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03年之厦门大学
我喜欢的厦门大学,也是喜欢着他带着民国气息。那矮矮的楼房,砖块构成的楼柱,不带有一点的张扬。那朱红的窗门,中西合并琉瓦,显得安静平和。我也想在自习室看一会书,写一下记忆,只是可惜我是个游者,并没有停下脚步。
厦大中有芙蓉湖,有人曾这般歌颂:
柔风斜阳照水。
卷清波,硕鱼如梭。
湖心石滑悠然卧。
踏曲径,围湖行、光洒金。
红墙绿树依。闻几声,古寺钟鸣。
翔鸟翅剪细影。
有谁知,远岸处、芙蓉挺。
这芙蓉湖便是颗明珠镶在厦大里,下午时雾气已散去,微微的阳光透过云层投影在湖面上,湖里画着葱葱的树木与那红色楼墙,有些同学在湖边看书,有些游人在逗着湖中的黑天鹅。
我在湖边转了半圈,往前走去便是芙蓉隧道了,但并没有进隧道里,又往南边走。
走过人类博物馆,到了建南大礼堂。那建南礼堂虽为共和国所建,却也是中西合并,高大的立柱,楼顶是琉瓦,看着宏伟,又有历史的味道。
再往南竟走到白沙校门了,虽意犹未尽,也不愿往回走了,只好出了厦门大学。
若是我在厦大上学定是不能好好的念书的,我大概会常溜到海边听着浪花拍打在沙滩上。也没有别的计划就沿着海边漫步。那边有许多租自行车的,想骑车直沿着海,问了一下却只能在本处租还,如果只得用步行了。
我倒想脱了鞋在沙滩上漫步,可又想脱鞋穿鞋颇为麻烦,好在海边就修有步道,就沿着步道走去。先前是沙地,走着便是岩石了,那海浪打在岩石上声音越为宏亮而悦耳,渐渐的耳边仅有了海浪声及那海风刮在耳背的声音。将头发也吹的凌乱了,我大概也如疯子的一般披头散发了。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只知走不动便坐下来歇上一会。又走到许久竟然走到了曾厝垵,我想知道自己能够步行多远,又喜欢那海风吹的感觉,就一路走到了厦门的最南端,往前望去,看到的岛屿大概是金门罢。
坐在海边的时候曾碰到了个僧人,虽然我知道他的意途却想他会说些什么。
他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说道:小伙子,我看你印堂饱满,是个有福之人。
我不语,又听他说道:可你不能放面子,你不习惯求人,其实你身边有很多资源,对你有用的人,却是你不能放下面子,去求他们,白费了许多的机会。
我仍然不语,他还在说道:古时船也要借风力才能远航,小伙子,还是要劝你一句,把面子放下,去求助他人,这样你才能上一个台阶。
我大概没人说话了,陪感无聊,便问道:大师,你是道家还是佛家。
他递我一个名片,上面写着五华山。我便道:那你是道家了?
他说:五华山是佛门圣山,我是佛门子弟,不过对道派也曾有参惮。
我一看他的衣装,心想这分明是和尚怎么说别人是道家了。又见他长得黝黑,便又问:大师,你怎么这么的黑?
他说:出家人终年在外,经日晒雨打,皮肤自然糙黑。
我又问:那你在外奔走为是什么?
他说:观人面相是为一门科学,可以从人的天庭、双眼、鼻子、脸颊、下巴等看出人的际遇以及命运,而我的使命是观众生面,解其困苦,为其指路。
我道:说来真是好伟大的一件事。不过按道理这相面这不应该是佛家做的事啊,若是道家做的倒说的过去。
他道:出家人为的是普渡众生,于众生有利的事我都愿意去做的,并没有门派之分。
我又扯:那么大师你觉得佛门与道派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道:佛家与道家都劝人向善,如此看来两者并没有不一样的。
我说:佛家普渡众生理想是很宏大的,可是据我所知道家自古以来都是为了深山老林修道成仙,道家更注重个人修为。
他说:无论佛家或道家其参惮修行都为的众生之事罢了。
我又问:大师,你既然对道教也有研究,那你知道老子西出函谷关到哪了吗。因为那以后再也没有与他相关的故事了。不过也好奇怪,老子是春秋时的人,道教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道教又非将老子尊为祖师,不知道老子会不会觉得冤枉。
他道:孔子被人称圣人,这不是他自封的吧,就算他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人给这样的称号,孔子被为圣人也是在宋朝以后。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哪,容我想一下,对了,然后他就修道终南山了。
我总觉得他说的不对,但又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只好任由他了。只见他又说,小伙子,我看跟你还是很有缘分的,这有道我师父开过光的灵符就送给你吧,不过也得讨个彩头。
我心里想,果然如此。
又觉得与他聊的也算愉快,就给了他二十块拿了那道符。
我走过厦门最南端再往东走去,此时太阳正回收他剩下的余光了,灰蒙蒙的天架在海上,已经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了。前方的步道已经变为了海边栈道,海浪就在脚下汹涌。再走着,那栈道渐为了半修成品,两边的护栏也没有了,在海浪的拍打下只感到脚下在颤抖,也不知道是栈道抖动着还是我自己在颤抖。越走越是惊心,若是此时跳出个拦路大王,我也只好乞求道:大王,饶了我一条性命罢。
那天越暗了,虽然风还在往我身上推着,而我心系漫出的每一步,已经听不到风的声音了。那也有几个冒着风钓鱼的,不过他们也没什么收获。我得穿过了围栏了走出了那栈道,翻过一道墙,才走到了马路上。再看天时,此时那路边的灯光显得更耀眼了。我只好走到公交站,坐车去了晚上的住处。
厦大中有芙蓉湖,有人曾这般歌颂:
柔风斜阳照水。
卷清波,硕鱼如梭。
湖心石滑悠然卧。
踏曲径,围湖行、光洒金。
红墙绿树依。闻几声,古寺钟鸣。
翔鸟翅剪细影。
有谁知,远岸处、芙蓉挺。
这芙蓉湖便是颗明珠镶在厦大里,下午时雾气已散去,微微的阳光透过云层投影在湖面上,湖里画着葱葱的树木与那红色楼墙,有些同学在湖边看书,有些游人在逗着湖中的黑天鹅。
我在湖边转了半圈,往前走去便是芙蓉隧道了,但并没有进隧道里,又往南边走。
走过人类博物馆,到了建南大礼堂。那建南礼堂虽为共和国所建,却也是中西合并,高大的立柱,楼顶是琉瓦,看着宏伟,又有历史的味道。
再往南竟走到白沙校门了,虽意犹未尽,也不愿往回走了,只好出了厦门大学。
若是我在厦大上学定是不能好好的念书的,我大概会常溜到海边听着浪花拍打在沙滩上。也没有别的计划就沿着海边漫步。那边有许多租自行车的,想骑车直沿着海,问了一下却只能在本处租还,如果只得用步行了。
我倒想脱了鞋在沙滩上漫步,可又想脱鞋穿鞋颇为麻烦,好在海边就修有步道,就沿着步道走去。先前是沙地,走着便是岩石了,那海浪打在岩石上声音越为宏亮而悦耳,渐渐的耳边仅有了海浪声及那海风刮在耳背的声音。将头发也吹的凌乱了,我大概也如疯子的一般披头散发了。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只知走不动便坐下来歇上一会。又走到许久竟然走到了曾厝垵,我想知道自己能够步行多远,又喜欢那海风吹的感觉,就一路走到了厦门的最南端,往前望去,看到的岛屿大概是金门罢。
坐在海边的时候曾碰到了个僧人,虽然我知道他的意途却想他会说些什么。
他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说道:小伙子,我看你印堂饱满,是个有福之人。
我不语,又听他说道:可你不能放面子,你不习惯求人,其实你身边有很多资源,对你有用的人,却是你不能放下面子,去求他们,白费了许多的机会。
我仍然不语,他还在说道:古时船也要借风力才能远航,小伙子,还是要劝你一句,把面子放下,去求助他人,这样你才能上一个台阶。
我大概没人说话了,陪感无聊,便问道:大师,你是道家还是佛家。
他递我一个名片,上面写着五华山。我便道:那你是道家了?
他说:五华山是佛门圣山,我是佛门子弟,不过对道派也曾有参惮。
我一看他的衣装,心想这分明是和尚怎么说别人是道家了。又见他长得黝黑,便又问:大师,你怎么这么的黑?
他说:出家人终年在外,经日晒雨打,皮肤自然糙黑。
我又问:那你在外奔走为是什么?
他说:观人面相是为一门科学,可以从人的天庭、双眼、鼻子、脸颊、下巴等看出人的际遇以及命运,而我的使命是观众生面,解其困苦,为其指路。
我道:说来真是好伟大的一件事。不过按道理这相面这不应该是佛家做的事啊,若是道家做的倒说的过去。
他道:出家人为的是普渡众生,于众生有利的事我都愿意去做的,并没有门派之分。
我又扯:那么大师你觉得佛门与道派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道:佛家与道家都劝人向善,如此看来两者并没有不一样的。
我说:佛家普渡众生理想是很宏大的,可是据我所知道家自古以来都是为了深山老林修道成仙,道家更注重个人修为。
他说:无论佛家或道家其参惮修行都为的众生之事罢了。
我又问:大师,你既然对道教也有研究,那你知道老子西出函谷关到哪了吗。因为那以后再也没有与他相关的故事了。不过也好奇怪,老子是春秋时的人,道教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道教又非将老子尊为祖师,不知道老子会不会觉得冤枉。
他道:孔子被人称圣人,这不是他自封的吧,就算他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人给这样的称号,孔子被为圣人也是在宋朝以后。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哪,容我想一下,对了,然后他就修道终南山了。
我总觉得他说的不对,但又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只好任由他了。只见他又说,小伙子,我看跟你还是很有缘分的,这有道我师父开过光的灵符就送给你吧,不过也得讨个彩头。
我心里想,果然如此。
又觉得与他聊的也算愉快,就给了他二十块拿了那道符。
我走过厦门最南端再往东走去,此时太阳正回收他剩下的余光了,灰蒙蒙的天架在海上,已经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了。前方的步道已经变为了海边栈道,海浪就在脚下汹涌。再走着,那栈道渐为了半修成品,两边的护栏也没有了,在海浪的拍打下只感到脚下在颤抖,也不知道是栈道抖动着还是我自己在颤抖。越走越是惊心,若是此时跳出个拦路大王,我也只好乞求道:大王,饶了我一条性命罢。
那天越暗了,虽然风还在往我身上推着,而我心系漫出的每一步,已经听不到风的声音了。那也有几个冒着风钓鱼的,不过他们也没什么收获。我得穿过了围栏了走出了那栈道,翻过一道墙,才走到了马路上。再看天时,此时那路边的灯光显得更耀眼了。我只好走到公交站,坐车去了晚上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