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我们如何才能更幸福?
![]() |
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好像总是充满疑惑和纠结。面对过去、现在、未来,好像快乐了现在就耽误了未来,追求了未来的幸福、成功就要承受现在的痛苦,还有一种人干脆沉浸在过去,对现在和未来都抱着虚无无意义的看法。这就是《幸福的方法》中说的三种人: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和虚无主义型。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感悟幸福型”的人呢?有!这就是这本书想告诉我们最主要的一点:我们既可以拥有现在的快乐,也可以在未来获益。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幸福呢?为了拥有幸福,我们要改变哪些固化的认识,了解哪些新鲜的看法观点,以及要如何做呢?
最近读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还花了好长时间做阅读笔记。在这儿,我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来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希望你和我一样能有所得。
【从思想上,一些打开思考的观点&理论:】
1.幸福是什么?作者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2.不要问自己“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未来的幸福”,而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3.“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能够发挥出我们真正的潜力。”(弗兰克尔)
4.每个人享受不同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独特的。再喜欢的事物,做多了也会厌烦。
5.重点是要有目标,能否实现它则在其次。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
6.这些目标必须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被附加上身的;追求这些目标并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该这么做,也不是出于责任感,而是因为它对我们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并且能够带给我们快乐。
7.在学习中,兴趣更重要。应该鼓励孩子去追求快乐并且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8.心流是指个人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心流体验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即“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我们享受着巅峰体验和巅峰表现。
9.只有当任务的难度和技能匹配时,心流体验才可能出现。
10.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但我们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通常的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事实上,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迎接挑战。
11.人们喜欢休闲多于工作,但在工作中人们的心流体验比休闲活动中要多,我们对工作存在偏见。
12.如果我们可以把工作和学习视为一种特权,而不是责任(对孩子也一样),这样我们不但感到幸福,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13.最佳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时成长。
14.我们目前的教育没能帮助学生找寻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活动,没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许多教育家注重的只是如何帮助他们拿到更高的分数。
15.每个人天生都具备对学习的热情,孩子们会不停提问,不断去发现周遭的世界。教育者作为帮助孩子追寻自身价值和获得心流体验的人,应该培养孩子求知的方法。
16.发问才会有答案。我们只有开始质疑自己,才会探索和征服自己,才能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事,发现一些以前被遮挡的道路。
17.热情是幸福的动力。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上,我们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
18.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
19.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够区分“非常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就是他们是否具有广泛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
20.爱是神秘的,无法以常理来衡量。但如果他所感到的是真爱,那他肯定是出于某个原因才会爱,而这些原因不一定能被意识到,也可能永远都无法清楚地解释,但它们肯定是存在的,答案取决于我们所爱的是不是这个人真正的核心价值。
21.核心价值是人最深最真的特性,也就是个性。它包含了生活原则(未必与我们平时宣称的一致),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唯一可用来衡量一个人个性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个性反映出来的行为来评判。
22.人们在两性关系中既不喜欢“占便宜”,也不喜欢“吃亏”。当两个人觉得感情公平时,双方都会比较满足,而且关系也较容易维持下去。
23.“人生最棒的补偿,就是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顾自己的情况下衷心去帮助别人。”(爱默生)
24.一次幸福的经历,可感染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做“幸福催化剂”。
25.人类的幸福主要取决于: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26.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因为它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们常问自己:“我们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有能力的或才华横溢的?”但真正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不呢?”(《爱的回归》玛丽安娜·威廉森)
27.我们害怕失去,却导致真正的失去,而我们感到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则会真的不幸福。
28.当多个任务同时需要我们分配时间时,我们很难专注于当前的活动,这就影响了我们享受生活的能力。
29.我们都太忙了,总希望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事。后果是,我们忘了对身边的事以及对拥有的财富感恩,忘了享受他们,比如:一份工作、课程、一段音乐、身边的景色、我们的心灵伴侣和孩子。
30.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如果太拼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有时候,少做一些事反而可以带来更多效果。
31.无论再怎么“好”吃,如果我们吃得太快或太多的话,东西就会变味了。数量会影响质量,好东西也不能过量食用。
【从行动上,具体的方法、做法,现在开始吧!:】
1.养成习惯。履行承诺靠自律不够,习惯更简单。养成习惯要求确定行动细节,规定具体时间内完成。感受深刻价值作为行事动机。每次养成的新习惯不要太多。
2.表达感恩: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3.冥想幸福,创建自己的幸福时刻感受档案,以后碰到负面情绪点击幸福按键就能自动进去。
4.增加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感受。
5.打造人生地图,列表记录每周的生活用时和期望的每周每项活动用时,为它们的意义和快乐打分,比如5分制。
6.一个增加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
7.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这些首先做的事中,做那些你想做的事;然后再细化,找出你自己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你最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8.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长期目标(1-30年,应该是一些有挑战性的、能够让你发挥潜能的目标)、短期目标、行动计划。
9.全然地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迎接挑战。
10.把工作和学习视为一种特权。
11.制定学习计划:个人成长、专业成长。把计划规律化、习惯化。
12.明白和找到困境给予你的意义。
13.对自己提问。(书中有很多问题,其实不管书中有没有特别提出那些问题,人不管在读书还是任何时候都要不停向自己提问,然后认真去回答,一方面会更加认识自己,一方面也会促进自己深入思考寻找答案。)
14.在某些工作中,为了争取幸福,我们可以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即使工作没有特别的要求,我们还是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明确的目标,从平凡中寻求挑战,获取心流体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我们感兴趣的工作或调换到其他部门加入新项目。
15.思考MPS模式: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注意顺序,找出答案和交集。
16.找使命感。
17.除了做出重大抉择来改变生活之外,另一个方法就是在现有的生活中增加自己觉得喜欢、有意义且擅长的事,或是从现在做的事情中挖掘幸福。
18.与我们关心的人和关心我们的人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
19.培养真实亲密关系的方法,就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我们必须打开心灵,与伴侣分享自己最深刻的需求和恐惧,甚至是性幻想和生命的梦想。除了让伴侣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对方。
20.养成每个月写一两封感谢信的好习惯。
21.仁爱的冥想:回想你善待他人的经历,以及由其产生的成就感。
22.培养好习惯:从小事着手比大幅度改变的阻力要小得多。
23.放大幸福:按星期列一张“幸福催化剂”表,按计划去做。
24.对于增强幸福感,适当地运用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
25.欣赏式探寻。
26.明确什么是有用的,然后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27.有意识地认可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提升它的价值。
28.全然接纳自己:向自己提问,认识自己。
29:内在智者的建议:想象自己110岁了,给自己5分钟,告诉自己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幸福。写下来,努力付诸行动。比如,如果你希望自己变老后要和家人多相处,那就从现在起,给自己多安排一些和家人一起活动的事情。
30.简化生活!学会说不,对生活进行排序,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时,也要学会放弃其他一些琐碎的事。好东西也不能过量食用。
31.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