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7买菜
今天是3月7号,正月十七,星期六。晴,雾霾。
十五已经过了,今天周六,上午十点,我拖上小车去市场买菜。
因为雾霾,天色还是灰蒙蒙的。不过气温已经明显回升,阳光照在身上痒痒的,有点万物萌发的感觉。通往市场的路边上,零星几个小贩早摆好了各自的商品,路上不时能碰到采购归来的老人,或单人或两人携手,拉着买菜的小车,芹菜或莴笋的绿叶露在小车外面一颤一颤的。
市场里仍有部分菜档空着,应该是主人过完年没回来。余下的大部分摊位都摆满了各色时令蔬菜,摊主一边吆喝着一边收钱交菜,很是忙碌。市场里叫卖声、说笑声、装菜卸菜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绿叶菜明显多了,正月十五一过菜价也趋于合理。油菜两块一斤,新鲜又水灵,我买了二斤。旁边的韭菜两块五,买一斤。女儿喜欢吃韭菜,我也喜欢吃,却讨厌它不好收拾。卖莴笋的不少,个头大又新鲜,绿叶中带点紫红的叶子,大部分两块五一斤,只有一家卖两块。我见他家莴笋的根部削去不少,担心是根烂了就没有买。后来看到旁边菜贩的女人清理莴笋,薅去多余的叶子再用刀削掉不好看的根部,才发现根并没有烂,只是她图省事削得太狠,就回去买了两根。我挑了两个大个的,一称居然九块九,近五斤,一根一顿根本吃不完!这时才后悔不应该贪心,可是也不好意思再说不要了。西红柿三块,我觉得卖相不好没有买,现在的西红柿应该还不熟,都是捂红的。白洋葱特价一块五,挑了三个。芹菜也买两根,回去和洋葱一起炒,我尤其喜欢新鲜芹菜的叶子,绿油油的,可以当香菜一样用。
我来的这家市场分成两部分,有两个入口两个名字,呈L型,里面则是相通的。两部分的不同只在于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室外的菜都是大路货,像黄瓜白菜茄子土豆一类,价格也比室内的便宜。室内有菜有米有肉有鱼,菜的品种比外面多,像竹笋、茶树菇这些高级菜外面是没有的,青菜多半也过过水,卖相更好,价格自然贵些,当然租金可能也比外面高。这两部分还有个不同是外面可以叫卖,经常看见外面卖菜的小伙子高声喊:“紧急通知!疯狂甩卖”、“现场直播!茄子特价两块五一斤!”有时见这边喊的声音大了,那边摊位也有人大声接茬:“两块两块!”,这边就喊:“一块五一块五!”,那边接着:“一块钱一块钱”,这边就会喊:“免费拿走!不要钱!”,那边被逼得没办法,就喊“倒找钱!买菜倒找钱!”于是大家都笑,买菜的也不会当真。我喜欢在外边买菜,一是价格便宜,另外也喜欢这里的气氛,有小时候菜市场的感觉。因为价格低,菜销量也大,早上拉来一大车一般一个上午就卖完了,如果下午去买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临走经过水果摊准备买些水果。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蜂香、奶油还有其它不知名的品种整整齐齐摆在木拖盘里,长相好的十块,旁边那些看上去有点丑的八块。我接过老板递来的塑料盒,挑了一些一称十二块,大概十五六个的样子。这么早的草莓应该不是本地的,拜保鲜技术的提高和运输方式的快捷所赐,现在从春节到四五月都能吃到草莓,最远有产自云南的。拿回家给女儿一看,哇!这么大的草莓,打多少激素啊!我说有你就吃吧,又不是天天吃。此外又买二斤沙糖桔,八块一斤。回家的路上又买了两斤紫薯,两块五一斤。
拖着装满蔬菜的小车,有种大获全胜的感觉,估计和原始人打猎归来的感觉差不多。我想起小时候父亲让我每天写日记,要求至少一百字。有一次他带我去市场买菜,回来后我就写了一篇买菜的日记。我隐约记得前面几句话先介绍了情况,而后就开始写菜的品种,可写完后发现字数不够一百,于是就在菜的品种那里增加内容,大概是:“菜的品种真多呀!有土豆、白菜、茄子、黄瓜、萝卜、柿子……”,记得最后写了有十几种菜才算凑够了一百字。父亲看了日记后说:“嗯!写得不错,就是下次品种不用写那么多!”我心里想着那一百字,可是并没有说出来。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父亲还没有我现在年纪大。
十五已经过了,今天周六,上午十点,我拖上小车去市场买菜。
因为雾霾,天色还是灰蒙蒙的。不过气温已经明显回升,阳光照在身上痒痒的,有点万物萌发的感觉。通往市场的路边上,零星几个小贩早摆好了各自的商品,路上不时能碰到采购归来的老人,或单人或两人携手,拉着买菜的小车,芹菜或莴笋的绿叶露在小车外面一颤一颤的。
市场里仍有部分菜档空着,应该是主人过完年没回来。余下的大部分摊位都摆满了各色时令蔬菜,摊主一边吆喝着一边收钱交菜,很是忙碌。市场里叫卖声、说笑声、装菜卸菜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绿叶菜明显多了,正月十五一过菜价也趋于合理。油菜两块一斤,新鲜又水灵,我买了二斤。旁边的韭菜两块五,买一斤。女儿喜欢吃韭菜,我也喜欢吃,却讨厌它不好收拾。卖莴笋的不少,个头大又新鲜,绿叶中带点紫红的叶子,大部分两块五一斤,只有一家卖两块。我见他家莴笋的根部削去不少,担心是根烂了就没有买。后来看到旁边菜贩的女人清理莴笋,薅去多余的叶子再用刀削掉不好看的根部,才发现根并没有烂,只是她图省事削得太狠,就回去买了两根。我挑了两个大个的,一称居然九块九,近五斤,一根一顿根本吃不完!这时才后悔不应该贪心,可是也不好意思再说不要了。西红柿三块,我觉得卖相不好没有买,现在的西红柿应该还不熟,都是捂红的。白洋葱特价一块五,挑了三个。芹菜也买两根,回去和洋葱一起炒,我尤其喜欢新鲜芹菜的叶子,绿油油的,可以当香菜一样用。
我来的这家市场分成两部分,有两个入口两个名字,呈L型,里面则是相通的。两部分的不同只在于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室外的菜都是大路货,像黄瓜白菜茄子土豆一类,价格也比室内的便宜。室内有菜有米有肉有鱼,菜的品种比外面多,像竹笋、茶树菇这些高级菜外面是没有的,青菜多半也过过水,卖相更好,价格自然贵些,当然租金可能也比外面高。这两部分还有个不同是外面可以叫卖,经常看见外面卖菜的小伙子高声喊:“紧急通知!疯狂甩卖”、“现场直播!茄子特价两块五一斤!”有时见这边喊的声音大了,那边摊位也有人大声接茬:“两块两块!”,这边就喊:“一块五一块五!”,那边接着:“一块钱一块钱”,这边就会喊:“免费拿走!不要钱!”,那边被逼得没办法,就喊“倒找钱!买菜倒找钱!”于是大家都笑,买菜的也不会当真。我喜欢在外边买菜,一是价格便宜,另外也喜欢这里的气氛,有小时候菜市场的感觉。因为价格低,菜销量也大,早上拉来一大车一般一个上午就卖完了,如果下午去买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临走经过水果摊准备买些水果。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蜂香、奶油还有其它不知名的品种整整齐齐摆在木拖盘里,长相好的十块,旁边那些看上去有点丑的八块。我接过老板递来的塑料盒,挑了一些一称十二块,大概十五六个的样子。这么早的草莓应该不是本地的,拜保鲜技术的提高和运输方式的快捷所赐,现在从春节到四五月都能吃到草莓,最远有产自云南的。拿回家给女儿一看,哇!这么大的草莓,打多少激素啊!我说有你就吃吧,又不是天天吃。此外又买二斤沙糖桔,八块一斤。回家的路上又买了两斤紫薯,两块五一斤。
拖着装满蔬菜的小车,有种大获全胜的感觉,估计和原始人打猎归来的感觉差不多。我想起小时候父亲让我每天写日记,要求至少一百字。有一次他带我去市场买菜,回来后我就写了一篇买菜的日记。我隐约记得前面几句话先介绍了情况,而后就开始写菜的品种,可写完后发现字数不够一百,于是就在菜的品种那里增加内容,大概是:“菜的品种真多呀!有土豆、白菜、茄子、黄瓜、萝卜、柿子……”,记得最后写了有十几种菜才算凑够了一百字。父亲看了日记后说:“嗯!写得不错,就是下次品种不用写那么多!”我心里想着那一百字,可是并没有说出来。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父亲还没有我现在年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