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塔
文通塔,在楚州城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原名尊胜塔,俗名叫敦煌塔,塔高44米,13层,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八十余年,被列为江苏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高23米, 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外形为黄身青檐,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底层供释迦牟尼佛像4尊,俗称“四面佛”,顶层供观音菩萨坐像一尊。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
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高23米, 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外形为黄身青檐,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底层供释迦牟尼佛像4尊,俗称“四面佛”,顶层供观音菩萨坐像一尊。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