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第四年
在家休养两年
与一些老朋友的对话成这样
你结婚了吗?
没结。
有男朋友吗?
没有。
单多久了?
很久了。
哦,你肯定没我单的久,我都单快两年了。
我说,嗯,我单快五年了。
……
时间很快。
两年的独身,加两年的休养。
五年,长了二十斤。
其实我的体重一直很标准,从前85斤,现在105斤,而且平胸,所以肉还是够的。
人家问我怎么胖的,我开玩笑说:“发福啊!”
其实,怎么胖的,我很清楚。
以前,我饭量特别少,几乎没有。倒不是怕胖,而是我一直就不想吃,
有那个吃饭的时间,我宁愿去发呆去看书去其他,听起来有点神经质,
其实是很小时候,我的胃就因营养不良严重萎缩,怎么吃都进不去胃,多吃一口就会呕吐,而这些年,漂泊而跌撞,更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理和肠胃。
但却有个极坏的毛病,越饿越不吃,我饿了,会做一桌菜,却不愿吃一口。
就算吃了,也咽不下去
我吃了,并不是因为饿。
这自虐的生活方式,慢慢远离。甚至开始正常规律起来。
吃于我来说,是种心理作用。包括买东西。
一个单身女人讨好自己的方式,尤为简单——吃吃吃,买买买,玩玩玩!
听着好像自暴自弃?
当然不是。
我有诸多爱好,读书、写字、看电影、看话剧、舞台剧、拍照、旅行、游走、养花、做首饰、做手工、包括下厨,偶尔还会画画。
我对生活充满兴致,因为我对什么都好奇,
我没打过家具,但做过微观的椅子,我甚至想有一天我要自己盖房子。
朋友得知我会下厨表示难以想象,我说这算什么,我家窗帘枕套都是我自己做的。
一个人能够安静自处,是种天赋。
很庆幸,这种天赋我有。某天看见谁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句,她说那些花道、茶道、写字、音乐、下棋、创作、遛鸟……诸如此类的,这些听上去美妙安静的事情,仔细想想,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情。
然后我跟她说,我说我最近在痴迷各种指甲油之间的配色和混搭。
嗯,眼下我指甲油也涂得好。
我的体质向来敏感。敏感到我的身体极易受天气影响,更易受情绪影响。
年龄渐长,便越来越少忤逆自己,我相信自己的身体更多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我的身体失衡,那我就会迅速辞掉眼下的工作,离开眼下的环境。有段时间我忽然意识到,每一天的早餐,不是我唤醒我的身体,而是我的身体唤醒我,告诉我,你该去吃饭了,甜的豆浆还是豆腐脑。
早有人说过胃痛是种情绪病,于我来说,那是真的。
胃痛像什么?
像爱情。
它永远存在,以它的不舒适提醒你它的存在,以它的召唤提醒你它的空缺。
谈恋爱时,无论是热恋还是失恋,无论是想念还是纠结,我的胃都要跟着搅和到一起,最后心理上的不适演变成生理上的不适,下床,冲杯热牛奶。
胃暖了,满了,心便也平静了一些。
我该诚实一些。我现在对于欲望,对于吃吃吃买买买的欲望,这些欲望究其根本直白点说,应该是寂寞。
每个人都有寂寞,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满足。只是每个人排解它的方式不同,有人拼命工作,有人拼命恋爱,而我,眼下成了想吃东西。
我知道,欲望从未消失,只是发生了转移。
以一种更安全,更讨好自己的方式。
这寂寞与你是否无聊没有关系,与你是否单身也没有关系,即便爱情出现,但在爱情里,寂寞依然存在,热恋依然让你胃痛,想念依然让你辗转难眠。
苦行者之所以苦,并不是苦修行,而是苦于压抑本能的欲望。
可是,欲望真的会消失吗?
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男同学中风靡磨硬币,把五毛钱的硬币磨掉图案,磨成光面,磨成心形,然后送给女生。我收到过,也和人家一起磨过,我当然不用送女生,我只是想知道要多久要多有耐心才能磨成。
结果是两天之后,我便放弃了。
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欲望,都是如此。呼啸而来,却无疾而终。旧的欲望消失,新的欲望滋生。高中时我整节课整节课地画画,在所有课本上画人,那时我痴迷画画,全稿的本子有三四本,直到大学。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就不再画画了,自然而然地,就像我从未痴迷过一样。
有一天,我开始凝视自己的欲望。看它汹涌地发生,然后满足它或无视它,再任由它消失。直到下一次再出现。
有一天,我开始分析自己。分析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真相让我绝望。
永远在满足和厌弃之间。
不停寻找,不停填充,充满,又空缺……充满只是一瞬间,而空缺才是惯有恒定状态。
我看见自己把自己摊开,圈圈点点,各种花样。
可是,它依然寂寞。
怎么办呢?
那就和解吧。任由它去寂寞。任由孤独存在。任由无助存在。任由渴望存在。
我由一个向他人求救向世界求救的人,变成一个向自己求救,与自己和解的人。
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求救。我们恐慌的事情也没什么。
人群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买卖是什么?
得失是什么?
于人类最本质的寂寞来说,它们不过是一个个幌子。
与一些老朋友的对话成这样
你结婚了吗?
没结。
有男朋友吗?
没有。
单多久了?
很久了。
哦,你肯定没我单的久,我都单快两年了。
我说,嗯,我单快五年了。
……
时间很快。
两年的独身,加两年的休养。
五年,长了二十斤。
其实我的体重一直很标准,从前85斤,现在105斤,而且平胸,所以肉还是够的。
人家问我怎么胖的,我开玩笑说:“发福啊!”
其实,怎么胖的,我很清楚。
以前,我饭量特别少,几乎没有。倒不是怕胖,而是我一直就不想吃,
有那个吃饭的时间,我宁愿去发呆去看书去其他,听起来有点神经质,
其实是很小时候,我的胃就因营养不良严重萎缩,怎么吃都进不去胃,多吃一口就会呕吐,而这些年,漂泊而跌撞,更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理和肠胃。
但却有个极坏的毛病,越饿越不吃,我饿了,会做一桌菜,却不愿吃一口。
就算吃了,也咽不下去
我吃了,并不是因为饿。
这自虐的生活方式,慢慢远离。甚至开始正常规律起来。
吃于我来说,是种心理作用。包括买东西。
一个单身女人讨好自己的方式,尤为简单——吃吃吃,买买买,玩玩玩!
听着好像自暴自弃?
当然不是。
我有诸多爱好,读书、写字、看电影、看话剧、舞台剧、拍照、旅行、游走、养花、做首饰、做手工、包括下厨,偶尔还会画画。
我对生活充满兴致,因为我对什么都好奇,
我没打过家具,但做过微观的椅子,我甚至想有一天我要自己盖房子。
朋友得知我会下厨表示难以想象,我说这算什么,我家窗帘枕套都是我自己做的。
一个人能够安静自处,是种天赋。
很庆幸,这种天赋我有。某天看见谁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句,她说那些花道、茶道、写字、音乐、下棋、创作、遛鸟……诸如此类的,这些听上去美妙安静的事情,仔细想想,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情。
然后我跟她说,我说我最近在痴迷各种指甲油之间的配色和混搭。
嗯,眼下我指甲油也涂得好。
我的体质向来敏感。敏感到我的身体极易受天气影响,更易受情绪影响。
年龄渐长,便越来越少忤逆自己,我相信自己的身体更多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我的身体失衡,那我就会迅速辞掉眼下的工作,离开眼下的环境。有段时间我忽然意识到,每一天的早餐,不是我唤醒我的身体,而是我的身体唤醒我,告诉我,你该去吃饭了,甜的豆浆还是豆腐脑。
早有人说过胃痛是种情绪病,于我来说,那是真的。
胃痛像什么?
像爱情。
它永远存在,以它的不舒适提醒你它的存在,以它的召唤提醒你它的空缺。
谈恋爱时,无论是热恋还是失恋,无论是想念还是纠结,我的胃都要跟着搅和到一起,最后心理上的不适演变成生理上的不适,下床,冲杯热牛奶。
胃暖了,满了,心便也平静了一些。
我该诚实一些。我现在对于欲望,对于吃吃吃买买买的欲望,这些欲望究其根本直白点说,应该是寂寞。
每个人都有寂寞,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满足。只是每个人排解它的方式不同,有人拼命工作,有人拼命恋爱,而我,眼下成了想吃东西。
我知道,欲望从未消失,只是发生了转移。
以一种更安全,更讨好自己的方式。
这寂寞与你是否无聊没有关系,与你是否单身也没有关系,即便爱情出现,但在爱情里,寂寞依然存在,热恋依然让你胃痛,想念依然让你辗转难眠。
苦行者之所以苦,并不是苦修行,而是苦于压抑本能的欲望。
可是,欲望真的会消失吗?
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男同学中风靡磨硬币,把五毛钱的硬币磨掉图案,磨成光面,磨成心形,然后送给女生。我收到过,也和人家一起磨过,我当然不用送女生,我只是想知道要多久要多有耐心才能磨成。
结果是两天之后,我便放弃了。
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欲望,都是如此。呼啸而来,却无疾而终。旧的欲望消失,新的欲望滋生。高中时我整节课整节课地画画,在所有课本上画人,那时我痴迷画画,全稿的本子有三四本,直到大学。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就不再画画了,自然而然地,就像我从未痴迷过一样。
有一天,我开始凝视自己的欲望。看它汹涌地发生,然后满足它或无视它,再任由它消失。直到下一次再出现。
有一天,我开始分析自己。分析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真相让我绝望。
永远在满足和厌弃之间。
不停寻找,不停填充,充满,又空缺……充满只是一瞬间,而空缺才是惯有恒定状态。
我看见自己把自己摊开,圈圈点点,各种花样。
可是,它依然寂寞。
怎么办呢?
那就和解吧。任由它去寂寞。任由孤独存在。任由无助存在。任由渴望存在。
我由一个向他人求救向世界求救的人,变成一个向自己求救,与自己和解的人。
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求救。我们恐慌的事情也没什么。
人群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买卖是什么?
得失是什么?
于人类最本质的寂寞来说,它们不过是一个个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