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故事会】《为什么?》
【个人原创】By 東西堂主
【引子】“是什么”意味过去,“为什么”预示未来。
不止一个欧美朋友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大蒜?
为什不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
为什么交流通常不看人的眼睛?
为什么打招呼时只握手而不拥抱?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做政府官员?
起初的时候,我还会从文化的、历史的,横向的、纵向的做一番比较和解释。但随着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时我干脆说: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知道对这些问题,我并非真的不知道。只是有时懒于回答罢了。如果认真起来,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不是全部,只是比例。不过恰恰是这样的比例,也依然说明了一些问题。
纵观整个欧洲,以及延伸的美洲文化,“为什么”是个相当普遍,并且普通的问题。这一点从教育根源上,已可窥一斑。相对于中国传统“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的等级秩序,欧美校园则活泼许多。
一位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任教的朋友告诉我:我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发自内心的认为:我并不比我的学生高明多少。只是在某一领域钻研略深入一些,而其他方面我还要向孩子们请教。
“我们与导师共同创造课堂”,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朋友如是说。“正是这样平等理念,让人在成长以后,敢于质疑和求证。每一个成熟的独立个体,都将是推动和改变社会的力量”。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来自南美朋友的赞同“我们的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思维同样活跃。如果有人要将地下管线改变路径,我们会问为什么,而这也许会使他的建筑停工;有人要给我们增税,我们会问为什么,一直问到总统;如果有人胆敢不经允许拆我的房子”,他微笑示意只是举例,而非冒犯“那可能就不止是为什么的问题了”。
阿根廷朋友问:中国是否有种活动叫”相信“?
我问:相信是一种态度,何谈活动?
他说:不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然后约会?
”blind date? 相亲?“
"对对对,相亲,相亲"。他哈哈大笑。
”好吧,你的错误发音倒说明了一些问题“。
谈到此处,他讲了个中国故事:西安,他与一群朋友遇到一位中国姑娘,独自旅行。一路大家相谈甚欢,姑娘大方为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化和旅行见闻。谁知回到旅店三杯酒下肚,姑娘却掩面痛哭。
解劝中大家都问:为什么?
姑娘说:自己结婚三年,但非常不幸福。每日操劳家务,丈夫只是上网打游戏。对于婆媳矛盾、邻里矛盾,避而不见,家里家外乌烟瘴气。“我年轻时候也曾是个有梦想的人,没想到如今会这样”。
“那你为什么结婚?”
“婚姻是人生重大决定”,她如梦初醒。“但当年只是迫于父母压力,四处相亲。然后觉得条件相当,该结婚就结了。至于为什么,却从来没想过。我们从小的教育是服从,而不是问为什么”。
“如今才知道,我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面子,也不是那些浮华。而是自己的生活,和一个值得相信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真正的男人”。
“这在中国是个普遍问题“。我问:“那么后来呢?”
“不知道后来怎样,我们都希望她会好”,朋友说。
本篇结束,欢迎讨论。
——————————————————————————————————————
【个人原创】每天一点关于世界的有趣故事与知识。
——————————————————————————————————————
![]() |
【引子】“是什么”意味过去,“为什么”预示未来。
不止一个欧美朋友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大蒜?
为什不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
为什么交流通常不看人的眼睛?
为什么打招呼时只握手而不拥抱?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做政府官员?
起初的时候,我还会从文化的、历史的,横向的、纵向的做一番比较和解释。但随着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时我干脆说: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知道对这些问题,我并非真的不知道。只是有时懒于回答罢了。如果认真起来,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不是全部,只是比例。不过恰恰是这样的比例,也依然说明了一些问题。
![]() |
纵观整个欧洲,以及延伸的美洲文化,“为什么”是个相当普遍,并且普通的问题。这一点从教育根源上,已可窥一斑。相对于中国传统“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的等级秩序,欧美校园则活泼许多。
一位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任教的朋友告诉我:我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发自内心的认为:我并不比我的学生高明多少。只是在某一领域钻研略深入一些,而其他方面我还要向孩子们请教。
“我们与导师共同创造课堂”,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朋友如是说。“正是这样平等理念,让人在成长以后,敢于质疑和求证。每一个成熟的独立个体,都将是推动和改变社会的力量”。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来自南美朋友的赞同“我们的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思维同样活跃。如果有人要将地下管线改变路径,我们会问为什么,而这也许会使他的建筑停工;有人要给我们增税,我们会问为什么,一直问到总统;如果有人胆敢不经允许拆我的房子”,他微笑示意只是举例,而非冒犯“那可能就不止是为什么的问题了”。
![]() |
阿根廷朋友问:中国是否有种活动叫”相信“?
我问:相信是一种态度,何谈活动?
他说:不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然后约会?
”blind date? 相亲?“
"对对对,相亲,相亲"。他哈哈大笑。
”好吧,你的错误发音倒说明了一些问题“。
谈到此处,他讲了个中国故事:西安,他与一群朋友遇到一位中国姑娘,独自旅行。一路大家相谈甚欢,姑娘大方为朋友们介绍中国文化和旅行见闻。谁知回到旅店三杯酒下肚,姑娘却掩面痛哭。
解劝中大家都问:为什么?
姑娘说:自己结婚三年,但非常不幸福。每日操劳家务,丈夫只是上网打游戏。对于婆媳矛盾、邻里矛盾,避而不见,家里家外乌烟瘴气。“我年轻时候也曾是个有梦想的人,没想到如今会这样”。
“那你为什么结婚?”
“婚姻是人生重大决定”,她如梦初醒。“但当年只是迫于父母压力,四处相亲。然后觉得条件相当,该结婚就结了。至于为什么,却从来没想过。我们从小的教育是服从,而不是问为什么”。
“如今才知道,我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面子,也不是那些浮华。而是自己的生活,和一个值得相信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真正的男人”。
“这在中国是个普遍问题“。我问:“那么后来呢?”
“不知道后来怎样,我们都希望她会好”,朋友说。
本篇结束,欢迎讨论。
——————————————————————————————————————
【个人原创】每天一点关于世界的有趣故事与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