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柴静出品《穹顶之下》有感
“穹顶之下”,题目取得宏大;“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好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好像我守护你”,结尾之句又充满了文学的感性。忽略中间的100多分钟,这种构架分分钟就让我觉得文腻腻的普通,作为善妒的同性,学生时看过《看见》,是拿着一种苛刻的变态心理来看柴静的。下午刷朋友圈,朋友圈里秉性与柴静最相近的微信好友分享了此演讲的链接。傍晚在电脑前repeat 完Downton的时候,优酷首推的又是此,鉴于不想干活只想瞧鲜的状态,我点进去看柴静此番又是如何拿捏。当时点击量是1990多,完整看完以后,现在是4000多。哦不,是4百万多,漏看了三位!但是,这100分钟里,喉咙的反映是表明肾上腺素被激发了。
偷懒,列点记录。
1. 个人对这个话题最近的感受。一是羊年初一,为了祈福,一家人驱车前往普陀山。跨海大桥的起头就是镇海炼化厂,是中石油或是中石化的吧。当时进入厂区的时候,有烟囱,有在黑暗的黎明前亮着灯的化学结构似的建筑物,地域很大,我当时的心理是:哇!长这么大第一次亲眼看到所谓的重工业!工业化!现代化!石油是这里炼出来!那啥,叫做大国心理的自豪感。当时我妈说这些重工业怎么不迁到内地而要在海边,多污染环境。我自作聪明地接话:运输,运输懂不;虽说是污染但是经济,经济懂不!税收,税收懂不!然后老爸说内地可以铁路开进去。我没吭声因为我深深鄙夷这个想法,懒得回应。天亮很快,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小车还没驶离工业区,东方既白,一根根烟囱冒着一条一条的白烟,有一根硕大的真是浓烟滚滚。大国自豪感在阳光出来之后顿时不见了。老妈说,住在这里的人真闹心。这次我没接话是我真心认怂了。老妈又说以前怎么没人抗议呢?现在有了炼化厂,所以前几年PX项目消息出来大家都要去走马路。我不能同意更多。
另一个是城区管道煤气改造。春节家里的妇女们聊做菜。姐姐力赞小区统一装上的管道煤气,其实就是天然气,一年只要500多,烧饭、热水全在了,比原来灌煤气瓶的那种省多多多多多多了,妈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炖啊熬啊的了。今天看到这个视频,谈到煤炭时代进入到油气时代这个点的时候,很有体会啊!
2.再来说说这个100多分钟的演讲吧。由宝贝女儿起,到宝贝女儿止,结构上首尾呼应,整个大套路非常明显,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局还是拿自己女儿下手,但中间这100多分钟,确有好多地方可圈可点。
先把大气污染的几个源头讲透,讲透的过程中让人越来越感觉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就是看得怕怕的那种感觉,里面又夹杂很多人性和资本主义的逻辑,是啊,很多事情确实值得鄙夷,但要是换了现在的我在那些个位置上,难保我会更鄙夷。
然后呢,既然自己有毛病,就来看看别人治理环境的成果呗,视野不谓不国际。美国、英国为主,还带了点日本。卑鄙的我刚开始以为又是那种自己不行,看看别人多好都牛逼的套路,但下文证明似乎自己真是又卑鄙了。打个岔,那个看上去容易激动的英国能源大臣说负责伦敦电力分配的公司是中国企业,是不是李嘉诚咬?有空再考证吧。好了,言归正传。柴静摆了一堆英美实例后,这一段演讲中酝酿起来的情感出口是:对,虽然现在的空气真得很可怕,像得了癌症晚期一样,但是大家不要怕,临床上已经有国际经验了,一边过更足的烟瘾,一边有个干净的肺是绝对有可能的!(这个比喻可能不当,但是没有更好的其他比喻了,先借来用用)。真真是,起码让我舒了一口气,希望还是大大滴有,前途真真是光明的!
本以为演讲就会这么结束,但是立意又拔高了!解决手段上升到制度了!时髦话叫做顶层设计吧。先不去羡慕柴静本领大,能与多位高层面对面交手,也不能说她敢于尖锐地提问,几乎没怎么发难吧?提问还是比较客气婉转的。但不得不承认,在看多了党报之后,柴静抛出去的问题并不是鸿毛。我想表达的是,其采访虽然不那么fuck hard,但算得上沉到水面以下了。至于受访者的回答,现在的官员也远比以前会回避锋芒,不那么拽;也有些讲得出自己的尴尬了。许是因为水平和思想认识提高了吧。但土豪还是一样的,听到“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我也是醉了。又扯远了,在这里,柴静与中石油,虽不像去年兰州环保局对地方央企的尖锐发难(虽然后来又迅速和好了),但起码还是有所想法的。所以允许我脑路一歪,最近盛传的两桶油合并究竟是真是假,是进步还是倒退啊啊啊啊?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各个问题到顶层,深化改革啊亲!但是操作性真得很难啊!
3. 内容上啰嗦到这,手法上也啰嗦几句。还是不错的hang~摆事实,讲道理。引用数据的时候也可心地照顾到了专家以外的人的感受,虽然我还是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概念,起码柴静这么一解释,我就可以配合着抒发:哦,原来是这样啊!(其实还是挺麻木的)。就好像你告诉我一个人在世只有三万多天,突然觉得生命其实很短暂啊!只有三万多天啊!三万多块钱一下子就花光了。但是明明一辈子还是很长啊,活了那么久,才是一个单位的新人呢!还有好多磨难要去经历呢!真想马上退休啊。所以说,在这个大数据充斥的时代,我真心已近对数字麻木了,不仅是数据,也对好多东西麻木了。但是!我说但是哦!我绝不是完全麻木了,只是迷茫了,所以迟钝了!
整个论证的过程也是很有心理学技巧的吧。很多论证都有事实或是情感的铺垫在前。好些镜头,第一遍出现的时候,我可能不以为意;但柴静善于把它们在需要的时候再次呈现,然后我觉得这些镜头第一次出现就是为第二次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第一次的时候,把这些观念传递给我们,既而也就成了自己的观点中的一部分。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是自己论证了。
4.不喜欢的地方。有一个地方煽情得太明显。柴静说如果没来北京怎么怎么滴,她就会在家乡,被父母找个工作,带着蓝袖套,操一个算盘。其他牵强点还聊以支撑,不过最后贬自己什么不好,非要贬自己是操算盘的命,这个有点煽情地过了吧。
最后自己也来煽情?失德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仅抛砖引玉,请各撒陆海潘江。
偷懒,列点记录。
1. 个人对这个话题最近的感受。一是羊年初一,为了祈福,一家人驱车前往普陀山。跨海大桥的起头就是镇海炼化厂,是中石油或是中石化的吧。当时进入厂区的时候,有烟囱,有在黑暗的黎明前亮着灯的化学结构似的建筑物,地域很大,我当时的心理是:哇!长这么大第一次亲眼看到所谓的重工业!工业化!现代化!石油是这里炼出来!那啥,叫做大国心理的自豪感。当时我妈说这些重工业怎么不迁到内地而要在海边,多污染环境。我自作聪明地接话:运输,运输懂不;虽说是污染但是经济,经济懂不!税收,税收懂不!然后老爸说内地可以铁路开进去。我没吭声因为我深深鄙夷这个想法,懒得回应。天亮很快,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小车还没驶离工业区,东方既白,一根根烟囱冒着一条一条的白烟,有一根硕大的真是浓烟滚滚。大国自豪感在阳光出来之后顿时不见了。老妈说,住在这里的人真闹心。这次我没接话是我真心认怂了。老妈又说以前怎么没人抗议呢?现在有了炼化厂,所以前几年PX项目消息出来大家都要去走马路。我不能同意更多。
另一个是城区管道煤气改造。春节家里的妇女们聊做菜。姐姐力赞小区统一装上的管道煤气,其实就是天然气,一年只要500多,烧饭、热水全在了,比原来灌煤气瓶的那种省多多多多多多了,妈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炖啊熬啊的了。今天看到这个视频,谈到煤炭时代进入到油气时代这个点的时候,很有体会啊!
2.再来说说这个100多分钟的演讲吧。由宝贝女儿起,到宝贝女儿止,结构上首尾呼应,整个大套路非常明显,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局还是拿自己女儿下手,但中间这100多分钟,确有好多地方可圈可点。
先把大气污染的几个源头讲透,讲透的过程中让人越来越感觉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就是看得怕怕的那种感觉,里面又夹杂很多人性和资本主义的逻辑,是啊,很多事情确实值得鄙夷,但要是换了现在的我在那些个位置上,难保我会更鄙夷。
然后呢,既然自己有毛病,就来看看别人治理环境的成果呗,视野不谓不国际。美国、英国为主,还带了点日本。卑鄙的我刚开始以为又是那种自己不行,看看别人多好都牛逼的套路,但下文证明似乎自己真是又卑鄙了。打个岔,那个看上去容易激动的英国能源大臣说负责伦敦电力分配的公司是中国企业,是不是李嘉诚咬?有空再考证吧。好了,言归正传。柴静摆了一堆英美实例后,这一段演讲中酝酿起来的情感出口是:对,虽然现在的空气真得很可怕,像得了癌症晚期一样,但是大家不要怕,临床上已经有国际经验了,一边过更足的烟瘾,一边有个干净的肺是绝对有可能的!(这个比喻可能不当,但是没有更好的其他比喻了,先借来用用)。真真是,起码让我舒了一口气,希望还是大大滴有,前途真真是光明的!
本以为演讲就会这么结束,但是立意又拔高了!解决手段上升到制度了!时髦话叫做顶层设计吧。先不去羡慕柴静本领大,能与多位高层面对面交手,也不能说她敢于尖锐地提问,几乎没怎么发难吧?提问还是比较客气婉转的。但不得不承认,在看多了党报之后,柴静抛出去的问题并不是鸿毛。我想表达的是,其采访虽然不那么fuck hard,但算得上沉到水面以下了。至于受访者的回答,现在的官员也远比以前会回避锋芒,不那么拽;也有些讲得出自己的尴尬了。许是因为水平和思想认识提高了吧。但土豪还是一样的,听到“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我也是醉了。又扯远了,在这里,柴静与中石油,虽不像去年兰州环保局对地方央企的尖锐发难(虽然后来又迅速和好了),但起码还是有所想法的。所以允许我脑路一歪,最近盛传的两桶油合并究竟是真是假,是进步还是倒退啊啊啊啊?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各个问题到顶层,深化改革啊亲!但是操作性真得很难啊!
3. 内容上啰嗦到这,手法上也啰嗦几句。还是不错的hang~摆事实,讲道理。引用数据的时候也可心地照顾到了专家以外的人的感受,虽然我还是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概念,起码柴静这么一解释,我就可以配合着抒发:哦,原来是这样啊!(其实还是挺麻木的)。就好像你告诉我一个人在世只有三万多天,突然觉得生命其实很短暂啊!只有三万多天啊!三万多块钱一下子就花光了。但是明明一辈子还是很长啊,活了那么久,才是一个单位的新人呢!还有好多磨难要去经历呢!真想马上退休啊。所以说,在这个大数据充斥的时代,我真心已近对数字麻木了,不仅是数据,也对好多东西麻木了。但是!我说但是哦!我绝不是完全麻木了,只是迷茫了,所以迟钝了!
整个论证的过程也是很有心理学技巧的吧。很多论证都有事实或是情感的铺垫在前。好些镜头,第一遍出现的时候,我可能不以为意;但柴静善于把它们在需要的时候再次呈现,然后我觉得这些镜头第一次出现就是为第二次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第一次的时候,把这些观念传递给我们,既而也就成了自己的观点中的一部分。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是自己论证了。
4.不喜欢的地方。有一个地方煽情得太明显。柴静说如果没来北京怎么怎么滴,她就会在家乡,被父母找个工作,带着蓝袖套,操一个算盘。其他牵强点还聊以支撑,不过最后贬自己什么不好,非要贬自己是操算盘的命,这个有点煽情地过了吧。
最后自己也来煽情?失德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仅抛砖引玉,请各撒陆海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