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能剧,邯郸
≈≈邯郸≈≈
翻译:玖羽
≈译者说明≈
本剧创作于室町时代,相传为世阿弥所作。
在以中国为背景的能剧中,《邯郸》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正如标题所示,本剧改编自“邯郸之枕”的故事,此故事虽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但能剧作者主要依据的显然是14世纪的物语著作《太平记》(卷二十五)的转述,以及当时业已在日本民间普及的口传“邯郸”故事。日本改编版的特色是,卢生并非位极人臣,而是身登帝位,也未曾经历官场的跌宕起伏;能剧《邯郸》也继承了这个主要特点,并将之进一步发挥,以求更加切合人生无常的中心思想。不过,《太平记》中并未记载卢生之名,因此能剧作者应该还是参考过《枕中记》。同时,由于日本社会极重佛教,原作中的道教色彩几乎全被替换成了佛教色彩,卢生原本的目的也从追求荣华富贵变成了寻找佛法解脱。无论从意境、剧情、舞台演出等任何方面来看,《邯郸》都属于能剧中最优秀的范畴,同时也是“日本改编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例子。
关于能剧的基础知识,请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能剧,此处不多作介绍。因剧本所用古语甚是晦涩,译者基本采用意译,立足于表现原作氛围,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精准对译(译注中引用的和歌亦是如此)。精通日文者若发现任何误译不符之处,务请一一指正,在下诚惶诚恐,虚心受教,如有任何感想,也可共同探讨。
※补充:剧本中的“/\”指重复前一句。“地歌”是用合唱协助主角表演的演员群体(就是在舞台边上坐成两排的那些人),类似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另外,为方便阅读,所有人物均称以身份,而非职掌。
原文及解释主要参考这里:
http://www.webslab.com/enkai/kagyo/knt/knt0201.htm#謡の全文
http://www.the-noh.com/download/download.cgi?name=059.pdf
≈角色≈
主角(シテ)……………卢生/面:邯郸男
配角(ワキ)……………敕使
配从(ワキツレ)………舆夫二名
大臣三名
童角(子方)……………舞童
间者(アイ)……………邯郸客店之女店家
分类………………………四番目物
季节………………………无季
舞台………………………中国·邯郸城
※邯郸男:男性之面,意带沉思、眉含忧郁、唇藏笑意。虽冠以此名,但非本剧专用。
≈谣曲≈
店家:「吾乃唐土邯郸城中一民妇是也。(1)
早年间,有仙家高客到此,吾曾借他一宿,(2)
他回赠一枕,名唤『邯郸之枕』,说这枕放在店中,必有助益。
人但用这枕一睡呵,刹那间即可入梦一场,开悟过去未来之事。
若今日有客投宿,便告与吾知。切请牢记/\。」
(卢生上)
卢生:「浮世苦旅迷远路/\,梦里崎岖终何处。
吾名为卢生,家住蜀地僻境。
想吾生而为人,却未尝与佛家一顾,成日茫然,空度朝暮。
吾闻楚地羊飞山有得道高僧,心思请他指引前路,是故正赶往羊飞山去也。」(3)
卢生:「望故乡已是云雾罩/\,翻山越岭迢迢。
不知风尘仆仆终何道,野地、山岭、镇村里歇着。
只闻邯郸,未尝亲见,不想今日已到/\。
想来是吾赶路甚急,竟已到邯郸城也。虽日尚在天,亦当寻个店家,歇息一晚。」
卢生:「店家,看客。」
店家:「何人唤吾看客?」
卢生:「吾为旅者,欲在贵店歇息一晚。」
店家:「小店自当尽心接待。快请进店,坐于此处。
请问客官,吾见客官单人独旅,不知何方至此,将去何处?」
卢生:「吾自蜀地而来,要往羊飞山去。」
店家:「请问客官,去羊飞山所为何事?」
卢生:「想吾生而为人,却未尝与佛家一顾,成日茫然,空度朝暮。
吾闻楚地羊飞山有得道高僧,心思请他指引前路,一发此念,当即启程往也。」
店家:「客官原系远道跋涉而来。
话说早年间,有仙家高客到此,吾曾借他一宿,
他回赠一枕,名唤『邯郸之枕』,说这枕放在店中,必有助益。
人但用这枕一睡呵,刹那间即可入梦一场,开悟过去未来之事。
客官何不据此枕小憩片刻?」
卢生:「请问那『邯郸之枕』竟在何处?」
店家:「即在彼处大广间中。」
卢生:「既是如此,吾便一睡去也。」
店家:「客官睡时,且将炊黄粱之饭。
噫,客官将睡,速炊黄粱之饭可矣。」(4)
(店家退至狂言位)
卢生:「想来此枕便是那『邯郸之枕』了。久已闻名,未得见也。
吾欲知自身前路,故此启程旅远。此枕既能使人得梦开悟,真乃天遂吾愿。
正所谓『一檐躲雨也是缘』——(5)
地歌: 一檐躲雨也是缘,何况邯郸此枕前。
缘到分至,正当略寝,纵便日尚在天。
待吾枕上稍眠/\。」
(卢生卧介。敕使、舆夫上)
敕使:「吾有要事,欲与卢生者相告。」
(卢生起介)
卢生:「何人呼吾?」
敕使:「吾乃楚君敕使。楚君欲将帝位禅让与君,故遣吾至此宣旨。」
卢生:「事出遽然,吾实料想不及。楚君因何欲将帝位禅让与吾?」
敕使:「吾亦不知。或因君具治世之瑞相乎?切勿迟延,还请速速乘于舆上。」
卢生:「心尚茫茫。乘不惯,玉舆辉耀夜露光。吾坐舆上,不知何处往?」
敕使:「只缘从未作此想。」
卢生:「此刻心疑
敕使: 将天府上,
地歌: 玉舆悠悠法道往/\。(6)
却不知,荣华绝顶瞬间梦,
还只道,缵了皇图讶然惘。」
(敕使、舆夫下。舞童、大臣上)
地歌:「真奇境,人怎讲/\。
霓霄凌上,宫阙皇堂,月华如洗滉漾。
云龙阿房,殿阁飘光,盛时亦应此状。(7)
金银砂,院庭广铺;玲珑玉,四门遍镶。出入来往皆盛装。
宛如那,寂光喜见,人皆未访,此景之悦再无想。(8)
千件万件珍宝奉,千户万户旌旗扬。
天亦流彩地亦唱,朝拜之声满庭响/\。」
卢生:「东有三十余丈
地歌: 白银山,黄金日轮于此挂;
卢生: 西有三十余丈
地歌: 黄金山,白银月盘在此悬。
恰正是,长生殿里,春秋鼎富;不老门前,日月迟延。」(9)
(舞童献酒介)
大臣:「启奏陛下。」
卢生:「所奏何事?」
大臣:「陛下御宇,今已五十年矣。
请陛下饮此仙药,可延千岁之寿。
此乃天之浓浆,盛以沆瀣之杯,敬献陛下。」(10)
卢生:「何为天之浓浆?」
大臣:「即仙人之酒也。」
卢生:「何为沆瀣之杯?」
大臣:「亦仙人之杯也。」
卢生:「菊酒可延千年寿,(11)
大臣: 荣华春绣
(合: 万载享。
卢生: 君既丰来
大臣: 民亦
(合: 荣,
地歌: 国土平安保久长/\。
荣华盛,欢乐昌。
把菊杯在手/\,
请饮这神酒注仙觞。」
(舞童献酒毕,作舞介)
卢生:「流水转杯……」
地歌:「流水转杯长。杯乘菊水疾遄往。(12)
手先遮时菊衣绕。花袂翻飘,袖张臂回皆轻袅。(13)
天上杯影,只见那悠久长空月转瑶。」
舞童:「『吾家』……」
地歌:「『吾家有菊生,玉瓣白露增。重阳年每若,甘谷碧渊成』。(14)
流不尽/\,灵药争涌奔如泉;取不竭/\,菊水渤荡汲弥长。
菊水甘露,饮气朗神清,意犹飞升;夙夜欢乐,荣华荣耀无上。」
(卢生作欢乐舞介)
卢生:「不知几时终?
荣华春色恍久永。
地歌: 永世春芳无止境,
竟与那明月一般如。
卢生: 如月中男子翩起舞,
地歌: 吾轻翻云袖喜长歌。
卢生: 歌长不觉过竟夜——
地歌: 歌长不觉过竟夜,
夜尽曙来晓日升。
升阳旋落夜又上,
卢生: 尚思夜时日再中。
地歌: 中天转过
卢生: 复皓月,
月涌玉盘朗夜登。
地歌: 登春花绽韶光好,
卢生: 好秋更有红叶丰。
地歌: 风薰夏景正知暑,
卢生: 孰料又瑞雪兆春荣。」
地歌:「四时佳景/\,眼前依序排到,
春夏秋冬,催起万木千草。
满年群芳,一日尽开。
趣也,奇也。」
(舞童、大臣下)
地歌:「如是者,时过无心/\,
五十载荣华便尽。
荣华实乃梦中事,
转瞬无踪俱消隐。(15)
酣然沉睡卢生客,
方才邯郸枕上觉。」
(卢生卧介)
店家:「客官,黄粱之饭已炊毕了,快醒快醒——」
(卢生起介)
卢生:「卢生大梦觉。
地歌: 卢生大梦觉。
五十春秋极荣华,
转瞬茫然醒者化。
卢生: 适才粥粥群雌,
地歌: 女御更衣之声,
卢生: 全作了萧萧松风,
地歌: 宫殿楼阁,
卢生: 尽变了邯郸店家。
地歌: 荣华绝顶
卢生: 五十年,
地歌: 但梦黄粱
卢生: 一炊间。
地歌: 惊想我,因何未虑及至此,
卢生: 深思处,人世亦此一般同。
地歌: 百年之欢阳寿尽,无非邯郸梦一场。
一世荣华亦历过,我今还复何望想。
五十载得意坐帝位,终究是一枕梦黄粱。」
卢生:「南无三宝,南无三宝。」
地歌:「细思索/\,长旅本为超脱道,真感念/\,枕即师僧智慧高。」
(卢生向枕拜介)
地歌:「既悟得世如枕梦吾当返,得偿愿远客归乡迷尽抛。」
≈译注≈
(1):此乃狂言开场(狂言口開),即由间者于开场时演出狂言之能剧也。此类剧目甚重间者之职。又,唐土乃中国之泛称。
(2):《枕中记》仅言此人为道士“吕翁”,《太平记》言其为吕洞宾。本剧以女店家代也。
(3):羊飞山,在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西南五十里也。
(4):向后台喊也。
(5):“一村雨の雨宿り”,日本谚语也。犹中谚之“百年修得同船渡”。
(6):法(のり),佛法也,音同乘也。
(7):名云龙之阁甚多,不知确指。日本传统向以阿房殿为堂皇宫阙之范。
(8):寂光土,即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日本称寂光之都。喜见城乃帝释天之居城。
(9):《和汉朗咏集》:“长生殿里春秋富,不老门前日月迟”(庆滋保胤)。
(10):沆瀣,清露也。屈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11):虽自中国习得菊酒之俗,日本传统却非以菊酒为纯然延年益寿之佳饮,而夸张为可延寿千百年之仙酒也。乃有能剧《菊慈童》者,专言菊水延寿之效焉。
(12):《和汉朗咏集》:“碍石迟来心窃待,牵流遄过手先遮”(菅原雅规)。此言“曲水宴”时之光景。“曲水宴”自中国传来,系春之行事,平安时朝廷每于三月上巳之日(或三月三日)行此宴,将酒杯顺流而放,参宴者须于杯流至前作诗,继而取杯饮也。
(13):菊衣,即菊襲(きくがさね)之衣,平安时女性五衣(正装。别名十二单)袭色之一。此乃秋色,表衣为白,重袿为白、白、薄紫、薄紫、紫。
(14):《拾遗和歌集》:“吾家有菊生,玉瓣白露增。重阳年每若,甘谷碧渊成”(わが宿の菊の白露今日ごとに幾代つもりて淵となるらん)(中务)。意指重阳菊露,积年滴流,终将如甘谷水之丰。又以此喻人,可如露滴积成甘谷水般,寿永不绝也。葛洪《抱朴子》:“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15):此句之前尚有“女御更衣、百官卿相、千户万户、随从近侍、宫殿楼阁”一句,多数剧本删却。女御、更衣,皆为天皇嫔妃位阶。女御次于皇后及中宫,更衣又次于女御。
翻译:玖羽
≈译者说明≈
本剧创作于室町时代,相传为世阿弥所作。
在以中国为背景的能剧中,《邯郸》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正如标题所示,本剧改编自“邯郸之枕”的故事,此故事虽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但能剧作者主要依据的显然是14世纪的物语著作《太平记》(卷二十五)的转述,以及当时业已在日本民间普及的口传“邯郸”故事。日本改编版的特色是,卢生并非位极人臣,而是身登帝位,也未曾经历官场的跌宕起伏;能剧《邯郸》也继承了这个主要特点,并将之进一步发挥,以求更加切合人生无常的中心思想。不过,《太平记》中并未记载卢生之名,因此能剧作者应该还是参考过《枕中记》。同时,由于日本社会极重佛教,原作中的道教色彩几乎全被替换成了佛教色彩,卢生原本的目的也从追求荣华富贵变成了寻找佛法解脱。无论从意境、剧情、舞台演出等任何方面来看,《邯郸》都属于能剧中最优秀的范畴,同时也是“日本改编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例子。
关于能剧的基础知识,请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能剧,此处不多作介绍。因剧本所用古语甚是晦涩,译者基本采用意译,立足于表现原作氛围,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精准对译(译注中引用的和歌亦是如此)。精通日文者若发现任何误译不符之处,务请一一指正,在下诚惶诚恐,虚心受教,如有任何感想,也可共同探讨。
※补充:剧本中的“/\”指重复前一句。“地歌”是用合唱协助主角表演的演员群体(就是在舞台边上坐成两排的那些人),类似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另外,为方便阅读,所有人物均称以身份,而非职掌。
原文及解释主要参考这里:
http://www.webslab.com/enkai/kagyo/knt/knt0201.htm#謡の全文
http://www.the-noh.com/download/download.cgi?name=059.pdf
≈角色≈
主角(シテ)……………卢生/面:邯郸男
配角(ワキ)……………敕使
配从(ワキツレ)………舆夫二名
大臣三名
童角(子方)……………舞童
间者(アイ)……………邯郸客店之女店家
分类………………………四番目物
季节………………………无季
舞台………………………中国·邯郸城
※邯郸男:男性之面,意带沉思、眉含忧郁、唇藏笑意。虽冠以此名,但非本剧专用。
≈谣曲≈
店家:「吾乃唐土邯郸城中一民妇是也。(1)
早年间,有仙家高客到此,吾曾借他一宿,(2)
他回赠一枕,名唤『邯郸之枕』,说这枕放在店中,必有助益。
人但用这枕一睡呵,刹那间即可入梦一场,开悟过去未来之事。
若今日有客投宿,便告与吾知。切请牢记/\。」
(卢生上)
卢生:「浮世苦旅迷远路/\,梦里崎岖终何处。
吾名为卢生,家住蜀地僻境。
想吾生而为人,却未尝与佛家一顾,成日茫然,空度朝暮。
吾闻楚地羊飞山有得道高僧,心思请他指引前路,是故正赶往羊飞山去也。」(3)
卢生:「望故乡已是云雾罩/\,翻山越岭迢迢。
不知风尘仆仆终何道,野地、山岭、镇村里歇着。
只闻邯郸,未尝亲见,不想今日已到/\。
想来是吾赶路甚急,竟已到邯郸城也。虽日尚在天,亦当寻个店家,歇息一晚。」
卢生:「店家,看客。」
店家:「何人唤吾看客?」
卢生:「吾为旅者,欲在贵店歇息一晚。」
店家:「小店自当尽心接待。快请进店,坐于此处。
请问客官,吾见客官单人独旅,不知何方至此,将去何处?」
卢生:「吾自蜀地而来,要往羊飞山去。」
店家:「请问客官,去羊飞山所为何事?」
卢生:「想吾生而为人,却未尝与佛家一顾,成日茫然,空度朝暮。
吾闻楚地羊飞山有得道高僧,心思请他指引前路,一发此念,当即启程往也。」
店家:「客官原系远道跋涉而来。
话说早年间,有仙家高客到此,吾曾借他一宿,
他回赠一枕,名唤『邯郸之枕』,说这枕放在店中,必有助益。
人但用这枕一睡呵,刹那间即可入梦一场,开悟过去未来之事。
客官何不据此枕小憩片刻?」
卢生:「请问那『邯郸之枕』竟在何处?」
店家:「即在彼处大广间中。」
卢生:「既是如此,吾便一睡去也。」
店家:「客官睡时,且将炊黄粱之饭。
噫,客官将睡,速炊黄粱之饭可矣。」(4)
(店家退至狂言位)
卢生:「想来此枕便是那『邯郸之枕』了。久已闻名,未得见也。
吾欲知自身前路,故此启程旅远。此枕既能使人得梦开悟,真乃天遂吾愿。
正所谓『一檐躲雨也是缘』——(5)
地歌: 一檐躲雨也是缘,何况邯郸此枕前。
缘到分至,正当略寝,纵便日尚在天。
待吾枕上稍眠/\。」
(卢生卧介。敕使、舆夫上)
敕使:「吾有要事,欲与卢生者相告。」
(卢生起介)
卢生:「何人呼吾?」
敕使:「吾乃楚君敕使。楚君欲将帝位禅让与君,故遣吾至此宣旨。」
卢生:「事出遽然,吾实料想不及。楚君因何欲将帝位禅让与吾?」
敕使:「吾亦不知。或因君具治世之瑞相乎?切勿迟延,还请速速乘于舆上。」
卢生:「心尚茫茫。乘不惯,玉舆辉耀夜露光。吾坐舆上,不知何处往?」
敕使:「只缘从未作此想。」
卢生:「此刻心疑
敕使: 将天府上,
地歌: 玉舆悠悠法道往/\。(6)
却不知,荣华绝顶瞬间梦,
还只道,缵了皇图讶然惘。」
(敕使、舆夫下。舞童、大臣上)
地歌:「真奇境,人怎讲/\。
霓霄凌上,宫阙皇堂,月华如洗滉漾。
云龙阿房,殿阁飘光,盛时亦应此状。(7)
金银砂,院庭广铺;玲珑玉,四门遍镶。出入来往皆盛装。
宛如那,寂光喜见,人皆未访,此景之悦再无想。(8)
千件万件珍宝奉,千户万户旌旗扬。
天亦流彩地亦唱,朝拜之声满庭响/\。」
卢生:「东有三十余丈
地歌: 白银山,黄金日轮于此挂;
卢生: 西有三十余丈
地歌: 黄金山,白银月盘在此悬。
恰正是,长生殿里,春秋鼎富;不老门前,日月迟延。」(9)
(舞童献酒介)
大臣:「启奏陛下。」
卢生:「所奏何事?」
大臣:「陛下御宇,今已五十年矣。
请陛下饮此仙药,可延千岁之寿。
此乃天之浓浆,盛以沆瀣之杯,敬献陛下。」(10)
卢生:「何为天之浓浆?」
大臣:「即仙人之酒也。」
卢生:「何为沆瀣之杯?」
大臣:「亦仙人之杯也。」
卢生:「菊酒可延千年寿,(11)
大臣: 荣华春绣
(合: 万载享。
卢生: 君既丰来
大臣: 民亦
(合: 荣,
地歌: 国土平安保久长/\。
荣华盛,欢乐昌。
把菊杯在手/\,
请饮这神酒注仙觞。」
(舞童献酒毕,作舞介)
卢生:「流水转杯……」
地歌:「流水转杯长。杯乘菊水疾遄往。(12)
手先遮时菊衣绕。花袂翻飘,袖张臂回皆轻袅。(13)
天上杯影,只见那悠久长空月转瑶。」
舞童:「『吾家』……」
地歌:「『吾家有菊生,玉瓣白露增。重阳年每若,甘谷碧渊成』。(14)
流不尽/\,灵药争涌奔如泉;取不竭/\,菊水渤荡汲弥长。
菊水甘露,饮气朗神清,意犹飞升;夙夜欢乐,荣华荣耀无上。」
(卢生作欢乐舞介)
卢生:「不知几时终?
荣华春色恍久永。
地歌: 永世春芳无止境,
竟与那明月一般如。
卢生: 如月中男子翩起舞,
地歌: 吾轻翻云袖喜长歌。
卢生: 歌长不觉过竟夜——
地歌: 歌长不觉过竟夜,
夜尽曙来晓日升。
升阳旋落夜又上,
卢生: 尚思夜时日再中。
地歌: 中天转过
卢生: 复皓月,
月涌玉盘朗夜登。
地歌: 登春花绽韶光好,
卢生: 好秋更有红叶丰。
地歌: 风薰夏景正知暑,
卢生: 孰料又瑞雪兆春荣。」
地歌:「四时佳景/\,眼前依序排到,
春夏秋冬,催起万木千草。
满年群芳,一日尽开。
趣也,奇也。」
(舞童、大臣下)
地歌:「如是者,时过无心/\,
五十载荣华便尽。
荣华实乃梦中事,
转瞬无踪俱消隐。(15)
酣然沉睡卢生客,
方才邯郸枕上觉。」
(卢生卧介)
店家:「客官,黄粱之饭已炊毕了,快醒快醒——」
(卢生起介)
卢生:「卢生大梦觉。
地歌: 卢生大梦觉。
五十春秋极荣华,
转瞬茫然醒者化。
卢生: 适才粥粥群雌,
地歌: 女御更衣之声,
卢生: 全作了萧萧松风,
地歌: 宫殿楼阁,
卢生: 尽变了邯郸店家。
地歌: 荣华绝顶
卢生: 五十年,
地歌: 但梦黄粱
卢生: 一炊间。
地歌: 惊想我,因何未虑及至此,
卢生: 深思处,人世亦此一般同。
地歌: 百年之欢阳寿尽,无非邯郸梦一场。
一世荣华亦历过,我今还复何望想。
五十载得意坐帝位,终究是一枕梦黄粱。」
卢生:「南无三宝,南无三宝。」
地歌:「细思索/\,长旅本为超脱道,真感念/\,枕即师僧智慧高。」
(卢生向枕拜介)
地歌:「既悟得世如枕梦吾当返,得偿愿远客归乡迷尽抛。」
≈译注≈
(1):此乃狂言开场(狂言口開),即由间者于开场时演出狂言之能剧也。此类剧目甚重间者之职。又,唐土乃中国之泛称。
(2):《枕中记》仅言此人为道士“吕翁”,《太平记》言其为吕洞宾。本剧以女店家代也。
(3):羊飞山,在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西南五十里也。
(4):向后台喊也。
(5):“一村雨の雨宿り”,日本谚语也。犹中谚之“百年修得同船渡”。
(6):法(のり),佛法也,音同乘也。
(7):名云龙之阁甚多,不知确指。日本传统向以阿房殿为堂皇宫阙之范。
(8):寂光土,即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日本称寂光之都。喜见城乃帝释天之居城。
(9):《和汉朗咏集》:“长生殿里春秋富,不老门前日月迟”(庆滋保胤)。
(10):沆瀣,清露也。屈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11):虽自中国习得菊酒之俗,日本传统却非以菊酒为纯然延年益寿之佳饮,而夸张为可延寿千百年之仙酒也。乃有能剧《菊慈童》者,专言菊水延寿之效焉。
(12):《和汉朗咏集》:“碍石迟来心窃待,牵流遄过手先遮”(菅原雅规)。此言“曲水宴”时之光景。“曲水宴”自中国传来,系春之行事,平安时朝廷每于三月上巳之日(或三月三日)行此宴,将酒杯顺流而放,参宴者须于杯流至前作诗,继而取杯饮也。
(13):菊衣,即菊襲(きくがさね)之衣,平安时女性五衣(正装。别名十二单)袭色之一。此乃秋色,表衣为白,重袿为白、白、薄紫、薄紫、紫。
(14):《拾遗和歌集》:“吾家有菊生,玉瓣白露增。重阳年每若,甘谷碧渊成”(わが宿の菊の白露今日ごとに幾代つもりて淵となるらん)(中务)。意指重阳菊露,积年滴流,终将如甘谷水之丰。又以此喻人,可如露滴积成甘谷水般,寿永不绝也。葛洪《抱朴子》:“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15):此句之前尚有“女御更衣、百官卿相、千户万户、随从近侍、宫殿楼阁”一句,多数剧本删却。女御、更衣,皆为天皇嫔妃位阶。女御次于皇后及中宫,更衣又次于女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