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东京--冬
出发前在想如何定位这次出游,就是一个月前说走就走的想法,没有美丽的背景亦或是徜徉已久的愿景做铺垫,姑且就当成一次文化探索和任性之旅吧。
DAY1:到机场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复杂的地铁售票系统做斗争,硬是站在它面前近半个小时没弄明白,然后有一位来自上海,在日本生活了几十年的怪大叔出现了,默默地鄙视了我半天后忍不住开口指导,并自告奋勇带我们乘车,“你这日语不会说,英语也说不了几句的,就这么闯来了?”“嗯,愉快的闯来了。”相视一笑,一路畅谈。
地铁票,在东京交通是蛮贵的,起价差不多就得7-9元,换乘要翻一倍
找宾馆是个体力活,一路询问无数次,指对也好,指错也好,感动地是,无论对方是否在忙,都会耐心的停下来打开导航,细细查询并解释给我听,无一例外,在这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很深的感受是,这里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谦逊和虔诚,微笑的说着,实在难以和那个尚武的民族联系起来,可能,这就是日本民族矛盾的特性所在。
洗手间里的镜子很奇特,不知道做了什么物理处理,室内蒸汽大时整块镜子均是雾气朦朦,唯有水池上方抬眼可见处清晰如常,很有意思。
这是我抵达这座城市后享受美食的第一家,整个馆子不比我们寻常冷饮甜点铺大多少,布局紧凑又合理,似旋转寿司的就餐模式围绕在明厨周围,彰显着弹丸之地特有的带着温馨的嚣张。点餐机很有意思,投币直接购买,省却厨师接触钱币的尴尬。我依着那半懂半不懂的汉语点了碗豚骨面,上来一干一汤,正要把汤倒进干面中时,厨师大叫no no ,提醒我是要把面捞到汤里吃,可能怕我这份粗鲁破坏了他的精心烹制,终究是上心了。
地铁里很安静,每个人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很少有听到互相交流和打电话的声音,可能这个时刻,是大家结束一天的疲惫,希望独处给自己告白最好的时机。广播里的报站声无论男女,总觉得有种调皮的娇滴滴的味道。
地铁里随处可见的洗手池和饮水池,有小男生捧着水池水龙头直接喝水,想起自己小学时光。
夜间的中野有种低调奢华感,属于东京的郊区了,东西比较便宜,商品也很齐全,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时尚家居,基本上除了特定的奢侈品类,在这都可以买到。
到了此行目的地的第一站,一番唇舌后,凯旋而归。
超市里有不少类似红牛的功能性饮料,看来日本国民在保健及自我体质平衡上没少花心思。
几张随手拍,有可爱的甜点、有貌似高深的居酒屋、有随处可见的电玩店,有站着吃饭的下班族。
今天扫的货,纪念一下吧。
DAY 2
早晨推开窗,竟是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北京几年不见的大雪到东京第二天就不期而遇。
上野公园很大,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动物园等纷纷林立其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据说这里也是东京有名的赏樱佳处,只可惜我们来的时节只有干树杈子,还好有这些零零散散的雪花点缀了它们。
漫步在公园里,到处都可见成群结队的中学生,应该是他们的冬游日,白雪皑皑搭配短袜光腿,竟也成了一道风景,有可爱的小女生请我帮他们拍照,快门按下的一刻,呈现的是干净轻快的笑容。
星巴克在东京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密集程度恨不得每两百米就有一家。
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共43个展厅,收藏了十几万件日本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走走停停间日本的历史变迁就这样影印进脑海,可惜馆内不让拍照,无法留下纪念,是种遗憾。
东京国立科技博物馆,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自然馆中陈列的是日本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看着这些,似乎更能理解为什么影响人类进程的前100个名人中就有67名是科学家。
地球馆中对动植物的演变做了系统的说明,甚至于每个生物品种,都将其做了分类编上编号,整齐的排列着,足见日本人的细致程度。
下午来到新宿,这个有着东京最大红灯区的地方,东京互动艺术中心在这,歌舞伎町在这,花园神社在这,很有现代都市的味道。
巧遇巧克力展,喜出望外,这次出行的其中一项使命就是带日本本土巧克力回京。约有几十个品牌在做展销,这样挑花眼的节奏,对身为天平的我,简直是一种折磨。最后定格在一家叫silsmaria的门店,据说平时只有在大阪才买的到,其中两款含酒精巧克力和一款黑巧着实不赖。
日本人饮食的种类比较集中,走在大街上最常见的就是日式火锅、烧烤和各种油炸的肉排类,反而我想象中的日本料理不多见,有也是在一些相对高档的大厦里,临街比较少。
奔走了一天,终于能坐下来畅快的饱食一顿,我天性喜静,所以对那种环境幽静,能瞬间使人放松的布局和着色总有种偏爱。于是看到这家小屋,便二话不说走了进去。这次东京游最大的感受就是回北京后要好好学习英语,虽说日本大部分地方有中文标识,但在需要对话时还是会因为交流不畅闹了不少笑话,譬如这家店,服务生想要告诉我店里最多可以呆2个小时,因为2小时后有客人预定,我硬生生听成必须呆2个小时,于是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在我不断的“why”和对方不断听不懂的解释中度过,于是可怜的2小时变成了1小时50分钟。
菜品不错,鸡汤最赞,日本人习惯于生冷食物,但可怜我们要忍受着室外5度的气温,还要品尝这一盘盘没有温度的食物。味道嘛,直接竖两个大拇指,一天的疲劳在新鲜鱼子融化口中的那一刻,消失殆尽。
DAY3
来到了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很气派,蜘蛛型象征标志物背着阳光,可惜森美术馆正值整修期,只照到了部分侧面。
一家卡哇伊的蛋糕房,点了红茶和草莓奶油蛋糕,奶油品质很不错,不甜腻。
日本人习惯于生冷食物,不光饮食,凡饭店提供的都是加了冰块的水,可怜了我们一边回味着室外不到5°的温度,一边让我们这习惯了中国热汤的胃入乡随俗。把这几天的冰水做个合辑,缅怀一下。
一家水果店,出发前查询日本什么水果好吃,百度结果什么水果都好吃,于是体验一把。
把这几天的饮料做个合辑,时间太短,可品尝太少
三得利美术馆楼宇外观,气魄
日本人注重外貌之说光看公用洗手间就可知一二,洗手间里,成了洗手池前配置镜子外,还有专门的化妆间,或站立式,或提供桌椅,供女生补妆之用。
美术馆内不让拍照,只照了个正门,以及馆外的获奖作品
很漂亮的一家体现日本文化的店面,店员和我互相用蹩脚的英语对话几句后,问我:can you speak Chinese?,我立刻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虽然她的中文也很蹩脚,哈哈
此番目的之一就是品尝正宗的日本料理,心仪已久的米其林都要提前预定,只好就近选择,进了这家看起来比较淡雅静谧的馆子,鱼生一般,土豆泥和日式茶碗蒸不错,尤其是茶碗蒸,带一丝淡淡的柚子清香味,爽口滑腻。趁对方转身偷拍的服务员,还吓了她一跳。
表参道地铁站外的苹果体验店,在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小空间,高利用的节奏下,竟有如此宽宏一片天地,果真财大气粗。
表参道的繁华,果真一个品牌一栋楼,奢华人士的天堂,风太大,还没来得及看到有着设计美誉之称的PRADA大楼,就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夜间的涩谷,年轻人汇聚的地方,林林总总的店铺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品牌在眼前晃,仔细逛的话一天估计都不够。
来到向往已久的一兰拉面馆,据说是东京最好吃的拉面馆,是个半地下室,地方依旧很小,队伍却排的很长,等待的时候叫号器上会及时更新哪些座位空出来,服务员会让顾客先选择食物,面馆专营拉面,其余小菜酒水饮料一一没有。比较贴心的是,服务员会先问我是哪的人,得知来自中国后递给我一张中文的选材单,上面会依据客人喜好选择面的软硬、口味以及需要的配料等,又一次足见日本文化的细致程度。仍旧是类似吧台的横排座位,只不过每个人之间会有一块挡板隔开,保持各自的隐私感。面汤很浓郁,味道确实很赞,吃下去第一口想法是要是北京有分店就好了。
DAY 4
最后一天只剩半天时间,去了离我住的比较近的东京大学,也是我一直向往来一睹尊容的地方。东
大赤门,日剧《龙樱》里那群热血的高中生梦想的就是进入这扇门。
整个校园很安静,也比较空旷,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东大标志性的建筑,古老的欧式风格,深不见底的长廊,很有时代感。
著名的安田讲堂,可惜正在维修中,不能走进参观。
街边小零食,返程前最后满足一下,就此结束我愉快的冬季之旅,期待春季的再一次相逢。
![]() |
DAY1:到机场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复杂的地铁售票系统做斗争,硬是站在它面前近半个小时没弄明白,然后有一位来自上海,在日本生活了几十年的怪大叔出现了,默默地鄙视了我半天后忍不住开口指导,并自告奋勇带我们乘车,“你这日语不会说,英语也说不了几句的,就这么闯来了?”“嗯,愉快的闯来了。”相视一笑,一路畅谈。
![]() |
地铁票,在东京交通是蛮贵的,起价差不多就得7-9元,换乘要翻一倍
![]() |
找宾馆是个体力活,一路询问无数次,指对也好,指错也好,感动地是,无论对方是否在忙,都会耐心的停下来打开导航,细细查询并解释给我听,无一例外,在这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很深的感受是,这里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谦逊和虔诚,微笑的说着,实在难以和那个尚武的民族联系起来,可能,这就是日本民族矛盾的特性所在。
洗手间里的镜子很奇特,不知道做了什么物理处理,室内蒸汽大时整块镜子均是雾气朦朦,唯有水池上方抬眼可见处清晰如常,很有意思。
![]() |
这是我抵达这座城市后享受美食的第一家,整个馆子不比我们寻常冷饮甜点铺大多少,布局紧凑又合理,似旋转寿司的就餐模式围绕在明厨周围,彰显着弹丸之地特有的带着温馨的嚣张。点餐机很有意思,投币直接购买,省却厨师接触钱币的尴尬。我依着那半懂半不懂的汉语点了碗豚骨面,上来一干一汤,正要把汤倒进干面中时,厨师大叫no no ,提醒我是要把面捞到汤里吃,可能怕我这份粗鲁破坏了他的精心烹制,终究是上心了。
![]() |
![]() |
![]() |
地铁里很安静,每个人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很少有听到互相交流和打电话的声音,可能这个时刻,是大家结束一天的疲惫,希望独处给自己告白最好的时机。广播里的报站声无论男女,总觉得有种调皮的娇滴滴的味道。
![]() |
地铁里随处可见的洗手池和饮水池,有小男生捧着水池水龙头直接喝水,想起自己小学时光。
![]() |
夜间的中野有种低调奢华感,属于东京的郊区了,东西比较便宜,商品也很齐全,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时尚家居,基本上除了特定的奢侈品类,在这都可以买到。
![]() |
![]() |
到了此行目的地的第一站,一番唇舌后,凯旋而归。
![]() |
![]() |
超市里有不少类似红牛的功能性饮料,看来日本国民在保健及自我体质平衡上没少花心思。
![]() |
几张随手拍,有可爱的甜点、有貌似高深的居酒屋、有随处可见的电玩店,有站着吃饭的下班族。
![]() |
![]() |
![]() |
![]() |
今天扫的货,纪念一下吧。
![]() |
DAY 2
早晨推开窗,竟是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北京几年不见的大雪到东京第二天就不期而遇。
上野公园很大,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动物园等纷纷林立其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据说这里也是东京有名的赏樱佳处,只可惜我们来的时节只有干树杈子,还好有这些零零散散的雪花点缀了它们。
![]() |
![]() |
![]() |
![]() |
![]() |
漫步在公园里,到处都可见成群结队的中学生,应该是他们的冬游日,白雪皑皑搭配短袜光腿,竟也成了一道风景,有可爱的小女生请我帮他们拍照,快门按下的一刻,呈现的是干净轻快的笑容。
星巴克在东京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密集程度恨不得每两百米就有一家。
![]() |
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共43个展厅,收藏了十几万件日本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走走停停间日本的历史变迁就这样影印进脑海,可惜馆内不让拍照,无法留下纪念,是种遗憾。
![]() |
![]() |
![]() |
东京国立科技博物馆,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自然馆中陈列的是日本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看着这些,似乎更能理解为什么影响人类进程的前100个名人中就有67名是科学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球馆中对动植物的演变做了系统的说明,甚至于每个生物品种,都将其做了分类编上编号,整齐的排列着,足见日本人的细致程度。
![]() |
![]() |
![]() |
![]() |
![]() |
![]() |
![]() |
![]() |
![]() |
下午来到新宿,这个有着东京最大红灯区的地方,东京互动艺术中心在这,歌舞伎町在这,花园神社在这,很有现代都市的味道。
![]() |
巧遇巧克力展,喜出望外,这次出行的其中一项使命就是带日本本土巧克力回京。约有几十个品牌在做展销,这样挑花眼的节奏,对身为天平的我,简直是一种折磨。最后定格在一家叫silsmaria的门店,据说平时只有在大阪才买的到,其中两款含酒精巧克力和一款黑巧着实不赖。
![]() |
![]() |
![]() |
日本人饮食的种类比较集中,走在大街上最常见的就是日式火锅、烧烤和各种油炸的肉排类,反而我想象中的日本料理不多见,有也是在一些相对高档的大厦里,临街比较少。
奔走了一天,终于能坐下来畅快的饱食一顿,我天性喜静,所以对那种环境幽静,能瞬间使人放松的布局和着色总有种偏爱。于是看到这家小屋,便二话不说走了进去。这次东京游最大的感受就是回北京后要好好学习英语,虽说日本大部分地方有中文标识,但在需要对话时还是会因为交流不畅闹了不少笑话,譬如这家店,服务生想要告诉我店里最多可以呆2个小时,因为2小时后有客人预定,我硬生生听成必须呆2个小时,于是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在我不断的“why”和对方不断听不懂的解释中度过,于是可怜的2小时变成了1小时50分钟。
![]() |
![]() |
菜品不错,鸡汤最赞,日本人习惯于生冷食物,但可怜我们要忍受着室外5度的气温,还要品尝这一盘盘没有温度的食物。味道嘛,直接竖两个大拇指,一天的疲劳在新鲜鱼子融化口中的那一刻,消失殆尽。
![]() |
DAY3
来到了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很气派,蜘蛛型象征标志物背着阳光,可惜森美术馆正值整修期,只照到了部分侧面。
![]() |
![]() |
![]() |
![]() |
![]() |
一家卡哇伊的蛋糕房,点了红茶和草莓奶油蛋糕,奶油品质很不错,不甜腻。
![]() |
![]() |
日本人习惯于生冷食物,不光饮食,凡饭店提供的都是加了冰块的水,可怜了我们一边回味着室外不到5°的温度,一边让我们这习惯了中国热汤的胃入乡随俗。把这几天的冰水做个合辑,缅怀一下。
![]() |
![]() |
![]() |
一家水果店,出发前查询日本什么水果好吃,百度结果什么水果都好吃,于是体验一把。
![]() |
![]() |
把这几天的饮料做个合辑,时间太短,可品尝太少
![]() |
![]() |
![]() |
![]() |
![]() |
三得利美术馆楼宇外观,气魄
![]() |
日本人注重外貌之说光看公用洗手间就可知一二,洗手间里,成了洗手池前配置镜子外,还有专门的化妆间,或站立式,或提供桌椅,供女生补妆之用。
![]() |
美术馆内不让拍照,只照了个正门,以及馆外的获奖作品
![]() |
![]() |
![]() |
很漂亮的一家体现日本文化的店面,店员和我互相用蹩脚的英语对话几句后,问我:can you speak Chinese?,我立刻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虽然她的中文也很蹩脚,哈哈
![]() |
![]() |
![]() |
![]() |
此番目的之一就是品尝正宗的日本料理,心仪已久的米其林都要提前预定,只好就近选择,进了这家看起来比较淡雅静谧的馆子,鱼生一般,土豆泥和日式茶碗蒸不错,尤其是茶碗蒸,带一丝淡淡的柚子清香味,爽口滑腻。趁对方转身偷拍的服务员,还吓了她一跳。
![]() |
![]() |
![]() |
![]() |
![]() |
![]() |
![]() |
表参道地铁站外的苹果体验店,在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小空间,高利用的节奏下,竟有如此宽宏一片天地,果真财大气粗。
![]() |
表参道的繁华,果真一个品牌一栋楼,奢华人士的天堂,风太大,还没来得及看到有着设计美誉之称的PRADA大楼,就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 |
![]() |
![]() |
夜间的涩谷,年轻人汇聚的地方,林林总总的店铺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品牌在眼前晃,仔细逛的话一天估计都不够。
![]() |
![]() |
来到向往已久的一兰拉面馆,据说是东京最好吃的拉面馆,是个半地下室,地方依旧很小,队伍却排的很长,等待的时候叫号器上会及时更新哪些座位空出来,服务员会让顾客先选择食物,面馆专营拉面,其余小菜酒水饮料一一没有。比较贴心的是,服务员会先问我是哪的人,得知来自中国后递给我一张中文的选材单,上面会依据客人喜好选择面的软硬、口味以及需要的配料等,又一次足见日本文化的细致程度。仍旧是类似吧台的横排座位,只不过每个人之间会有一块挡板隔开,保持各自的隐私感。面汤很浓郁,味道确实很赞,吃下去第一口想法是要是北京有分店就好了。
![]() |
![]() |
![]() |
![]() |
![]() |
![]() |
DAY 4
最后一天只剩半天时间,去了离我住的比较近的东京大学,也是我一直向往来一睹尊容的地方。东
大赤门,日剧《龙樱》里那群热血的高中生梦想的就是进入这扇门。
![]() |
整个校园很安静,也比较空旷,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东大标志性的建筑,古老的欧式风格,深不见底的长廊,很有时代感。
![]() |
![]() |
![]() |
著名的安田讲堂,可惜正在维修中,不能走进参观。
![]() |
街边小零食,返程前最后满足一下,就此结束我愉快的冬季之旅,期待春季的再一次相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