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广西阳朔
去桂林还真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周想起,周末就立马出发了。然而飞机误点严重,只好退了桂林的酒店直接机场打车去漓江中段的杨堤,抵达时东方刚亮起鱼肚白,迷蒙之中,山水如画。但真正船行漓江的时候,虽然眼前的桂林山水确实也美,但总是离想象中要差一些,也许少时印象太深、期待太高,而时至今日也看过一些山与水,便觉得稍逊几分。倒是到了阳朔之后去遇龙河漂流,遭遇了竹筏水战被淋得全身湿透时,有一种无比的畅快,似回少年时。至于阳朔县城,不过尔尔。对广西的山川田园依然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估计不是如此玩法吧,要花时日,要不去景点。
龙脊梯田
七月爬梯田,大汗淋漓。看了一场红瑶的表演,买了一些当地辣椒。据说七月不是游玩梯田最好的时节,要金秋麦浪时分到来才最佳。不过对于我们这样的匆匆游客而言,能够放松下身心也就可以了。下山时分,暴雨如注。晴雨之间,周末结束。两天很短,安排很满。性本爱山水草木,无奈做不到远离人间杂务,只能如此忙里偷闲,做一刻自在神仙。
九月:
温州
在省内,温州是去得最多的地方,好像工作和生活中来往的人,浙江省内也是温州最多。不过对于温州城市面貌,却一直觉得非常一般,与它在外的名气颇不相称。总体而言,江浙的差别一个是城富、一个是民富,所以体现在外,就是江苏的城市面貌总体而言不差,而浙江的城市面貌除了杭州和宁波,其他的普遍一般(就我去过的近半),温州就非常典型,辖地平阳、瑞安和苍南也都如此。
外滩夜色
上海是除了苏杭和南京外最亲近的城市了,骨子里也大多认同它的城市性格与行事规范(部分北方人诟病的地方也深有感触),尤其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市,确实浩瀚壮丽。喜欢行走在武康路、汾阳路等人不多不少却有自己味道的地方。但若论拍照,却还是要去“铁打的外滩流水的游客”那,太多人间百态。
平阳
经仙居,过永嘉,一路不仅名字好听,山水风光也十分秀丽,难得的是天空也越来越蓝。浙南的山水,比不上大西南和大西北,但也很耐人寻味。平阳的夜排挡,看上去十分有阵势,顿时让人胃口大增。温州的吃,一向深得我心。
十月:
夏河-拉扑楞寺
兰州租了车后一路驱车往西南赶路,入夜时分迎着山风和秋雨潜入夏河县,一下像入了冬似的,县城静得以为走错了地方。安顿完后吃了一顿手抓羊肉才稍稍暖和了些。天还没亮就撇开小伙伴去拉扑楞寺周围晃悠,信众们早就在转经了。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又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拉扑楞寺面积很广,遇到的僧人也特别多,只是围绕着寺庙周围,很多地方都在大修,道路泥泞,所以没法很好地游览。整个区域,已经很难分清寺庙与居民生活区的分界,大概他们的生活和信仰本来也就无需分清吧。
郎木寺
郎木寺名声在外,原本以为是一个寺庙,其实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这里的寺庙则有四川和甘肃两座。与之前在拉扑楞寺的感受完全不同的是,这里小喇嘛特别多,在山谷的平地区域,在溪流边,在山丘顶,在小巷里,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撒风马、跳大绳、踢足球、翻跟斗、羽毛球……活泼极了,这里俨然是他们的乐园,童年的天真烂漫,与别处并无差异。
行走在山脚和寺庙区域的时候,并不觉得风景绝佳,甚至也略显凌乱,直到第二天去甘肃境内的那座寺庙背后的天葬台时,才发现这里原来那么美!清晨空气清冷,烟雾四起,回望来路,让我想起有一年从慕尼黑去维也纳路上的风景,山影绰约,青青的草地上是红色的房屋,安静而简约,难怪这里有“东方小瑞士”的别称。抵达天葬台的时候,由于不能近观,我们只能远远地看,远远地看他们挥动斧头、念经、焚火,那种略显阴冷和肃穆的气氛还是笼罩四周,秃鹫远远地在山头等候,不一会就扑将下来。很难形容当时的心理。回头走的时候,对面的风景渐渐淡化了刚才复杂的内心波动,忍不住地按快门。
若尔盖草原
去若尔盖的时候先经过桑科草原,几个大男人就不停地哇哇乱叫了,生于江南的人,看到广阔的风景,整个人都会感到心旷神怡。之后轮换着开车,一路走走停停,虽然总体上风光都差不多,但小惊喜还是不断,偶尔有雪山,偶尔牛羊成群,偶尔天光云影非同凡响,总之一路都非常开心,那种心情,虽说不上是久经压抑后的自由释放,但离那也不远。
黄河第一湾
抵达黄河第一湾时已是傍晚,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身处四川的阿坝州了。夜风渐凉,西天染红,心里却暖暖的,无数游客安静地蹲踞山顶,共同等待霞光染红那弯弯曲曲的河流,然后像电影散场那样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各自有各自的去向。
在漆黑的大草原赶路,深蓝悠远的天幕上,满天星斗,忍不住跟着朴树一起唱起了《平凡之路》。在草原唯一的大道上赶夜路,偶尔会车时大灯切换,犹如无尽黑夜里无声的交流,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扎尕那
西北自驾行最难忘的便是扎尕那山区,原计划看看风景就走,哪知刚到就被巍峨群山给迷住了,我很不喜欢用太多人用烂了的“世外桃源”一词来形容所到之处,但走进这里,山村古朴,高山雄伟,苍鹰在蓝天盘旋,山泉在山脚激流,难怪约瑟夫洛克当年称之为“人间伊甸园”,我也终于忍不住要用“世外桃源”来形容,遂决定住一晚。走进峡谷,山景变换,恨不能多留几日。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不仅没有像样的茅厕,连洗澡都不是易事。深夜,村民让四五岁的小女孩打着手电带我去几百米外的另一间屋子洗澡,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村小路,像是生活在另一个时空。第二天一大早去山上的寺庙,分不清是雾、是烟、是云,笼罩着群山和村居,格外美丽。村民牵着马、牵着牛出门而来,他们的日常在我们看来都那么新鲜。然而,看着这里的村民都在改造自己的村舍,不远的将来,这里也将成为无数被改造的风景区吧。
青海湖和茶卡盐湖
到青海湖看油菜花,大概是很多人去西北旅行的重要一站,我也曾这么想。但越临近越没大的兴趣,倒是省城西宁,给我的印象不错。第二天开车去青海湖的时候,广袤是广袤,但难免单调,尤其是看到那一小片一小片的油菜花田都被围起来收钱,还竖着非常难看的横幅或旗帜,就更没兴趣了。于是沿着湖边开了一阵就直奔茶卡盐湖。
哪知,茶卡盐湖也是一个现实逊于期望的地方。大概是季节不对,又因为人多,我还把它与乌尤尼盐湖比照,结果自然不会特别惊喜,唯一的乐趣就是在此拍跳跃的照片,感受一下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反而是在回西宁的路上,霞光映红了西边天,远处的雪山在窗侧不停地后退、远去,倒让人徒生一股淡淡的忧伤,时间在变,光影在变,事物在变,掠过一丝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车里放着李健的《贝加尔湖畔》……
穿越祁连山
从西宁去张掖,同行的朋友曾经走过这条路,大肆夸赞了一番,说是“中国最美的公路”,我不以为意,这种挂着“最美”“最震撼”头衔的,我大多会存有戒备心里。哪知,一路开了8个小时,越来越让我深深折服,确实太美了!
出西宁没多久就经过一个水库,水库边的山上树木葱茏,午后的阳光照在金黄色或红色的秋树上,灿烂夺目。过了三分之一路段,雪山开始出现,等到过了门源的一个垭口,祁连山横亘在眼前,底下是金黄色的麦田,上面是蓝色的天空和白云,色彩亮丽,层次分明,如画一般,无比震撼。而且这样的景色一路伴随,终于体会到开车是一种享受,不由地哼起歌来。等到真正翻山越岭的时候,晴天转小雪,小雪转大雨,大雨转冰雹,云遮雾绕,缥缈迷离,在盘旋的山路上,一贯开车大胆的我也不免有些紧张,只能聚精会神地赶路。待快到张掖,又转成多云的天气,道路也平坦起来。这一路,应该说是目前为止自驾生涯(虽然还不算多)最难忘的一程。
张掖丹霞
久闻张掖丹霞的大名,但无奈身体疲劳,审美也开始疲劳,景区旁唯一的丹霞山宾馆急于开业,各种一塌糊涂,景区内又人满为患,意兴阑珊,失望而归。客观来说,丹霞地貌本身是值得一看的,灿烂大地和丘陵展现在眼前,很震撼,但这种自然景观的人为开发,真的要慎之又慎,这里无论是商业配套还是管理,有太多不尽人意之处。大自然垂怜的五彩之地,正被狠心地蚕食着。
宁波奉化
去奉化没来得及去溪口和雪窦寺,反而在三味书店待了半日。本以为一个县城书店大概不过尔尔,结果还真是出人意料,虽还不能和先锋书店、晓风书屋等比,毕竟消费人群不同,但从装修和选书,都看得出它的追求与坚守。
松阳茶园和古村落
浙南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一走,松阳就是其中一处。在这里的黄家大院看木雕。想起前年深秋在徽州,在张建平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村镇走下来,哪怕一知半解,也会被那些巧夺天工的作品震撼,工匠的才智和技艺,经年累月,愈显珍贵。之前不知道松阳有那么多古村落,这次时间紧,只去了界首古村,整体已经没有多少古意,老宅只是星星点点散布其中,除了宗祠之外大多处于倾圮状态。但角角落落尽是昔日辉煌,仅存的诗意也只能从这一斑去窥见,整体来看,年久失修,只有落寞。傍晚去茶园,层层叠叠,安安静静,夹杂着棵棵桔树,青翠里有股清香,可惜天色将晚,也只能走马观花。
十一月:
长兴小浦八都岕
有些地方照片要比实景逊色很多,因为现实的天光云影很难完全展现,比如大西北;有些地方照片比眼见要来得美,比如长兴银杏林。在这里拍拍秋意,拍拍小品可以,但作为一个景点,并不值得特意跑一趟。
云栖竹径
在杭州呆久了,景点去得越来越少,每每有朋友来才会去,云栖竹径是近年来越来越喜欢的地方。这回前去,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有一股清冷之美。
径山
原本以为小小径山转眼就到,哪知山区小路七弯八绕也颇费周章,抵达时已近黄昏。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进山就有很多角落隐隐有一股东瀛味道(也许是我们自己丢失的传统之味)。初探一番后不舍离去,就借宿在农民家里。第二天清晨,在鸡鸣犬吠中醒来,晨雨初歇,空气清冽,雾锁深山,秋黄遍地,急急地赶去山顶。虽然天公不作美,没遇上清朗深秋,雾气久久不肯散去,却遭遇了径山的迷离之美。银杏叶如秋雨簌簌飘落,翠竹沙沙作响,眼前之景,似一首朦胧诗。高大银杏和松树围绕下的寺院,由于正在扩建,没有深山老寺的清幽,但根据周围的环境判断,可以想见完善之后,必然会梵音幽远,景色宜人。
十二月:
景德镇
一个念叨太久的地方,自从喜欢上瓷器之后,一直心心念念地要去,终于得偿所愿,大饱眼福。当午后的阳光洒在古窑的素胎之上,清清楚楚地明白了什么叫做“喜欢”——看了还想看,走也不想走。在明清街淘物品也是乐事一桩。只是景德镇这座城市本身的面貌,实在不敢恭维,尘土飞扬,交通糟糕,汽车、电瓶车和行人横冲直撞的勇气,让人佩服!
成都&都江堰
有那么一阵,为了“休闲之都”的名头,杭州和成都过招过,说不上胜负,等到真正去看了,才发现其实完全不同。杭州的休闲,更多的是体现在旅游方面的休闲,说到底还是偏外在的。而走在成都街头,席地而坐喝茶的,腊梅树下看报的,桥墩边谈恋爱的,老桥上钓鱼的,河边吹萨克斯的,显得这个冬天特别温暖,你作为一个游客走过,你拍他们,他们大多也并不介意,或者根本当你不存在。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自在,生活自在、自在生活,个人觉得这是真休闲。而且这里的商业氛围特别浓厚,就我读书以来接触的一些四川人,尤其是成都和重庆人,在花钱这方面,确实要比江南一带的人大方,难怪财经类杂志讲到“新一线”时,或者在奢侈品品牌的眼里,成都都排那么考靠前。
哪怕是宽窄巷子这种后期开发的景点,也挺喜欢,既有新天地的那种时尚范儿,也不缺老成都的味道,好像我最熟悉的苏杭两地还真没有这么让我喜欢的地儿。平江路、河坊街等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这里的景点也深得我心,很多人都说都江堰无趣,但冬日略带萧瑟的气氛加上那里的开阔与一丝古意,也比我想象中要好,加上不是节假日前去,游人不多,正好适合散步怀古。而到达杜甫草堂时已近傍晚,人也不多,绵竹修长苍翠,腊梅暗香浮动,斜阳晚照,苍鹭翻飞。临走前来到一片池塘,锦鲤悠游,残荷枯立。在闹市里有这样的地方,颇为难得。
这只是初遇,成都或者说四川,以后应该还会一去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