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人合一”的读书笔记
经常有人说,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了。
李零先生不同意,他说中国人其实最天人分离。《尚书》里就说了“绝地天通”,说是凡间的天帝代言人太多引发了“九黎乱德”——其实就是阿猫阿狗都自称自己能与上天沟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上天一怒之下把通往凡间的路径切断了。从此通神这一专利收归国有,国家设立钦天四时之官,体察上天的意思,垄断与天沟通的权利。天人沟通尚且要靠国家认证的代理人,谈何天人合一?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君权神授”的名义行“神权君授”之实。宗教在我国历史中与西方的宗教相比,地位一直是很寒碜的。秦皇汉武迷信方士求长生之法,但这些方士最后的结局都不是跑了就是被咔嚓,任你得宠时再牛逼,也不过是皇帝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有地位。僧道的地位比起西方的同行也是很苦逼的。西方的僧侣是脱离贱籍的,是底层劳动人民脱离自身阶级的唯一途径。我们的僧侣则属于“三教九流”,真正的贱民阶级,阶级属性比农民还低。我们说阶级排序是“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连被提的资格都没有。基督教的宗教法庭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是强势施加迫害的凶手,我国清代也有类似的叫魂事件,被迫害的却是游方僧道。宗教在我国从古到今都一样没啥实权地位。
说到“君权神授”,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圣旨上写着“奉天承运”,实际上执政者心里信个几成是很难说的。就拿“奉天承运”来说,这所承之运是五德终始说里的五行德运,最早的说法是黄帝属土,夏属木,商属金,周属火,遵循五行相克的规律。到了汉代,张苍认为秦又暴戾又短命不能算正统,根据周是火德来把汉的正朔定成水德,直接跳过秦来继承周。结果到王莽的时候,刘向刘歆父子说五德终始应该按五行相生而不是五行相克来,应该是黄帝属土,夏属金,商属水,周属木,从此把汉朝改成属火。水的代表色是黑色,汉朝崇尚黑色,结果崇了几十年的黑以后突然说咱们其实属火……然后到元朝时又改成相克说。总之有权,任性。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没理解天人合一的意思。好多文艺青中老年喜欢用花草树木做背景拍小清新照,然后感叹天人合一,似乎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个说法不对,我认为应该是人顺应自然的意思,“天”在这里指代的不是天帝,而是大自然,或者说自然规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面的“法”是指受其约束规法的意思,“自然”是最高主宰,咱国产的道教尊崇的最终boss不是智能偶像(比如上帝,就属于智能创世论中的偶像,说光有光,是有个人思想和意志的),是非智能的自然规律。黄老不过是实践和解释自然规律的圣人;三清则是道的人格神化,最终还是要“道法自然”的。
我们的祖宗很早就开始探索自然规律了,科学与迷信在人类早期其实只是成王败寇的不同探索道路而已。古人治史,是为了预测未来,所以史卜不分,其实就是以经验和模型为依据推测未来的学科,跟当代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史官往往也会占星,这是人类尝试以天空的空间规律分析地上的时间事件规律。类似的受“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影响的还有邹衍的五德终始论,中医的人体五行说等等。最突出的是炼丹术,同样是把杂七杂八的东西丢一个锅里煮,西方的炼金术是要练黄金,以物质炼成物质,我们却是要练长生,以物质炼成药再喂给人吃。因为金属很坚固,炼成丹以求人吃了以后也跟金属一样坚固从而长生,想象力在“天人合一”的指导下比西方同行要丰富多了。这些虽然都不靠谱但很有创意,理论根据正是“道法自然”,认为世间种种复杂变化都能有更简单的模型来推演解释,因为万物都需要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这不正是基础理论科学所追求的么?
拍完“天人合一”的马屁,该说点实际情况了。从上面的例子大概也可以总结出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核心总结在阴阳五行。篇幅有限,只说五行。在五行的指导下,自秦以来在官方炼出来的仙丹吃死了很多皇帝,在民间炼出来的五石散吃疯了很多名士,前述被改来改去的五德说就更不用说了。五行这套坑了无数先人的理论,追其出处,最早当是《尚书·洪范》中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几句。那么《洪范》中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初看李零先生说是来自于数术的时候我没看明白,但再看《洪范》原文我就明白了:《洪范》里说了五行(5)、敬用五事(5)、农用八政(8)、协用五纪(5)、建用皇极(1)、乂用三德(3)、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极(5和6)这九条治国之法。其中明用稽疑说的是卜筮之法,有七种结果(7);念用庶征讲的是五种天象反映君王的治国情况(5)。虽然《洪范》把五行放在了第一位,但总体来说是在用不同数字归纳世事规律。五这个数字是怎么被神奇地选上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实五比起其他十以内的数字来说地位并没有高出很多:一的代表有道有太一;二的代表有天帝有两极阴阳;三的代表有三才三皇三一;四的代表有四方四时;六的代表有六爻六律;七的代表有七曜和北斗七星;八的代表有八卦;九的代表有九宫。五行在当代流行国学中的词频似乎比别的都高,个人猜测大概是因为金木水火土形态具体,也比较好背易写,少了变化不够多,多了比较聱牙难记。季羡林先生说:“谁的天国入门券卖得便宜,谁就能赢得群众。”换句话说,谁的理论比较好背,谁就能赢得信众。这道理古今皆通。
第一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种说法的应该是汉代的大儒和阴阳家董仲舒。他说“人副天数”,意思是人的构造与大自然相类:“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礼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他解释人之所以比别的物种高等,是因为人的构造与运行规律都跟大自然相似。有点现代生物常识的都能发现,这种说法跟改来改去的五德说一样是很唯心的,并不是人体构造运行真的像大自然,而是被硬掰成像了。但这一掰就掰了几千年,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
现代有人拿“天人合一”当环保讲,愿望是美好的,但“天人合一”对中国古代的最大影响并不在此,古人对自然的改造还远不到要顾虑环保的程度。“天人合一”讲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但是自然规律没总结对,到底是坑了古人还是助了古人,诸君自辨。
李零先生不同意,他说中国人其实最天人分离。《尚书》里就说了“绝地天通”,说是凡间的天帝代言人太多引发了“九黎乱德”——其实就是阿猫阿狗都自称自己能与上天沟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上天一怒之下把通往凡间的路径切断了。从此通神这一专利收归国有,国家设立钦天四时之官,体察上天的意思,垄断与天沟通的权利。天人沟通尚且要靠国家认证的代理人,谈何天人合一?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君权神授”的名义行“神权君授”之实。宗教在我国历史中与西方的宗教相比,地位一直是很寒碜的。秦皇汉武迷信方士求长生之法,但这些方士最后的结局都不是跑了就是被咔嚓,任你得宠时再牛逼,也不过是皇帝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有地位。僧道的地位比起西方的同行也是很苦逼的。西方的僧侣是脱离贱籍的,是底层劳动人民脱离自身阶级的唯一途径。我们的僧侣则属于“三教九流”,真正的贱民阶级,阶级属性比农民还低。我们说阶级排序是“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连被提的资格都没有。基督教的宗教法庭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是强势施加迫害的凶手,我国清代也有类似的叫魂事件,被迫害的却是游方僧道。宗教在我国从古到今都一样没啥实权地位。
说到“君权神授”,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圣旨上写着“奉天承运”,实际上执政者心里信个几成是很难说的。就拿“奉天承运”来说,这所承之运是五德终始说里的五行德运,最早的说法是黄帝属土,夏属木,商属金,周属火,遵循五行相克的规律。到了汉代,张苍认为秦又暴戾又短命不能算正统,根据周是火德来把汉的正朔定成水德,直接跳过秦来继承周。结果到王莽的时候,刘向刘歆父子说五德终始应该按五行相生而不是五行相克来,应该是黄帝属土,夏属金,商属水,周属木,从此把汉朝改成属火。水的代表色是黑色,汉朝崇尚黑色,结果崇了几十年的黑以后突然说咱们其实属火……然后到元朝时又改成相克说。总之有权,任性。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没理解天人合一的意思。好多文艺青中老年喜欢用花草树木做背景拍小清新照,然后感叹天人合一,似乎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个说法不对,我认为应该是人顺应自然的意思,“天”在这里指代的不是天帝,而是大自然,或者说自然规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面的“法”是指受其约束规法的意思,“自然”是最高主宰,咱国产的道教尊崇的最终boss不是智能偶像(比如上帝,就属于智能创世论中的偶像,说光有光,是有个人思想和意志的),是非智能的自然规律。黄老不过是实践和解释自然规律的圣人;三清则是道的人格神化,最终还是要“道法自然”的。
我们的祖宗很早就开始探索自然规律了,科学与迷信在人类早期其实只是成王败寇的不同探索道路而已。古人治史,是为了预测未来,所以史卜不分,其实就是以经验和模型为依据推测未来的学科,跟当代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史官往往也会占星,这是人类尝试以天空的空间规律分析地上的时间事件规律。类似的受“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影响的还有邹衍的五德终始论,中医的人体五行说等等。最突出的是炼丹术,同样是把杂七杂八的东西丢一个锅里煮,西方的炼金术是要练黄金,以物质炼成物质,我们却是要练长生,以物质炼成药再喂给人吃。因为金属很坚固,炼成丹以求人吃了以后也跟金属一样坚固从而长生,想象力在“天人合一”的指导下比西方同行要丰富多了。这些虽然都不靠谱但很有创意,理论根据正是“道法自然”,认为世间种种复杂变化都能有更简单的模型来推演解释,因为万物都需要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这不正是基础理论科学所追求的么?
拍完“天人合一”的马屁,该说点实际情况了。从上面的例子大概也可以总结出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核心总结在阴阳五行。篇幅有限,只说五行。在五行的指导下,自秦以来在官方炼出来的仙丹吃死了很多皇帝,在民间炼出来的五石散吃疯了很多名士,前述被改来改去的五德说就更不用说了。五行这套坑了无数先人的理论,追其出处,最早当是《尚书·洪范》中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几句。那么《洪范》中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初看李零先生说是来自于数术的时候我没看明白,但再看《洪范》原文我就明白了:《洪范》里说了五行(5)、敬用五事(5)、农用八政(8)、协用五纪(5)、建用皇极(1)、乂用三德(3)、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极(5和6)这九条治国之法。其中明用稽疑说的是卜筮之法,有七种结果(7);念用庶征讲的是五种天象反映君王的治国情况(5)。虽然《洪范》把五行放在了第一位,但总体来说是在用不同数字归纳世事规律。五这个数字是怎么被神奇地选上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实五比起其他十以内的数字来说地位并没有高出很多:一的代表有道有太一;二的代表有天帝有两极阴阳;三的代表有三才三皇三一;四的代表有四方四时;六的代表有六爻六律;七的代表有七曜和北斗七星;八的代表有八卦;九的代表有九宫。五行在当代流行国学中的词频似乎比别的都高,个人猜测大概是因为金木水火土形态具体,也比较好背易写,少了变化不够多,多了比较聱牙难记。季羡林先生说:“谁的天国入门券卖得便宜,谁就能赢得群众。”换句话说,谁的理论比较好背,谁就能赢得信众。这道理古今皆通。
第一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种说法的应该是汉代的大儒和阴阳家董仲舒。他说“人副天数”,意思是人的构造与大自然相类:“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礼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他解释人之所以比别的物种高等,是因为人的构造与运行规律都跟大自然相似。有点现代生物常识的都能发现,这种说法跟改来改去的五德说一样是很唯心的,并不是人体构造运行真的像大自然,而是被硬掰成像了。但这一掰就掰了几千年,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
现代有人拿“天人合一”当环保讲,愿望是美好的,但“天人合一”对中国古代的最大影响并不在此,古人对自然的改造还远不到要顾虑环保的程度。“天人合一”讲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但是自然规律没总结对,到底是坑了古人还是助了古人,诸君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