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手工上色雕刻版画《满洲官员立像》
![]() |
1843年手工上色雕刻版画《满洲官员立像》 |
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阿道夫·弗朗索瓦·帕纳马克(1822——1900)大家都很陌生。法国艺术家协会成员、荣誉军团十字勋章获得者、法国100法郎与比利时20法郎雕版师、高徒满天下的他,是十九世纪欧洲最伟大的雕版师之一,也是西方铜版画历史上最伟大的雕版师之一。其实我们对于帕纳马克的作品都不陌生,古斯塔夫·多雷的经典木口木刻不少来自帕纳马克的刀下;儒勒·凡尔纳众多作品的初版插图也是来自帕纳马克的刀下,这些雕刻版画至今仍是凡尔纳作品再版的首选插图,包括我们国内的译本。
今天您很有幸见到这组雕版大师帕纳马克与咱们中国结缘的作品。巴黎著名出版商奥古斯特·瓦伦于1843——1844年期间陆续推出的《世界各地人民的礼仪、习俗与服饰》系列,由帕纳马克领衔镌刻,另有数位欧洲各地的雕版师参与制作。同时,这是一套发行原始状态手工上色的雕刻版画。
曾经见过一片博客文章,说这套雕刻版画的上色全部采用昂贵的矿石颜料及珍稀金属,以及十九世纪以后被禁用的“铅白”。事实上合成颜料在这个时期已经被普遍使用,因此这套雕刻版画所采用的颜料并非都是自矿物以及植物动物提炼的天然颜料。此外,天然颜料也并非种种都是昂贵的,在十九世纪的颜料市场中,真正称得上昂贵的天然颜料品种不多了。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十九世纪的手工上的多为天然颜料与合成颜料的结合,后期基本都用合成颜料。至于稀有金属,在西方传统铜版画中的确有过使用,但极少。在帕纳马克领衔的《世界各地人民的礼仪、习俗与服饰》中,根本没有使用,也不可能使用稀有金属。使用稀有金属上色的雕刻版画,售价极其昂贵。
对于西方传统铜版画的了解,今天不多。在这些不多中,来自随心所欲的个人理解却不在少数。西方传统铜版画的历史满打满算介于1465——1910年之间,相比中华民族的雕版史,真心比较短暂。但内容着实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位学者专家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方才能够得窥堂奥。最起码,不可以毁人不倦。
页面尺寸:25.7×1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