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禁读
某日熄灯就寝,思维混沌中想起李长吉的《感讽五首(其三)》。可背到倒数第二句怎么也背不下去了,诗句停留在“漆炬()新人”,中间这个动词很是伤脑筋。记不起,于是我就自己尝试着填了一下,“揽”、“招”、“引”、“待”等都被我拿来塞在句中。可是,终究还是放心不下,转了个身拿起手机查了一下。这一查不要紧,当看到那个字时,我不自觉的蜷曲了身子,拉了拉被子,睡意更是煞那间消失。
“揽”与“招”差不多,估计也就在程度上有个区别。总之,都能感觉有个嚷嚷或叫唤的声音在里面。那么前面的“漆炬”恐怕就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冒着黑色火焰的火把”了,应该看成是“拿着火把的人(或许是牛头马面吧)”。场景有些喧闹,那么画面应该还不算太阴森。
换成是“引”,这个“漆炬”不用引申,可以想象成整条道旁的火把,算是路标吧。“新人”悄然无声地顺着这些带火把的路惨惨前行,想想那拖沓的步伐,松散的双臂,茫然的眼神...嗯哼,是比上两个字来的妥当一些。
“待”怕是我能想到最恐怖的字眼了。全场死寂,遥见那黑色火焰随风颤抖着,却不见“新人”来。这种默片场景绝对不会给你卓别林的欢笑,我相信任何人在如此环境下都会感到恐惧,特别是月午阴风袭来的时候...看起来,“待”的效果又是比“引”更上了个台阶。
可是“诗鬼”填在其中的是一个“迎”字,让我惊恐无比!还是那些“漆炬”,却少了“揽”“招”之喧嚣,少了“引”路之鬼魅,然则多了举步迤逦的“新人”和那凄凄脚步声。“漆炬”是静止的,可是这时在我脑中的它们好像是活物一般,有一双直勾勾的眼睛,盯着每个缓步前行的“新人”。而这些又好像是隐匿的,是一些小秘密,却又被我窥视到,不禁毛骨悚然。。
感讽五首(其三)
李贺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揽”与“招”差不多,估计也就在程度上有个区别。总之,都能感觉有个嚷嚷或叫唤的声音在里面。那么前面的“漆炬”恐怕就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冒着黑色火焰的火把”了,应该看成是“拿着火把的人(或许是牛头马面吧)”。场景有些喧闹,那么画面应该还不算太阴森。
换成是“引”,这个“漆炬”不用引申,可以想象成整条道旁的火把,算是路标吧。“新人”悄然无声地顺着这些带火把的路惨惨前行,想想那拖沓的步伐,松散的双臂,茫然的眼神...嗯哼,是比上两个字来的妥当一些。
“待”怕是我能想到最恐怖的字眼了。全场死寂,遥见那黑色火焰随风颤抖着,却不见“新人”来。这种默片场景绝对不会给你卓别林的欢笑,我相信任何人在如此环境下都会感到恐惧,特别是月午阴风袭来的时候...看起来,“待”的效果又是比“引”更上了个台阶。
可是“诗鬼”填在其中的是一个“迎”字,让我惊恐无比!还是那些“漆炬”,却少了“揽”“招”之喧嚣,少了“引”路之鬼魅,然则多了举步迤逦的“新人”和那凄凄脚步声。“漆炬”是静止的,可是这时在我脑中的它们好像是活物一般,有一双直勾勾的眼睛,盯着每个缓步前行的“新人”。而这些又好像是隐匿的,是一些小秘密,却又被我窥视到,不禁毛骨悚然。。
感讽五首(其三)
李贺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 |
一字一字的读是很累的,其实要的就是拿掉、自己填、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