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静的纪录片
最近两天,已经被柴静的纪录片刷屏了,准确来说这都不能叫一个纪录片,只能叫一个演讲报告。这个演讲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骂柴静,也有人支持。
我不是柴静的粉丝,也不是她的黑,我甚至连她的节目都看的很少,我只是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因为没有感情偏向,或许可以更加不带偏见的看这个问题。
我觉得对于这件事,无论柴静的动机是什么,或是到底是什么利益驱使,或是到底喜不喜欢柴静本人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指出了问题,启蒙了大众。(当然不否认她的视频中可能有科学错误,但是我知识有限,就不讨论了)
抛开那些人身攻击和贴标签的言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雾霾治理的代价上。因为,单独看雾霾这个问题,没有人觉得是应该放任自流的吧?的确,视频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而营造了一种要治理雾霾其实也不难的感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单就产能过剩企业淘汰的人员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是一个大难题。一个产业退出,一个产业兴起并非可以简简单单把一个行业的人转移到另一个行业那么。就算转移,还面临着再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视其他产业的饱和程度而言。这其中的成本,是否是这一部人愿意接受的?这个代价是否是社会可以承受的,是否会带来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治理雾霾的代价巨大,但是,视频中也确实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社会可承受的方法去缓解。虽然可能对解决雾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始终是有量变的差异。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1,国4车变过5车,油品治理提高,其实相关条例已经出台了,等待实施。(油价当然可以合理上涨,但是视频中也提到,成本7分但是要涨5毛的话,这就是不合理了) 2, 柴油车不应发生环保标签和实际车型相背离的情况,同时应增加过滤器。3, 污染企业对污染物需要集中处理。 4,中餐馆加装吸烟器。5,加油站加装设施,防止油气蒸发。这些都是可以缓解雾霾的方法,需要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和保证法律的执行才能做到。这些措施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渐进式的改变总比不变要好。在渐进式改变中,等待产业升级转型的代价可以承受的时候。
王福重先生说就是因为执法不严,才造就今日的经济奇迹,法律应该与时代相适宜。例如,过去农村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严,才会有今日的人口红利。我没有调查,也没有数据,我保留意见。我们不说过去,说现在,说未来,无论是为了环境,为了人类自己,为了经济发展,都是需要去做出这个改变的。若是不改变,这个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等等一系列治理雾霾的手段带来的阵痛是必然的,而阵痛过后,是有利于人类和经济发展的。所以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阵痛是否是社会可以承受的,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不是柴静的粉丝,也不是她的黑,我甚至连她的节目都看的很少,我只是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因为没有感情偏向,或许可以更加不带偏见的看这个问题。
我觉得对于这件事,无论柴静的动机是什么,或是到底是什么利益驱使,或是到底喜不喜欢柴静本人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指出了问题,启蒙了大众。(当然不否认她的视频中可能有科学错误,但是我知识有限,就不讨论了)
抛开那些人身攻击和贴标签的言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雾霾治理的代价上。因为,单独看雾霾这个问题,没有人觉得是应该放任自流的吧?的确,视频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而营造了一种要治理雾霾其实也不难的感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单就产能过剩企业淘汰的人员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是一个大难题。一个产业退出,一个产业兴起并非可以简简单单把一个行业的人转移到另一个行业那么。就算转移,还面临着再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视其他产业的饱和程度而言。这其中的成本,是否是这一部人愿意接受的?这个代价是否是社会可以承受的,是否会带来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治理雾霾的代价巨大,但是,视频中也确实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社会可承受的方法去缓解。虽然可能对解决雾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始终是有量变的差异。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1,国4车变过5车,油品治理提高,其实相关条例已经出台了,等待实施。(油价当然可以合理上涨,但是视频中也提到,成本7分但是要涨5毛的话,这就是不合理了) 2, 柴油车不应发生环保标签和实际车型相背离的情况,同时应增加过滤器。3, 污染企业对污染物需要集中处理。 4,中餐馆加装吸烟器。5,加油站加装设施,防止油气蒸发。这些都是可以缓解雾霾的方法,需要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和保证法律的执行才能做到。这些措施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渐进式的改变总比不变要好。在渐进式改变中,等待产业升级转型的代价可以承受的时候。
王福重先生说就是因为执法不严,才造就今日的经济奇迹,法律应该与时代相适宜。例如,过去农村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严,才会有今日的人口红利。我没有调查,也没有数据,我保留意见。我们不说过去,说现在,说未来,无论是为了环境,为了人类自己,为了经济发展,都是需要去做出这个改变的。若是不改变,这个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等等一系列治理雾霾的手段带来的阵痛是必然的,而阵痛过后,是有利于人类和经济发展的。所以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阵痛是否是社会可以承受的,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