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旅游分享会,太水
昨天路上往返3个多小时,去听一场不到1.5小时的旅游分享会。对这家店之前很有好感,还推荐给不少学生。昨天是第一次参加类似活动,虽然很远,但因为预热阶段他们推送的内容里有提到Tarifa,国人去Tarifa的特别少,大部分还都是自驾,乘坐公共交通过去的人寥寥无几,我虽然已经查好了全部路线,该坐的大巴和时刻表,但因为官网没说大巴在哪个站发车,虽然两个大巴站相隔几分钟,但还是提前问好比较稳妥,于是打算去听分享会,同时到了Seville以后再去information询问,双保险,总不至于搞错。于是从北京的西北,在高峰期的二环上一路堵,一路蹭,蹭了将近2个小时才到了北京的东南。停好了车,在黑灯瞎火的艺术区里找了半天,都想回家了,才找到地。
做分享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话筒声音小,ppt上的字更小。听众不算多,20-30人,但姑娘的声音却经常被淹没。因为在她身后的会客区有一个中气底气都很足的男人在谈客户,并且刚刚拿下那单,所以不时的穿过分享会的听众,到前台,到楼上办公区去拿合同,拿pos机。楼上的员工上上下下,脚步声也成为阻碍小姑娘声音传播的大头。听着听着,还有某个员工突然过来和听众里的一个人打招呼握手,大家歪过头看他到底要干嘛。反倒是来听分享会的客人们都很安静,没什么人讲话,就算是要交流也都压低声音,小心翼翼的不打扰到小姑娘。
小姑娘分享的内容比“干货一向特别少”的穷游锦囊还要干货少,随手百度一下,网友们的介绍都比她讲的还要多,还要全面。去之前我列了将近10个问题想要问他们,大猫看了说问问吧,说不定人家知道的。听了20分钟,大猫就说,别问了,他们肯定不知道,你问了人家还以为是来踢场子的呢。我不甘心,所以只是问了一个Tarifa的。她说哪里?我说Tarifa,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最出名的帆板冲浪的地儿。她说不是很清楚,没去过。于是我没有再问其他问题。如果这公司是靠这个来吸引客户,做推广,希望拿下定制旅游的客户,实在怀疑他们的成单量究竟有多少。
除了想去听听人家的分享,我这次去还带点“说不定能在旅游行业混口饭吃”的美好愿望,主打定制的自助游很对我胃口,为了证明我应该还算能胜任他们的旅行定制师这个职位,我还特意带了上次去日本玩做的TN路书。但刚进去没多久就有工作人员发他们的宣传手册,其中一页赫然写着:24小时随时在您身边,没有时差,随叫随到,我们和您只是一通电话的距离。就这么一句话,彻底断了我想去那里工作的念想。
回来的路上大猫给我说,你知道你和他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我说对旅游的定义吧。做攻略是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者说对我而言旅游在做攻略的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但他们默认客户把做攻略当成旅游的负担,当成如果不是自己做,而是有人来做,旅游就会快乐得多的包袱。攻略和行程策划环节是可以扔出去的,是可以找人来服务的,而不是享受自己收集资料,自己策划活动,规划路线的过程。所以那些客户我估计也是不能认同的。尤其24小时服务,我不是你的保姆,在国外迷路的例子太多了,莫非你迷路了,也要给我打个电话,说我迷路了,你给我做了行程,你告诉我怎么走。还有误了火车误了飞机的,那是不是也得大半夜给我电话说我误火车飞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你给我联系酒店,告诉他们来接我等等。这种奇葩事件自己碰见了会觉得开心,毕竟是经历的一部分,之后回忆起来也会觉得超级搞笑,多少好玩的经历。但如果是其他人碰见了,找我来解决,并且不分时间场合,我会很反感。这样的工作会把我觉得有趣的一面都因为充斥着噩梦一样的回忆而变得让人生厌,白白毁了自己的乐趣。
旅游或许真的只是很个人很私人的一件事,至少对我而言如此。很庆幸豆瓣上没有同事,不然肯定会有同事让我给他们做攻略,他们好按图索骥去玩,现在就有几个根本不熟的同事开始要了。很庆幸大猫每次都拒绝他们同事一起出去玩的邀请,并且在穷游三四次推广我帖子的时候,他没有告诉转发的同事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我。他说,难道你想以后出去玩都被人跟着?每次回来都有人问你要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攻略?这倒是,攻略和旅游一样,是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如何分享?不如安安静静自己玩自己的
做分享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话筒声音小,ppt上的字更小。听众不算多,20-30人,但姑娘的声音却经常被淹没。因为在她身后的会客区有一个中气底气都很足的男人在谈客户,并且刚刚拿下那单,所以不时的穿过分享会的听众,到前台,到楼上办公区去拿合同,拿pos机。楼上的员工上上下下,脚步声也成为阻碍小姑娘声音传播的大头。听着听着,还有某个员工突然过来和听众里的一个人打招呼握手,大家歪过头看他到底要干嘛。反倒是来听分享会的客人们都很安静,没什么人讲话,就算是要交流也都压低声音,小心翼翼的不打扰到小姑娘。
小姑娘分享的内容比“干货一向特别少”的穷游锦囊还要干货少,随手百度一下,网友们的介绍都比她讲的还要多,还要全面。去之前我列了将近10个问题想要问他们,大猫看了说问问吧,说不定人家知道的。听了20分钟,大猫就说,别问了,他们肯定不知道,你问了人家还以为是来踢场子的呢。我不甘心,所以只是问了一个Tarifa的。她说哪里?我说Tarifa,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最出名的帆板冲浪的地儿。她说不是很清楚,没去过。于是我没有再问其他问题。如果这公司是靠这个来吸引客户,做推广,希望拿下定制旅游的客户,实在怀疑他们的成单量究竟有多少。
除了想去听听人家的分享,我这次去还带点“说不定能在旅游行业混口饭吃”的美好愿望,主打定制的自助游很对我胃口,为了证明我应该还算能胜任他们的旅行定制师这个职位,我还特意带了上次去日本玩做的TN路书。但刚进去没多久就有工作人员发他们的宣传手册,其中一页赫然写着:24小时随时在您身边,没有时差,随叫随到,我们和您只是一通电话的距离。就这么一句话,彻底断了我想去那里工作的念想。
回来的路上大猫给我说,你知道你和他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我说对旅游的定义吧。做攻略是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者说对我而言旅游在做攻略的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但他们默认客户把做攻略当成旅游的负担,当成如果不是自己做,而是有人来做,旅游就会快乐得多的包袱。攻略和行程策划环节是可以扔出去的,是可以找人来服务的,而不是享受自己收集资料,自己策划活动,规划路线的过程。所以那些客户我估计也是不能认同的。尤其24小时服务,我不是你的保姆,在国外迷路的例子太多了,莫非你迷路了,也要给我打个电话,说我迷路了,你给我做了行程,你告诉我怎么走。还有误了火车误了飞机的,那是不是也得大半夜给我电话说我误火车飞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你给我联系酒店,告诉他们来接我等等。这种奇葩事件自己碰见了会觉得开心,毕竟是经历的一部分,之后回忆起来也会觉得超级搞笑,多少好玩的经历。但如果是其他人碰见了,找我来解决,并且不分时间场合,我会很反感。这样的工作会把我觉得有趣的一面都因为充斥着噩梦一样的回忆而变得让人生厌,白白毁了自己的乐趣。
旅游或许真的只是很个人很私人的一件事,至少对我而言如此。很庆幸豆瓣上没有同事,不然肯定会有同事让我给他们做攻略,他们好按图索骥去玩,现在就有几个根本不熟的同事开始要了。很庆幸大猫每次都拒绝他们同事一起出去玩的邀请,并且在穷游三四次推广我帖子的时候,他没有告诉转发的同事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我。他说,难道你想以后出去玩都被人跟着?每次回来都有人问你要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攻略?这倒是,攻略和旅游一样,是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如何分享?不如安安静静自己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