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2005年的二月,距离此刻已经十年了。那些关于北京的记忆,随着光阴破碎成一片一片,在时光的漩涡里飞快地旋转,可是却没有因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模糊。突然有一刻,时间停驻,那些旋转飞舞着记忆的碎片也瞬间静止,然后羽毛般地跌落下来,撞击出耀眼的火花,粉身碎骨。这是梦境中时常出现的画面,有时,那些跌碎的记忆会自动修复起来,完好无损地粘成一片。关于情感这东西,不要糊弄自己还会遇见更好的,人的一生基本愈往后愈凑合,因为经年累月后,大家都明白是咋回事了,而爱这东西,恰恰最忌讳的就是太明白。所以那些最美好的、最纯粹的,不是在远方,它早已跟随着成长本身,离你而去了。
十年前的二月,一切都还是那么新鲜。张静枝站在华贸公寓的落地窗前,看着雪花一片片地飘落,屋里暖暖的,赤着脚都没问题,这对于从小生长在南方的静枝来说,既新鲜又兴奋。小区的尽头有一个巨大的烟囱,在闹市的中心看起来有些怪异,烟囱冒着白烟,整幅画面远远的,像一幅写实派的水彩画。白天的小区很安静,仿佛只有落雪的声音,偶尔有人从小区走过,从8楼的窗户往下看,像一个个移动的彩色的点,可爱极了。也许这一切感受,都是由于静枝愉快的心情。与史苏远的相遇,是她来北京度假的原因,去年的十一月,她来北京为以前的美国导师做会务翻译,偶然认识了建筑师史苏远,在光华路1号的香格里拉酒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静枝回到酒店,她不爱看电视,于是决定下楼走走,去酒店的centro吧坐坐。centro吧里人很少,一位爵士女伶幽幽地唱着改编后的老歌,是静枝喜欢的,她要了一杯蜜桃香槟坐下,就这样认识了同样坐在吧台的史苏远。史苏远是cctv&tvcc的项目建筑师,静枝清楚地记得,那天苏远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跟她说,你好。静枝是性格疏离的人,却一下子对苏远产生了好感,她微笑了一下,回答说,你也好。都不是生性热情之人,却一见如故。那天晚上,苏远在吧台的餐巾纸上,用别在衬衣口袋里的黑色水笔飞快地画着他正在做的cctv项目的模型。
苏对她说,成为一个建筑师,唯一的幸福,在于对城市的塑造。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但我的作品依然存在于这个城市,它们会存在得比我久远。
2002年,史苏远从澳大利亚来上海工作,是ptw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设计总监;张静枝从美国加州回上海继续学业,同时为几家知名的平面媒体做采写。这座城市并不大,或许那时他们就该相遇,或许到过同一间画廊,一场话剧就在前排,在超市拿过同样的奶酪,江南雨巷碰伞而过,时间若能倒带,定会发现同一场景下,两人常常近在咫尺,却浑然不知,终不相识。对于这样的安排,教徒说是上帝的旨意,数学家说是几率题,现在回想起来,静枝觉得只因两人都未曾准备好……没准备好的人无法相爱。就这样,三年后的一天,原本都在上海生活的两个人,却在北京相识了。
人在一生中会遇见许多人,有些人分开便淡忘了,有些人却会留下冰川擦痕般不可磨灭的痕迹。只是在相识的最初,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何种角色。
“我要回房间休息了。晚安!”
“好的,很高兴认识你。”温柔地道别之后,史苏远微点有种怅然若失,这个女孩后天就回上海了,或许不会再遇见了。他要了一杯龙舌兰,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顺着喉管流下。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有点好笑,不过是在异乡的一场偶遇罢了!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centro吧的时候,他看到静枝跑了进来,他有点惊愕,然后静枝递给他一张名片说,明早8点半,酒店的餐厅,请你吃早餐。
十年前的二月,一切都还是那么新鲜。张静枝站在华贸公寓的落地窗前,看着雪花一片片地飘落,屋里暖暖的,赤着脚都没问题,这对于从小生长在南方的静枝来说,既新鲜又兴奋。小区的尽头有一个巨大的烟囱,在闹市的中心看起来有些怪异,烟囱冒着白烟,整幅画面远远的,像一幅写实派的水彩画。白天的小区很安静,仿佛只有落雪的声音,偶尔有人从小区走过,从8楼的窗户往下看,像一个个移动的彩色的点,可爱极了。也许这一切感受,都是由于静枝愉快的心情。与史苏远的相遇,是她来北京度假的原因,去年的十一月,她来北京为以前的美国导师做会务翻译,偶然认识了建筑师史苏远,在光华路1号的香格里拉酒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静枝回到酒店,她不爱看电视,于是决定下楼走走,去酒店的centro吧坐坐。centro吧里人很少,一位爵士女伶幽幽地唱着改编后的老歌,是静枝喜欢的,她要了一杯蜜桃香槟坐下,就这样认识了同样坐在吧台的史苏远。史苏远是cctv&tvcc的项目建筑师,静枝清楚地记得,那天苏远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跟她说,你好。静枝是性格疏离的人,却一下子对苏远产生了好感,她微笑了一下,回答说,你也好。都不是生性热情之人,却一见如故。那天晚上,苏远在吧台的餐巾纸上,用别在衬衣口袋里的黑色水笔飞快地画着他正在做的cctv项目的模型。
苏对她说,成为一个建筑师,唯一的幸福,在于对城市的塑造。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但我的作品依然存在于这个城市,它们会存在得比我久远。
2002年,史苏远从澳大利亚来上海工作,是ptw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设计总监;张静枝从美国加州回上海继续学业,同时为几家知名的平面媒体做采写。这座城市并不大,或许那时他们就该相遇,或许到过同一间画廊,一场话剧就在前排,在超市拿过同样的奶酪,江南雨巷碰伞而过,时间若能倒带,定会发现同一场景下,两人常常近在咫尺,却浑然不知,终不相识。对于这样的安排,教徒说是上帝的旨意,数学家说是几率题,现在回想起来,静枝觉得只因两人都未曾准备好……没准备好的人无法相爱。就这样,三年后的一天,原本都在上海生活的两个人,却在北京相识了。
人在一生中会遇见许多人,有些人分开便淡忘了,有些人却会留下冰川擦痕般不可磨灭的痕迹。只是在相识的最初,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何种角色。
“我要回房间休息了。晚安!”
“好的,很高兴认识你。”温柔地道别之后,史苏远微点有种怅然若失,这个女孩后天就回上海了,或许不会再遇见了。他要了一杯龙舌兰,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顺着喉管流下。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有点好笑,不过是在异乡的一场偶遇罢了!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centro吧的时候,他看到静枝跑了进来,他有点惊愕,然后静枝递给他一张名片说,明早8点半,酒店的餐厅,请你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