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汤圆二三事
年初一睡个懒觉起来,老爸已经准备好了汤圆。实实在在的大,四个便是一碗。吃完后只觉得被一层糖油糊住了七窍蒙住了五脏外带堵上了喉咙,随即抓来酸菠萝大嚼一阵,午饭时吃了一大把清肠刮油的折耳根才算解了腻。正在心有余悸地感叹这汤圆着实来得亲热的时候,老妈说了一句:“还是你外婆做的汤圆好,多年没有吃到过了。”
记忆中的外婆是一个乐善好施爽朗热情的老妇人,总是有充足的理由快乐着。腊月末近年节的光景,腊肉香肠熏好挂上窗台后,外婆的汤圆也就被近乎虔诚的准备了起来。提前一夜发好的糯米一大清早便送到菜市场的磨坊磨成粉准备好。当然,汤圆馅的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我最早关于新年的记忆,便是在厨房灶台温暖的黄色灯光下,外婆做汤圆馅的情景。黑芝麻和花生炒香以后放在石臼里舂成粉,那浓郁的香味顺着雕花栏杆的木楼梯一丝丝飘到楼上,直至充满了老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坐在屋里聊天打牌的众人嗅到这气息,便由衷的感叹道-过年了。汤圆馅的甜蜜来自糖,那时候我家的汤圆馅里偏好加红糖,因为除了甜蜜,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香味。各种杂果蜜饯也切碎了加入汤圆馅,一般是橘饼和瓜条。小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因为父母溺爱加之父亲在航运部门工作的便利,我们还是吃着大白兔奶糖,金角牛肉干和冠生园点心长大的,对橘饼和瓜条着实爱不起来。橘饼有沉闷的中药味和丝丝苦涩,瓜条则有一种刚脱籽的生棉花的腥气。外婆每次都笑着说:“你们这些娃娃好东西吃多了,不晓得橘饼瓜条的好,那时候物资困难,过年才有的,我放在抽屉里锁着,你妈妈和几个姨就把上面的抽屉拿出来偷吃呢。”橘饼和瓜条到了汤圆馅里竟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得香甜温暖。以上几种准备好了,便混在一起,加上油脂混匀,便成了汤圆馅,我家素来不食猪油,所以加香油调和。如果年前的秋天好运气,能在市场上买到桂花和玫瑰做成桂花糖和玫瑰糖,这汤圆馅里便又多了桂花和玫瑰的味道。
除了带馅的大汤圆,便是没有馅的醪糟小汤圆了。小时候我时常想,为什么大汤圆里面不能加醪糟呢,这样汤圆甜,汤也甜呀,大概是因为年纪小嗜甜不怕齁到吧。做醪糟是外婆的又一项绝技,每当做醪糟的糯米蒸好出锅的时候,外婆总会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不要多言,尤其说不得“糯米饭”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一出口,酒神就生气了,做出来的醪糟便又酸又涩。蒸好的糯米拌上酒曲装进陶罐密封起来再放入衣柜几天后就有香甜浓醇的醪糟了,外婆做的醪糟在我们这一条街上都是顶有名的好。年幼时嗜好生醪糟的香甜而不知道会醉人,经常是偷吃后醉倒醒来被大人笑着责备一番,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嗜酒如命。其实我仅仅是出于一个小孩子对甘甜的渴望才喜食生醪糟的,并不是因为嗜酒,对煮熟后做成的醪糟汤圆却不那么热衷,总觉得醪糟就是应该要生吃才好。川渝人喜欢在醪糟汤圆里加一个荷包蛋,过年时走人户的客人来了家里,主人便先端上一碗醪糟鸡蛋以示热情款待。不知为什么,我却自小对这样东西不待见,所以尤其恐惧过年走亲戚时被端上一碗这样东西要吃下去。更有甚者,会在醪糟鸡蛋里加一勺猪油,撒上几颗猪油渣,吃一碗下去堪比受刑,却又不得拂了主人家的盛情。
外婆走了也有十多年,因为觉得繁琐,家中过年时也鲜少自己做汤圆了。有段时间我自己尝试着用超市中买来的酒曲制作过醪糟,结果却总是酸苦不堪食用,便随即放弃了。看到电视里那些香甜温暖的速冻汤圆广告,我时常会想起老房子里旧式灯泡发出的温暖的黄色灯光,厨房里氤氲的水汽中,外婆包着汤圆时哼唱的那一首《月光光》。
记忆中的外婆是一个乐善好施爽朗热情的老妇人,总是有充足的理由快乐着。腊月末近年节的光景,腊肉香肠熏好挂上窗台后,外婆的汤圆也就被近乎虔诚的准备了起来。提前一夜发好的糯米一大清早便送到菜市场的磨坊磨成粉准备好。当然,汤圆馅的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我最早关于新年的记忆,便是在厨房灶台温暖的黄色灯光下,外婆做汤圆馅的情景。黑芝麻和花生炒香以后放在石臼里舂成粉,那浓郁的香味顺着雕花栏杆的木楼梯一丝丝飘到楼上,直至充满了老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坐在屋里聊天打牌的众人嗅到这气息,便由衷的感叹道-过年了。汤圆馅的甜蜜来自糖,那时候我家的汤圆馅里偏好加红糖,因为除了甜蜜,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香味。各种杂果蜜饯也切碎了加入汤圆馅,一般是橘饼和瓜条。小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因为父母溺爱加之父亲在航运部门工作的便利,我们还是吃着大白兔奶糖,金角牛肉干和冠生园点心长大的,对橘饼和瓜条着实爱不起来。橘饼有沉闷的中药味和丝丝苦涩,瓜条则有一种刚脱籽的生棉花的腥气。外婆每次都笑着说:“你们这些娃娃好东西吃多了,不晓得橘饼瓜条的好,那时候物资困难,过年才有的,我放在抽屉里锁着,你妈妈和几个姨就把上面的抽屉拿出来偷吃呢。”橘饼和瓜条到了汤圆馅里竟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得香甜温暖。以上几种准备好了,便混在一起,加上油脂混匀,便成了汤圆馅,我家素来不食猪油,所以加香油调和。如果年前的秋天好运气,能在市场上买到桂花和玫瑰做成桂花糖和玫瑰糖,这汤圆馅里便又多了桂花和玫瑰的味道。
除了带馅的大汤圆,便是没有馅的醪糟小汤圆了。小时候我时常想,为什么大汤圆里面不能加醪糟呢,这样汤圆甜,汤也甜呀,大概是因为年纪小嗜甜不怕齁到吧。做醪糟是外婆的又一项绝技,每当做醪糟的糯米蒸好出锅的时候,外婆总会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不要多言,尤其说不得“糯米饭”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一出口,酒神就生气了,做出来的醪糟便又酸又涩。蒸好的糯米拌上酒曲装进陶罐密封起来再放入衣柜几天后就有香甜浓醇的醪糟了,外婆做的醪糟在我们这一条街上都是顶有名的好。年幼时嗜好生醪糟的香甜而不知道会醉人,经常是偷吃后醉倒醒来被大人笑着责备一番,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嗜酒如命。其实我仅仅是出于一个小孩子对甘甜的渴望才喜食生醪糟的,并不是因为嗜酒,对煮熟后做成的醪糟汤圆却不那么热衷,总觉得醪糟就是应该要生吃才好。川渝人喜欢在醪糟汤圆里加一个荷包蛋,过年时走人户的客人来了家里,主人便先端上一碗醪糟鸡蛋以示热情款待。不知为什么,我却自小对这样东西不待见,所以尤其恐惧过年走亲戚时被端上一碗这样东西要吃下去。更有甚者,会在醪糟鸡蛋里加一勺猪油,撒上几颗猪油渣,吃一碗下去堪比受刑,却又不得拂了主人家的盛情。
外婆走了也有十多年,因为觉得繁琐,家中过年时也鲜少自己做汤圆了。有段时间我自己尝试着用超市中买来的酒曲制作过醪糟,结果却总是酸苦不堪食用,便随即放弃了。看到电视里那些香甜温暖的速冻汤圆广告,我时常会想起老房子里旧式灯泡发出的温暖的黄色灯光,厨房里氤氲的水汽中,外婆包着汤圆时哼唱的那一首《月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