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Interview 1
Andy是一个生物系的博士生。生活简单,作息规律。当然,这么说是因为我每天生活只有实验室、图书馆和公寓。周末偶尔和实验室的朋友约起去打球。早上7点做好饭,从公寓出来,把积累在车上的雪扫掉,把厨房里的垃圾扔掉,把车开到停车场去实验室。实验室在地下一层。楼上学生上课来来往往。他每天只是面对着机器和制剂。每天要见的人是老板和实验室里的同学。
“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综艺节目。对,没有跟别人怎么说过。几乎每一个国内的新出的都会看。
”跑男?“
挺喜欢的。Baby很漂亮。
“有没有室友?”
没有。和别人交往太麻烦了。
“有没有相见的人?”
说实话,好像没有。
“希望找到一个人陪伴?”
我并不明白你说的被人陪伴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一个具体定义吗?我觉得这样世界平衡、没有情绪波动也挺好的。
“嗯。就是你什么时候想跟ta说话就说话。半夜里也没有关系。相互关心。可以放心把自己完全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用担心会被说‘你怎么这样想’,‘好奇怪’之类的。“
沉默。
"你会感觉到孤单吗?“
我可以找人吃饭。
”找人吃饭的时候会谈谈自己最近生活上发生的事情吗?“
不会。基本上大家都会说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事。或者新出的美剧。
“你觉得被人理解吗?”
不被理解也无所谓。
“喜欢做实验吗? 做实验的时候会体验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即使不是因为这个拿了工资,也会坚持去做吗?“
不会。
”有没有喜欢做的事情想去做的,因为现实种种,没有成型的。“
真的要说有的话。那应该算是去环游世界。
“以后有机会做吗?”
没时间,没钱。
“很多人把工作之类的放弃,没有钱就打散工也可以做到啊?”
他们眼中的世界太乐观了。
“五年以后想要干什么?”
找到工作吧。
“找到工作之后呢?”
组建家庭。好好工作。
”可是你说你不希望找到一个人去陪伴你。“
可能是有想过。只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
“什么人才算合适的人?”
有共同爱好的吧。最好漂亮一些。
“和你一起看综艺节目?”
不仅仅是这些吧。但是我不知道。
“为什么一定要漂亮呢?”
不喜欢和丑陋的人度过将来的日子。
”即使这个人会让你感觉到快乐,你也不会考虑?“
我还没有碰到过长得丑陋但是让我感觉到快乐的人。
”那么你希望另一半对你真心实意吗?“
那是当然。
”但你说你不会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需要完全了解那个人之后,再决定是否和她袒露自己的内心。“
可能吧。
“不暴露自己就不会有弱点。弱点是可以被他人利用进而伤害到自己的。所以需要在别人面前维持某种完美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这是你所需要的安全感吗?”
可以吧。
“最后一个问题。再问你一次,希望能找到陪伴你的人吗?即使我不能给出准确定义那个是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
“谢谢。”
—————————————————————————
Interview 2
“最近快乐吗?”
不是常常。
“为什么呢?”
就是感觉事情本应该会有更好的一面。
“啊。应该?那是怎么样的感受?“
不知道,因为没有得到过。好像眼前有雾气蒙住了似的。只是知道好像会有更光明的什么东西。
”在想什么?“
没在想什么。
“随便说。脑子里现在有什么就说什么。“
诶。我觉得好像被一种欲望抓住了。
”欲望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人们都说欲望不好。
“只有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你才会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别人的否定让你觉得这是不恰当的。你称之为贪婪、欲望。本来这种从心里萌发出来的东西是中性的,甚至是充满希望的。不要跟自己玩文字游戏。谈谈本质。”
欲望和希望有什么不同?
”如果通过道德而正常的途径实现的,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的,那样的东西不该因为他人怎么看待你而被歧视。“
我所愿望的东西并没有损坏别人。只是可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麻烦不一定是坏事。”
引起麻烦不是违背交流的“中立性”法则吗?
”中立性?“
人和人精神自由,互不干涉。
“这是不可能的。我不从哲学角度探讨,只是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告诉你。没有一个人会一成不变。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改变,都在吸取外界信息。干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被干涉的内容在下一秒就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人心在某种程度上半封闭半自由。封闭的部分保证自己现在所建立体系的完整性(或者说是破碎性)。自由的部分负责接收新的信息,使人适应现有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麻烦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麻烦一些也不为过。”
我不敢说我干涉别人的生活一定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如果出发点是善意的,道德的。暂时没有人,包括你自己, 可以评判你所付出的努力。人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现在的作为成为动态世界的一部分,影响了整个运行过程。你无法假设事实。再精准的预估和现实相比,有时也会差之千里。“
人是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去评判自己是否道德,是否善意。
”是。但不能因为被迟疑和怀疑这种东西束缚而决定什么都不做了。“
所以还是要努力去达成自己的”欲望“。
”努力到你不能负荷为止。”
那是到什么时候?
“到了某一点,你会特别绝望。然后安静下来,很多重要的都变得不重要。你终于触碰到了问题的核心,你找到了边界。你伸手去触摸。之后,你可以做决定。跨过边界,你安全了,因为你可以把害怕的东西隔绝在心外。或者另一种。把边界推得远一些。继续站在危险的边缘,告诉自己,坚持住。等待下一个绝望的界点出现。”
我还是在原地站一会儿吧。
“努力到不能负荷,并以此为开始。这是真的勇气。”
谢谢。
(voice cut.)
Andy是一个生物系的博士生。生活简单,作息规律。当然,这么说是因为我每天生活只有实验室、图书馆和公寓。周末偶尔和实验室的朋友约起去打球。早上7点做好饭,从公寓出来,把积累在车上的雪扫掉,把厨房里的垃圾扔掉,把车开到停车场去实验室。实验室在地下一层。楼上学生上课来来往往。他每天只是面对着机器和制剂。每天要见的人是老板和实验室里的同学。
“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综艺节目。对,没有跟别人怎么说过。几乎每一个国内的新出的都会看。
”跑男?“
挺喜欢的。Baby很漂亮。
“有没有室友?”
没有。和别人交往太麻烦了。
“有没有相见的人?”
说实话,好像没有。
“希望找到一个人陪伴?”
我并不明白你说的被人陪伴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一个具体定义吗?我觉得这样世界平衡、没有情绪波动也挺好的。
“嗯。就是你什么时候想跟ta说话就说话。半夜里也没有关系。相互关心。可以放心把自己完全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用担心会被说‘你怎么这样想’,‘好奇怪’之类的。“
沉默。
"你会感觉到孤单吗?“
我可以找人吃饭。
”找人吃饭的时候会谈谈自己最近生活上发生的事情吗?“
不会。基本上大家都会说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事。或者新出的美剧。
“你觉得被人理解吗?”
不被理解也无所谓。
“喜欢做实验吗? 做实验的时候会体验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即使不是因为这个拿了工资,也会坚持去做吗?“
不会。
”有没有喜欢做的事情想去做的,因为现实种种,没有成型的。“
真的要说有的话。那应该算是去环游世界。
“以后有机会做吗?”
没时间,没钱。
“很多人把工作之类的放弃,没有钱就打散工也可以做到啊?”
他们眼中的世界太乐观了。
“五年以后想要干什么?”
找到工作吧。
“找到工作之后呢?”
组建家庭。好好工作。
”可是你说你不希望找到一个人去陪伴你。“
可能是有想过。只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
“什么人才算合适的人?”
有共同爱好的吧。最好漂亮一些。
“和你一起看综艺节目?”
不仅仅是这些吧。但是我不知道。
“为什么一定要漂亮呢?”
不喜欢和丑陋的人度过将来的日子。
”即使这个人会让你感觉到快乐,你也不会考虑?“
我还没有碰到过长得丑陋但是让我感觉到快乐的人。
”那么你希望另一半对你真心实意吗?“
那是当然。
”但你说你不会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需要完全了解那个人之后,再决定是否和她袒露自己的内心。“
可能吧。
“不暴露自己就不会有弱点。弱点是可以被他人利用进而伤害到自己的。所以需要在别人面前维持某种完美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这是你所需要的安全感吗?”
可以吧。
“最后一个问题。再问你一次,希望能找到陪伴你的人吗?即使我不能给出准确定义那个是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
“谢谢。”
—————————————————————————
Interview 2
“最近快乐吗?”
不是常常。
“为什么呢?”
就是感觉事情本应该会有更好的一面。
“啊。应该?那是怎么样的感受?“
不知道,因为没有得到过。好像眼前有雾气蒙住了似的。只是知道好像会有更光明的什么东西。
”在想什么?“
没在想什么。
“随便说。脑子里现在有什么就说什么。“
诶。我觉得好像被一种欲望抓住了。
”欲望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人们都说欲望不好。
“只有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你才会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别人的否定让你觉得这是不恰当的。你称之为贪婪、欲望。本来这种从心里萌发出来的东西是中性的,甚至是充满希望的。不要跟自己玩文字游戏。谈谈本质。”
欲望和希望有什么不同?
”如果通过道德而正常的途径实现的,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的,那样的东西不该因为他人怎么看待你而被歧视。“
我所愿望的东西并没有损坏别人。只是可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麻烦不一定是坏事。”
引起麻烦不是违背交流的“中立性”法则吗?
”中立性?“
人和人精神自由,互不干涉。
“这是不可能的。我不从哲学角度探讨,只是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告诉你。没有一个人会一成不变。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改变,都在吸取外界信息。干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被干涉的内容在下一秒就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人心在某种程度上半封闭半自由。封闭的部分保证自己现在所建立体系的完整性(或者说是破碎性)。自由的部分负责接收新的信息,使人适应现有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麻烦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麻烦一些也不为过。”
我不敢说我干涉别人的生活一定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如果出发点是善意的,道德的。暂时没有人,包括你自己, 可以评判你所付出的努力。人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现在的作为成为动态世界的一部分,影响了整个运行过程。你无法假设事实。再精准的预估和现实相比,有时也会差之千里。“
人是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去评判自己是否道德,是否善意。
”是。但不能因为被迟疑和怀疑这种东西束缚而决定什么都不做了。“
所以还是要努力去达成自己的”欲望“。
”努力到你不能负荷为止。”
那是到什么时候?
“到了某一点,你会特别绝望。然后安静下来,很多重要的都变得不重要。你终于触碰到了问题的核心,你找到了边界。你伸手去触摸。之后,你可以做决定。跨过边界,你安全了,因为你可以把害怕的东西隔绝在心外。或者另一种。把边界推得远一些。继续站在危险的边缘,告诉自己,坚持住。等待下一个绝望的界点出现。”
我还是在原地站一会儿吧。
“努力到不能负荷,并以此为开始。这是真的勇气。”
谢谢。
(voice 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