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影评,第一部把我震撼到的韩电影《大叔》
萝莉如此多娇,引元彬大叔满城跑
方聿南 3 2010-12-09 21:28:41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成年人与儿童产生忘年的真挚感情,以至于肯为儿童出生入死的故事情节并不罕见,在好莱坞更是一抓一大把,之所以《大叔》会被认为跟《这个杀手不太冷》颇有渊源,甚至连标题都被好事者翻译成《这个大叔不太冷》,纯粹是因为后者实在太有名了,而且这种老少关系在性别上的组合也只有四种,大叔与小萝莉自然是最能挑起绝大部分观众兴趣的一种了,因而也尤其为人形象深刻。
比之《杀手》,《大叔》的感情戏是弱项,主角的行为动机没有得到合理的铺陈,感情转变太过突兀。白天见了被街头小子和其父母欺负的小女孩,大叔还是摆出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走开,到了晚上,一在电话中听到女孩被绑架,立刻由镇定的酷男瞬间转变为急火攻心的抓狂营救,之间没有表明主角心理过程的段落。而大叔和女孩的关系,也只是在一起吃饭,谈心,最多就是合伙欺骗一下女孩那个不甚检点的母亲,比之《杀手》中老少二人相濡以沫的温馨共处,《大叔》对这方面的描绘苍白无力,让人很难在逻辑上认可大叔的行为,更别提代入他的视角去体验救人过程的激烈和紧张了。
影片的确借鉴了大量同类题材作品,跟《杀手》一样,除了有个熟男配萝莉的搭配之外,毒品也是引发一切灾难的源头,当然限于影片发生地和电影风格的关系,大量搏斗场面代替了《杀手》中的激爆枪战,更为耍酷,但效果上,反而不如《杀手》。元彬的酷来自一举一动外在行为,让•雷诺的酷则来自其外冷内热的气质。
同样被借鉴的还有《谍影重重》,追逐和打斗中的晃动镜头运用出色,但距离《谍影》还是有差距。厕所一场酷似《谍影3》的摩洛哥民居搏斗,与警察的遭遇战业与《谍影3》中滑铁卢车站的反跟踪颇有相似,另外借助煤气制造不定时炸弹的绝活,伯恩也在《谍影2》中秀过一次。
影片的主体发生在一个晚上,大叔与黑社会的殊死角力,掺杂着不功不过的警方作为另一方势力的搜查围捕,形成一种剧力很强的三角关系。这种模式也让人想到迈克尔•曼的《借刀杀人》。两片同样具有一种人挡杀人的宣泄情绪,但元彬面无表情但底下却激流暗涌的表演,和阿汤哥那种愤世嫉俗又神神叨叨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虽然两人杀起人来都是一样的专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叔的服装品位,虽然是在当铺工作的失意男人,又是搏命追击黑势力救人的惊险过程,大叔一直穿戴整齐,剪裁得体,动静皆彰显出潮男气派,保持着与身份和行事动机不相称的优雅,这种乱中尤注重个人品位的细节,与阿兰•德隆的《独行杀手》倒是颇有一脉相承。
影片的动作戏很多,也许是为了照顾元彬并不是练家子,整体设计的比较写实,但力度并不是很够,看了有隔靴搔痒之感。最后一场一对多的大战,大叔刀刀挑筋割脉,弄得献血四溅,竟有点惊心动魄的邪典味道,放在香港肯定要评三级了。但这种爽快一到了两大高手单挑时就不存在了,较长镜头下全景拍摄的二人打斗顿时泄了气,你来我往中多了喂招的感觉,给不出任何的力。
方聿南 3 2010-12-09 21:28:41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成年人与儿童产生忘年的真挚感情,以至于肯为儿童出生入死的故事情节并不罕见,在好莱坞更是一抓一大把,之所以《大叔》会被认为跟《这个杀手不太冷》颇有渊源,甚至连标题都被好事者翻译成《这个大叔不太冷》,纯粹是因为后者实在太有名了,而且这种老少关系在性别上的组合也只有四种,大叔与小萝莉自然是最能挑起绝大部分观众兴趣的一种了,因而也尤其为人形象深刻。
比之《杀手》,《大叔》的感情戏是弱项,主角的行为动机没有得到合理的铺陈,感情转变太过突兀。白天见了被街头小子和其父母欺负的小女孩,大叔还是摆出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走开,到了晚上,一在电话中听到女孩被绑架,立刻由镇定的酷男瞬间转变为急火攻心的抓狂营救,之间没有表明主角心理过程的段落。而大叔和女孩的关系,也只是在一起吃饭,谈心,最多就是合伙欺骗一下女孩那个不甚检点的母亲,比之《杀手》中老少二人相濡以沫的温馨共处,《大叔》对这方面的描绘苍白无力,让人很难在逻辑上认可大叔的行为,更别提代入他的视角去体验救人过程的激烈和紧张了。
影片的确借鉴了大量同类题材作品,跟《杀手》一样,除了有个熟男配萝莉的搭配之外,毒品也是引发一切灾难的源头,当然限于影片发生地和电影风格的关系,大量搏斗场面代替了《杀手》中的激爆枪战,更为耍酷,但效果上,反而不如《杀手》。元彬的酷来自一举一动外在行为,让•雷诺的酷则来自其外冷内热的气质。
同样被借鉴的还有《谍影重重》,追逐和打斗中的晃动镜头运用出色,但距离《谍影》还是有差距。厕所一场酷似《谍影3》的摩洛哥民居搏斗,与警察的遭遇战业与《谍影3》中滑铁卢车站的反跟踪颇有相似,另外借助煤气制造不定时炸弹的绝活,伯恩也在《谍影2》中秀过一次。
影片的主体发生在一个晚上,大叔与黑社会的殊死角力,掺杂着不功不过的警方作为另一方势力的搜查围捕,形成一种剧力很强的三角关系。这种模式也让人想到迈克尔•曼的《借刀杀人》。两片同样具有一种人挡杀人的宣泄情绪,但元彬面无表情但底下却激流暗涌的表演,和阿汤哥那种愤世嫉俗又神神叨叨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虽然两人杀起人来都是一样的专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叔的服装品位,虽然是在当铺工作的失意男人,又是搏命追击黑势力救人的惊险过程,大叔一直穿戴整齐,剪裁得体,动静皆彰显出潮男气派,保持着与身份和行事动机不相称的优雅,这种乱中尤注重个人品位的细节,与阿兰•德隆的《独行杀手》倒是颇有一脉相承。
影片的动作戏很多,也许是为了照顾元彬并不是练家子,整体设计的比较写实,但力度并不是很够,看了有隔靴搔痒之感。最后一场一对多的大战,大叔刀刀挑筋割脉,弄得献血四溅,竟有点惊心动魄的邪典味道,放在香港肯定要评三级了。但这种爽快一到了两大高手单挑时就不存在了,较长镜头下全景拍摄的二人打斗顿时泄了气,你来我往中多了喂招的感觉,给不出任何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