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
我的婚宴办得相当隆重。我想,估计也只有在濉溪县才能聚拢如此多认识我、而我却不认识的人。
望着眼前似乎看不到边的桌席,我觉得两脚酸痛,酒意多少有点涌上了头,我想戴丽也应该差不多吧。我们挨桌去敬酒,见到那些我根本不认识却对我们嘘长问短的人,我心生厌烦,另外我在担心自己的眩晕症会不会发作,因为酒精和疲劳最容易引发我这个顽疾,所以我只想快些结束这些。但我们刚来到第六张桌席前而已,放眼望去,还有二十多张桌席在等着我们。
这是我和戴丽新婚后两个月内的第二场婚礼,第一场是在我现今居住的城市举办的,我十七年前到了那儿生活。而濉溪县是我的故乡,我在这儿度过了人生的头十一年。今天,是我离开这儿以后第四次回来。我承认自己几乎与这儿断绝了联系,有时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没那么多时间回头。看着眼前的这些陌生人,这次“回头”显得有些突兀和陌生。仿佛我不属于这儿,但回家乡举行婚宴多少出于一种传统和礼节。
童年已经太遥远了,现在只是另一个我…在喧闹中,我这样暗示自己,直到我看到那张脸—— 一张我许久没有见到、但还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脸,他就出现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席前。
“冯友,多少年没回来了,还认得我吗?”一个六十多岁模样、满头灰发的老头一边举着酒杯,一边拉着我的手亲切说道。
我一时愕然,看着他的脸,但脑子里却想的是刚才那张脸,那个是...我思索着…
我清楚地记得那只手,也清楚地记得那个地下道。
关于我的童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住在姥姥家,我忘不了家门前那条大巷子,周围那些独门独院的砖瓦房,还有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特有的一些游戏——扔石子、跳皮筋、拍变形金刚画片等…我们那时候可没电脑,基本都是在户外玩,有时在放学路上,男孩子总是到处去跑,甚至一个荒废的工地也能吸引我们单纯而丰富的好奇心。至今为止,我都认为那是一段最简单而奇妙的生命时光。
八岁那年,一条漆黑的地下道成了我们的探险乐园,一段时间它好像比任何其它游戏都更吸引我们的好奇。至于它的用途,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估计可能就是一条荒废的、或尚未启用的下水道吧,它好像是位于一片荒废的空地,反正是没有人看管。也不知是哪个孩子最先发现的它,当时去过的孩子们如此描述——“有意思”、“好玩”、“真黑啊”…他们钻下去后排成纵队,猫着腰在低矮、漆黑不见五指的通道中行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有哪个男孩不会被这种新奇的体验吸引,我也不例外。当然,直到那件事发生之前都是。
我一共进过两次地下道,至于第一次,我算是鼓起了不小的勇气,我小时候的胆子不算大,尤其是和周围那些孩子比较,那是在一天放学的路上,大概七八个孩子一起结伴到了那儿,当时带头的孩子是李响…
关于李响,他比我大两岁,是我们当中个子最高的。小时候我住姥姥家,他住在我后排。我至今仍记得他那喜欢欺负人的作派,比如他如果看见你拿着一根冰棍,就会抢去,任你反抗…而我们大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我想这种“强悍”的家伙总能吸引那个年龄的男孩子一起玩,至少是一部分,但我始终不太喜欢他。
我被他欺负过,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被弹弓打的那次。那天我正和邻居家那个叫王璐女孩一起跳皮筋,突然被坚硬的东西打到,很痛!当我发现李响在远处拿着弹弓和另一个孩子在笑时,没有抗议,因为王璐被我当时那颗幼小的心喜欢了许久,我知道无效的抗议会让我更难堪…李响在远处笑着,我选择忍耐,直到最后突然委屈地哭了出来,当着王璐的面哭了。
后来一段时间,我不怎么再和王璐见面,应该是认为自己丢脸吧,而每当发现李响和她在一起玩的时候,看到他喜欢在她面前爬上跳下,展现男孩子特有的“勇敢”,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
李响...
“哎,多少年不见了,样子没怎么变啊!”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胖女人笑着寒暄,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
我手举酒杯,想着那个名字——李响…对,李响!
刚才看到的那张脸,太像他了,我忘不了他的脸,他看上去和小时候没怎么变…但是不可能,怎么可能是他!他已经…
“…以后多回来看看,老家的人都想你了…”另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说到。我抬手去碰杯,笑着说:“以后多回来…”
我瞥了一眼——“李响”所在的位置离我和戴丽还有七八个桌席的距离,走到他那儿还需要一会呢。
第一次进地下道,我们在入口处排成一队,一个一个地钻下去。入口只是地下道与地面之间的一块石板的裂缝而已。我当时故意排在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下去后我就不会成为队首或者队尾,可以想象,在黑暗中,夹在大伙中间会比较有安全感。
那是个热天,下去后,一股阴凉之气立马扑来。我们往前走了没几步,入口处的那一点亮光就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好黑啊!”
“啊…”
“别叫!”
“哈哈…”
“慢点…前边慢点…”
大家轻声地七嘴八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黑暗的地下空间里,我们都体会到了在兴奋中混合着恐惧的特殊感觉,至于那种奇妙的感觉,我在后来这么多年再也没有体会到过。
我们看不到彼此,极少的情况下会有一丝若隐若现的光线射下来,那是来自于头顶石板的接缝处。我们用手拉着前面的人。在这种纯粹的黑暗里,我只感觉双脚在轮流踩着脚下的地面,却感觉不出自己是否在往前移动。有好几次,我感到身前的人突然脱离了我的手,很恐慌,立马又加快两步抓到了他。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向是前面的人,而所有人的指向则是队首的李响,他当时带着一盒火柴作为照明工具,我很难想象他是怎么用那玩意去找路的。
据说地下道里有一些岔路,当时,所有在这里探险过的孩子们都只走到一个丁字岔口就选择右拐,然后从右边的一个“出口”爬出。于是,据说没人走过左边那条路,更没人从那走得更远。
“右拐!”
“小心…”
“右拐了…”
前面七嘴八舌地突然减速,我知道,前面就是那个“丁字”岔口了。我紧紧地拉着前面那家伙的T恤,移动到岔口处时,我看到这里没有陷入完全的黑暗,而是有一缕阳光从头顶的石板缝渗了进来,在右转的一瞬间,我本着好奇向左边的岔口深处望去,那里很远处也有一缕阳光渗入,让我仿佛看到一团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隐隐约约地横在通道深处。可能是有东西堵到左边的去路才没人从这里走的吧…我想着。
从“出口”回到地面后,我足足有几十秒的时间被阳光刺得眼睛酸痛,然后我发现我们几个已经来到另外一块地方,我们走了多远?回想一下刚才的经历,仿佛只是经历了一瞬间,那么的不真实。当你陷入到纯粹的黑暗时,好像时间也消失了,那种感觉真奇特!不是吗?
“这位你应该叫三外爷(地方性叫法)吧!”我的二舅指着一个满头白发、干瘦如柴的老头对我说。
我和戴丽走过去敬酒,我感到双脚比之前还要疲劳,更多的酒意涌上头顶,两颊微微发热,只有脸上的笑容还是机械地挂着,我不知道自己的笑容看上去是否很怪异,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只祈祷今晚睡觉时眩晕症不要来骚扰。
“媳妇多漂亮啊!”今天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这句话了,这次来自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女人之口,我同样不认得她是谁。
戴丽笑了笑,我们敬酒,这次我只用嘴唇稍稍触碰了一下酒杯里的液体,这种偷懒的方法不是总能管用,有些很“热情”的人就会挑你这个毛病的。
我偷偷看了一眼“李响”,距离他那边还有四张桌席,我感到有点紧张起来了…
在我的首次“地下探险”后,更多的孩子去那儿寻求了刺激,在我周围——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附近——似乎经常能听到一些孩子在谈论“地下道”。
后来我的姥姥(或是母亲,我记不清楚了)不知是从哪听说了“地下道”的事情,对我说不要和其他孩子到那里玩(我没告诉她自己已经去过一次了)。我当初认为她只不过是不想让我乱跑而已。但姥姥还对我说:“那种地方不要去,有不干净的东西,小孩不应该去。”
我当时认为姥姥太过迷信,对她的话并不在意。地下道对那个年龄的我们来说就好像海洋之于航海家,是一种纯粹的兴趣和本能促使我们去接近。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乐趣和体验。不久,第二次“探险”到来了。
一天下午,李响突然对我们说:“嘿!我打算走一次远的,从左边那个岔口走,记得吗?那儿还没人走过,咱们算第一个。”他兴奋地号召着。
那天是个礼拜天,我当时正和一群孩子在家门前的巷子捉蚂蚱,李响突然走过来风风火火地动员大家,问谁敢和他一起,他的嗓门很大,当时王璐也在场,好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去,这让我感到有点不自在。
“别在这逞能,要去你自己去,干嘛要别人陪你,是不敢自己去吗?”我心里的一个声音这么说着,但我没胆子把这句话说出口。这时已经有几个家伙决定和他同行了。
“还有人敢来吗?不来的就玩蚂蚱吧…”李响的声音在耳边响彻。
去还是不去?要是不去的话,好像就在李响面前成了胆小鬼。“加我一个。”随即我脱口而出,连自己都没意料到。我当时好像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决定加入,只是因为我不想在王璐面前显得胆怯吧,我想是这样,这个感觉很强烈,甚至盖过了去冒险的冲动。
于是,我们组成了五人的“探险队”,除了李响和我,另外三位分别是个子矮小、皮肤黝黑的尤根波;自来卷发、清瘦的吴迪;头发微黄、胖胖的徐劲(他们的名字我还都记得)。当天下午,我们瞒着各自的家人出发了。
在路上,李响和我们说他在地下道附近发现了其它一些破损的石板,因此不用担心找不到新的出口。地下道离我们住的地方只需要十多分钟的路程,所以我当时认为我们不会太晚回家。
这次从“入口”下去时,仍是李响打头,我跟其后,其他人在我后面。很快,我们又被那纯粹的黑暗所吞噬,那熟悉的感觉又向我袭来,黑暗,黑暗…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空间,仿佛什么都不存在了。
“擦——”,随着火柴燃烧的声音,前面一个极其微弱的火光亮起,那是李响的火柴,他似乎总是带着一盒火柴。那个年龄的我们是很难从家里随时拿到火柴的,因为大人们总是对这玩意严加看管,这不是我们应该玩的东西,但不知李响为何总是能够携带着一盒。
我紧紧抓着李响背后的衣角,也能感觉到后面的人同样在抓着我的衣服。我看到前面那微弱的火柴光根本穿透不了这黑暗,想着一会不知要走多久,走向何处,心里不免升起一丝不安。
不久,我们又到了那个“丁字”岔口,当然,与上次不同,也与之前所有来过的人不同,我们没有选择从右边直接返回地面,而是前所未有地向左边那个岔口拐了过去…
现在似乎到了整个婚宴最热火朝天之时,各种吵吵嚷嚷的声音伴随在耳边。我和戴丽拐了个弯,来到第三排桌席,“李响”就坐在这排桌席的第三张桌子那里,还有…还有他的父亲,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我记得他的脸,李响的父亲,他正和“李响”坐在一起。我的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由于李响档在了我身前,所以我没能看到上次那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我在想着它到底还在不在,设想着李响可能会因为它突然停下来。
李响果然慢了下来,然后说道:“怎么好像有个人。”
我吓得停住脚步,但李响仍用向前的力量拽着我前进,见他没停下,我估计他在胡说八道。
那果然不是一个“人”,当我费力跨过去时,借着头顶渗下来的那点光线,我看到那无非是几个长条木头和一大块破布一样的东西缠绕在一起。它没阻挡住我们,探险继续…
接下来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又陷入到无边的黑暗中,可能为了节省火柴,李响并不总是使用它。这个地下世界太压抑了,如果你只是在里面走上一小会还可以,但若要长时间在里面行走,黑暗加上低矮到直不起腰的空间,会让你抓狂!还好我们是五个人,如果只有我一个,我估计自己就疯掉了。
后来,我们又遇见了几个岔口,有和之前一样的“丁字”口,还有“十字”口,这是我们完全没预料到的,因为那个年龄的我们,还不会对未知事物去做计划和思考,所有行为只是靠好奇心本能地驱动着。那些岔道,李响都选择了从右侧走,他好像认为从右边就可以回到地上世界。
但他似乎错了,我们就这样不停地在黑暗中走着,也不知移动了多少距离,感觉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其间我们曾经担心找不到出口,想要返回,但李响坚持继续走,说肯定能找到新的出口。后来我感到窒息,再后来,一股难闻的气味包围了过来,好似烂树叶混合着粪便一般,越来越重。
“好难闻啊,往回走吧!”后面的一个声音终于说了出来,接着身后好几个声音都随声附和起来。
“返回吧。”我也同意,我觉得这样走下去有点盲目了,这是我本能反应,或者我厌倦这里了,我够了,我想回去了。
“前面可能就有出口了。”李响仍在坚持。我想象的出来,后面几位和我一样不再喜欢听这句话了。
“不走了,我想回去了。”声音来自队尾的尤根波。
“你是怕回家晚了你妈揍你吗?再往前走两步就出去了…”李响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他又要往前移动了,于是赶忙上抓紧他的衣角,但是后面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
“这样肯定得迷路,我也想回去了”这个声音是吴迪。
“回去你也找不到路,就得跟着我走…”说着,李响擦亮了一根火柴,我看到他转过身对着我们,好想要看清我们的举动,他的脸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尤为不真实,“不跟我走你们几个都出不去咋办?”
“跟你走也不一定能出去,我们得回家了。”看来尤根波已经对这次探险失去了兴趣。
“回家你妈也得揍你…”李响有点挑衅的意思,说话时他手里的火柴灭了,我们又陷入纯粹的黑暗中。
“我妈揍我跟你有屁关系!多管闲事...”瘦小的尤波非常坚决。
“你欠揍吧,我先替你妈教训教训你!”李响有点被“点着”了,说话间往我这边挪动着,仿佛是要越过我的身体到尤根波那里去,但是在那个狭窄的空间他根本办不到,这时候他什么也办不到。
“算了,还是回去吧,家人该找咱们了。”胖胖的徐劲突然说道。我这才意识到他好像一直没怎么发表过意见,他总是那样,不怎么吱声,一副非常憨厚的样子,不过他也同意返回了,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我们就这样在黑暗里进行对话,只有声音而看不到任何东西,那种感觉很奇怪。然后我们还是返回了(少数服从多数)。 返回路上,李响极其不情愿地把火柴传递到了新“队首”——尤根波的手里(他也只能这么做),他在我背后抓着我的衣角,我不知他是否感到作为队尾恐惧,他不愿返回是否有不愿做队尾的原因,而尤根波是否正好相反呢?谁知道,我只是在心里暗暗琢磨。
这是我们在那次“探险”中唯一的一次分歧,在这个黑暗的地方,好像谁都控制不了谁,一切都是让黑暗来决定。
返回的路上,我们碰见岔口就选择左转,这是来时的反方向,这点我们还是明白的。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在回到了一个岔口后不久,我们唯一的照明工具——火柴被用光了。
“还剩两根。”好像是尤根波的声音,然后队伍停了下来。接着是短促的一声“擦”,接着又是好几声“擦”。
“娘个逼(地方俚语),怎么擦不着!”我听见了尤根波着急的声音,接着又是几声“擦”,“这根受潮了…就剩最后一根了…”
我们鸦雀无声,又是“擦——”一声,我听得出这次着了,应该是他说的那“最后一根”火柴。
最后一根火柴熄灭后,我们的移动速度明显慢了很多,因为没有了照明,我们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摸着墙走,我能想象到尤根波的处境——面前是无尽的黑暗,不像我们可以拉着身前的人,尽管偶尔会有从石板缝渗下的光线,但毕竟很少很少。至于队尾的李响,他总是催促前边快点,还不时在后面向前推着我,我似乎能感到他走在最后面的恐慌。
我感到腰越来越酸,并汗流浃背。用这种姿势走了这么久,不难受才怪!最难受的就是背部和腰部,我觉得他们几个应该也差不多…
“怎么又到岔口了?”尤根波的声音打破了黑暗里的宁静(当然除了脚步声音),“我记得没这么快啊!”这时队伍又停了下来。这是我们返回途中遇到的第三个岔口,距离刚经过第二个岔口,可能也就半分钟…我说不好,反正两个岔口离得太近了,这和我们来时的情况不一致,或者是黑暗让我们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又怎么了?”李响问道,而我当时无心去关注这个问题,我只想蹲下片刻——
——“歇一会吧,腰好酸,有点站不住了。”我说。
“歇会吧,歇一下…”前面的人同意了,我心想他们果然也撑不住了,能让痛苦的腰部和背部缓解一下真是好事。
我们挨在一起,原地蹲下。李响发了些牢骚,意思是我们不光胆小,还很娇气,要不是因为我们,他早就回到上面了等等。不过我认为他应该同样感到疲惫,只是在我们面前逞能而已,回去后,他不定会向别人(尤其是王璐)怎么讲述遭遇呢,他会说我们半途而废、胆小...无所谓了,管他呢。
然而在几分钟后,李响出事了。由于我当时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对一些事情的印象可能是扭曲的,我只能尽力在脑海里回忆这几分钟内发生的一切——
在蹲下后不久,我听到了“咕噜”的一声,很不明显,我当时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但当第二次听到时,我确信它存在,我不知道其他几位听到没有,没有太在意,也可能只有我听到了吧。就那样,大概有一分多钟过去了。
“走吧。”尤根波或者是哪位提议到,我听见有人扶着墙站了起来的声音。
“咕噜…”又是一次,声音很轻,仿佛就在我的身后。
我站起了身子,我想赶紧回家了,估计家人该着急了吧。身后,一只手抓住我的左手,并顺势拉了我一下,我知道那是李响,难道他会累到拽着我才能站起来?
“走了。”前面的人开始挪动脚步,我准备伸出右手抓住前面的人的衣角。但李响的手仍在原地拉着我,让我没能向前移动,我的右手从刚刚摸到的那个衣角上滑了下来,前面的人走开去…
我和戴丽终于来到“李响”所坐的桌前,酒劲让我的头发晕,我知道自己喝的有些多了。戴丽并不知道我此刻的某种紧张。“李响”和他父亲站了起来,伸出手准备与我碰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桌上有人对我说话了,但我没注意,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在无尽的黑暗中,李响的手拉着我,我使劲拽了他一下,他根本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冯友呢?”前面的人喊着,我知道他们发现我没跟在后边。
“在这…”我愣在那里,然后听到李响喉咙里似乎发出类似“哼”的呻吟声,不很清楚。我本能地感到这家伙有哪里不对。
我又拽他,但感觉像是拉着黑暗里的一团很重的肉泥,他根本瘫软在了那,这是来自我胳膊的感觉,因为我什么都看不到。
“冯…别走,帮我…”这个瘫软的家伙终于说话了,只是很痛苦,十分痛苦,近似呻吟。
“能站起来吗?”我有点担心了起来,他当然不能,因为我几乎把他拉起来一半,但稍一松劲他又坠了回去。
“冯友——李响——快点——”前面又传来了声音。
我出了很多汗,满头都是,我能闻到自己的汗味,接着我又听到李响的呻吟:“站不起来,我的腿…”我根本看不到他在黑暗里的样子,一瞬间,我似乎知道应该是某种要命的疼痛或者疾病在袭击着他,不好!我要向前面的三个人大喊,我要让他们过来帮忙——
“不要出声,李响可能要消失在黑暗里,没人知道…他从你的世界消失,王璐再也不会看见他,再也不会…那样很好,他要消失了,一切都没人知道…没人知道…”就在我要喊的时候,我心里的一个声音这么说道,那让我收住了嘴,没有让前面的人过来帮忙,而只是说了句:“来了!”
然后我独自用手摸着墙,向前方移动过去,至于拉着我的那只手,已经被我甩掉,我还能听到身后的呻吟声,但我毅然把那些都甩进了背后的黑暗里…
重新回到地面后,我再次感到了阳光的刺眼——比上次要刺眼得多,阳光让我无法睁开眼去看周围的一切,看来在黑暗里呆久了,居然重新去适应熟悉的环境。
“李响呢?”当他们发现少了一个人的时候,才问道。
“不知道啊…我还以为他一直在我后面。”我假装疑惑。
接着我们一同向下面喊着李响的名字,没人答应,一直都没有人…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不久后,尤根波猜想李响有可能是自己去寻找新出口了,我们便一同向家的方向走去。路上,我心跳加速,心想,也许李响还在下面挣扎。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没告诉任何人,至今都是。
之后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李响被家人找到时已经死亡,两个眼睛上翻到几乎全是眼白,看起来很痛苦。关于死因,后来据法医鉴定是严重的心肌缺氧,但他的家人说他并未有过任何心脏或者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真奇怪。我忽然想起了在地下听到的那个“咕噜”声,那到底是什么?联想到姥姥之前对我的忠告,我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二是关于那个地下道,从那以后就被封了起来,据说再也没有孩子下去过。
婚宴上,我已经有些酒醉了,眼前的景象在微微晃动,但我努力去看清眼前的这个人,这个让我紧张的人…还好,确实是我过于神经紧张了,他怎么可能是李响,他不是。
李新是在李响“走”后的第四年出生的,也就在我离开濉溪后不久,但很不幸,眼前李响的弟弟是个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年轻人,他行为举止看着很怪异。由于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才造成他先天的缺陷。他和李响长得太像了,以至于让我神经紧张,太紧张了,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人发现这点,没人知道,我肯定,不会有人知道的。
一些关于李新的事情,是我在婚宴后从老家的亲人那儿得知的。好多事情总是来不及去补救,李响的父母承受了四年的丧子之痛后,却要继续承受新的痛苦,而且他们目前的生活很拮据。我有些愤慨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晚上,我和戴丽在酒店住下。白天的酒醉与疲劳终究让我的眩晕症爆发了。躺在床上,我感到天旋地转,痛苦不已。我吐了几次,戴丽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说算了,没用的。于是我用枕头蒙上脸,让自己陷入黑暗之中,这样可以稍稍减轻眩晕的程度。在黑暗中,我置身于一个漆黑的地下道里,耳边回荡着一些声音,还有一只拽住我的手,我使劲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个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那是相当难熬的一个夜晚!
第二天下午,我和戴丽已经坐上了回程的航班。飞机上,我的眩晕和疲劳全都不见了,这简直是一种解脱。我望着机舱外的白云,心中有些窃喜,又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了,以前的记忆好像又遥远了,这感觉真不错。
还有一件事,刚才临走前,我从这次的彩礼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打上包裹寄了出去,收件人是李时信(李新的父亲),但愿这么做能让他们拮据的生活有所缓解,也许吧。
望着眼前似乎看不到边的桌席,我觉得两脚酸痛,酒意多少有点涌上了头,我想戴丽也应该差不多吧。我们挨桌去敬酒,见到那些我根本不认识却对我们嘘长问短的人,我心生厌烦,另外我在担心自己的眩晕症会不会发作,因为酒精和疲劳最容易引发我这个顽疾,所以我只想快些结束这些。但我们刚来到第六张桌席前而已,放眼望去,还有二十多张桌席在等着我们。
这是我和戴丽新婚后两个月内的第二场婚礼,第一场是在我现今居住的城市举办的,我十七年前到了那儿生活。而濉溪县是我的故乡,我在这儿度过了人生的头十一年。今天,是我离开这儿以后第四次回来。我承认自己几乎与这儿断绝了联系,有时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没那么多时间回头。看着眼前的这些陌生人,这次“回头”显得有些突兀和陌生。仿佛我不属于这儿,但回家乡举行婚宴多少出于一种传统和礼节。
童年已经太遥远了,现在只是另一个我…在喧闹中,我这样暗示自己,直到我看到那张脸—— 一张我许久没有见到、但还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脸,他就出现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席前。
“冯友,多少年没回来了,还认得我吗?”一个六十多岁模样、满头灰发的老头一边举着酒杯,一边拉着我的手亲切说道。
我一时愕然,看着他的脸,但脑子里却想的是刚才那张脸,那个是...我思索着…
我清楚地记得那只手,也清楚地记得那个地下道。
关于我的童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住在姥姥家,我忘不了家门前那条大巷子,周围那些独门独院的砖瓦房,还有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特有的一些游戏——扔石子、跳皮筋、拍变形金刚画片等…我们那时候可没电脑,基本都是在户外玩,有时在放学路上,男孩子总是到处去跑,甚至一个荒废的工地也能吸引我们单纯而丰富的好奇心。至今为止,我都认为那是一段最简单而奇妙的生命时光。
八岁那年,一条漆黑的地下道成了我们的探险乐园,一段时间它好像比任何其它游戏都更吸引我们的好奇。至于它的用途,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估计可能就是一条荒废的、或尚未启用的下水道吧,它好像是位于一片荒废的空地,反正是没有人看管。也不知是哪个孩子最先发现的它,当时去过的孩子们如此描述——“有意思”、“好玩”、“真黑啊”…他们钻下去后排成纵队,猫着腰在低矮、漆黑不见五指的通道中行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有哪个男孩不会被这种新奇的体验吸引,我也不例外。当然,直到那件事发生之前都是。
我一共进过两次地下道,至于第一次,我算是鼓起了不小的勇气,我小时候的胆子不算大,尤其是和周围那些孩子比较,那是在一天放学的路上,大概七八个孩子一起结伴到了那儿,当时带头的孩子是李响…
关于李响,他比我大两岁,是我们当中个子最高的。小时候我住姥姥家,他住在我后排。我至今仍记得他那喜欢欺负人的作派,比如他如果看见你拿着一根冰棍,就会抢去,任你反抗…而我们大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我想这种“强悍”的家伙总能吸引那个年龄的男孩子一起玩,至少是一部分,但我始终不太喜欢他。
我被他欺负过,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被弹弓打的那次。那天我正和邻居家那个叫王璐女孩一起跳皮筋,突然被坚硬的东西打到,很痛!当我发现李响在远处拿着弹弓和另一个孩子在笑时,没有抗议,因为王璐被我当时那颗幼小的心喜欢了许久,我知道无效的抗议会让我更难堪…李响在远处笑着,我选择忍耐,直到最后突然委屈地哭了出来,当着王璐的面哭了。
后来一段时间,我不怎么再和王璐见面,应该是认为自己丢脸吧,而每当发现李响和她在一起玩的时候,看到他喜欢在她面前爬上跳下,展现男孩子特有的“勇敢”,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
李响...
“哎,多少年不见了,样子没怎么变啊!”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胖女人笑着寒暄,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
我手举酒杯,想着那个名字——李响…对,李响!
刚才看到的那张脸,太像他了,我忘不了他的脸,他看上去和小时候没怎么变…但是不可能,怎么可能是他!他已经…
“…以后多回来看看,老家的人都想你了…”另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说到。我抬手去碰杯,笑着说:“以后多回来…”
我瞥了一眼——“李响”所在的位置离我和戴丽还有七八个桌席的距离,走到他那儿还需要一会呢。
第一次进地下道,我们在入口处排成一队,一个一个地钻下去。入口只是地下道与地面之间的一块石板的裂缝而已。我当时故意排在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下去后我就不会成为队首或者队尾,可以想象,在黑暗中,夹在大伙中间会比较有安全感。
那是个热天,下去后,一股阴凉之气立马扑来。我们往前走了没几步,入口处的那一点亮光就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好黑啊!”
“啊…”
“别叫!”
“哈哈…”
“慢点…前边慢点…”
大家轻声地七嘴八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黑暗的地下空间里,我们都体会到了在兴奋中混合着恐惧的特殊感觉,至于那种奇妙的感觉,我在后来这么多年再也没有体会到过。
我们看不到彼此,极少的情况下会有一丝若隐若现的光线射下来,那是来自于头顶石板的接缝处。我们用手拉着前面的人。在这种纯粹的黑暗里,我只感觉双脚在轮流踩着脚下的地面,却感觉不出自己是否在往前移动。有好几次,我感到身前的人突然脱离了我的手,很恐慌,立马又加快两步抓到了他。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向是前面的人,而所有人的指向则是队首的李响,他当时带着一盒火柴作为照明工具,我很难想象他是怎么用那玩意去找路的。
据说地下道里有一些岔路,当时,所有在这里探险过的孩子们都只走到一个丁字岔口就选择右拐,然后从右边的一个“出口”爬出。于是,据说没人走过左边那条路,更没人从那走得更远。
“右拐!”
“小心…”
“右拐了…”
前面七嘴八舌地突然减速,我知道,前面就是那个“丁字”岔口了。我紧紧地拉着前面那家伙的T恤,移动到岔口处时,我看到这里没有陷入完全的黑暗,而是有一缕阳光从头顶的石板缝渗了进来,在右转的一瞬间,我本着好奇向左边的岔口深处望去,那里很远处也有一缕阳光渗入,让我仿佛看到一团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隐隐约约地横在通道深处。可能是有东西堵到左边的去路才没人从这里走的吧…我想着。
从“出口”回到地面后,我足足有几十秒的时间被阳光刺得眼睛酸痛,然后我发现我们几个已经来到另外一块地方,我们走了多远?回想一下刚才的经历,仿佛只是经历了一瞬间,那么的不真实。当你陷入到纯粹的黑暗时,好像时间也消失了,那种感觉真奇特!不是吗?
“这位你应该叫三外爷(地方性叫法)吧!”我的二舅指着一个满头白发、干瘦如柴的老头对我说。
我和戴丽走过去敬酒,我感到双脚比之前还要疲劳,更多的酒意涌上头顶,两颊微微发热,只有脸上的笑容还是机械地挂着,我不知道自己的笑容看上去是否很怪异,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只祈祷今晚睡觉时眩晕症不要来骚扰。
“媳妇多漂亮啊!”今天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这句话了,这次来自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女人之口,我同样不认得她是谁。
戴丽笑了笑,我们敬酒,这次我只用嘴唇稍稍触碰了一下酒杯里的液体,这种偷懒的方法不是总能管用,有些很“热情”的人就会挑你这个毛病的。
我偷偷看了一眼“李响”,距离他那边还有四张桌席,我感到有点紧张起来了…
在我的首次“地下探险”后,更多的孩子去那儿寻求了刺激,在我周围——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附近——似乎经常能听到一些孩子在谈论“地下道”。
后来我的姥姥(或是母亲,我记不清楚了)不知是从哪听说了“地下道”的事情,对我说不要和其他孩子到那里玩(我没告诉她自己已经去过一次了)。我当初认为她只不过是不想让我乱跑而已。但姥姥还对我说:“那种地方不要去,有不干净的东西,小孩不应该去。”
我当时认为姥姥太过迷信,对她的话并不在意。地下道对那个年龄的我们来说就好像海洋之于航海家,是一种纯粹的兴趣和本能促使我们去接近。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乐趣和体验。不久,第二次“探险”到来了。
一天下午,李响突然对我们说:“嘿!我打算走一次远的,从左边那个岔口走,记得吗?那儿还没人走过,咱们算第一个。”他兴奋地号召着。
那天是个礼拜天,我当时正和一群孩子在家门前的巷子捉蚂蚱,李响突然走过来风风火火地动员大家,问谁敢和他一起,他的嗓门很大,当时王璐也在场,好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去,这让我感到有点不自在。
“别在这逞能,要去你自己去,干嘛要别人陪你,是不敢自己去吗?”我心里的一个声音这么说着,但我没胆子把这句话说出口。这时已经有几个家伙决定和他同行了。
“还有人敢来吗?不来的就玩蚂蚱吧…”李响的声音在耳边响彻。
去还是不去?要是不去的话,好像就在李响面前成了胆小鬼。“加我一个。”随即我脱口而出,连自己都没意料到。我当时好像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决定加入,只是因为我不想在王璐面前显得胆怯吧,我想是这样,这个感觉很强烈,甚至盖过了去冒险的冲动。
于是,我们组成了五人的“探险队”,除了李响和我,另外三位分别是个子矮小、皮肤黝黑的尤根波;自来卷发、清瘦的吴迪;头发微黄、胖胖的徐劲(他们的名字我还都记得)。当天下午,我们瞒着各自的家人出发了。
在路上,李响和我们说他在地下道附近发现了其它一些破损的石板,因此不用担心找不到新的出口。地下道离我们住的地方只需要十多分钟的路程,所以我当时认为我们不会太晚回家。
这次从“入口”下去时,仍是李响打头,我跟其后,其他人在我后面。很快,我们又被那纯粹的黑暗所吞噬,那熟悉的感觉又向我袭来,黑暗,黑暗…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空间,仿佛什么都不存在了。
“擦——”,随着火柴燃烧的声音,前面一个极其微弱的火光亮起,那是李响的火柴,他似乎总是带着一盒火柴。那个年龄的我们是很难从家里随时拿到火柴的,因为大人们总是对这玩意严加看管,这不是我们应该玩的东西,但不知李响为何总是能够携带着一盒。
我紧紧抓着李响背后的衣角,也能感觉到后面的人同样在抓着我的衣服。我看到前面那微弱的火柴光根本穿透不了这黑暗,想着一会不知要走多久,走向何处,心里不免升起一丝不安。
不久,我们又到了那个“丁字”岔口,当然,与上次不同,也与之前所有来过的人不同,我们没有选择从右边直接返回地面,而是前所未有地向左边那个岔口拐了过去…
现在似乎到了整个婚宴最热火朝天之时,各种吵吵嚷嚷的声音伴随在耳边。我和戴丽拐了个弯,来到第三排桌席,“李响”就坐在这排桌席的第三张桌子那里,还有…还有他的父亲,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我记得他的脸,李响的父亲,他正和“李响”坐在一起。我的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由于李响档在了我身前,所以我没能看到上次那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我在想着它到底还在不在,设想着李响可能会因为它突然停下来。
李响果然慢了下来,然后说道:“怎么好像有个人。”
我吓得停住脚步,但李响仍用向前的力量拽着我前进,见他没停下,我估计他在胡说八道。
那果然不是一个“人”,当我费力跨过去时,借着头顶渗下来的那点光线,我看到那无非是几个长条木头和一大块破布一样的东西缠绕在一起。它没阻挡住我们,探险继续…
接下来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又陷入到无边的黑暗中,可能为了节省火柴,李响并不总是使用它。这个地下世界太压抑了,如果你只是在里面走上一小会还可以,但若要长时间在里面行走,黑暗加上低矮到直不起腰的空间,会让你抓狂!还好我们是五个人,如果只有我一个,我估计自己就疯掉了。
后来,我们又遇见了几个岔口,有和之前一样的“丁字”口,还有“十字”口,这是我们完全没预料到的,因为那个年龄的我们,还不会对未知事物去做计划和思考,所有行为只是靠好奇心本能地驱动着。那些岔道,李响都选择了从右侧走,他好像认为从右边就可以回到地上世界。
但他似乎错了,我们就这样不停地在黑暗中走着,也不知移动了多少距离,感觉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其间我们曾经担心找不到出口,想要返回,但李响坚持继续走,说肯定能找到新的出口。后来我感到窒息,再后来,一股难闻的气味包围了过来,好似烂树叶混合着粪便一般,越来越重。
“好难闻啊,往回走吧!”后面的一个声音终于说了出来,接着身后好几个声音都随声附和起来。
“返回吧。”我也同意,我觉得这样走下去有点盲目了,这是我本能反应,或者我厌倦这里了,我够了,我想回去了。
“前面可能就有出口了。”李响仍在坚持。我想象的出来,后面几位和我一样不再喜欢听这句话了。
“不走了,我想回去了。”声音来自队尾的尤根波。
“你是怕回家晚了你妈揍你吗?再往前走两步就出去了…”李响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他又要往前移动了,于是赶忙上抓紧他的衣角,但是后面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
“这样肯定得迷路,我也想回去了”这个声音是吴迪。
“回去你也找不到路,就得跟着我走…”说着,李响擦亮了一根火柴,我看到他转过身对着我们,好想要看清我们的举动,他的脸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尤为不真实,“不跟我走你们几个都出不去咋办?”
“跟你走也不一定能出去,我们得回家了。”看来尤根波已经对这次探险失去了兴趣。
“回家你妈也得揍你…”李响有点挑衅的意思,说话时他手里的火柴灭了,我们又陷入纯粹的黑暗中。
“我妈揍我跟你有屁关系!多管闲事...”瘦小的尤波非常坚决。
“你欠揍吧,我先替你妈教训教训你!”李响有点被“点着”了,说话间往我这边挪动着,仿佛是要越过我的身体到尤根波那里去,但是在那个狭窄的空间他根本办不到,这时候他什么也办不到。
“算了,还是回去吧,家人该找咱们了。”胖胖的徐劲突然说道。我这才意识到他好像一直没怎么发表过意见,他总是那样,不怎么吱声,一副非常憨厚的样子,不过他也同意返回了,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我们就这样在黑暗里进行对话,只有声音而看不到任何东西,那种感觉很奇怪。然后我们还是返回了(少数服从多数)。 返回路上,李响极其不情愿地把火柴传递到了新“队首”——尤根波的手里(他也只能这么做),他在我背后抓着我的衣角,我不知他是否感到作为队尾恐惧,他不愿返回是否有不愿做队尾的原因,而尤根波是否正好相反呢?谁知道,我只是在心里暗暗琢磨。
这是我们在那次“探险”中唯一的一次分歧,在这个黑暗的地方,好像谁都控制不了谁,一切都是让黑暗来决定。
返回的路上,我们碰见岔口就选择左转,这是来时的反方向,这点我们还是明白的。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在回到了一个岔口后不久,我们唯一的照明工具——火柴被用光了。
“还剩两根。”好像是尤根波的声音,然后队伍停了下来。接着是短促的一声“擦”,接着又是好几声“擦”。
“娘个逼(地方俚语),怎么擦不着!”我听见了尤根波着急的声音,接着又是几声“擦”,“这根受潮了…就剩最后一根了…”
我们鸦雀无声,又是“擦——”一声,我听得出这次着了,应该是他说的那“最后一根”火柴。
最后一根火柴熄灭后,我们的移动速度明显慢了很多,因为没有了照明,我们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摸着墙走,我能想象到尤根波的处境——面前是无尽的黑暗,不像我们可以拉着身前的人,尽管偶尔会有从石板缝渗下的光线,但毕竟很少很少。至于队尾的李响,他总是催促前边快点,还不时在后面向前推着我,我似乎能感到他走在最后面的恐慌。
我感到腰越来越酸,并汗流浃背。用这种姿势走了这么久,不难受才怪!最难受的就是背部和腰部,我觉得他们几个应该也差不多…
“怎么又到岔口了?”尤根波的声音打破了黑暗里的宁静(当然除了脚步声音),“我记得没这么快啊!”这时队伍又停了下来。这是我们返回途中遇到的第三个岔口,距离刚经过第二个岔口,可能也就半分钟…我说不好,反正两个岔口离得太近了,这和我们来时的情况不一致,或者是黑暗让我们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又怎么了?”李响问道,而我当时无心去关注这个问题,我只想蹲下片刻——
——“歇一会吧,腰好酸,有点站不住了。”我说。
“歇会吧,歇一下…”前面的人同意了,我心想他们果然也撑不住了,能让痛苦的腰部和背部缓解一下真是好事。
我们挨在一起,原地蹲下。李响发了些牢骚,意思是我们不光胆小,还很娇气,要不是因为我们,他早就回到上面了等等。不过我认为他应该同样感到疲惫,只是在我们面前逞能而已,回去后,他不定会向别人(尤其是王璐)怎么讲述遭遇呢,他会说我们半途而废、胆小...无所谓了,管他呢。
然而在几分钟后,李响出事了。由于我当时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对一些事情的印象可能是扭曲的,我只能尽力在脑海里回忆这几分钟内发生的一切——
在蹲下后不久,我听到了“咕噜”的一声,很不明显,我当时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但当第二次听到时,我确信它存在,我不知道其他几位听到没有,没有太在意,也可能只有我听到了吧。就那样,大概有一分多钟过去了。
“走吧。”尤根波或者是哪位提议到,我听见有人扶着墙站了起来的声音。
“咕噜…”又是一次,声音很轻,仿佛就在我的身后。
我站起了身子,我想赶紧回家了,估计家人该着急了吧。身后,一只手抓住我的左手,并顺势拉了我一下,我知道那是李响,难道他会累到拽着我才能站起来?
“走了。”前面的人开始挪动脚步,我准备伸出右手抓住前面的人的衣角。但李响的手仍在原地拉着我,让我没能向前移动,我的右手从刚刚摸到的那个衣角上滑了下来,前面的人走开去…
我和戴丽终于来到“李响”所坐的桌前,酒劲让我的头发晕,我知道自己喝的有些多了。戴丽并不知道我此刻的某种紧张。“李响”和他父亲站了起来,伸出手准备与我碰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桌上有人对我说话了,但我没注意,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在无尽的黑暗中,李响的手拉着我,我使劲拽了他一下,他根本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冯友呢?”前面的人喊着,我知道他们发现我没跟在后边。
“在这…”我愣在那里,然后听到李响喉咙里似乎发出类似“哼”的呻吟声,不很清楚。我本能地感到这家伙有哪里不对。
我又拽他,但感觉像是拉着黑暗里的一团很重的肉泥,他根本瘫软在了那,这是来自我胳膊的感觉,因为我什么都看不到。
“冯…别走,帮我…”这个瘫软的家伙终于说话了,只是很痛苦,十分痛苦,近似呻吟。
“能站起来吗?”我有点担心了起来,他当然不能,因为我几乎把他拉起来一半,但稍一松劲他又坠了回去。
“冯友——李响——快点——”前面又传来了声音。
我出了很多汗,满头都是,我能闻到自己的汗味,接着我又听到李响的呻吟:“站不起来,我的腿…”我根本看不到他在黑暗里的样子,一瞬间,我似乎知道应该是某种要命的疼痛或者疾病在袭击着他,不好!我要向前面的三个人大喊,我要让他们过来帮忙——
“不要出声,李响可能要消失在黑暗里,没人知道…他从你的世界消失,王璐再也不会看见他,再也不会…那样很好,他要消失了,一切都没人知道…没人知道…”就在我要喊的时候,我心里的一个声音这么说道,那让我收住了嘴,没有让前面的人过来帮忙,而只是说了句:“来了!”
然后我独自用手摸着墙,向前方移动过去,至于拉着我的那只手,已经被我甩掉,我还能听到身后的呻吟声,但我毅然把那些都甩进了背后的黑暗里…
重新回到地面后,我再次感到了阳光的刺眼——比上次要刺眼得多,阳光让我无法睁开眼去看周围的一切,看来在黑暗里呆久了,居然重新去适应熟悉的环境。
“李响呢?”当他们发现少了一个人的时候,才问道。
“不知道啊…我还以为他一直在我后面。”我假装疑惑。
接着我们一同向下面喊着李响的名字,没人答应,一直都没有人…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不久后,尤根波猜想李响有可能是自己去寻找新出口了,我们便一同向家的方向走去。路上,我心跳加速,心想,也许李响还在下面挣扎。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没告诉任何人,至今都是。
之后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李响被家人找到时已经死亡,两个眼睛上翻到几乎全是眼白,看起来很痛苦。关于死因,后来据法医鉴定是严重的心肌缺氧,但他的家人说他并未有过任何心脏或者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真奇怪。我忽然想起了在地下听到的那个“咕噜”声,那到底是什么?联想到姥姥之前对我的忠告,我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二是关于那个地下道,从那以后就被封了起来,据说再也没有孩子下去过。
婚宴上,我已经有些酒醉了,眼前的景象在微微晃动,但我努力去看清眼前的这个人,这个让我紧张的人…还好,确实是我过于神经紧张了,他怎么可能是李响,他不是。
李新是在李响“走”后的第四年出生的,也就在我离开濉溪后不久,但很不幸,眼前李响的弟弟是个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年轻人,他行为举止看着很怪异。由于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才造成他先天的缺陷。他和李响长得太像了,以至于让我神经紧张,太紧张了,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人发现这点,没人知道,我肯定,不会有人知道的。
一些关于李新的事情,是我在婚宴后从老家的亲人那儿得知的。好多事情总是来不及去补救,李响的父母承受了四年的丧子之痛后,却要继续承受新的痛苦,而且他们目前的生活很拮据。我有些愤慨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晚上,我和戴丽在酒店住下。白天的酒醉与疲劳终究让我的眩晕症爆发了。躺在床上,我感到天旋地转,痛苦不已。我吐了几次,戴丽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说算了,没用的。于是我用枕头蒙上脸,让自己陷入黑暗之中,这样可以稍稍减轻眩晕的程度。在黑暗中,我置身于一个漆黑的地下道里,耳边回荡着一些声音,还有一只拽住我的手,我使劲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个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那是相当难熬的一个夜晚!
第二天下午,我和戴丽已经坐上了回程的航班。飞机上,我的眩晕和疲劳全都不见了,这简直是一种解脱。我望着机舱外的白云,心中有些窃喜,又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了,以前的记忆好像又遥远了,这感觉真不错。
还有一件事,刚才临走前,我从这次的彩礼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打上包裹寄了出去,收件人是李时信(李新的父亲),但愿这么做能让他们拮据的生活有所缓解,也许吧。