幽州东(今北京市通县地区);隋唐又迁"渔阳"于蓟县。1982年至1984年先后出土秦汉时期陶器和汉代的日光铜镜、五铢币等多种文物。
甘为霖"旧石叹"碑
现存于县政府院内。碑高2.5米,宽0.87米,厚0.23米。汉白玉石料镌成,碑首云纹。因系甘为霖所书,故亦称甘为霖碑。明嘉靖十五年(1536),工部尚书甘为霖为修庙宇和皇陵,来怀柔督运采石,地点在今县城石厂一带。他偶过台下奉圣寺,见其景感怀赋诗《旧石叹》,并立碑于奉圣寺。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城隍庙,知县陆腾骏命赵尉将该碑迁往城隍庙(今西大街一院),安放于台阶右侧,并于同年3月赋《迁碑记》,载入怀柔县志,使该碑更为后人推崇。1950~1960年,城隍庙被拆毁,将该碑迁至县政府院内,至今保存完好。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布武碑
桥梓镇红林村南百米处,胖坨山东山脚下。现存墓碑1座,碑高3.81米,宽1.11米,厚0.45米。汉白玉面,螭首龟趺。碑阳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述哈尔布武及其夫人简史,阴面无字。哈尔布武,祖先为混同江(黑龙江)人。16岁跟随清太祖起兵建阳,因作战英勇,于崇德元年(1636),被授以骁骑校尉。后随清世祖进关,定都燕京后,哈尔布武在取齐梁、收秦晋、平浙闽、定滇黔的战斗中战绩卓著,受封为中宪大夫。康熙元年登六兖,后朝廷给以禄养终身。哈尔布武一生寡言,不畏权贵,深得朝廷赏识。康熙六年,以子贵封光禄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十年九月病死,享年70岁。葬于京西南水头庄,后迁葬于该地。坟已平为耕地。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刘士绥烈士墓
大中富乐村。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地区内的长城,绵延近千里,保存较完整。这段长城大多构筑在高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县衙大门
城关镇府前街15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自建县治起,一直为县府大门,至今仍为怀柔县人民政府的大门。大门面阔3间,长11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前廊后厦,朱门碧瓦,过厅中间为通道,两边为耳房,螭吻调脊,有绿琉璃瓦和滴水,八檩结构,大理石垒基。经多次修茸。1989年7月,再次进行了整修,对"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的24个殿角兽,2个殿脊吻兽,依原式重新安装。明代时,大门外东有"彰善亭",西有"弹恶亭",中有"申明亭",清时已废。50年代初,门前留有大炮2门,60年代移交北京军事博物馆保存展出。大门内原有仪门,今已废。1992年又将衙门过厅两侧的耳房改建成仿古式耳房。门厅两侧置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门前竖有旗杆。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峪(青龙峡)长城
怀北镇大水峪。原有关城,今不存。山上敌楼保存完好。
神堂峪长城
燕栖镇神堂峪。还有屯兵古堡遗迹
黄花城
九渡河镇黄花城。建于名。1971年建水库拆除黄花城关。现还存二道关。
红螺寺
红螺山。创建于唐,初名"大明寺",后更名为"资福寺"。金、元、明、清,几经修葺,曾为京北地区名刹。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基、藏经殿及后殿、东西配殿,共分四进院,带东西跨院,格局保留完整。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雁栖镇红螺山下。始建于金代。
赵尔巽墓
怀北镇神山村北
范承谟墓
怀北镇怀北庄。范承谟,范文程之子。
凤翔寺
杨宋镇仙台。始建于堂,原有七层殿宇,今存三间大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柏树一棵,树龄500年,嘉庆年间重修碑一块,明万历年间铁钟一口,辽代经幢两节,仙人井一口,唐代建寺高僧真金化身等古物。此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据说日本仙台市就是由凤翔圣地仙台村得名的。
水母娘娘庙遗址
桥梓镇西茶坞。三层大殿,前有戏台。现存重修碑两块。有六百年树龄的槐抱楸。
范将军墓
黄花城乡黄花镇
鹞子峪城堡
建于明嘉靖年间。长城的驻兵城堡。保存完好。村内有一500年银杏树。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慕田峪长城
三渡河乡慕田峪。慕田峪长城始建于北齐。慕田峪关建于明永乐年间。
关帝庙
琉璃庙乡琉璃庙小学。相传当年建庙时挖地基挖出三块琉璃瓦,村人认为级乡,乃将瓦放在庙的房顶上,俗称琉璃庙
昙云寺
喇叭沟门当间营。佛道混合式寺庙。三进院落,第三进在洞里。供观音菩萨、天圣娘娘等。
汉代铸币遗址
城关镇龙山东路。出土大量五铢钱范模汉朝在北方的重要铸币制范之地
撞道口关
黄花城撞道口村。明建。亦称镇虏关。保存较好 箭扣长城
渤海镇珍珠泉村。此处山势极为险峻,长城走势富于变化和韵律。长城以大块白云岩建筑,非常壮美。
长园
雁栖镇长园村。建于明朝的关城,今存遗址。
九谷口长城
淮北镇河防口村。有夹扁楼,其受地势所限,形成狭长形状,长边开3箭窗,短边2个,在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河防口为长城的重要关口,仅存遗迹
大榛峪长城(响水湖)
渤海镇大榛峪村。
火门洞石塔
九渡河镇黄花城。圆形覆钵式,石砌。元明时期建。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水峪关遗址、长城
九渡河镇西水峪。有水中长城、关城遗址、明代守边将士所栽100亩板栗。山上长城保存较好,黄色花岗岩筑。
旺泉
沙峪乡旺泉峪村东。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汤"。泉水奇特,水旺则出现一种黑色小鱼,水少则无。
渤海所古城
沙峪乡渤海所村。渤海所城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一个小盆地,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成。城墙全长1467米,宽4米,高6.8米,墙体全部由石头砌成。城内面积约为120.96万平方米。城有4门,北门封闭;东门匾额为"天山东府";西内门的匾额为"永固门",西外门匠额为"拱护陵京";南内门匠额为"渤海城",甫外门匾额为"黄花路"。城内18米宽的大街直对东、西、南、北门,形成了宽阔的十字街,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条,两旁整齐地栽有上百棵古槐。渤海所不仅是古乡镇,而且是拱护明陵寝重地,原只有黄花路守备守护陵寝后门。嘉靖三十二年,移参将于渤海所驻扎。现在,十字街路中心的石条还原地未动,衙门的石碑仍在。
北沟摩崖石刻
沙峪乡北沟村北山沟内。有8处刻字,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山沟里。均为阴文,字体约80厘米见方。是明代官员多次视察边关的题写。沟口第l处是横幅字"警心慎辔"。进沟后距村约500米处东山坡上为第2处,竖刻"观澜"2个大字,其左侧有"怀野" 2个小字。再往里路西有两处石刻:一处为横刻"秦皇旧址",一处为竖刻"李逢时书"4个小字。稍北边一块巨石上竖刻"秦皇旧址"。第5处竖刻"亟关弥险"。第6处竖刻为"名关",在其左方刻有"少山"2个小字;第7处竖刻"天限华夷"4个大字,左旁有"怀野"2个小字;第8处横刻大字"苍岩翠相",在其右首有竖刻的小字"万历",其左下有竖刻的"李逢时书"4个小字。这8处刻字除村口第l处缺"辔"字外,其余7处保存完好。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眼楼长城(北京结)
渤海镇七队村。在此时北京一分而二,即内外长城的结点。九眼楼为长城敌楼之最,建在海拔1100米的火药山上,足见其在长城防线的重要地位
古渔阳城遗址
北房镇梨园庄村东0.5公里处。遗址东西长300一400米,南北宽200一300米。地势较高,地面上秦砖汉瓦残片甚多。相传周围有土城墙,故得名"城子地"。"渔阳"古县名,秦置,以在渔水之阳而得名。西晋时废,后复,北齐又废。秦汉时渔阳郡治所在此。秦二世发闾戌渔阳即指此地。历史上"渔阳"郡治所更改过多次,如北魏时移治所于"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县以北);北齐时迁"渔阳"于幽州东(今北京市通县地区);隋唐又迁"渔阳"于蓟县。1982年至1984年先后出土秦汉时期陶器和汉代的日光铜镜、五铢币等多种文物。
甘为霖"旧石叹"碑
现存于县政府院内。碑高2.5米,宽0.87米,厚0.23米。汉白玉石料镌成,碑首云纹。因系甘为霖所书,故亦称甘为霖碑。明嘉靖十五年(1536),工部尚书甘为霖为修庙宇和皇陵,来怀柔督运采石,地点在今县城石厂一带。他偶过台下奉圣寺,见其景感怀赋诗《旧石叹》,并立碑于奉圣寺。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城隍庙,知县陆腾骏命赵尉将该碑迁往城隍庙(今西大街一院),安放于台阶右侧,并于同年3月赋《迁碑记》,载入怀柔县志,使该碑更为后人推崇。1950~1960年,城隍庙被拆毁,将该碑迁至县政府院内,至今保存完好。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布武碑
桥梓镇红林村南百米处,胖坨山东山脚下。现存墓碑1座,碑高3.81米,宽1.11米,厚0.45米。汉白玉面,螭首龟趺。碑阳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述哈尔布武及其夫人简史,阴面无字。哈尔布武,祖先为混同江(黑龙江)人。16岁跟随清太祖起兵建阳,因作战英勇,于崇德元年(1636),被授以骁骑校尉。后随清世祖进关,定都燕京后,哈尔布武在取齐梁、收秦晋、平浙闽、定滇黔的战斗中战绩卓著,受封为中宪大夫。康熙元年登六兖,后朝廷给以禄养终身。哈尔布武一生寡言,不畏权贵,深得朝廷赏识。康熙六年,以子贵封光禄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十年九月病死,享年70岁。葬于京西南水头庄,后迁葬于该地。坟已平为耕地。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刘士绥烈士墓
大中富乐村。怀柔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