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历程
前半生已不知从何说起。
先是从少年得志走向崩溃,然后是嬉皮士的苟且生活,最后再重新逐求。
没必要扮演受害者,往事不可重提。我想经历过“天才光环”的孩子都明白。我要追述的是第二段时期,苟且的生活,倒成了亲切的回忆。
嬉皮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原因是二战,嬉皮士的哲学内涵是犬儒主义。我15岁的时候价值体系崩溃,人生不能再自主,18岁开始,我心中先后注入了理性主义、存在主义、唯意志论、机械决定论、不可知论的怀疑主义……当然不仅是哲学,还有宗教,有20世纪欧美文学。我20岁尝试了植物和药物,体验了开无状态。
那时候小伙伴都借助药物来寻找创作灵感。一个艺术家小伙伴,并没有抑郁症,仍从美帝寻来抗抑郁药物,服用后产生幻觉。他告诉我,佛教就有借助植物来接近神明的传统。植物和药物效果是一样的,让你快乐,那时你感到,世界如此喧嚣,而你内心像湖水一样宁静,生活障碍重重,你多么了悟多么自如,同时,花花草草更鲜艳了,云朵变幻着形象,多么适合入画!
后来,我在日常状态下有了一次开悟,大概是人生痛苦到了临界点。此前我始终相信顿悟,原来,顿悟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彻底和持久,将来可能会被打回原形,尽管如此,它还是能在往后的一生给你带来信心,永远在你的记忆中。那天,我在车窗里,望着步移景换的画面,心中突然升起崇高敬意,我有了天人合一的强烈感觉,我口中出现一个词:being,真实自为的存在!
都知道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准确的翻译为,“我思故我是”,那种存在,不是对象的存在,只能用一个“是”字说明,“是”就是一切的真谛,虽然我并不追随笛卡尔。
那段漫长时间里,我结实了很多苟且的朋友,影视的、音乐的、美术的。我这个人道德底限很低,我一直同情边缘人群,像一切艺术家一样关注吸毒者、妓女、变态者、精神病人……我深知他们的无从选择。我的正能量朋友说“人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因为一切出自他的选择”,我说“有时无法选择”,她说,“未加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说,“选择什么和未选择,也是被注定的”。
我多么同情多么理解。在我认识所有颓废的人当中,有一类人很快乐很苟且,我也欣赏。另有一类,却是把受伤的心藏在遁世的外表之下,我恨他们。他们以飞行员身份为傲,或者,茶琴书画佛样样沾边。但是你读他们的作品,感受不到生命力。可以说,行尸走肉地活着,既毁了生活,也毁了艺术。他们很多名校毕业,在北京和上海,人生中曾经光彩照人,后来自己的事业都无果而终,婚姻也失败了。
我们相信命运。我说“前半生都是命运,后半生还不知道”,吾友说“后半生也是命运”。我想了想说,“人生的对手是命运”。早年读机械决定论,那种理论不承认任何自由,导向宿命论,是最最绝望的哲学。我终究不愿相信,“不自由,毋宁死”。自由,它的形态是反抗!
我又心甘情愿去钻营生活了,为了自由和生命的自主。吾友赞我“浪子回头”。哲学我只能当做工具,因为执着于主客体,理性会和生命脱轨。当我关注政经史,我发现哲学很可爱。心理学、经济学,它们的发展经历了思辨走向实证的过程。而哲学在先,就经历了理性主义向经验主义的思潮。经济学也至今在沿用休谟提出的哲学概念。
最近我在思考,思辨和实证到底谁更优越。当然了,我不是轻易下结论的人,我什么也不信。我身边,唯理主义的朋友,不屑人文,一心研究语言学,经验主义的朋友,推崇经历和数据,我不争辩,你高兴就好。对于思辨和实证的关系,我会另写一文。
我关注政经史,要了解世界运行的秘密。人活一世,如果不进入世界,感知时代的脉搏,其实也活得肤浅。吾友说宗教和艺术才是世界的本质,我说,”是哲学和艺术“,差不多的答案,我们不存在分歧。只能说,他还在人文的路上,我接受了社会,虽然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还是喜欢脑洞大开的庄子,任性的竹林七贤,就像我从不和旧情人结仇。
总之我到了人生的中途,越来越崇尚一种价值观,摒弃成见,开放思维,开放体验,意志坚强,反抗命运,顺应天道。“实迷途其未远,知来者之可追”。对于今日之了悟,我仍保留成长的余地,探索的可能,毕竟我天赋有限。也许没有捷径,也许没人带我一起走,也许穷尽一生,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
先是从少年得志走向崩溃,然后是嬉皮士的苟且生活,最后再重新逐求。
没必要扮演受害者,往事不可重提。我想经历过“天才光环”的孩子都明白。我要追述的是第二段时期,苟且的生活,倒成了亲切的回忆。
嬉皮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原因是二战,嬉皮士的哲学内涵是犬儒主义。我15岁的时候价值体系崩溃,人生不能再自主,18岁开始,我心中先后注入了理性主义、存在主义、唯意志论、机械决定论、不可知论的怀疑主义……当然不仅是哲学,还有宗教,有20世纪欧美文学。我20岁尝试了植物和药物,体验了开无状态。
那时候小伙伴都借助药物来寻找创作灵感。一个艺术家小伙伴,并没有抑郁症,仍从美帝寻来抗抑郁药物,服用后产生幻觉。他告诉我,佛教就有借助植物来接近神明的传统。植物和药物效果是一样的,让你快乐,那时你感到,世界如此喧嚣,而你内心像湖水一样宁静,生活障碍重重,你多么了悟多么自如,同时,花花草草更鲜艳了,云朵变幻着形象,多么适合入画!
后来,我在日常状态下有了一次开悟,大概是人生痛苦到了临界点。此前我始终相信顿悟,原来,顿悟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彻底和持久,将来可能会被打回原形,尽管如此,它还是能在往后的一生给你带来信心,永远在你的记忆中。那天,我在车窗里,望着步移景换的画面,心中突然升起崇高敬意,我有了天人合一的强烈感觉,我口中出现一个词:being,真实自为的存在!
都知道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准确的翻译为,“我思故我是”,那种存在,不是对象的存在,只能用一个“是”字说明,“是”就是一切的真谛,虽然我并不追随笛卡尔。
那段漫长时间里,我结实了很多苟且的朋友,影视的、音乐的、美术的。我这个人道德底限很低,我一直同情边缘人群,像一切艺术家一样关注吸毒者、妓女、变态者、精神病人……我深知他们的无从选择。我的正能量朋友说“人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因为一切出自他的选择”,我说“有时无法选择”,她说,“未加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说,“选择什么和未选择,也是被注定的”。
我多么同情多么理解。在我认识所有颓废的人当中,有一类人很快乐很苟且,我也欣赏。另有一类,却是把受伤的心藏在遁世的外表之下,我恨他们。他们以飞行员身份为傲,或者,茶琴书画佛样样沾边。但是你读他们的作品,感受不到生命力。可以说,行尸走肉地活着,既毁了生活,也毁了艺术。他们很多名校毕业,在北京和上海,人生中曾经光彩照人,后来自己的事业都无果而终,婚姻也失败了。
我们相信命运。我说“前半生都是命运,后半生还不知道”,吾友说“后半生也是命运”。我想了想说,“人生的对手是命运”。早年读机械决定论,那种理论不承认任何自由,导向宿命论,是最最绝望的哲学。我终究不愿相信,“不自由,毋宁死”。自由,它的形态是反抗!
我又心甘情愿去钻营生活了,为了自由和生命的自主。吾友赞我“浪子回头”。哲学我只能当做工具,因为执着于主客体,理性会和生命脱轨。当我关注政经史,我发现哲学很可爱。心理学、经济学,它们的发展经历了思辨走向实证的过程。而哲学在先,就经历了理性主义向经验主义的思潮。经济学也至今在沿用休谟提出的哲学概念。
最近我在思考,思辨和实证到底谁更优越。当然了,我不是轻易下结论的人,我什么也不信。我身边,唯理主义的朋友,不屑人文,一心研究语言学,经验主义的朋友,推崇经历和数据,我不争辩,你高兴就好。对于思辨和实证的关系,我会另写一文。
我关注政经史,要了解世界运行的秘密。人活一世,如果不进入世界,感知时代的脉搏,其实也活得肤浅。吾友说宗教和艺术才是世界的本质,我说,”是哲学和艺术“,差不多的答案,我们不存在分歧。只能说,他还在人文的路上,我接受了社会,虽然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还是喜欢脑洞大开的庄子,任性的竹林七贤,就像我从不和旧情人结仇。
总之我到了人生的中途,越来越崇尚一种价值观,摒弃成见,开放思维,开放体验,意志坚强,反抗命运,顺应天道。“实迷途其未远,知来者之可追”。对于今日之了悟,我仍保留成长的余地,探索的可能,毕竟我天赋有限。也许没有捷径,也许没人带我一起走,也许穷尽一生,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