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失败,我们更害怕遗憾
有些事是长大后才渐渐明白的。比如:比起失败,我们更害怕遗憾。
我有个有点牛逼却又很傻逼的朋友,我叫她小V。小V是那种在家时很恋家,可是当她要远行时她就真的会去远方的女生,不迟疑,很决绝。可是对待感情,她的洒脱却没了影。
小V在大一的时候遇见她以为此生非君不嫁的Mr.Right,姑且称他为L君吧。小V和L君认识的桥段在校园里很平常,两人都是学生社团的活跃分子,在社团筹办校园十佳歌手赛的时候认识。L君在学校的名声不小,可是评价极端。有人称赞他的才华,他弹吉他组乐队又是文艺社的社长;他参加辩论社代表学校参赛;而且他成绩不错,数学专业还天生具备多少人苦读还培养不起来的英语语感。这样的人被黑也是自然,有人说他高傲不羁,有人嫌他冷淡不随和,关键是他一米八四的个子稍微穿件衬衣喷个发胶就没有别的男生跟他同行了,以免相形见绌。
如此男神级的L君自然不乏爱慕者,可奇怪的是他身边居然没有正牌女友,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大学四年间始终占据女生八卦头条的一席之地。女生一边爱慕一边叹息L君怎么如此冷漠不开窍,渐渐地都选择了远观欣赏。只有小V不依不饶,铁了心要成为站在L君身边的那一位。她的策略之一就是创造一切机会出现在活动范围之内。她参加和L君一样的文艺社团并选修自小让她头疼的数学课;还善用起自己的亲和力混进L君的朋友圈,让L君的好基友们毫不防备地向她透露L君坚决不在大学谈恋爱的原因:他大学一毕业就会去美国留学。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牵绊。没有开始,自然不会有结束。这是L君的防身盔甲,抵御来自女生的糖衣炮弹,不给爱情任何机会以免自己计划好的人生脱轨。
故事讲到这里,连我自己也期待故事是以小V如何使出十八般武艺终于打动男神的方向发展;可惜,一直到大学毕业,小V依然守在L君的身边,只是依然是普通朋友的身份。
照着L君的人生规划,他要出国了,向他的华尔街进发。没有什么能让他驻足,因为他从未想过要停留。只是L君不知道的是,在他奋力准备GMAT的时候,有个不甘心的小女子也熬着夜背单词做着GRE的题。
“既然他选择了远方,我怎么能等在原地呢?”那时的小V依旧动力十足。
考试,准备签证,毕业,出国,一切都像驶上轨道的火车向前行进。火车经不起出轨的风险,L君的人生也经不起耽误。
L君如愿去了MIT,可小V却来到了靠着世界第四长河闻名的密西西比。
小V和L君保持着联系,只是频率越来越低。虽然如今的通讯可以让天各一方的两人瞬时连线,可是却对心的距离无能为力。小V说她能够拼命打工吃泡面少买化妆品就为了攒机票飞去波斯顿,可是有一种距离让她害怕。那种距离是:她守在屏幕这端等着他上线,确定他看到自己给他的生日祝福留言;他在电脑的那一头,头像亮了,他回复了声谢谢。然后看着不同颜色的两行字,却不能再说上一句话。
我见过小V坐在电脑前面那落寞的表情,也陪伴过小V在键盘上敲打一行一行字然后盯着屏幕发愣好久接着按下删除键的时候。小V的电脑上还有一个文件夹,存着所有他们之间的QQ对话和短信往来。QQ对话是她Copy and paste在文档里的,短信却是她一个字一个字输入在文档里的,在她为了省机票钱而舍不得买iPhone的日子。
爱一个人到底是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还是选择不打扰,这是爱情中的一道扰人选择题。小V需要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选出AB。小V毕业后如愿在波斯顿找到工作,可L君却作了回国创业的决定。他们总是这样交错,L君从一开始就走在小V的前面并手握前行的方向盘。
在L君回国前,小V约L君出来看电影。那时《匆匆那年》正热映,通过北美华狮电影也上映到波斯顿。很多小伙伴都结伴去看。散场之后,小V在波斯顿寒冷的街头站在L君面前,对他说: “你愿意我陪你回去吗?”
“你适合更好的人”,L君没有给出让小V惊喜的答案。
我抱怨过始终无动于衷的L君,也很心疼为了L君耽误了人生中诸多繁华的小V。
“你后悔过吗?”我问过小V。
小V摇摇头: “比起失败,我更害怕遗憾。即使他终究只能是我的一场回忆,至少在那场回忆里面我努力过。我不会在将来的日子里哀叹为何当初不去争取一把,留着或许有可能的念想。况且,若不是追他追到漂洋过海,我哪能遇见你呢?对吧?”
这是我认识的小V一如既往的样子。她很傻逼,爱到如此卑微却义无反顾;可是在我眼里她也很牛逼,牛逼地敢于直面自己的感情,即使她没等来桃花盛开。
或许,有些爱恋不是为了那个令人期待的灰姑娘等到王子的结局,而是在爱的过程中,灰姑娘自己渐渐蜕变成公主。
我有个有点牛逼却又很傻逼的朋友,我叫她小V。小V是那种在家时很恋家,可是当她要远行时她就真的会去远方的女生,不迟疑,很决绝。可是对待感情,她的洒脱却没了影。
小V在大一的时候遇见她以为此生非君不嫁的Mr.Right,姑且称他为L君吧。小V和L君认识的桥段在校园里很平常,两人都是学生社团的活跃分子,在社团筹办校园十佳歌手赛的时候认识。L君在学校的名声不小,可是评价极端。有人称赞他的才华,他弹吉他组乐队又是文艺社的社长;他参加辩论社代表学校参赛;而且他成绩不错,数学专业还天生具备多少人苦读还培养不起来的英语语感。这样的人被黑也是自然,有人说他高傲不羁,有人嫌他冷淡不随和,关键是他一米八四的个子稍微穿件衬衣喷个发胶就没有别的男生跟他同行了,以免相形见绌。
如此男神级的L君自然不乏爱慕者,可奇怪的是他身边居然没有正牌女友,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大学四年间始终占据女生八卦头条的一席之地。女生一边爱慕一边叹息L君怎么如此冷漠不开窍,渐渐地都选择了远观欣赏。只有小V不依不饶,铁了心要成为站在L君身边的那一位。她的策略之一就是创造一切机会出现在活动范围之内。她参加和L君一样的文艺社团并选修自小让她头疼的数学课;还善用起自己的亲和力混进L君的朋友圈,让L君的好基友们毫不防备地向她透露L君坚决不在大学谈恋爱的原因:他大学一毕业就会去美国留学。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牵绊。没有开始,自然不会有结束。这是L君的防身盔甲,抵御来自女生的糖衣炮弹,不给爱情任何机会以免自己计划好的人生脱轨。
故事讲到这里,连我自己也期待故事是以小V如何使出十八般武艺终于打动男神的方向发展;可惜,一直到大学毕业,小V依然守在L君的身边,只是依然是普通朋友的身份。
照着L君的人生规划,他要出国了,向他的华尔街进发。没有什么能让他驻足,因为他从未想过要停留。只是L君不知道的是,在他奋力准备GMAT的时候,有个不甘心的小女子也熬着夜背单词做着GRE的题。
“既然他选择了远方,我怎么能等在原地呢?”那时的小V依旧动力十足。
考试,准备签证,毕业,出国,一切都像驶上轨道的火车向前行进。火车经不起出轨的风险,L君的人生也经不起耽误。
L君如愿去了MIT,可小V却来到了靠着世界第四长河闻名的密西西比。
小V和L君保持着联系,只是频率越来越低。虽然如今的通讯可以让天各一方的两人瞬时连线,可是却对心的距离无能为力。小V说她能够拼命打工吃泡面少买化妆品就为了攒机票飞去波斯顿,可是有一种距离让她害怕。那种距离是:她守在屏幕这端等着他上线,确定他看到自己给他的生日祝福留言;他在电脑的那一头,头像亮了,他回复了声谢谢。然后看着不同颜色的两行字,却不能再说上一句话。
我见过小V坐在电脑前面那落寞的表情,也陪伴过小V在键盘上敲打一行一行字然后盯着屏幕发愣好久接着按下删除键的时候。小V的电脑上还有一个文件夹,存着所有他们之间的QQ对话和短信往来。QQ对话是她Copy and paste在文档里的,短信却是她一个字一个字输入在文档里的,在她为了省机票钱而舍不得买iPhone的日子。
爱一个人到底是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还是选择不打扰,这是爱情中的一道扰人选择题。小V需要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选出AB。小V毕业后如愿在波斯顿找到工作,可L君却作了回国创业的决定。他们总是这样交错,L君从一开始就走在小V的前面并手握前行的方向盘。
在L君回国前,小V约L君出来看电影。那时《匆匆那年》正热映,通过北美华狮电影也上映到波斯顿。很多小伙伴都结伴去看。散场之后,小V在波斯顿寒冷的街头站在L君面前,对他说: “你愿意我陪你回去吗?”
“你适合更好的人”,L君没有给出让小V惊喜的答案。
我抱怨过始终无动于衷的L君,也很心疼为了L君耽误了人生中诸多繁华的小V。
“你后悔过吗?”我问过小V。
小V摇摇头: “比起失败,我更害怕遗憾。即使他终究只能是我的一场回忆,至少在那场回忆里面我努力过。我不会在将来的日子里哀叹为何当初不去争取一把,留着或许有可能的念想。况且,若不是追他追到漂洋过海,我哪能遇见你呢?对吧?”
这是我认识的小V一如既往的样子。她很傻逼,爱到如此卑微却义无反顾;可是在我眼里她也很牛逼,牛逼地敢于直面自己的感情,即使她没等来桃花盛开。
或许,有些爱恋不是为了那个令人期待的灰姑娘等到王子的结局,而是在爱的过程中,灰姑娘自己渐渐蜕变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