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 谁的骄傲?对所谓团结的反抗主体的一点联想。
![]() |
上週爲Former West論壇閱讀了Erensto Laclau關於民粹的著作,特別是對於民粹中的主體「人民」的構成進行分析的章節;其中提到人民(people)的构建有两个发明面一个是populus - 市民的主体( the body of all citizens), 一个是Plebs - 被压抑的团体 (the under privileged), 而所谓的民粹(populism)的主体,也是Laclau所说的的popular identity的构成是和一种等价链条(Equivalent Chain)的组成的体现。而等价链条形容的,是一个包含不同诉求的,非社会主流团体基于反抗儿团结起来的战线。(这是我个人对于Laclau的解读。)
今天看了電影《驕傲》故事背景根據1980年代英國煤礦公會和同性戀團體聯合起來互相扶持的歷史故事改編。之前一直覺得Former West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一直到看完這個影片我才體會到了解這些知識意味著什麼。
(背景知识:1984年同性恋支持矿工组织http://en.wikipedia.org/wiki/Lesbians_and_Gays_Support_the_Miners
以及英国煤矿工会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Union_of_Mineworkers_(Great_Britain) )
![]() |
在《驕傲》裏看到的不單單是莫名其妙的「互相幫助」精神,而是所謂的solidarity(團結)在這裏其實就是建構Laclau所說的Equivalential Chain,以反抗爲前提,但是因為各自具體鬥爭的不同,團結的真正信號是虛無的(empty)。這個也是Laclau對於民粹主體形成過程中提出的popular identities as empty signifiers 的分析一致。电影关注煤矿工人罢工运动和同性恋权利这两者在这种solidarity的结构下互相扶持并且获利的过程,也是属于民粹运动的成绩的体现。(纯粹个人观点)当然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过多的政治阅读显得迂腐而多余。就电影而言,演员,铺垫,节奏都把握的不错。不同的口音在里面也有着非常可爱的气氛调节作用。也是在女权类题材中老少咸宜的作品。
當然《驕傲》這電影和Laclau的論述並沒有多大的緊密相連,我只是感嘆一直在藝術領域內徘徊的自己目光還是非常局限,或者說自身對於藝術學科邊界的定義還是太侷限。當然作為一個學藝之人對於民粹主義的了解和對Laclau的論述解讀還是非常表面,在這裏也不是希望說明什麼問題,只是抒發一下自己被未知的知識結構打臉的感受而已。最後的最後,《驕傲》這電影很大眾也很俗套,但是這也是point之一。還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