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师与两张纸条的故事
那天,母亲聊起一位老师,仍止不住夸赞那位老师的高风亮节。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接触的老师形形色色,有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而母亲口中说的这一位,确是与众不同。这就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从小学开始,父母有时也会拜访老师家里,送一些商场的购物券。虽说数目也并不是特别多,但在那个时候,父母是背着我做这些事情的;因为我十分厌恶这种行为,一旦知道,总会生父母的气。在我看来,这种事情万一被其他同学知道,我会从心理上觉得占了他们的便宜,并不十分光彩。
有一年读书,已到期末之际。一日,老师让我在下课后单独去一趟他的办公室。一到他办公室,他便递给我一封信,并让我转交给父母。年少的时候总爱知根问底,和老师似开着玩笑地问这里面是什么。老师呢,一面忙着其他事情,一面随口答着,你负责转交即可。我将信封拿在手里高高举起,迎着光亮窥探着信封里的东西,只感到淡淡的柔粉色。看了些许,我笑着说,老师你写信还用粉色的纸呢,真秀气呵。笑着笑着,也就漫不经心地走回了教室。
当晚一回到家,我便将信封转交给父母。父亲是一位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接过信不假思索地便拆开。而母亲虽是做事极为谨慎,却也未来得及拦住。一撕开,信封里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便露出了边角。信封里面还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几句话。父亲拿过去读,我也把脑袋凑过去。我只匆匆瞥到一些,话的大概意思是:教书育人本就是我的工作职责,不敢怠慢,却更不敢邀功。下面的一些字我没来得及看,那张纸条已经被手快的母亲拿过去撕了。我问道,你们又去拜访老师了?父母尴尬地对视着笑了笑,彼此说着,还第一次碰到这样的老师呢。
时隔多年后,也就是那天闲聊,母亲重又提起这个话题。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一年开学之初,父母送了商场的券去老师家里,老师推却了几次后也只得收下;没想到了学期末 ,老师将等同于消费券面值的人民币塞在了信封里,让我带回给了父母。
虽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知道了真相后却还是觉得暖暖的感动。再想到这位老师在陪伴我们的那些时光里与我们共同创造的欢乐,竟分外觉得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
由这个小故事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另外一位老师有关;巧的是,也与纸条有关。
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所在的考场教室刚好被分配到教我这门课的老师监考。这位老师平日里挺有自己脾气,高兴时能跟你开些玩笑,但若你不认真听课或作业不及时完成,他就会恶狠狠地训斥。因此,我对于这位老师总是小心翼翼。
考试时间开始,我埋头认真解题。前面的题目轻松完成,快速翻页,第一个大题却让我措手不及。我花了一些时间去思考,实在毫无头绪,于是先接着做剩余的题,希望利用最后空余的时间再来解答这道难题。
可是我做完了所有的题后,却仍未能解开这一题。时钟声滴答滴答,恼人地像是加速在大脑每一根神经里游窜。监考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巡察,每次从我身边经过,我都变得格外焦灼。这是他的课程,如若他看到我空着一道大题做不出,以后该免不了要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一下原因。
正当我已经觉得大脑里只剩滴答声再无任何思考细胞的时候,一个被揉成黄豆大小的纸团被扔到了我桌上,咕噜噜滚到我面前。监考老师从我身边再一次走过。我未来得及反应,只是本能地迅速接过纸团,抬头瞥一眼老师的背影,迅速将它打开。
纸团里清晰地写着我解答不出的那道大题的几个基本思路,字迹隽秀,与监考老师平日里在黑板上的板书字体如出一辙。
我顿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只依稀记得我想要快速地解题,手却抖得厉害,竟像是冬日里写作业时手不听使唤般,写下歪歪扭扭的字。而我的心,更是跳的比那时钟声还要快,还要响。
考试结果当然已经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只是多年后我仍觉得那一场考试所遇到的事情就像做梦般不真实,毕竟之后每每碰到这位老师,他仍是有时开些玩笑,但更多时候对我们是严厉的苛责。
这是我所想到的关于老师们的两个故事-两张纸条。
从小学开始,父母有时也会拜访老师家里,送一些商场的购物券。虽说数目也并不是特别多,但在那个时候,父母是背着我做这些事情的;因为我十分厌恶这种行为,一旦知道,总会生父母的气。在我看来,这种事情万一被其他同学知道,我会从心理上觉得占了他们的便宜,并不十分光彩。
有一年读书,已到期末之际。一日,老师让我在下课后单独去一趟他的办公室。一到他办公室,他便递给我一封信,并让我转交给父母。年少的时候总爱知根问底,和老师似开着玩笑地问这里面是什么。老师呢,一面忙着其他事情,一面随口答着,你负责转交即可。我将信封拿在手里高高举起,迎着光亮窥探着信封里的东西,只感到淡淡的柔粉色。看了些许,我笑着说,老师你写信还用粉色的纸呢,真秀气呵。笑着笑着,也就漫不经心地走回了教室。
当晚一回到家,我便将信封转交给父母。父亲是一位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接过信不假思索地便拆开。而母亲虽是做事极为谨慎,却也未来得及拦住。一撕开,信封里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便露出了边角。信封里面还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几句话。父亲拿过去读,我也把脑袋凑过去。我只匆匆瞥到一些,话的大概意思是:教书育人本就是我的工作职责,不敢怠慢,却更不敢邀功。下面的一些字我没来得及看,那张纸条已经被手快的母亲拿过去撕了。我问道,你们又去拜访老师了?父母尴尬地对视着笑了笑,彼此说着,还第一次碰到这样的老师呢。
时隔多年后,也就是那天闲聊,母亲重又提起这个话题。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一年开学之初,父母送了商场的券去老师家里,老师推却了几次后也只得收下;没想到了学期末 ,老师将等同于消费券面值的人民币塞在了信封里,让我带回给了父母。
虽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知道了真相后却还是觉得暖暖的感动。再想到这位老师在陪伴我们的那些时光里与我们共同创造的欢乐,竟分外觉得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
由这个小故事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另外一位老师有关;巧的是,也与纸条有关。
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所在的考场教室刚好被分配到教我这门课的老师监考。这位老师平日里挺有自己脾气,高兴时能跟你开些玩笑,但若你不认真听课或作业不及时完成,他就会恶狠狠地训斥。因此,我对于这位老师总是小心翼翼。
考试时间开始,我埋头认真解题。前面的题目轻松完成,快速翻页,第一个大题却让我措手不及。我花了一些时间去思考,实在毫无头绪,于是先接着做剩余的题,希望利用最后空余的时间再来解答这道难题。
可是我做完了所有的题后,却仍未能解开这一题。时钟声滴答滴答,恼人地像是加速在大脑每一根神经里游窜。监考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巡察,每次从我身边经过,我都变得格外焦灼。这是他的课程,如若他看到我空着一道大题做不出,以后该免不了要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一下原因。
正当我已经觉得大脑里只剩滴答声再无任何思考细胞的时候,一个被揉成黄豆大小的纸团被扔到了我桌上,咕噜噜滚到我面前。监考老师从我身边再一次走过。我未来得及反应,只是本能地迅速接过纸团,抬头瞥一眼老师的背影,迅速将它打开。
纸团里清晰地写着我解答不出的那道大题的几个基本思路,字迹隽秀,与监考老师平日里在黑板上的板书字体如出一辙。
我顿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只依稀记得我想要快速地解题,手却抖得厉害,竟像是冬日里写作业时手不听使唤般,写下歪歪扭扭的字。而我的心,更是跳的比那时钟声还要快,还要响。
考试结果当然已经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只是多年后我仍觉得那一场考试所遇到的事情就像做梦般不真实,毕竟之后每每碰到这位老师,他仍是有时开些玩笑,但更多时候对我们是严厉的苛责。
这是我所想到的关于老师们的两个故事-两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