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灵隐寺&飞来峰
第三天微雨,目标灵隐寺+飞来峰,时间允许的话就去北高峰。
1、双峰插云
地图导航,坐公交去“双峰插云”石碑拍了照。——我经常想我是不是有收集癖或者强迫症,比如去杭州就一定要收集齐西湖十景的御制石碑。收集齐了又不会出现神龙可以实现我三个愿望,可是我还是想收集。
有雨,山区罩在乳白色的雾中,站在碑亭前看不到南北高峰高耸入云的景色。
2、青林洞
继续坐公交,直奔飞来峰。
飞来峰是佛教雕塑艺术的宝库,历朝历代的信徒依托自然山洞雕凿佛龛、佛像,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入山门后,跟随人流进入左手边的青林洞。入口的高处有弥勒、观音、大势至三者雕像,是五代吴越国遗物。而“卢舍那佛会”浮雕是北宋初遗物,保持较为完整,造型古朴,佛主莲座造型生动,雕工精细,非常具有观赏性。还有传说中的济公床,相传济公曾在此处休憩。
出青林洞,进玉乳洞。洞内低矮,有经柱,暗处有和尚坐像一座,可能是人摸的多了,手、膝部分流光如碧玉。
3、理公塔
出玉乳洞去理公塔。沿途古藤绕树,道路曲折,真有走迷宫的感觉。山崖上不时可以看见精美的造像。其中有一个元代的菩萨像,造型粗犷,极富动感。菩萨凸肚而立,右腿弓起,左腿向外平伸,右手高举法器,左手于胸前捏诀,反映元代藏传佛教造型特色。
理公塔重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东晋年间慧理和尚的埋骨处。慧理是印度人,远涉中土,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塔六角七层,塔身有浮雕。可惜年代久远,纹饰多已漶漫。
4、龙涵洞
走几步是龙涵洞,面南的高处山崖上雕像密集,十分壮观。佛像或坐或站,姿态各异,还有摩崖石刻。低处也有造像,其中一幅是刻画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人物造型富有动感,衣摆及衣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玄奘本人敦厚温和,面带吉祥,最能反映汉化佛像的风韵。
龙涵洞内也有造像和石刻,洞内潮湿,有几尊佛像上沾满青苔。行至一线天,又是佛像密集处。可惜对佛像雕塑知之甚少,真如入宝山而空手归,一憾。
5、弥勒佛像
过一线天,进入主路。路东侧是灵隐寺,西侧是飞来峰,山前有溪水沿坡而下,隔溪水而望,一路上石窟造像不断。
最富盛名的便是弥勒佛造像,佛像坦胸露腹,耳长及肩,靠右侧半卧,右手扶于石上,左手持念珠置膝前,憨态可掬,一望而解世间忧愁,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
6、多宝天王像
再往前行可见多宝天王像,天王右手持旗,坐于雄狮之上,神色威武,衣袂飘动,线条十分优美;狮子造型粗犷,前半神探出壁外,两前腿分立,腿部肌肉线条不多,却足见其生气,头部略向前伸出,怒目而视,兽口半张,狰狞可怖。雕像反映了元朝造像的特点,线条粗犷,富有生气。
7、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山登山!
山不高,十来分钟就爬了上去。顶上没有古迹,千寻塔早已消失不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眺望对面笼罩在云雾中的北高峰。
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应该也在这里眺望过,他看到了希望、决心和自信。一样的山,一样的浮云,心不同,而所见者各异。
下山,沿山坡主路返回,一路可见翠微亭、冷泉亭、壑雷亭,应是现代的造物。
8、灵隐寺
行至一半,可见灵隐寺山门,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近代以来屡遭兵燹,毁坏殆尽,只剩天王殿是旧迹,其余都是现代造物。全寺依山而建,建筑坐落在依次升起的五个平面上。
正门是天王殿,殿堂式建筑,体量敦实,是我所见的山门中最霸气的一座。山门前有两座石幢,建于北宋初年,十分珍贵。
从偏门入,进入第一进院落。回头转进天王殿,迎头看见一件雕工精美的韦驮像,右手按着的降魔杵斜立于身前,衣袂飘动,造型于平衡的和谐感中又富有变化,极具动感。据介绍,该雕像是真古董,并非整体一块木头雕成,可拆解成部件再组装起来,不得不感叹匠心之巧。
院落左手边是卍字形的罗汉堂,里面供奉500罗汉像和四大菩萨像,是现代的造物,显露出一派夸耀的气息。
正前方是大雄宝殿,三层殿堂,屋檐渐次缩短,形成向上的升腾感。殿前的香炉是明代旧物,炉脚上镌有捐赠人姓名。两侧还有五代北宋初的两座石塔,八角九层,枋木构阁楼式塔,雕刻精美,同天王殿前的石幢一样,是吴越王家族捐赠之物。
穿过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药师殿,是现代的造物,一样的夸耀,一瞥而过。
有趣的是右手的偏殿,供奉济公和尚。传说济公出家是在灵隐寺。进得济公殿,一样的镏金造像,晃瞎我的狗眼,不忍再看。
再往上有藏经阁、华严殿,是近年来新建的,于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9、永福寺
返回山门,继续往坡上走就是永福寺,山门前有经幢,让苔藓染成了淡绿色,一溜排开,十分有趣。
寺不大,建筑分布较散,连接其间的小径曲曲折折。寺间院落中还有茶树丛,树丛不大,种植在山间坡地上,想来味道会不错。
10、北高峰
再往上走可以到达北高峰和韬光寺。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那是领导,霸气侧漏是可以的。我等凡俗,目空一切是不好的。
一天看两座寺庙,大半天都在山路上爬上爬下,审美疲劳外加身体疲劳,所以决定下山,北高峰就留个念想吧。
于是下山返行,收拾行李赶到火车站,结婚的哥们已经开车在车站接我们了。
桐庐,走你!
1、双峰插云
地图导航,坐公交去“双峰插云”石碑拍了照。——我经常想我是不是有收集癖或者强迫症,比如去杭州就一定要收集齐西湖十景的御制石碑。收集齐了又不会出现神龙可以实现我三个愿望,可是我还是想收集。
有雨,山区罩在乳白色的雾中,站在碑亭前看不到南北高峰高耸入云的景色。
2、青林洞
继续坐公交,直奔飞来峰。
飞来峰是佛教雕塑艺术的宝库,历朝历代的信徒依托自然山洞雕凿佛龛、佛像,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入山门后,跟随人流进入左手边的青林洞。入口的高处有弥勒、观音、大势至三者雕像,是五代吴越国遗物。而“卢舍那佛会”浮雕是北宋初遗物,保持较为完整,造型古朴,佛主莲座造型生动,雕工精细,非常具有观赏性。还有传说中的济公床,相传济公曾在此处休憩。
出青林洞,进玉乳洞。洞内低矮,有经柱,暗处有和尚坐像一座,可能是人摸的多了,手、膝部分流光如碧玉。
3、理公塔
出玉乳洞去理公塔。沿途古藤绕树,道路曲折,真有走迷宫的感觉。山崖上不时可以看见精美的造像。其中有一个元代的菩萨像,造型粗犷,极富动感。菩萨凸肚而立,右腿弓起,左腿向外平伸,右手高举法器,左手于胸前捏诀,反映元代藏传佛教造型特色。
理公塔重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东晋年间慧理和尚的埋骨处。慧理是印度人,远涉中土,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塔六角七层,塔身有浮雕。可惜年代久远,纹饰多已漶漫。
4、龙涵洞
走几步是龙涵洞,面南的高处山崖上雕像密集,十分壮观。佛像或坐或站,姿态各异,还有摩崖石刻。低处也有造像,其中一幅是刻画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人物造型富有动感,衣摆及衣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玄奘本人敦厚温和,面带吉祥,最能反映汉化佛像的风韵。
龙涵洞内也有造像和石刻,洞内潮湿,有几尊佛像上沾满青苔。行至一线天,又是佛像密集处。可惜对佛像雕塑知之甚少,真如入宝山而空手归,一憾。
5、弥勒佛像
过一线天,进入主路。路东侧是灵隐寺,西侧是飞来峰,山前有溪水沿坡而下,隔溪水而望,一路上石窟造像不断。
最富盛名的便是弥勒佛造像,佛像坦胸露腹,耳长及肩,靠右侧半卧,右手扶于石上,左手持念珠置膝前,憨态可掬,一望而解世间忧愁,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
6、多宝天王像
再往前行可见多宝天王像,天王右手持旗,坐于雄狮之上,神色威武,衣袂飘动,线条十分优美;狮子造型粗犷,前半神探出壁外,两前腿分立,腿部肌肉线条不多,却足见其生气,头部略向前伸出,怒目而视,兽口半张,狰狞可怖。雕像反映了元朝造像的特点,线条粗犷,富有生气。
7、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山登山!
山不高,十来分钟就爬了上去。顶上没有古迹,千寻塔早已消失不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眺望对面笼罩在云雾中的北高峰。
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应该也在这里眺望过,他看到了希望、决心和自信。一样的山,一样的浮云,心不同,而所见者各异。
下山,沿山坡主路返回,一路可见翠微亭、冷泉亭、壑雷亭,应是现代的造物。
8、灵隐寺
行至一半,可见灵隐寺山门,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近代以来屡遭兵燹,毁坏殆尽,只剩天王殿是旧迹,其余都是现代造物。全寺依山而建,建筑坐落在依次升起的五个平面上。
正门是天王殿,殿堂式建筑,体量敦实,是我所见的山门中最霸气的一座。山门前有两座石幢,建于北宋初年,十分珍贵。
从偏门入,进入第一进院落。回头转进天王殿,迎头看见一件雕工精美的韦驮像,右手按着的降魔杵斜立于身前,衣袂飘动,造型于平衡的和谐感中又富有变化,极具动感。据介绍,该雕像是真古董,并非整体一块木头雕成,可拆解成部件再组装起来,不得不感叹匠心之巧。
院落左手边是卍字形的罗汉堂,里面供奉500罗汉像和四大菩萨像,是现代的造物,显露出一派夸耀的气息。
正前方是大雄宝殿,三层殿堂,屋檐渐次缩短,形成向上的升腾感。殿前的香炉是明代旧物,炉脚上镌有捐赠人姓名。两侧还有五代北宋初的两座石塔,八角九层,枋木构阁楼式塔,雕刻精美,同天王殿前的石幢一样,是吴越王家族捐赠之物。
穿过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药师殿,是现代的造物,一样的夸耀,一瞥而过。
有趣的是右手的偏殿,供奉济公和尚。传说济公出家是在灵隐寺。进得济公殿,一样的镏金造像,晃瞎我的狗眼,不忍再看。
再往上有藏经阁、华严殿,是近年来新建的,于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9、永福寺
返回山门,继续往坡上走就是永福寺,山门前有经幢,让苔藓染成了淡绿色,一溜排开,十分有趣。
寺不大,建筑分布较散,连接其间的小径曲曲折折。寺间院落中还有茶树丛,树丛不大,种植在山间坡地上,想来味道会不错。
10、北高峰
再往上走可以到达北高峰和韬光寺。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那是领导,霸气侧漏是可以的。我等凡俗,目空一切是不好的。
一天看两座寺庙,大半天都在山路上爬上爬下,审美疲劳外加身体疲劳,所以决定下山,北高峰就留个念想吧。
于是下山返行,收拾行李赶到火车站,结婚的哥们已经开车在车站接我们了。
桐庐,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