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巴士的女孩和三月的纽约
车门关上刚启动的时候,车窗外跑来一个长得像艾玛斯通的女生,朝巴士招了招手,但司机大概是没有看到,于是并没有停车。下一个车站在一个街区后,我原以为女生会留在这个车站等下一辆车,没想到女生开始奋力跑了起来,她想追上这辆车。要是前边的交通灯变红的话,大概希望会大一点,因为车子至少会停下一段时间。但车子刚要停下的时候,交通灯就变绿了,这时车窗外已经看不到女生的身影。
要是下个站台的乘客多,车子停在下一个站台的时候,大概还能争取一些时间,但站台里只有四五个乘客。“怕是赶不上了”,我心想。
没想到在最后一个乘客刚准备上车刷卡的时候,女生突然又出现在车窗外,正好赶上队伍最末,打卡上了车。她一上车,坐在前边的几个老太太,就朝她拍起手来。“太棒了!我们一直在担心你能不能赶上呢。”她们也从车窗外看到了这个女生。女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的举动被这么多人注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上车好一会儿还气喘吁吁。三月的纽约还是冷得要命,但是再冷人们也还是要挣扎着起床去上班,这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生活的人们都是一样的。
纽约的冬季是最糟糕的,不单单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看上去都不太高兴,上地铁的时候常常让人心情都很阴郁。即便在户外,每个人也是脚步匆匆,不会想要停下来寒暄,除了这本来就是纽约的快节奏,也跟一直下雪的极寒鬼天气有关。连游客看上去都小心翼翼不带笑容,好像笑一笑就会被什么纽约阴郁小怪兽吃掉一样。还得注意脚下脏兮兮的小水坑,一不小心踩上去,刚在梅西百货买的新鞋子基本就宣布报废了。
我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坐着车就去徐哈哈见面。她是我这次来纽约认识的友邻,住在上东,在纽约读MBA。“因为天气冷却还要不得不爬起来上班,地铁上的人看上去都是拼了命想要生存下去的样子,就会让人觉得生活很难;而且转念一想,会觉得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心情就更加不好了。”她这么说。
大家都对我这个时候来纽约觉得很出奇,听多了他们目瞪口呆的询问后,连我也开始反问自己:“你什么毛病呀这个时候来纽约?”三次来纽约,三次都赶上寒冷天气,每次来都感冒一次,每次都走坏一双鞋子,如此创纪录的旅行方式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惊讶不已。
“得去加州呀!佛罗里达也不错!”这是他们的建议。这个时候的纽约是怎样都吃力不讨好的,虽说今天就开始更换夏令时了,但空气中连春天的气息都还没有。成堆成堆的脏雪堆在路边,店家们不得不拼了命往上边撒盐。“等到你在纽约生活了一年,就会发现这个城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了,”我们走着结冰的路去切尔西看电影的时候,徐哈哈这么跟我说。“倒不单单是气候的原因”。
“我在国内考雅思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大叔,整天就穿着拖鞋来上课,还特别爱跟我说话,比如会让我猜他中午吃了什么,然后就打一个饱嗝,说煎饼果子,就这样一人,说自己已经在纽约生活五年了,我当时心想我才不信呢。来了之后发现还真是这样,法拉盛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跟国内的小镇似的,又脏又乱;但偏偏要买一些豆制品的话还是得到那边去,中国超市最齐全,因此每次坐上地铁去法拉盛的时候,就跟生闷气一样郁郁不乐。”
我在法拉盛住过一个星期,遇到过一些福建或温州的“小太保”,这些人大多八九岁的时候才被父母从国内接过来,有甚者十四岁才被接过来,一点英文都不会讲。有一些人到了纽约之后也不上学,英文便也还是讲不好,等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子承父业开始打理餐馆或商店的生意。这些年纪轻轻的小孩子基本不会离开法拉盛和布鲁克林的中国城。他们开着父母买的车,放下车窗将音箱调到最大声,让Remix版的《小苹果》响彻整个法拉盛的夜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足够好了,十七岁基本就由父母安排完了接下来的一生。
生活是很不公平的,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人不一定就High Class,那些High Class的艺术家们可能过得连Sales都不如。徐哈哈的一个朋友,因为拿不到工作签证留下美国,在离开前执意到了中央公园的街头画家聚集处,想找街头画家给自己画幅自画像作为留念。“其实在时代广场、中央公园给人画画的很多都是中国人,我们那天去的时候先找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见我们是中国人就说‘你找那边那个老头画吧,他来纽约前是南京的教授,专门教画画的,我搞雕塑的,画画就是骗骗外国人。’”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所谓的“艺术”不过是富人们空荡荡豪宅里的填充品。在纽约,有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作品真的能够填充富人别墅的,大概5%都不到。
纽约并不是那么好,但来过的人都不愿意回去,徐哈哈的同学,在纽约的时候整天叫嚷着“妈的老子要是回北京了自己开车想去哪去哪,在纽约还要挤这破地铁”,但真回去北京后,隔两天就跟徐哈哈在微信抱怨说想纽约了。那位老先生、在中央公园画画的老先生,不愿意回南京去。他说中国不养艺术家,那些去他那学画的,十个里边有九个是考不上大学的小混混,只是想以艺术生的身份混个文凭而已。在美国,至少还能在街头画个画,中国在街头画画城管都是要取缔的。他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帮国内的艺术家在纽约办展,没有活儿的短暂空档,才来中央公园画个画赚点外快。
千辛万苦来了纽约,要是破破拜拜回去了,不是给人笑话吗?身在纽约的话,无论如何还是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豪感,毕竟是世界的中心呀!要看哪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地位”高,看漫威电影里被炸的城市就够了。你看漫威的电影,洛基这些迷人的反派要毁灭地球首先就是炸纽约炸伦敦。北京?北京什么地方呀?怪兽的导航都不一定找得到呢(但若真要炸起来,大概电影就无缘中国大屏幕了)。尽管与自己的期待值并不完全对等,但来的人还是千万设法想要留下来。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最近香港人这么讨厌大陆人的原因吧,人家五十年前又游河又爬山打了几十年黑工好不容易在这个城市立足,结果三十年后穷亲戚们大翻身了,任谁也不好受的。“留在大陆的人现在生活过得比我们还要好”,如果认同这点的话,不就代表了自己的一生都白操劳了吗?因此便拼了命筑起高墙,不让自己的穷亲戚来瓜分土地,这样做,至少心里也好受一点吧。尽管没能挣到多少钱,但自己所身处的香港毕竟是你们来不了的啊。在纽约挣扎的人,何尝又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车开到百老汇街,追巴士的女孩下了车。她在哪里上班呢?拼了命赶巴士才准点到达的工作真的又喜欢吗?如果好莱坞的导演先看到她而不是艾玛斯通,她会不会就有机会出现在《鸟人》里呢?或者说,她会不会因为拍摄《超凡蜘蛛侠》而跟安德鲁·加菲尔德陷入爱河呢?
所有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
要是下个站台的乘客多,车子停在下一个站台的时候,大概还能争取一些时间,但站台里只有四五个乘客。“怕是赶不上了”,我心想。
没想到在最后一个乘客刚准备上车刷卡的时候,女生突然又出现在车窗外,正好赶上队伍最末,打卡上了车。她一上车,坐在前边的几个老太太,就朝她拍起手来。“太棒了!我们一直在担心你能不能赶上呢。”她们也从车窗外看到了这个女生。女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的举动被这么多人注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上车好一会儿还气喘吁吁。三月的纽约还是冷得要命,但是再冷人们也还是要挣扎着起床去上班,这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生活的人们都是一样的。
纽约的冬季是最糟糕的,不单单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看上去都不太高兴,上地铁的时候常常让人心情都很阴郁。即便在户外,每个人也是脚步匆匆,不会想要停下来寒暄,除了这本来就是纽约的快节奏,也跟一直下雪的极寒鬼天气有关。连游客看上去都小心翼翼不带笑容,好像笑一笑就会被什么纽约阴郁小怪兽吃掉一样。还得注意脚下脏兮兮的小水坑,一不小心踩上去,刚在梅西百货买的新鞋子基本就宣布报废了。
我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坐着车就去徐哈哈见面。她是我这次来纽约认识的友邻,住在上东,在纽约读MBA。“因为天气冷却还要不得不爬起来上班,地铁上的人看上去都是拼了命想要生存下去的样子,就会让人觉得生活很难;而且转念一想,会觉得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心情就更加不好了。”她这么说。
大家都对我这个时候来纽约觉得很出奇,听多了他们目瞪口呆的询问后,连我也开始反问自己:“你什么毛病呀这个时候来纽约?”三次来纽约,三次都赶上寒冷天气,每次来都感冒一次,每次都走坏一双鞋子,如此创纪录的旅行方式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惊讶不已。
“得去加州呀!佛罗里达也不错!”这是他们的建议。这个时候的纽约是怎样都吃力不讨好的,虽说今天就开始更换夏令时了,但空气中连春天的气息都还没有。成堆成堆的脏雪堆在路边,店家们不得不拼了命往上边撒盐。“等到你在纽约生活了一年,就会发现这个城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了,”我们走着结冰的路去切尔西看电影的时候,徐哈哈这么跟我说。“倒不单单是气候的原因”。
“我在国内考雅思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大叔,整天就穿着拖鞋来上课,还特别爱跟我说话,比如会让我猜他中午吃了什么,然后就打一个饱嗝,说煎饼果子,就这样一人,说自己已经在纽约生活五年了,我当时心想我才不信呢。来了之后发现还真是这样,法拉盛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跟国内的小镇似的,又脏又乱;但偏偏要买一些豆制品的话还是得到那边去,中国超市最齐全,因此每次坐上地铁去法拉盛的时候,就跟生闷气一样郁郁不乐。”
我在法拉盛住过一个星期,遇到过一些福建或温州的“小太保”,这些人大多八九岁的时候才被父母从国内接过来,有甚者十四岁才被接过来,一点英文都不会讲。有一些人到了纽约之后也不上学,英文便也还是讲不好,等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子承父业开始打理餐馆或商店的生意。这些年纪轻轻的小孩子基本不会离开法拉盛和布鲁克林的中国城。他们开着父母买的车,放下车窗将音箱调到最大声,让Remix版的《小苹果》响彻整个法拉盛的夜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足够好了,十七岁基本就由父母安排完了接下来的一生。
生活是很不公平的,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人不一定就High Class,那些High Class的艺术家们可能过得连Sales都不如。徐哈哈的一个朋友,因为拿不到工作签证留下美国,在离开前执意到了中央公园的街头画家聚集处,想找街头画家给自己画幅自画像作为留念。“其实在时代广场、中央公园给人画画的很多都是中国人,我们那天去的时候先找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见我们是中国人就说‘你找那边那个老头画吧,他来纽约前是南京的教授,专门教画画的,我搞雕塑的,画画就是骗骗外国人。’”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所谓的“艺术”不过是富人们空荡荡豪宅里的填充品。在纽约,有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作品真的能够填充富人别墅的,大概5%都不到。
纽约并不是那么好,但来过的人都不愿意回去,徐哈哈的同学,在纽约的时候整天叫嚷着“妈的老子要是回北京了自己开车想去哪去哪,在纽约还要挤这破地铁”,但真回去北京后,隔两天就跟徐哈哈在微信抱怨说想纽约了。那位老先生、在中央公园画画的老先生,不愿意回南京去。他说中国不养艺术家,那些去他那学画的,十个里边有九个是考不上大学的小混混,只是想以艺术生的身份混个文凭而已。在美国,至少还能在街头画个画,中国在街头画画城管都是要取缔的。他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帮国内的艺术家在纽约办展,没有活儿的短暂空档,才来中央公园画个画赚点外快。
千辛万苦来了纽约,要是破破拜拜回去了,不是给人笑话吗?身在纽约的话,无论如何还是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豪感,毕竟是世界的中心呀!要看哪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地位”高,看漫威电影里被炸的城市就够了。你看漫威的电影,洛基这些迷人的反派要毁灭地球首先就是炸纽约炸伦敦。北京?北京什么地方呀?怪兽的导航都不一定找得到呢(但若真要炸起来,大概电影就无缘中国大屏幕了)。尽管与自己的期待值并不完全对等,但来的人还是千万设法想要留下来。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最近香港人这么讨厌大陆人的原因吧,人家五十年前又游河又爬山打了几十年黑工好不容易在这个城市立足,结果三十年后穷亲戚们大翻身了,任谁也不好受的。“留在大陆的人现在生活过得比我们还要好”,如果认同这点的话,不就代表了自己的一生都白操劳了吗?因此便拼了命筑起高墙,不让自己的穷亲戚来瓜分土地,这样做,至少心里也好受一点吧。尽管没能挣到多少钱,但自己所身处的香港毕竟是你们来不了的啊。在纽约挣扎的人,何尝又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车开到百老汇街,追巴士的女孩下了车。她在哪里上班呢?拼了命赶巴士才准点到达的工作真的又喜欢吗?如果好莱坞的导演先看到她而不是艾玛斯通,她会不会就有机会出现在《鸟人》里呢?或者说,她会不会因为拍摄《超凡蜘蛛侠》而跟安德鲁·加菲尔德陷入爱河呢?
所有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
![]() |
说不定她就是艾玛斯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